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优旃(读思笔记十六:马夫的后裔 )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834更新:2023-02-11 00:19:41

趣谈:孟尝君赴秦为相 秦王喜迎之 孟尝君命门客 学鸡叫狼狈逃离

孟尝君何许人也?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和张汪镇人,大家都叫他薛公,号为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贵族哦,家财万贯,被誉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名声在外,秦昭王听闻其名气,求贤若渴之心有些汹涌,很希望得此贤能,一心想招孟尝君为相不惜绝楚,秦昭王和孟尝君思想共鸣,惺惺相惜

孟尝君不惜千里赴秦为相,秦昭王很高兴迎接,可奇怪的是,不久,孟尝君只希望此次可以全身而退,并令门客学鸡叫狼狈逃离出关,做的好好的,为何要逃呢?,小朋友这就产生了很多问号。

图逃跑

秦昭王艰难得到孟尝君

秦昭王为了摆脱太后的专权,希望能够早日独立自主管理朝政,秦昭王急需引进国之大才,在挽留苏秦无望之后,更希望得到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辅助,于是不惜冒着被合纵伐秦的代价,约楚怀王在章台缔约结盟,趁机把楚怀王软禁起来,逼得楚国另立新王,其目的就是绝楚盟齐,希望可以得到战国四公子青睐来秦辅助治理国家。

孟尝君对于秦王的诚意心里已有好感,苏秦受到齐王重视后,孟尝君慢慢被冷落,孟尝君还极力反对苏秦趁人之危,出计谋取楚国200里淮北之地,齐王却很赞成苏秦做法,于是对孟尝君生出反感

后来齐苏秦的计谋得逞,可惜楚新王将计就计,给了地后又顺手拿回,齐王实际上没有得到淮北之地, 楚还依靠秦国军队帮忙守城,孟尝君当众批判苏秦和齐王,说其为了小利益要割人家楚地,为了不义之地,还想和秦国开战,这时候齐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甚至说不乐意你可以走,走了我依然是齐国的王。

刚好孟尝君又从秦使者中得知,秦昭王软禁楚王是为了得到他这个人才,感动其心意之真诚,于是权衡利弊之后,决定赴秦为相。

秦昭王喜迎孟尝君登上相位

秦昭王得知孟尝君愿意来做丞相,辅助自己,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带领文武百官,到城门前迎接,一见面就步伐加快,喜意不言语表,感叹得孟尝君一人足矣,见面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寡人等您多时了”,足矣看出秦昭王对孟尝君有多么的重视,随之,两手一握,快随寡人入殿,文武百官紧随其后,有一种风风火火上九州的气势。

孟尝君对秦昭王表忠心

孟尝君在大殿里,送了秦昭王一件很贵重的见面礼——狐白裘,狐白裘是非常珍贵,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秦昭王喜出望外。

图狐白裘一件


从上文可以看出,孟尝君对于秦昭王是多么的重要,秦昭王艰难得到孟尝君后,应该好好对待,视如珍宝才对,可是偏偏封相不久,孟尝君还自己逃离这又是为何呢?

楚怀王笑岔气,笑秦昭王

被软禁的楚怀王得知外面热闹,原来是孟尝君的到来,楚怀王差点笑岔气去,因为楚怀王知道,秦王肯定是瞒着芈八子太后,邀请其入秦为相的,楚怀王自己被软禁,就是秦昭王的主意,瞒着太后做的,后来太后得知就只能给秦昭王擦屁股,为什么要隐瞒呢,因为秦昭王也希望靠自己,主持朝政大事,不希望太后和舅舅一家独大。


以下就是孟尝君逃离的情节,认真看了哦:

太后得知孟尝君到来,巧计恐吓孟尝君,钓引孟尝君门徒,夜探军情竹简,巧劝秦昭王立场影响利益关系

就在秦昭王带孟尝君进来面见太后的时候,让鸡鸣狗盗表现才艺,玩的正开心的时候,太后安排好的属下故意在这个时候拿来竹书,说明有军情禀报,其意告知孟尝君,秦国我说了算,军政大权,也在我手上,你没有用武之地。

图秦宣太后剧照

再之故意洒落竹简,让孟尝君产生好奇是何军事机密,让孟尝君怀疑是不是写自己的事情,太后并告知秦昭王,孟尝君有不臣之心,不可长久侍奉其左右,因为他是齐国人,两兵相接孟尝君必为齐考虑。

料到其晚上有人来探军事竹简,趁机留下秦昭王看戏,孟尝君回去相府后,孟尝君门客也看出了太后的不怀好意,并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心里也开始有些担心,想知道军事竹简是不是写了对自己不好的事情。

