高晓松外公(高晓松外公外婆:一对科学家夫)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17更新:2023-02-10 13:12:33

高晓松显赫背景 父亲是清华教授母亲师从梁思成

近日,高晓松又上央视新闻引起关注,高晓松显赫背景被网友挖出。父亲是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母亲是清华大学毕业的著名建筑学家,师从建筑大师梁思成。高晓松从小在清华大院长大,后考入清华大学中途退学。

高晓松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中国工程院、科学院两院院士、熟操四国语言的科学家;外婆陆士嘉是北京航空学院筹建者之一,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和中国籍留学生。舅舅张克潜是著名的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母亲是著名的建筑学家。

高晓松第一次的婚姻是在99年,那时,他约莫三十岁,正是事业发展高峰期。关于他和第一任妻子沈欢的相识,颇具戏剧性:沈欢与高晓松相识在1999年,1999年的7月3日晚,驾着自己的车在街上闲逛的高晓松,在对外经贸大学的门口见到了沈欢,并一见钟情。第二天,经过他们俩共同的朋友的介绍,两个人相识并相恋。又过了三天,高晓松对沈欢说:“我们结婚吧”,沈欢答应下来。两个人在感情温度最高的时刻选择结婚,1999年11月23日,两人正式领取了结婚证。

当时的高晓松,一切都为沈欢着想,那时候,他在拍电影《那时花开》,片子的女主角原本叫“琛子”,高晓松最后改成了“欢子”,而两人的结婚典礼也是在沈欢的家乡常州举行的。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三年后,这段婚姻结束了。

高晓松的新任妻子是河南人,20来岁,一直在美国留学。高晓松和她认识没多久就结婚了,那时候,她还在美国的一所大学读书。”然后,就在07年年底,两人爱的结晶诞生了。

2007年的一天,身在美国洛杉矶的高晓松给国内的亲友发来短信:“喜得一女。”这时大家才知道高晓松结婚了。可是,对于自己那个80后的漂亮妻子,高晓松很低调,不肯透露。网上有传闻称他和妻子是在美国认识的,当时女孩才刚大学毕业,两人一次在机场邂逅,迅速发展起来,对于这个说法,高晓松予以全盘否定,究竟实情如何?他还是不愿透露,只说:“如果我是艺人,或许有义务公布个人生活,但我只是个幕后工作者,没有义务把这些私生活跟外界交待。”不少人认为,四十多岁的高晓松娶了个比自己年龄小一半的妻子,多少会有代沟,但高晓松并不这么认为,“即使是同一代人,性格上也有差异,差异是人的问题。跟代沟没关系。”

高晓松提出一个独特的观点来证明夫妻之间的和谐,他认为老婆的年轻反而是他们相互融洽的关键,“她跟我一起的时候还很年轻,甚至还没进入社会,所以她的基本世界观都是我塑造的。相比之下,找一个年龄比较大的、被周围圈子的人塑造出来后你再去改的妻子,后者多累人啊,而且更容易产生分歧。我老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甚至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影,都是受我影响的,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想法都很一致,我觉得这样很幸福。”

更多阅读:

中国船王后人获日本2.3亿赔偿 家族争夺巨款(图)

国门江津忆狱中事:薄谷开来转来后操场活动取消

北大硕士生持艳照敲诈情人百万 获刑7年(图)

男子网吧连续上网36小时猝死 老板被判赔近10万

高晓松外公外婆:一对科学家夫

01

一晃眼,音乐人高晓松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说起他这个个性十足的人,标签实在太多,“斜杠”到我们,已经无法记住他的每一个身份。

最近他又被刷屏,是因为他还成为了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聚集九三学社的一员。

图片来源于高晓松微博

我看到自己朋友圈里的成都九三学社成员,都对这位个性十足的会员加入,表示强烈的欢迎和兴趣。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觉得高晓松可能是学霸中的艺术家,艺术家中的学霸吧。

80年代,他从清华退学跑到北影学导演,也不是为了拿文凭,就是想去学一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感觉他一点都不在乎文凭这些被外界看重和认可的东西,整个人都处在长期自学的状态。

也许他做过的每一件事,都算不是做的最顶尖的那个人。但他把自己的精力分配给了很多项目,这本身就让生命的宽度,增加了不少。这种不聚焦的人生,反而过得更为随心所欲,让人羡慕。

