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王境泽(如何评价《变形计》王境泽?)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27更新:2023-02-09 14:34:43

8年前,因一句“真香”火遍全网的王境泽,如今怎么样了?

他是《变形记》中来自东北的暴力少年,因为在第八季中初到农村家庭不习惯农村饭菜,放下狠话说他就算饿死也不会吃一口饭,没想到饿久了他端起碗就吃。打脸的名场面让无数人啼笑皆非,他的作为也被人做成了表情包,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王境泽当时的境遇怎么样?他的现状又是如何呢?今天子牙童趣恰同学少年为你讲述王境泽的故事。

王境泽出生于吉林长春,因为家境富裕,从小受尽家里人的宠爱。加上他从小就会来事,所以即便犯了错,马上就会得到大人们的原谅。这样众星捧月的环境,间接性的造就了他无法无天的性格。

到了上学的年纪,王境泽依然没有改掉自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习惯,恶劣的性格反而是愈演愈烈。先是逃课不读书,然后是带着一群小弟称王称霸,喝酒闹事,聚众打架之类的事常有发生。

老师多次请家长上门谈话,但家长早已管不住他,面对家长的指责,他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多次谈话无果后,学校觉得这个学生已经无可救药,就责令让他退学。

退学对于王境泽来说,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但他的父母却不愿放弃,他们觉得儿子还有救,看到《变形记》前几期节目,他们决定将儿子送到农村进行改造。在一次家庭聚会后,王境泽踏上了前往云南偏僻乡村的路。

刚到目的地,王境泽就和导演组发生了矛盾,为了不让导演把他带的水搬走,对导演破口大骂,甚至还动起了手。在旁人的阻拦和劝解下,他才消停了下来,提着行李箱就来到了交换的农村家庭。

在农村家庭里王境泽遇到了一个和他境遇相同的男孩,那个男孩叫高泽文,也是被父母送过来改造的,在这里已经呆了三四天了,而且这里只有土豆一种食物可以吃,他来了多久就吃了多久。

听到这番话,王境泽也忍不住大倒苦水,两人之间的友谊也在这种相处中越来越浓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境泽究竟做出了哪些改变?

第二天两人日上三竿才起床,为了让新来的哥哥感受到温暖,农村弟弟王永祥为两人做起了早餐——土豆拌饭。两个来自城里的大少爷自然吃不惯这些东西,土豆在他们口中不是软了就是硬了,为此王永祥多次回锅。

王境泽觉得,农村家庭只拿出了土豆招待他们,一定是没有诚意,殊不知在这里土豆却是唯一的食物来源。他趁着导演组不注意转头就往山下跑。

在跑路地过程中被导演组发现,他的暴脾气上来,不仅口不择言,还抄起一把斧头就要砍人。虽然嚣张了一时,最后还是被带了回来。

农村爷爷听到了这件事,连忙赶来劝说他,面对爷爷的劝说,他不仅没有听进去,反而出言伤人。

这时候农村奶奶也来了,问他们想吃什么,她一会赶集带回来。面对奶奶的询问,他说出了那句至理名言,他就算从这跳下去也不会吃这个家中的一口饭。

然而没想到打脸来的如此之快,整整一天王境泽都没吃什么东西,就连水都没喝一口。到了晚上看着平日里看不上的饭菜,他不仅吃的津津有味,还夸赞这来之不易的晚餐。

到了要上山砍柴的时候,王境泽本想靠着装病逃过一劫,可逃得过一时逃不过一世,终究他还是从被窝里爬了出来砍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他和高泽文两人扛着一根柴火说累,旁边的王永祥不声不响的扛着两根柴火。

农村学校为了让两个城里孩子感受热情,决定在两人入学的时候举办欢迎会。到了欢迎会这天,校方左等右等等不到两人的踪影,派去接两人来学校的学生也没有消息,无奈之下欢迎会解散了。

两人究竟去了哪里呢?