图军事情报竹简

其门客为了给主人分忧,去盗取军事竹简,正好被太后和秦王逮到,虽然不是孟尝君命人所为,但是孟尝君想知道竹简的中的内容却是真的,因为门客就是为了给孟尝君分忧来的。

秦昭王试探孟尝君

秦昭王看在眼里,心想莫非孟尝君难道真是这样的人,像太后说的那样只为齐国着想,不过秦王还是没有轻信,于是秦王也想试探一下孟尝君是否真心对自己。

秦昭王令魏冉派军“守护”丞相府,孟尝君在自己府邸还受监督,得不到自由,也非常气愤,孟尝君新丞相和魏冉这个“准”丞相就针锋相对争论,于是孟尝君准备面见秦王说明情况。

为了见到秦王,门客献计:

  1. 告知软禁的老楚王
  2. 大闹冲击

希望秦昭王知道自己有难,其实秦昭王都知道来龙去脉,只是想试探一番。皇天不负有心人 ,孟尝君终于见到了秦昭王,秦昭王再三保证,会帮忙撤了丞相中的护卫军,并承诺一起掌控秦国,一起努力,千古留名,气势如虹。

图求助

太后送肉给孟尝君吃,并送童子卖艺,实为吓

经过秦昭王试探,关系应该更加稳固才对,重点来了,魏优旃带一对童男童女来给丞相孟尝君送美食,告知是秦昭王体恤其辛苦送来的,还说自己是太后的人,让其童男童女表演才艺,博丞相一笑,童男童女表演孟尝君之生平经过以及功名获得过程,孟尝君非常高兴。

图童男丑夫剧照

就在这时候,不料童男童女表演完,就马上哭诉说:“丞相爷爷你就要死了”,魏优旃呵斥阻拦不让孩子说,孟尝君心惊马上让孩子全说出来,另一个孩子说:“魏冉今晚会一把火烧掉相府,爹爹受过太后恩惠,不能说太后的坏话,自己不怕,说了只有自己受罪”,孟尝君心里已经很是害怕。随即召集门客议论纷纷。

图童女剧照


综上所述,从秦昭王艰难得到孟尝君,从这里可以看出其用心良苦:

  1. 秦昭王喜迎孟尝君登上相位 ,看出其求才的愉悦(这是邀请来做相的原因)
  2. 孟尝君对秦昭王表忠心,也都说明了他非常喜欢孟尝君,寄希望于孟尝君。
  3. 秦昭王再次试探孟尝君,确认其才能卓越

这时候,经过童年童女表演后,谈论过后,孟尝君的门客也得知了主人的困境:

  1. 秦昭王没有实权没有兵权,听别人摆布,很难在这里生存(没有兵权)
  2. 孟尝君童子卖艺得知,反应那份书简才开始怀疑太后故意给她看的(确认如此)
  3. 不管以上两点怎么发展,外戚当道,秦国都已经是非之地(童子卖艺看出)

经过这样的分析,孟尝君就产生了逃离的念头,秦昭襄王也有了杀人的念头,一切归功于太后的计谋,太后得知孟尝君到来,巧设计恐吓孟尝君,钓孟尝君门客立功心切,算出有门客夜探军情竹简,巧说秦昭王理清利益关系埋下伏笔,让秦昭王对孟尝君有了隔阂,秦昭王对孟尝君试探,就可以看出来了。

图逃跑

于是秦昭襄王嬴稷听信谗言准备杀了孟尝君,孟尝君也生怕飞来横祸,连夜出关,希望此次可以全身而退,逃到关口的时候,天没亮,孟尝君令门客学鸡叫,引士兵起床放行,秦昭襄王九年(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狼狈逃离出关,成功回到齐国,孟尝君逃跑后,秦昭襄王也感叹自己心灵被伤害 了,到头来贤才大梦一场空。

#历史上的趣事# 看美文请关注@历史秘籍

读思笔记十六:马夫的后裔

马夫的后裔

——观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随笔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碎语

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步播出 已经九年了,当时我还在上初中,偶尔见了觉得很不错,后来上了大一就看到了其第二部,印象颇深。再后来才知道原作者即位我校的教授,而第三部的导演也是我校校友,故我校之媒体岂能不宣传?自然,对这个电视剧的评价很高,以至于作者也火了起来,很快成为秦史专家和著名作家,我也曾经将《大秦帝国》这本四百万字的巨著下载到手机上看,但终于还是没有看多少,只是电视剧都看了。

第一部为裂变,讲的是秦国商鞅变法逐渐强大;第二部为纵横,讲述秦惠文王时期重用张仪等人连横与山东六国的斗争;第三部为崛起,讲述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六年里的对外战争及其内政外交,为日后秦国统一天下奠定重要基础。如此计算,当还有最后一部,名字不知道为何,如果是我或许会叫“统一”吧,不过似乎有点俗。听闻网上说还有四五部,就在临潼新建的“大秦帝国影视基地”拍摄,第四部当叫“阳谋春秋”第五部“铁血文明”。第一步颇受好评,但也只是在地方卫视播出,第二部便出现在了央视黄金档,于是产生了央视版和网络版,总体评价也很好,于是第三部便备受人们期待,前年就听说已经拍好了正在审核,但是至今才播出,估计其中原因很多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是原先的“白起”饰演者王学兵吸毒导致这个任务的戏份都要重拍吧。

