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老祖是谁(菩提祖师究竟是谁?)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836更新:2023-02-11 00:20:16

菩提祖师的师父是谁?看看他名字就知道了

(蜗牛看西游第6632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菩提祖师有师父吗?他的师父究竟是谁?

可能有的朋友张嘴就来,菩提祖师不就是如来佛祖的师弟么?他的师父自然是鸿钧老祖啊!这个回答当然不对。因为鸿钧老祖只是《封神演义》的人物。《封神演义》比《西游记》晚了很多年,神仙体系也完全不一样。

就好像说玉帝与上帝是师兄弟一样,可不可笑?

要搞清菩提祖师的师父是谁,就要搞清菩提祖师究竟是谁。

对此,有的人说他本来就是如来的化身。但菩提祖师教徒弟时,不仅教佛家的知识,还教道家的功夫,这怎么解释?

同样,也有人说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这也解释不通,他为何要给徒弟讲佛家知识?还取一个佛家名字?

蜗牛在往期视频中,多次强调,西游记中的人物都是有寓意的,甚至每个数字都代表一定的意思,菩提祖师一样,也是有所指。

首先,他的名字来自于如来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解空第一。难怪他给孙悟空取名叫悟空。

其次,他住的地方,斜月三星洞。斜月三星,那完全就是个心啊。灵台,指的也是心,方寸,更是心。

菩提,本身就是开启大智慧的意思,解空也是解除人的心头疑惑。

综合以上观点,菩提就是孙悟空的心头之师,也可以说是孙悟空的心神。

达摩祖师来到中原后,为何要面壁十年?其实就是在不断感悟,自己的心头之师教自己。菩提祖师的人物来源,完全就是借鉴达摩面壁的故事!

那么,菩提祖师的老师又是谁?那就是诞生孙悟空的父母,天地之慧根。

无字真经没有字,为何又叫真经呢?因为它记的是没法写在纸上的人生感悟。你在人间经过的经历,其实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我们常说苦难是财富,但前提是你必须从苦难中悟到成功的经验,不然,苦难依然是苦难!

那么,首次将孙悟空打哭的,为何竟是来自天庭的一名小妖?请看下期分解。

菩提祖师究竟是谁?

《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很多人都猜测他的真身到底是谁,有人说他是如来佛祖化身,有的说是三清化身,还有人指名道姓说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解空第一”,叫须菩提,说须菩提就是菩提祖师的原型。

都对,也都不对。

先说这个指名道姓的——须菩提,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解空第一。

第三,相貌打扮

看过原著的都知道,原著对菩提祖师的相貌打扮几乎完全略过,作为吴承恩这样专业老练的大小说家,对于本书主角的第一个老师,怎么会这么疏忽呢?实际上没有疏忽,原著写了,还挺详细,是这么写的:

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重点在哪里呢?就是这个描写几乎完全省略了祖师的相貌身材服装打扮,而只单纯描写了祖师的“道貌”

这个“道貌”不是道貌岸然那样的贬义词,而是菩提祖师的大道之貌

在这首诗里,吴承恩对菩提祖师的定位是:

道教最高果位——大觉金仙,佛教最高果位——妙相祖智。道教最高修为——全气全神,佛教最高修为——不生不灭。道教最高证量——空寂自然随意变化,佛教最高证量——真如本性任运自在。

最后两句兼拍佛道两教的马屁,意思是菩提祖师有无量寿命,一直在万劫轮回中,为众生说法度人。

吴承恩这样的描写,完全省略了一个人的表象(相貌服装打扮等),他描写纯粹是佛道两教的最高修行境界。

也就是说,这个祖师,可能其实不是个“人”,而只是佛道最高境界(或者叫证量/修为/层级)的形象化表现。

但这就是全部的真相吗?并不是,还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儒教”。

第四,组织形式

道教的祖师爷——老子——最早提出“道德”思想的时候,“道”只是一种思想,都算不上“学派”,更没资格叫“宗教”。后来庄子时期只是发展了“道”的思想,也没有成立什么教派。那时候的“祖师”都是很随意放旷的,老子会给人看自己没牙的牙花子,庄子死了老婆会敲着盆唱歌,他们一点都不讲究,还特别没规矩,因为原始的道家,是很鄙视“礼”这种存在的,祖师爷老子亲口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但是《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礼仪规矩反而特别多——

  • 有应门的门童:
少顷间,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仙童,真个丰姿英伟,像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但见他...