原来两人睡到中午才起床,为了尽快来到学校他们抄小路步行,所以错过了前来迎接的同学。在新学校王境泽还是延续以往的嚣张风格,不把老师同学放在眼里。因为听不进去课,他和高泽文约好了一起逃课,在宿舍里躲着。

面对老师同学们一个一个上门的劝谏,两人始终不开门,无奈之下校方只好更改策略,不让他们当学生,让他们当几天小老师,以另外一种方式融入学校。

王境泽还在学校里充当起了生活小老师,教低年级的学生洗衣服刷鞋,督促他们洗脸洗脚,看起来有模有样。曾经不屑一顾的集体活动,他也积极地融入了进去。

一个月的农村生活体验很快就要结束,在校园生活中一个女孩对王境泽的影响非常大。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孩,别人完成一份作业要十几分钟,她却要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更久。

因为她患有脑瘫,但她依旧怀抱对生活的热爱,不喊苦不喊累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想要靠着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她的存在给了王境泽很大的触动,他从此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

从学校回到农村爷爷家时,爷爷因为患病瘫在床上一动不动,爷爷急需打针。

平时都是王永祥帮爷爷打针,但他现在去了城里,村里的医生刚好不在,王境泽相帮爷爷打针,却无从下手,他愧疚到眼泪都流了出来。为了不让他担心,爷爷偷偷自己打了针。

从节目组回来以后,王妈妈说王境泽就像变了一个人,不仅珍惜粮食,对待周围人也十分的友善。如今离他上《变形记》已经过去了五年,他借着互联网的快车,投资当起了老板,生活的有滋有味。

《变形记》的存在虽然造就了一批城里孩子的成功,让他们变得更加懂事,改过自新,甚至还有人在这期间拥有了流量,节目一结束就当上了网红,走上了人生巅峰。

对于城里孩子来说,这是好的改变,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呢?从中走出的能有几个高占喜呢?“我本可以忍受黑暗,那是我没有见过光明”,见过了大城市的繁华,这些农村孩子今后的生活又该怎么进行下去呢?

你觉得《变形记》这个节目该不该存在呢?说出你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如何评价《变形计》王境泽?

话说“真香”这个梗

问题少年王境泽参加了节目“变形记”,经过一个月的艰苦生活磨炼,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跟同学平等相处,学会了包容他人和自我克制。但是,看了《变形记》的观众们并不买账,他们认为王境泽的本性几乎坏透了,是不会变好的,所谓“变好了”,不过是节目组的作伪和作秀。

王境泽在道德上的不断进步,完全被无视和否定,王境泽的努力被削减到只剩下一个笑话——真香。

王境泽一度闹脾气殴打小伙伴并且不愿吃饭,对着镜头绝逼地叫唤,我王境泽绝不会吃你们一口饭,哪怕是饿死也不会吃。回头接过碗来,却用无限享受的神情感慨了句:“真香”。这一下就成就了一个网络热词:真香。意思是打脸警告,越是爱说硬话的人,越是无节操地打自己的脸。

为什么人们都不关注王境泽别的,只把小王当成了一个娱乐工具?

通过《骂鸭》篇的分析,我们知道,道德问题,总是面临着难以印证的难题。道德本身往往无法给人做出一个强有力的印证(请注意,这里说的道德是世俗道德)。前文中买小黑鱼孝敬岳父的姚边,由于印证的不力,被老婆整;王境泽参加《变形记》,但《变形记》中关于王境泽的资料却不得人心,人们不愿意给王境泽一个好的道德印证。

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正面的、强有力的道德印证呢?简单来说,有这么两个思路。

印证思路之一:交给时间检验,时间久了,自然会水落石出。如白居易的诗: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看似有理,实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对于一个人的道德评判,盖棺而不能论定的例子多矣!更何况,周公被后人奉为为道德典范,具有一定的历史幸运性。周公道德楷模的形象,是建立在儒家取得历史性胜利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儒家学说成为古代正统官方学说这一前提,周公的道德楷模地位也就不存在了。西汉初年,黄生和辕固生御前辩论,道家的代表黄生说:“汤武非受命,乃弑也。”完全否定了商汤和周武王道德的正当性,对儒家学说造成了很大压力。可以想象,如果儒家学说失势,汤武都成了反面人物,紧随其后的周公形象也难保,人们对周公的道德印证又是另一个样子。