如今他靠着不帅的外表,成为一张嘴就是智慧满满、金句频出的段子手,也算是他们整个高知家庭中,最有个性的一个了。

以至于他的妈妈张克群,人家本来就是梁思成的得意弟子,清华建筑系的女学霸,国家注册一级建筑师。爱好画画和各种戏曲,德语、英语都很溜,一口北京腔张嘴,说话就像个相声演员,很有个人魅力。但是,外界介绍她的时候,总会先灌上“高晓松妈妈”的头衔。

当然他那学识渊博的科学家夫妇,外公张维和外婆陆士嘉,同样也会被外界称为:“高晓松的外公外婆”。

这几天我正好看了一本清华系列的《双子星座:张维和陆士嘉》,有意思的是,这本特别有趣的书,作者就是高晓松的妈妈张克群。

之前,我没有看到过,写自己父母亲写的可以这么好玩的一本书。

但是通过讲述高晓松外公外婆年轻时故事,大概也能感受到,高晓松一家人都是笑点满满,真是幽默基因遗传到位的一家人。

02

高晓松的外公外婆都是资深学霸,外婆陆士嘉从小考试就高居第一。1911年出生的她,当年高考时,以高分被北师大物理系录取,也是那年该系唯一的一名女生。

而她考北师大第一考虑是不收学费,后来她考取公费留学赴德国攻读博士学位,也是为了去追随世界著名流体力学权威大师普朗特。

她以不懈的努力及过人的才华和想为祖国效力的勇气,终于感动了普朗特收下她。陆士嘉成为了普朗特的关门弟子,也是普朗特带出来,唯一的亚裔女博士。

这个普朗特有多牛?他的学生就有大名鼎鼎的冯.卡门,这位学生是钱学森的老师。

陆士嘉取得博士学位了以后,才给未婚夫张维写信,同意正式结婚。

两人把德国聚在一起的中国留学生和关系好的外国朋友招集在一起,吃了一顿便饭,就算是结婚仪式了。

结婚那天,还闹了一个笑话。其中有个人带来一只甲鱼作为朝贺,但是这群成天忙于学习的人,没人会做甲鱼。不知道谁出了个主意,可以油炸着吃,结果把甲鱼炸成了干壳,硬的一点也咬不动,这下彻底吃不成了。

当时德国正处在战争,大家的生活是很艰苦的。炸一只没法吃的甲鱼,还把张维、陆士嘉夫妇一个月定量的油,都用光了,于是两人蜜月那一个月,天天吃水煮菜,两人笑称是水煮蜜月

后来,陆士嘉怀孕生女,可惜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没有母乳,长女张克群长到6个月,还不如别人刚出生的孩子大,夫妻两个人心痛不已。

这时,陆士嘉动了心思,准备辞职在家自己照顾孩子。

丈夫张维想了很久,拿出了两个人当年定情信物——一支刻字的钢笔,上次刻着陆士嘉对张维和自己的期待:“勿忘祖国”。

张维对妻子说:“我们两个离开苦难中的中国,在法西斯猖獗的地方如此艰难的活着,难道只是为了养我们的孩子吗?”

实际上,张维说出的这番话,是基于对妻子的了解和深爱,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人,他太清楚陆士嘉的擅长与志向了。爱一个人,就是尊重她和理解她,让她放手做自己最擅长和最喜爱的事,才能真正的身心愉悦。

两个人选择了继续投入学业和工作中,在自己德国好朋友的帮助下,把女儿送到了德国较为安全的偏远山村,交给一个好心的校长太太帮忙养育。

以至于隔段时间去看女儿,女儿那会都不认识两个人了。

实际上为了学业和工作,这对科学家夫妇也没有办法做到职场与家庭相平衡。

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他们所做的,更多的是让孩子自由成长。夫妻两人一心想着学成归国、报效祖国,随时等待着回祖国。

一拿到了使馆的签证后,带着女儿就准备返回中国,和已经相隔8、9年的国内家人早日团聚。

走到法国的时候,去看了法国的好友。临行之前,好友夫妇一定要请他们去看歌剧。可女儿小克群看不懂,该怎么办呢?