影评

现在看第三部播放完了,且谈谈一些感想。前几集剧情比较紧凑,人物关系也非常复杂,似乎有史诗巨制的感觉,苏秦的策略听起来就挺复杂,看起来能拍一部电视剧了,我很欣赏。夸一夸呢,制作和台词还是相当考究的,衣着和整体的暗色调给人以上古之感,沉重深远,道具也都比较真实。当然,电视剧毕竟是艺术,倘若以历史和考古的角度来审视他又要求它处处与历史相同,则无的放矢了,故大框架不变的叙述正是好剧。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当然这仅代表个人的感受。其一,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后期剧情太过紧凑,总觉得多而不精,五十六年的时间放在三十几集电视剧中显得太紧,尤其是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几句话就带过了,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段,只有半分钟的迅速,看画面可能是拍了长篇的情节。这一方面可见剧中包含着战国广博的事件,也可见非秦之事件则省略,说好的就是主次分明,然而作为我还是希望全面地展开;其二,很多人物不知所踪,没有交代其最后归宿,尽管历史的长河中大多数人只是瞬间的火花,不知生卒年,只在一个事件当中出现,而角色太多又导致人物戏份太少性格尚未全面展现就撤下了,但作为较为重要的任务我还是希望看到他们的结局,或许是以前看电视剧养成的毛病吧;第三,有部分情节觉得不爽,比如白起夫人赵蔓这个角色就让很多观众觉得不爽,似乎为了男二号白起的光辉形象情节也做了一些调整吧,其实个人觉得把其描述为残酷的人屠亦不为不可,或许编剧另有考虑吧;第四,有部分台词觉得不是很恰当,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一个:当秦王要封魏伶优为夫人时,宣太后说“比我还高一级呢”,于是我就想起来了秦国“王后夫人美人两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的顺序,想了想不止一级啊。还有几个忘记了,这种无关乎情节需要的问题还是按照正确的来比较好。最后,不知道算不算缺点,赵国名士楼烦的饰演者似乎很像是秦国优伶魏优旃(魏伶优和魏丑夫的父亲),查了一下果然都是马小宁饰演的。

演员的演技还是挺到位,但总觉得人物性格展现不如前两部淋漓尽致,主角帝王之气稍有不足。总之,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视剧,看完之后觉得意犹未尽,希望续集快快出来。

随想

秦何以能统一天下?由何以迅速灭亡?这是两千多年以来史学家和士人不断思考的问题,但各个时期皆未有确切之答案,曾经最盛之说法当为秦以变法强军而强,以暴政刑苛而亡。其中最有名的当为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其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然而近几十年来新的声音不断出现,随着秦始皇兵马俑、秦代武器、秦简这些出土材料的发现和秦代遗址的研究,人们越来越质疑“暴政亡国”的理论,但仍未出现有更具有生命力的理论来填补之,或在将来有进步空间。

现在很多人认为秦之强大在于制度,诚然,秦自孝公以来历代君王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基本上没有出现昏君与长久的内乱,国内相对稳定,贵族非占主流,变法之后之秦君勇猛,奖惩办法明确严苛,被列国惧为虎狼之师。其他六国或互相猜忌或内乱不断,或昏君误国或奸臣当道,故不得持久强大。在硬件上也有很大提高,最重要的电视武器和粮食,考古学研究证明秦之兵器铸造有严格的工序和责任,质量有保障,灭蜀之后秦国占据了成都平原,从此便拥有了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两大粮仓,为连年的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名将、名士、明君与严苛的制度,还有什么?

秦虽亡,秦制却为百世沿用,五德终始、郡县制、法家思想、中央集权无不在后世发扬光大。秦制本少为后人知晓,但是上世纪以来的秦简的发现却为秦制之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故收获亦丰。吾向读《秦公帝王陵》,后学习秦始皇帝陵之知识,亦有所感,然终无新观点,惭愧,想以后见到更多的资料当会有更新的了解和假借吧。

关于大秦帝国,还有更多的遐想和疑问,我也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思考。疑问很多,譬如:秦始皇身世如何?赵高身世如何,是否是阉宦?如果扶苏掌权秦朝会如何?如果扶苏功回咸阳有几成胜算?秦始皇晚年的巡游意义何在?秦始皇陵的内部构造到底什么样子?……有些可能会明了,有些可能会长期争议,且看看将来吧。

2017年3月4日

于西北大学宿舍六号楼自习室

下面附上我有关大秦帝国之旧作5篇:

1、始皇身世说

2、伪史记·赵高传

3、赵高的身份是否为宦官的再思考

4、秦王子婴的身份剖析

5、帝国末日

始皇身世说

始皇身世,古来纷纭,诸贤疏言,尽执一端。或以为嬴秦之后,庄襄长子,或以为不韦诡计,六国孽残。不佞观夫古今诸贤之言,不过此二,其终究不知何以终之。余以为庄襄之子为正也。

是非起于太史公书,《吕不韦传》曰:“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悦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生子政。”

史记又云:秦昭襄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未明言,即曰昭襄之子也。此语以为谬之始也。或曰:大期十月,足月而生也,乃曰始皇十月而生是昭襄之子也。其有疑乎?或曰:十月而生,是为常事。何故强调之?是太史公以为始皇非昭襄亲生也,故言之耳。 马飞百引《史记》与《战国策》之六出,以证吕出。

不韦传已昭然以为不韦之子矣,至于汉书,名曰吕政,是汉初过秦之风所致也。太史公不明而皆书之。

余以为始皇乃昭襄之子无疑也。赵姬有身,不韦知之,二三月矣,昭襄岂能不察?至于大期而生,是正当时也。或以为始皇出于不韦,多虑也。何为传言之云始皇非秦氏之后也?余以为在于吕氏、六国与刘氏之利耳。

一为不韦自言,下属和之。昭襄早薨,不韦辅政,始皇重之,奉为仲父。不韦掌权久矣,岂能一日尽去,始皇年二十二而加冠,将柄朝政,不韦以为权利将逝,乃生私心,遂造言而布诸天下,企冀始皇怜之权之。山东六国或以为实,或以为机。乃广传范播之,至于秦汉之时犹未尽耳。

二为六国造谣,欲以此溃秦也。当是之时,秦强而六国尽弱,六国欲以此解亲之强军也,观夫成蟜之事可知矣。成蟜者,昭襄王之子,始皇之弟也,后出君自重,以为昭襄正统,扬言政乃不韦之子,六国以为善,争相辅之。是成蟜与六国之利也,欲借此立新君而为傀儡,弱秦以自强也。

三为刘氏之言。自楚汉以至于昭宣,过秦之风经久不衰,贾谊因以为大才,传篇千古。汉高祖自出匹夫,以为王侯将相非为种也,数秦制,以为不足。汉书诸侯二以为秦制亡国也,不为封建耳,后世柳州以为不然,乃为《封建论》,称为名篇。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是不成。”刘氏过秦以自正,昭然天下知矣,阴始皇以自明,暗秦而自昱耳。借风传之,久而莫能辨,太史公遂明不能察也。

是故余以为吕氏、六国、刘氏及天下恶秦憎秦者乃过秦之源也,三人成虎,何况天下人千万亿兆乎?始皇雄才大略,千古一帝,纵横古今,靡得匹敌,经纬天地,豪迈古今,承六世之余烈,袭曾祖之宏猷,遂一统宇内,震慑八方。然为政太暴,民生不养,遂旋崩溃,惜哉恨哉。后人衔之,生不能杀之,死当流言以贬之,使之千古无面目矣。此余管窥之见也。

2014年11月11日

伪史记·赵高传

赵高者,故秦之丞相也,本赵之疏远属,嬴姓赵氏。其父以母贱位卑而为秦质子,后秦赵交恶,谪为隐官之吏,隐官者,纳刑余者之官坊也,位半庶民。其微贱不得娶,与隐宫之女合,生子高、成。高生于昭襄王五十一年(西元前二五六年),自少年与父学文,稍长年十七为学童,习狱事,通八书。二十为秦宫吏,聪敏多识,闻于上,擢为中车府令,掌王车舆,就职御前。秦王以其精文书秦律,令为公子胡亥师,喻之决狱,胡亥甚器之。高通八书,长小篆,作《爰历篇》,与丞相李斯、太史胡毋敬并为天下书典。在任敦敏,封安武侯。后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高罪当死,除其宦籍。时有向友高者言高之旧功,王以高敦于事情,赦之,复其官爵。秦王二十六年一天下,称皇帝。高益见重,常在帝侧,帝巡行天下,文书皆出于斯、高。始皇三十七年,巡游至于沙丘,帝病大渐,自知不久矣,草昭令公子扶苏会葬咸阳,寻崩。高与丞相李斯商议,晓之以形势利害,乃共推胡亥,遂秘不发丧,矫诏立胡亥为太子,赐扶苏、蒙恬自缢。扶苏见书而泣,遂自尽,蒙氏素与高不合,以它故囚之,后竟害之。既归咸阳,拥太子即位,是为二世皇帝。除郎中令,帝年少,诸事咸决于斯、高。斯以政不同高,为高所陷,腰斩于市。遂为丞相,出入禁中,掌握朝局,为此一人。百官惧其威而不敢言,指鹿为马,莫敢反之。以二世为帝,诸公子为患,乃尽杀之,帝唯起眼是听。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天下诸侯并举而反秦,势不可当。二世三年九月,刘邦将如关中,高见大势已去,乃令婿阎乐弑帝于望夷宫。计自以为秦主,天意不合,乃立始皇弟公子婴为王,授之玺。自总领内外朝政,子婴二年,以高跋扈久矣,乃 与宦者韩谈及其二子密谋除之,称疾诱而杀之。时年五十,岁在子婴二年,夏历为二世三年之冬,西元前二百零七年也。