因此,我可以说,白居易的诗歌观点,是片面的。延长时间周期来对一个人进行道德印证,或许有用,但未必一定有用。

印证思路之二:这种思路就是化繁为简,把道德印证无力的问题简化为义利之辨。简单地看某人是否为了别人在牺牲、为了别人受苦受难,如果是,就给他印证,他是符合道德的。

这好像是一种“苦情印证”法,用某人经受了痛苦和牺牲来证明他是个好人。

“好人受罪”模式,是各种文艺作品反反复复宣扬的一种模式,比如说,琼瑶电视剧里面受苦受难的女主角。据说琼瑶最喜欢的女一号演员是刘雪华,因为刘雪华会哭会卖惨,能抓获人心。

让我们回到开头,王境泽为什么得不到一个好的道德印证呢?就是因为王境泽在节目《变形记》中的表现几乎没有什么苦情戏。王境泽一度发脾气、打人,没有经过什么苦情戏,就轻飘飘宣称转变了,观众就认为这是莫名其妙,不认可他的道德水平真的提高了。

从“真香”警告中,可以照见人心。人们只相信自己乐意相信的东西。

“好人受罪,甘于牺牲”的印证模式,受到民间力量的大力欢迎,但是其弊端也是很大的。因为这种方法,是没办法的办法,是不得已才用的。说的好听是这种方式还算有较高的验证概率,说的不好听,这种方法是连猜加蒙,跟赌差不多。

道德印证中充满了赌性,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旦用“义利之辨”来观察一个人牺牲和奉献了多少,道德就转化成了义务。道德一旦转化成了义务,灵活性就越来越差。既然有义务,就有大小,大和小就会冲突。而某项义务大和小的标准又不是道德本身能规定清楚的,世俗社会中的强权和等级制度会非常简单粗暴地干涉进来,义务的世界又被世俗强弱等级主宰了,依然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所以——义务是不能讨论的。你跟管理你的人讨论义务,其实就是在跟对方比试战斗力。

所以——义务是僵死的,相当于道德失去了精华和光辉。

什么是义务?义务就是道德的退化和混乱态。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当年,本人在私立高校任职的时候,校领导最喜欢传统文化培训。什么《了凡四训》、《弟子规》、《太上感应篇》等等,全是讲义务的,没有讲权利的。说白了,就是想培养员工们的奴性。培训一搞就是十来天,还要侵占假期。每逢这时候,就有一些员工去人事部请假。

我们的人事部长是个女的,三十来岁,宽脸膛,很精干。她当然不是什么坏人,不过人事部长必定是校长的亲信才能担任,她要执行校长的指示,驳回所有的员工请假。

在请假现场,一名员工说:“父亲瘫痪在床,兄弟轮流照看。我工作在外,照看父母的时间最少,所以要回家照看父亲,尽孝道。传统文化不是靠说的,是靠行的。”

这名员工说出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试图用行孝道来论证自己回家照看父亲是一项很大很大的义务,足以压倒其他。学习传统文化不就是为了践行传统文化吗?那么现在我要去行,就应该得到一个方便。

不过人事部长是干什么吃的,岂能让他如意。只听女部长说:“你回家照料父母,只是小孝。在学校参加传统文化培训是大孝。所以我不准你假。”

当时我就在旁边,听到这番话,可把我乐坏啦。早就看出来我们单位人玩人,可是没想到还能这样玩。大和小,谁规定的?谁的世俗权力大,谁就能规定义务的等级大小。只要你不辞职,你就得听我的。这样玩,义务还有神圣可言吗?义务还有正当性吗?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道德本身是属于无常中的一种,它很脆弱,自己不能维护自己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容易被世俗力量粗暴干涉。

在《故事生灵系列》之三,我们讲了“道德自乱”。“道德自乱”是我研究《道德经》的深切感受。

“真香”这个故事,可以视为道德自乱的一个演示工具。说不定王境泽已经变成了人畜无害的暖宝宝了呢,谁能给他一个强有力的道德印证?

人间路,本来就是意见分歧之路,扯俗世道德,永远有扯不完的蛋。如果一直在俗世道德里面兜圈子,看似在修行,实则在耽误修行。古语云:不俗即仙骨,世俗当然是修行过程中最大的不善,最大的负能量。

因为道德自乱,如果仅仅以道德为舟,一个人的修行注定无法最终成就。如何克服道德自乱?其实这个问题在孔子身上得到了最清晰的体现。下一节,我们讲孔子对俗世道德的突破。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