你可能简直想不到,张维想出来的办法,竟是突然在女儿的屁股上打了两巴掌。

莫名其妙突然挨打,年幼的女儿,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妻子陆士嘉惊呆了。

丈夫张维这才解释,孩子一哭就累了,就能早点睡,孩子一睡,他们好出去看歌剧。

结果,没哭两分钟,孩子就累得睡着了。把孩子留在家里,三个小时歌剧看回来,孩子还睡的好好的。

简直想不到这会是科学家的育儿法,但这本书就是这么真诚和坦诚。

03

实际上,读完这本书,感觉在这个家里,科学家夫妇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孩子更多的时候是“放养”。

我们现在生活中,往往是对孩子管束很细,密切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做个作业,爸妈都能气的“心梗”。

以至于家长和孩子都很崩溃,最终从管束过多到放手不管,成了一个被迫的过程。而这对科学家夫妇,真的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管孩子。

但是他们对孩子的那种爱,更多是源于生活上点点滴滴的关心,以及对孩子无条件的信任。

比如说,他们当年回到国内时,两个人同时在一所学校当教授,女儿那个时候即将五岁,因为校方没有幼儿园,女儿就直接进了小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

而这个家里,父亲张维除了鬼点子多,还是个特别具有幽默感的人。平时讲课,喜欢深入浅出,特别喜欢讲一些笑话调动气氛。

在女儿的记忆里,总是父亲带着她和弟弟一起做各种游戏,给他们讲各种笑话的往事,每每回忆起来,满满的全是爱。

这对大科学家夫妇,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科研和教学上,为我国科技发展和工业成就上,储备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年时的张维陆士嘉夫妇,来源于《双子星座:张维与陆士嘉》

倒真是很少时间给孩子们讲具体知识,包括女儿读中学以后,长期住校,实际上和父母能在一起的时间也并不多。

04

生活并非永远一帆风顺。

在妻子陆士嘉42岁那年,又生了一个女儿,同样是母女俩两人身体很弱。

因为陆士嘉着急返回学校,给学生们上课,不得不把小女儿放到一家条件不错的婴儿托儿所全托。

结果,仅仅因为一场感冒没有抢救过来,出世才5个月体弱多病的小女儿,竟意外离开了人世。

这对夫妻两个人来说,是次巨大的打击。两个人强忍着悲痛,最初甚至连大女儿和儿子都没有告诉。

记得那一年的5月份,天气已经很热了。大女儿克群穿了件薄绒衫去上学,母亲非要追出来,让她穿上一件棉大衣。

克群极力反对,心想,这么热的天还要穿大衣呀。

“热了,你再脱。”母亲很坚持。

“脱了还得拿着,麻烦死了,我不穿。”大女儿也很倔强。

“不穿,小心感冒。”母亲很着急。

克群嚷嚷着:“病就病吧,死就死吧。”

突然克群,看到母亲一下子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用手捂着眼睛开始哭。

克群很惊讶,从来没见过母亲这么脆弱。她赶快跑过来,问妈妈怎么回事。

妈妈这才抱着她,哭着说:“你妹妹就是得了感冒,已经不在了。”

看着妈妈那么伤心,克群也跟着哭了起来。妈妈摸着她的头说:“我们已经失去了你妹妹,你可不能再生病了。”

大科学家夫妇,同样可能会面临普通人所遇到的悲伤和灾难。

家庭教育同样会留有很多遗憾,这也许就是人生本来的样子。

05

大女儿第一次中考的时候失利,夫妻两个人,没有一个人,嫌弃和埋怨孩子给自己堂堂大学教授丢脸。

反而在孩子极度伤心的时候,安慰孩子:“小群,你主要上学太早,也正好趁这个机会休息一下。”

女儿张克群感动得两泪涟涟,发奋再读一年。考上了北京101中学,从此一直保持着全优的成绩,最后考入清华建筑系。

正是基于对孩子的了解和信任,这对科学家夫妇,让孩子发挥了最大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给孩子的不是学习和了解知识本身,而是一种“授之于渔”的学习方法和思考力,以及对生活极度热爱的能力,这是一种罕见的幽默感。

别小看了这种幽默感,这是一个人笑对生活所有挫折和磨难的基本意志力。

笑着面对生活,才能把苦难变成人世间的一首闪光的诗。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4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