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龙飞个人资料(符龙飞)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11更新:2023-02-10 13:39:04

《最美中轴线2》收官,总制片人:让音乐成为了解中轴线的窗口

今晚,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出品的大型文化音乐竞演真人秀节目《最美中轴线2》即将在北京卫视收官。在最后一期“中轴盛典”中,拾音团将继续在祈谷坛、地坛、夕月坛、北京民俗博物馆等地找寻中轴线与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关系,最终齐聚中轴线,以精彩的中轴之声表演,结束这一季的中轴线之旅。

收官海报。

日前,该节目总制片人郭畅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他向我们分享了一个印象深刻的小故事:这一季录制过程中,他曾在现场遇到一名10后的忠实小观众,每周六都会准时观看《最美中轴线》,然后周日就迫不及待地去中轴线上“同款地点”打卡。“10后的小朋友很喜欢我们的节目,而且主动愿意去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和精神内涵,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我们做这档节目的价值。”

从“种草”中轴线地标到深挖中轴线精神内涵

2011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包含故宫、天坛、永定门一线的古建筑群有望以“轴线”的形式整体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后十年,中轴线不断进行修缮和文化传播。2021年,以原创音乐讲述中轴线故事,将传统文化与老百姓生活相连接的《最美中轴线》第一季应运而生。

郭畅表示,如果说《最美中轴线》第一季可比喻为中轴线的“种草季”,拾音团们从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沿着万宁桥、景山、地安门、京师大学堂、北大红楼,最终重聚在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如同一位导游,向老百姓们介绍了7.8公里的中轴线上“到底有什么”,那第二季则更注重对中轴线文化内涵、精神进行重新感知、深入挖掘。

节目剧照

例如第一期节目从中轴线“核心中的核心”太和殿开场。“拾音团”分成两组进行文学采风和音乐创作,王刚和大张伟分别带领队员们展开“文游”和“武游”,更全面地探知了弘义阁、体仁阁、文华殿、武英殿等多个中轴线重要点位,讲述了是由中轴线延伸出中国“左文右武“的建筑理念。第二期则以中轴线上的声音为主题,揭秘钟鼓楼如何传音十余里的奥秘,古时“暮鼓”“晨钟”的报时方式等。从中轴线与天文学的渊源、中轴线上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到中轴线上象征吉祥祈愿的瑞兽等等,“每一期我们都会展现中轴线上的某一个精神文化。”

“文化密码”的改变,也提高了这一季拾音团在音乐创作上的难度。郭畅说,第一季的歌曲更像是给中轴线上每一个历史地标来写歌,比如给钟鼓楼,给故宫,给正阳门……但这一季因为有了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精神,实际上也拓展了歌曲的外延,“这就要求歌手们不只就某一个点写,而是就这两天采风所看到中轴线上的精神来抒发情感。”

节目剧照

例如,第三期节目主题为中轴线科技之声,拾音团来到皇史宬,认识拱券式无梁建筑、砖石防火保温等典藏科技;在古观象台学习古代如何确认南北子午线,古时观天象与中轴线之间“天地人和”的关系等。“将古建筑科技和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歌曲很难写,后来歌手们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科技传承、发展,包括致敬自古以来的中国科学家,郭守敬、钱学森,再到我们现在的航天员。这类歌曲相当于,从之前的某一个重点,变成了有横向、纵向连接的更丰富的歌曲。创作难度相对很大,但最后我们拾音团都完成得很好。”

“说教式”传播传统文化,不太适合年轻观众

以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化综艺中并不少见,但绝大多数都以国风音乐、古典民乐为主,而《最美中轴线》却选择将流行音乐与古老历史实现跨时代的对话与碰撞。郭畅表示,文化节目要想“出圈”,必须要具备“文化 ”的元素。此前,团队也考虑过“中轴线 书画”、“中轴线 舞蹈”等等,但在郭畅看来,中轴线申遗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提高老百姓的知晓率,而音乐是最无国界的传播艺术,“就像2008年一首《北京欢迎你》将全民迎接北京奥运会的热情一下子点燃了,我们创作出越多关于中轴线文化的歌曲,老百姓的传唱度越高,对于提高中轴线文化的普及程度越有帮助。”

