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小河的夏天(如何评价《西小河的夏天》?)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819更新:2023-02-11 00:27:07

《西小河的夏天》︱ 燥热、湿漉、明媚

一幅精雕细琢的江南水乡工笔画,一出温情动人的儿童成长故事。

影片《西小河的夏天》以10岁小男孩顾晓阳的视角关照成人世界的种种经历,讲述了发生在未经开发改造的江南水乡的儿童成长故事。

1998年皮耶罗决战世界杯,顾晓阳是球迷一枚,但是忙于工作的父母无暇过多的关注顾晓阳以及他的爱好,随着暑假来临,顾晓阳结识了自己的新朋友郑先生。

他陪伴晓阳去训练足球、看比赛、游玩,在郑先生的陪伴下,晓阳度过了愉快的假期,但是最终郑先生离开了台门,他的离开致使晓阳重归孤独的常态。

影片以顾晓阳为中心,串联起三代人的情感历程,也简要的囊括的人的一生中重要的几个阶段。

童年时期的顾晓阳与中年的父母发生冲突,转而向老年的郑先生寻求安慰,而郑先生也因为和处于青年阶段的儿子在生活观念上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将顾晓阳视为亲人,郑先生和顾晓阳的相互陪伴温暖了彼此。

事实上,在另一个层面上,影片同样是以郑先生的视角去考察生活百态,归根到底,无论是郑先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也好,或者生活态度也罢,符合顾晓阳在这个年纪对生活的认知。

在影片中,照相机是一个反复出现的物件,照相机意味着观看或偷窥,其双重象征在影片中通过不同的使用场所表现出来。

一、观看

照相机的首要功能是记录,常规视角的拍摄并不会产生复杂的情绪,在影片中,就其拍摄对象而言,顾晓阳使用照相机为同学拍照、为郑先生拍照,照片中的人都是顾晓阳身边的伙伴,这种拍摄仅仅是出于纪念的目的而进行的拍摄活动,是没有掺杂任何负面消极的因素。

另一方面,就其拍摄空间的选择也可以发现顾晓阳的态度,拍摄场景也选择在明亮的场所,如教室、工厂等地,与此同时室外环境也是阳光明媚的。

第一个层面的观看,揭示了顾晓阳以儿童的视角去解读生活中的经历时的所想所感,是相对而言客观的记录,而在对父亲的跟踪拍摄时,照相机的功能发生了改变。

二、偷窥

偷拍是以非常规的方式拍摄的照片,常常以跟踪的形式来实现拍摄的目的,因拍摄对象的不知情,偷拍经常伴随着秘密的揭露、隐私的公开等。

在影片中,有一段时长较长的跟踪动作,摄影机跟拍顾晓阳,完全以顾晓阳的主观视点呈现父亲的所作所为,偷拍导致顾晓阳的父亲的秘密被发现,相机成为揭示证据的工具。

但很显然,顾晓阳的年纪并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一事件,所以在歌舞厅这个关键场所,由郑先生替代顾晓阳完成偷拍,灯光闪烁的歌舞厅释放着情绪,也爆发了欲望,而这一切由生活阅历更为丰富的郑先生来参与更合适。

与热闹嘈杂的舞厅形成反差的是室外阴雨沉沉的恶劣天气,在顾晓阳回去的过程中,影片中首次出现大雨倾盆的天气,在此之前,虽然江南的小路经常湿漉漉的,但从来没有一场暴雨。

对家庭积攒已久的不满情绪促使顾晓阳也选择了逃离,和郑先生离开台门后,顾晓阳来到球场,面对空无一人的球场,顾晓阳想象自己穿着球衣在赛场踢球,而郑先生就是教练,台下的观众为他们的表现欢呼雀跃,这一组写意性画面是顾晓阳内心情感的诠释。

借助逃离之旅,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离开台门意味着离开家乡,而梦想的实现只能离开家乡,家庭扮演着负面的角色。

影片中通过顾晓阳间接的传达出对于“离家”的探讨,首先是顾晓阳,影片中有关于顾晓阳踢球的画面出现两次非纪实性的想象画面,第一次是在离家之后的球场,第二次是在台门的院子里,球场的顾晓阳放飞自我与在家庭中父母的管教下委屈、烦恼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在台门的院子里,导师郑先生的离开也隔断了顾晓阳的足球梦,他想象一个人在院子里踢球,望着郑先生家的门窗思索,这也是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顾晓阳望着离开家乡的郑先生,思考着离家的多种复杂滋味,一方面,家庭是羁绊,另一方面,家庭也是港湾。