座下有侍立的三十个小道人:

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

祖师还安排人教猴子各种做人的礼貌:

那祖师即命大众引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众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 字焚香,每日如此。
  • 祖师还学儒家一样登坛讲法:
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
  • 打人用的是戒尺: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

综上种种,说明——菩提祖师并不是一个道教祖师,他采用的是儒家学院的组织形式。

濂溪书院

从“道家”到“道教”,这个过程演变了一千多年。

汉末张道陵第一次把“道家”这种思想用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天师道”。此时的“道教”已经不是先秦时代的单纯的“大道无为”思想,而是吸收了儒家的君臣思想、阴阳家的五行生克学说、巴蜀原始巫术,并根据有了植根于世俗的完善的组织体系和等级管理制度,并有了自己的戒律和修行次第。

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之;张衡死,其子张鲁仍传其道。世称“三张”,道内则称“三师”,即“天师”张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经过他们祖孙三代的苦心经营,五斗米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义、仪式、方术及组织制度。张鲁自号“师君”,为五斗米道最高首领,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初入道者称“鬼卒”;入道已久,并笃信其道者则号“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称“治头大祭酒”。祭酒与鬼卒在道内地位平等,没有贵贱之别。张鲁以“治”为管理单位,在其统治区域内,设有24治。各治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行政、军事、宗教等事项。

比张道陵稍晚一点的张角,则根据《太平经》又创立了“太平道”。太平道比五斗米道更世俗化,发展信徒几乎不设门槛,十余年间发展了几十万平民信徒,比搞传销还厉害。《太平经》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天地君亲师”的伦理说法,而这个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发源于儒家的根本经典《礼记》《尚书》。

此后,隋唐时期,融合了儒教伦理思想的道教,又和佛教互相借鉴(同时互相斗争),最终在北宋时期,形成了所谓的“三教合流”的思想。

所以到了吴承恩所在的明朝,道教已经不是原始的道家了,儒释道三教在很多方面已经高度融合。此前那种互相倾轧,互相斗争的时代已经过去。

明清两朝,再没有出现过政府层面行为的“儒教排佛”“佛道相争”事件,正是“三教合流”思想起到了主导作用。明朝皇帝还专门为“三教合流”思想代言,搞了一副《一团和气图》

成化帝朱见深登基《一团和气图》

说实话这幅画挺丑的,但架不住作者腕儿大...

综上,菩提祖师没有一个所谓的“原型”,他实际上佛教“真如本性”思想,道教“大道无为”,儒家“经世致用”思想,三家教义合一的,精神上的统一代表。他可以是佛教的菩提祖师,也可以是道教的大觉金仙,也可以是儒教的至诚至圣先师。

原著里实际给了很多暗示,只是一点就过:

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祖师讲道的内容,不是单纯的道教或佛法或儒家思想,而是三家都讲,这就是暗示其实是没有菩提祖师这个人的,他的作用就是启发下主角的智慧,等猴子启了蒙,开始各种作死了,菩提祖师也就失去意义了,立马就被作者雪藏了,此后再也没出现过。

电视剧里的菩提祖师,穿的像道士,这只是导演像让演员这么穿。杨导演要是思路放宽一些,让菩提祖师头戴浩然巾,身穿黄僧衣,脚踏步云履,也无不可。

或者像朱见深大作者一样,让演员头上梳两个髻,左边髻五岳冠,右边髻戴五佛冠,身上穿个襕衫,也不是不行...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