高有昆弟数人,弟成为郎中令,后子婴诛高三族,杀之。有女,嫁于咸阳令阎乐,亦死于望夷宫变。

高出身微贱,通精狱律,工于书史,掌朝数载,秦之亡也虽非高一人之力,亦难免其行。后世誉之者以反秦,毁之者以坑忠信。流经百年,传为阉宦。倘以赵裔观之,隐忍二十余载,毁秦廷而尽公室,可谓第一人。然以天下观之,陷害忠良,削剪重臣,以至天下离析,非为臣之本也。

2015年12月9日

赵高的身份是否为宦官的再思考

上次读了李开元先生的文章没有太多地消化和思考就匆匆地下了结论,认为赵高确实不是宦官并且认为他是通过史的路劲走上为官之路的,并写了一片《伪史记 赵高传》,今日又看了一些文章,觉得观点实在是有些薄弱,谨记之。

首先,赵高通过史做官这点没有丝毫的依据,他的父亲是姓赵,但是不一定是赵国人,甚至有可能是秦国人,也没有说他的父亲是史,而且既然在隐官或者隐宫自然不应当是史,所以赵高通过史上位的说法缺乏实际的依据。

其次,赵高以精通狱律而闻名并被秦始皇发现且重用之,并不能说明他是从小学史出身的,秦国重法,因而“以吏为师”,后代的“刀币吏”明显是对这类人员的蔑称(见《秦汉“刀币吏”考》),因为在儒生看来这类人就是像张汤、周阳由这样的酷吏。赵高的出身因而不应当是史。

观夫史记,说道“宦者”的几乎都是宦官,只有给宦者前边加上其他的修饰语才不是宦官,而赋予赵高的记载并没有特殊说明。再,公众的男性本来就是少数,而经过嫪毐之变,秦始皇难道还敢让男子随便在宫里进出?因而宦者为阉人的可能性较大。即使是李斯也不能随意进出皇宫,而赵高却可以,并且在二世的时候赵高随意进出控制二世,可见其为宦官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是阉宦这样就能解释了。

还有,赵高被称为“中丞相”仅见于此,以前以后也没有见过,而左丞相、右丞相都是常见的,联想起“中贵人”这类的词,这里的“中”或许就是暗示着他的阉宦身份。

还有李开元先生所说的根据铜车马上的人有胡须判断赵高不是阉宦。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是赵高是给秦始皇赶车的,中车府令虽然是管理车马的,但也不至于干这些粗鄙的事情,他是管理整个车马队伍和皇帝的行进的,怎么会赶车呢?就算是赶车,铜车马又怎见得就是赵高呢?

最后就是赵高的女儿了,以此断定赵高不是阉宦还是不妥的。首先,赵高的这个女儿可能是认得,无论是从哪里来的,其次即使是真的赵高的女儿也不是不可以,我们看到嫪毐能够进宫,说明还是有方法能够进入的,他的女儿有可能是他在入宫之前所生,明代的王振便是这样,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是作为宦官没有孩子,收养一些儿女也是很有可能的,因而阎乐作为赵高的女婿并不能说明赵高不是阉宦。

综上,赵高是否为阉宦还是不能敲定。

参考:①、《史记》

②、《汉书》

③、李开元《说赵高不是宦阉》

④、吴刚《关于赵高理事身份的解读——与李开元先生商榷》

⑤、张俊《秦汉“刀币吏”考》

秦王子婴的身份剖析

秦王子婴为谁?今其争议颇多,原其本皆出《史记》,今且数其论:《秦始皇本纪》曰“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王”,表明秦王子婴为二世兄子,名婴;《李斯列传》载“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表明秦王子婴为始皇弟,名子婴;《六国年表》曰“高立二世兄子婴,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表明为二世兄也,名子婴;《秦本纪》载“赵高杀二世,立子婴”,未明身份,名子婴;《秦楚之际月表》云“子婴为王”,名子婴,未明身份。下表示:

出处

身份

《秦始皇本纪》

二世兄子

《李斯列传》

始皇弟

子婴

《六国年表》

二世兄

子婴

《秦本纪》、《秦楚之际月表》

不详

子婴

史记不详,班固、司马贞、司马光以为二世兄子,故后人多以为是,文繁不引。 查《辞海》第六版云“秦始皇孙,二世兄子”;《辞源》以为扶苏子。果如是乎?试一一析之。

《蒙恬列传》载二世将诬蒙氏兄弟,子婴谏之,故年龄不小。昔有王云度先生以为于此非常时刻,子婴敢谏而不见诛,当为二世叔,始皇之弟。

且看二世兄子之见,多有从之,其扶苏之子乎?二世杀扶苏、诸公子,其后代自不可留;唯公子高自请陪葬以全其家。况始皇薨五十,二十二乃加冠,若秦惠文王二十二加冠而二十三婚,始皇之子至多不过二十六七,其孙至多不过三五岁,倘不尊周礼而早婚,其子至多三十出头,而孙亦不过十岁,何以能谏?故非二世兄子始皇之孙也。故此处云婴之名,或亦不可信,然周秦汉之时名婴者众,子婴罕见,故亦不可定论。