不同人生阶段对家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解读,在影片中,最为典型的是顾晓阳父母的婚姻,二人的结合组建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当父亲出轨的事实已然成立,但是母亲没有选择离婚,而是继续在一起生活,甚至该有的解释和道歉以及大发雷霆都没有,有的只是几句抱怨。

成年人的世界充斥着追名逐利以及欢喜成灰的无奈,也许正因没有泾渭分明的准则,所以家庭这个概念对成年人而言更多的是妥协。

一个时期的结束必然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暑假结束后的新学期,不可知的足球梦、说不清道不明的父母关系以及不知为何决定前往深圳的郑先生。

这一切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甚至一个清晰的脉络,在江南烟雨朦胧的小路上,顾晓阳继续向前,也许成长就是伴随着失去和孤独。

如何评价《西小河的夏天》?

九十年代末,一部由北野武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情片《菊次郎的夏天》横空出世,让众多的影迷见证到北野武这个外表冷酷、作品以暴力美见长的导演的温情之处。

而与《菊次郎的夏天》中的小男孩正男年纪相仿的85后导演周全,则在张家振、廖庆松、林强等资深电影人的支持帮助下,创作出长片处女作《西小河的夏天》,呈现出二十年前炎炎夏日的成长的喜与忧。

《西小河的夏天》是导演周全的半自传作品,虽然小男孩晓阳那年夏天的经历并非全部源自于自己,但就如周全在访谈时所说,“我想讲述的是普世价值、生活根本、人之常情。我创造出的这些人物和情节,在任何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下都可能发生。

但是,这个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时机又是特别的。之所以选择1998年,那是我成长的年代,我对那时的环境印象深刻,我钟爱当初无处不在的台门,住在绍兴仿佛住在历史里”。

影片的主人公晓阳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内心深处藏着一个足球梦,梦想有一天能够像皮耶罗般在绿茵场上愉快而潇洒的奔跑,但身为学校教导主任的父亲,自然是希望他一心学习然后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有一天出人头地,而反对他将放学后的主要精力放到足球上;晓阳对足球的兴趣吸引到了邻居怪爷爷的注意,他们也因此成为了忘年之交,一起踢球,一起出游……

影片的题材故事有着十分本土化的成长感悟,即使不说借助于背景声出现的98年南方抗洪事件,或者流行歌曲《相约98》,单是那江南水乡、老台门的生活特色,以及生于八九十年代之交的独生子女的喜怒哀愁,都铭刻了不少人的童年记忆,尤其是对于男孩子来说。

如江南水乡,导演并没有很刻意的不断用空镜头渲染这种“良辰美景”,而是通过镜头跟随着晓阳与怪爷爷的脚步穿插在叙事之中,又与他们俩之间关系的变化糅合在一起(晓阳的生活最初拘泥于学校、老台门之间,间或穿插的也只是那条路,直至后来晓阳与怪爷爷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后,视野开阔了不少),带给观众一种古典意味的美感。

而《西小河的夏天》不仅仅是晓阳的夏天,还是他父亲,以及那个怪爷爷的夏天。西小河代表着儿童时代的纯净、清澈,一方面是与成年人的世故等形成了对比,另一方面又无形中带给成年人影响,特别是怪爷爷。

影片虽然没有直接的交代他的孙子的死因,但孤独的生活状态,折射出他数年来一直活在孙子去世的阴影里,直至晓阳的出现……这点又与影片后半部分的镜头语言、视野的开拓相映成趣。

临近结局时,杨慧芳身着白色衣裙的背影,飘逸但是坚定。她不是柔弱的人。她反而是顾建华的依靠。从此,他们的地位不再平等。杨慧芳成了掌控一切的人。她是从悲伤里站起来的女人,是深夜坐在桥上唱戏,唱词唱腔都分毫不差的女人。

顾建华坐在岸边,她却稳稳地站着,允许顾建华靠着她的小腿失声哭泣。她的内心,可能还有一丝微笑吧:中年人,别挣扎了。你徒劳找回青春的样子,又可笑又悲凉。干脆承认:你会为了很小的职位、很少的金钱、虚幻的爱情痛哭。你想控制的,统统控制不了。你甚至丢失了仅剩的领土,失去了在家庭里的威严和地位。不如就安稳地过下去,接受厌弃,也接受怜悯。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得到了不少知名电影人的支持帮助,不仅是制片人张家振,还有台湾地区电影人剪辑师廖庆松、音乐人林强等。两岸三地的华语电影的融合发展,这话已经出现了多年,并陆续有CEPA、ECFA等政策协议的支持,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电影制片合作在过往时鲜有突破之作,近期的《后来的我们》及这部《西小河的夏天》,则可能预示着政策推动下的突围,毕竟这两部作品都赢得了不俗的口碑。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