此外,在郭畅的观察中,“说教式”传播传统文化,并不太适合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文化综艺更应寻找到与大众的共情。“文化碰撞高雅艺术,很容易将其束之高阁。所以我们就想邀请各种流行音乐风格的歌手,通过带他们真实的采风、了解中轴线,去写出真正能和大家共情的音乐。”例如这一季中,歌手乃万在了解到五色绘蓝图的内涵后,就产生了将中轴建筑拟人化的想法,想将中轴线的本色、中国的本色唱给观众听。“她把自己当成了中轴线上的一个建筑,想象自己会如何呈现出‘本色’,这个就很戳人,歌曲也非常好听。”

节目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季《最美中轴线》邀请到的拾音团成员,大部分都是像乃万一样的95后年轻歌手,比如张紫宁、希林娜依·高等;也囊括了摇滚、流行、说唱等多种音乐风格,比如白举纲、符龙飞、董宝石等。郭畅表示,90后、00后实际上更具备文化自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拥有天生的好奇和敏锐,且又擅长以年轻态的表达进行传递,“这一季我们就想让年轻人来发声,为中轴线融入更多年轻化、流行化的元素。”

-对话主创-

新京报:就《最美中轴线2》来说,如何平衡文化节目的文化属性和娱乐属性,能吸引更多观众来看?

郭畅:首先,我们是真正去到北京中轴线采风,从导演组开始,挖掘所有可查阅的资料,采访无数专家,找到中轴线某个点上最引人入胜的故事,然后设计一些有互动性的任务。相当于,拾音团的探访过程实际上是完成一场有趣味、有难关的考古之旅。

比如像有一期讲中轴线上的瑞兽,我们去到了正阳桥镇水兽的考古现场,让拾音团和真正当时挖掘镇水兽的考古员们一起近距离观察埋藏在地底的镇水兽。他们自己都能感受,每往深处走一步就是100年。而当他们去抚摸神兽,张紫宁就说感觉到了温度,歌词也来了。在我们的节目里,音乐人们都是真的去采风,然后连夜创作,第二天演唱。

很多音乐人都说,这些歌词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站在那个场景里,这些文化、文物、历史,直接把歌词“告诉”了他们。这些音乐人都具备能够把建筑语言、历史语言转化为音乐创作的能力,而采风北京中轴线,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

新京报:这一季节目中我们似乎也加入了一些比较娱乐化的游戏,例如钟鼓楼隔空猜词等。

郭畅:(如何设计环节)这个是我们节目最大的一个难点。很多节目可能都会套着一些常见的综艺游戏,但我们所有的互动都是基于中轴线的精神与文化。比如大张伟、白举纲他们去挑战八佾舞,古代在孔庙就是会有这样的舞蹈形式。是有这样的事情。比如中轴盛典我们寻找二十四节气与中轴线的关联,冬至那一天,老百姓的传统就是“数九”,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跟“数九”有关的。虽然我们做了更加综艺化的表达,但我们所有的互动都是有文化出处的。

新京报:如果继续做第三季的话,中轴线上还有哪些可挖掘的新内容?

郭畅:首先是艺术上的表达,我们想有突破。目前这两季我们已经把整个中轴线的文化脉络讲清楚了,但我们也更想让观众看到一场真正的“中轴盛宴”。其次,我们可能更会关注到中轴线上的这些人。因为这里既古老又现代,如今很多普通老百姓都还生活在这里。还有就是中轴线的保护工作一直在进行,这里也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中轴线是活态的,这些都是我们要随时去跟进的,(第三季)希望能展现一个现在进行时的北京中轴线。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卢茜

符龙飞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