又始皇弟,史载始皇弟除赵姬与嫪毐之二子唯长安君成蟜,其已死于始秦王政九年,它无载。倘有,当有所提及,何以只字未见?故余以为不可。又,此弟非昭襄之子,而为从弟,宗室,二世尽杀诸公子,宗室未及,高慌忙而立,宗室之弟亦通。

袁仲一先生以为二世兄。所谓二世兄,当已尽诛矣。高与二世留之,岂非祸患?若为族兄,尚通,然支脉太远,当有所叙述,何以只字未及?或太史公亦不知其身份。余尝以为长安君成蟜子,今日思之,年龄尚可。

又一关键点为“(子婴)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子婴及其二子谋曰”,后人颇以为重,若子婴之子可与论,年龄当在少年之上,子婴之龄当在三十之上。以极端看之,此时始皇冥寿五十三,若始皇及扶苏、子婴皆十五岁生子,子婴不过二十三,其子不过八岁,故必非如此。

综述,以年龄观之,子婴必非始皇孙二世兄子也。始皇之子孙尽死,或有远遁者亦不可为高立,当择近支继承,其始皇之弟年龄最为可能。

2015年12月3日

帝国末日

(一)成蟜兵败

冬季的夜早早地来临,主帅帐里却还亮着,成蟜独自坐在营帐里,想象着前方会遇到的战事,作为秦庄襄王的儿子秦王政唯一的弟弟,他从小锦衣玉食,没有受过挫折与战争,未有尺寸之功却早早地封了长安君,他内心十分惭愧。要知道自从商鞅变法之后没有军功的贵族也是很难得到爵位的,当时哥哥提议封为为长安君的时候朝野上下也是有许多反对的声音,是在哥哥和赵太后极力支持之下才实现的。哥哥秦王政从小就和他关系很好,为了让他建功前几年派他去韩国担任官职,还好他天生聪慧再加上秦国的势力的威胁,他在韩国不但没有吃亏,反而说服韩王割地百里给秦国。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说长安君名号来路不正了。想象自己现在已经十八岁了到了该上沙场建功立业的年纪了,这次攻打赵国的机会是他极力请求下才争取到的,素来没有矫交情的吕丞相也给他求了请,他也立下了军令状,不胜便以死谢罪,现在到了自己展现大秦人英雄的时候了。打败赵国为国争光,现在到了屯留,准备与赵国开战,可是近日军中流传着一些流言蜚语似乎对大哥嬴政不利,罢了,不想这些了,还是早些休息吧。

冬日的黎明来的特别晚,似乎为了映射着军中的气候。

“启禀将军,我军已经准备多日,探子报知敌军多是老弱之辈,闻我大军已至,人心涣散,将领也是庸碌之辈,正是前些年被武安君白起在长平打败的逃掉的,而且他们的粮食也不足,我军只要连续攻击必定能够战胜他们”,甘壁说,“很好,我军大胜赵军是早晚的事情,这两日先整修一下军备吧”。“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甘壁说,“讲”。

“将近可知道军中的传言”

“听过一些,不过是奸人想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罢了”

“他们说王上是赵太后和吕丞相的私生子,还说这次出证是设计好了要陷害你,如果这是真的……”

“住嘴,大王怎么能是这样的人呢?”成蟜阻止了他,示意他退下。

第一战,秦军斩杀赵军三百,秦军遂骄。第二战,秦军大败,折兵三千,军威大损。

“将军,昨日我们在路上抓到了一个疑似敌军细作的秦人”甘壁说。

“哦?怪不得我军会失败,原来有内奸,他怎么说?”成蟜问。

“此人说,这个,末将不敢说”

成蟜不耐烦地说:“何故忸怩?快说”

甘壁看了看四周,只有成蟜和他两个人,神秘地说:“我们在它身上搜出来了吕丞相府的令牌,原来他不是赵军的人,而是吕丞相府的人,开始不说话,被我们大刑之后立马就说了,原来他是丞相派去给赵军送信的人。”

“怎么会,丞相和我素来没有仇怎么会这样对我,这不是要陷我于死地吗?”

“那人说,这是丞相的意思,就是要因此杀了您”甘壁说。

“为什么?我想不通!”

“大王而今还没有亲政,可是已经二十一岁了,想到了加冠的年纪可是还没有加冠,这是吕丞相不愿放弃权力呀,您知道外边的传言吗?如果是真的,您就是贤王唯一的儿子,吕丞相要防止权力外流就必须要除了您”甘壁认真地分析着,有理有据,“那人还说,本来前几年派您去韩国,就是要让韩国人杀了您,可是出了岔子,您福大命大没有成功,这次又是丞相担保,让您立下了军令状,您就不怀疑吗?您统领的军队是大秦最弱的军队,你不疑惑吗?这次行军的消息也是他泄露的,细作说,前边赵军示弱就是为了让您掉以轻心从而失败,这一切都是城乡的安排呀”

“这,难以置信,怎么会这样”

“将军您看这是从细作身上搜出来的文书”甘壁说。

成蟜结果细细地帛书,好像有千钧重,果然是丞相的笔迹,还有丞相的官印。一股凉气发自脊梁,不仅是他感到寒冷而打了一个冷战,他平生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的恐惧。“那,干将军,我该怎么办?”

“事到如今,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快说!”成蟜似乎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反!”甘壁谨慎而坚定地说出了这个字,成蟜顿时感到一片恐惧。“大王而今只是一个傀儡,而且是吕不韦的儿子,您才是先王唯一的儿子,真正的秦王!您带着这五万大军虽然少,可是是正义之师,争取到六国的支持,用利益相诱,他们一定会出兵帮助我们的,那么亲的王位就能夺回来了”

成蟜骤然受到这么大的打击,感到自己的前途已经是一片黑暗了,现在他唯一能够信任的人就是这个对王室绝对忠诚的甘壁了,一时间,私生子、王位、死亡在他心里不断闪现。听见甘壁“不反,只有死,反了您就是王”的话,他最终下定了决心,咬咬牙对苍天说,王位是我的!

秦王政九年,王弟成蟜反,一时间秦国朝野大震,以丞相为首的集团主张立即派兵镇压,于是十万大军就在敢了过来。最近的赵国听说了之后很是高兴,终于可以找见打击秦国的机会了,于是赵王立马封长安君为上大夫,封地在饶。可是看着秦国虎狼之师,很快就消灭了成蟜,赵国的幻想瞬间又变成了泡影。

秦公子成蟜,男,十八岁,已婚,有一个儿子,秦王政八年反,死于屯留,副将甘壁战死,几个月后后他的儿子被吕不韦提拔为九卿之一的太常。成蟜的家人论罪当诛,秦王怜之,没有处死,罢了爵位贬为庶人。他的孩子尚在襁褓之中,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人们叫他婴。

没有人知道多年后这个孩子将成为秦国的最后一位君主,而他面对的将是满目疮痍的河山。

(二)帝国落日

赵高坐在秦始皇和秦二世曾经坐过的龙椅上,感到快意与满足,然而似乎是鬼神作祟,他的头莫名地很晕,而一离开龙椅就好了,女婿阎乐扶着他说,“父亲怎么了?”赵高叹了口气说:“看来是大秦的列祖列宗不让我当皇帝呀,同是大秦子孙我难道就比不上胡亥那个笨蛋?”阎乐立马说“父亲比那小而不知高明多少倍,大秦的天下这不一直是咱们的吗?”赵高看了看他,说:“罢了,罢了,反正大秦也已经乱成这样了,还是找个近点的宗室当个傀儡皇帝吧!”

阎乐说:“对,父亲要是直接当了皇帝外边的人肯定不服,咱们还是掌握实权好,随便立个宗室吧。”

“可是,三年前始皇帝死的时候,我让胡亥把他的兄弟姐妹二十几个都杀了,就连扶苏家的那些小子也没放过,胡亥又没有孩子,现在宗室已经没人了。找个谁来当这个秦三世呢?”赵高道。

“父亲,始皇帝的子孙是没了,可是太上皇还有子孙呀!您还记得成蟜吗?”

“哦!你是说那年被吕不韦整死的那个庄襄王的儿子幼子?”赵高思索了一会儿说。

“对,三十几年前他去世之后,留下一个孩子,没有爵位了,现在也少有人知道,您前几年杀宗室的时候也懒得管他,这不还在吗?”阎乐说。

“对,对,对!是叫婴吧?”赵高道。

“使他,此人还算有学时,平时没有什么人际交往,人们私底下叫他公子婴,又叫子婴”。阎乐说。

“还是年轻人脑子好,那就立他吧!你去准备一下,准备让他即位”赵高说。

大秦帝国二世皇帝三年,寄到紧急的命令传来,全家人都惊呆了,他不满相信自己竟然将要成为大秦帝国的第三位皇帝,他已经快34岁了,三十三年来他谨遵母亲的教导不显露自己,不结交大臣,只在家里闭门读书,因而也相安无事,不求功名宦达,但求平安一生。现在得知自己将要当皇帝了,实在有些激动,但是联想起大伯始皇帝建立的功业而今已经毁坏,实在可惜,现在国家分崩离析,外面各地诸侯并起,实在是一个乱世。

同样是一个冬天,九月天气,这时候已经很冷了,寒风吹过子婴一身厚重衮服,还是让他大了一个寒战。就这样祭拜了天地和祖先之后他就成了大秦的皇帝了。

“朕初即位……”

“启禀陛下”赵高直接打断了子婴的话,说:“现在六国余孽卷土重来,声势甚大,大秦的实际控制区域已经没有原来的王国时期大了,臣请陛下去帝号,仍称秦王,自称寡人”。子婴听见赵高的话,气就不打一处来,可是群臣随即附和赞同,他也只好忍痛接受了。、

赵高又说:“丞相臣赵高有奏,二世皇帝新崩,王初即位,当斋戒五日以示哀悼,五日祭祀祖庙,后接受玉玺。”子婴不得已只能准了。

四天后,刘邦的军队已经快到关中了,咸阳已经没有任何屏障了。

“父亲,前方军情说沛公刘邦就要攻入关中了,章邯也已经投降了项羽,而且项羽坑杀了我们二十万大军,恐怕咸阳是保不住了”阎乐说,赵高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想了想,说:“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我们无路可走,咸阳的军队支撑不了几天,只能投降了,但是诸侯一定饶不了我们。为今之计,只有把子婴献给他们才行”。

“对,这不正是父亲开始筹划的嘛。明天太庙祭祀的时候我们趁机将他杀掉。”阎乐符合道。

于是赵高打算在第五天祭祖的时候杀死子婴。世界上的人总是为自己的利益思考,赵高是这样,阎乐是这样可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杀子婴,可是赵高大势已去,阎乐的弟弟听见了这番谋划,看到形势偏向,于是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子婴。

子婴听到这个消息,感到了巨大的威胁,正如三十二年前自己的父亲听宛甘壁的分析一样,只是那时候他的父亲成蟜还年轻,也没有人可以商量。子婴从小守在家里,不曾与那位大臣交往,可以信赖的只有两个儿子,他们两个一个十六岁,一个十八岁,也已经到了有自己独立的分析能力的年龄。

“为今之计,父亲准备如何?”大儿子说。

“只有除赵高,我父子三人才能保全,家人才能安全,这也是天下人的心愿呀。”子婴说。小儿子叹道,“可是赵高势力这么大,羽翼众多我们怎么能杀的了他呢?”

“明日是祭祀先祖和父亲接受玉玺的时间,一定要到太庙去,我们将赵高骗过来”大儿子说。子婴表示同意,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将要展开,不对,是两场。

早上宫里边传出了秦王生病的消息,可是祭祀祖先接受玉玺不能耽误,更重要的是赵高的计划不能耽误。赵高请人请子婴,去了三次都没有人,宫里边传出话来秦王病重的消息。赵高迫不得已,值得亲自去请,无论怎样要完成自己的计划。

赵高在门扣就听见子婴的呻吟声,心想怎么会这么快就兵的这么严重呢?就进去探视,看见子婴病怏怏地躺在榻上,他让所有的人都下去了,准备下手解决掉子婴。阎乐关了门在门外把手,赵高掏出利刃就刺向子婴,不料子婴立马反击过来,赵高不敌,最终被杀。门外的阎乐也被杀死,赵高因为谋反罪三族尽被诛杀。群臣见赵高已经死去,而且不得民心,立马转变风向,拥护子婴的统治。

于是秦朝的第三为君主举这样真正即位了,在他即位的第五天,然而此时的秦朝已经不再是秦朝了,此时的秦国也已经风烛残年。

十几天后,新年伊始,这一年应当称为秦王婴元年或者秦王子婴元年,如果它能够继续存在下去也许会有秦三世元年的称呼,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

秦王婴元年,也就是史书记载的汉高祖元年,刘邦进入关中,兵临城下,咸阳城里只有几千老弱残兵。子婴在国将亡之时悲痛欲绝:大秦先王打下的江山啊,为什么断送在手里!天命乎?奈何,奈何?不降则可殉国而去,然必首都人民遭兵戎之苦,生灵涂炭,降则断送祖宗基业,成为千古罪人,何面目见列祖列宗。悲哉,鹅毛飞飞,入我宫闱,与子同矛,佑邦万岁。鹅毛飞飞,如我垣垝。岂不我怜,葳蕤不归。

秦风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高祖元年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项羽至,杀子婴及秦宗室。秦遂亡矣!

后记:成蟜之事,史籍记载模糊,子婴身世太史公自相矛盾,遂为后人争议。余抽丝剥茧,持此一端,寻得一脉而为此文,谨献给悲惨的父子二人。秦国之盛与衰,不过三十三年,一代人而已。今日想之,何其悲也!当秦强盛之时,序八州而奴诸侯,当其亡也乎焉,宗室尽灭不得不令人深思之。

2014年12月8日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