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三角之谜(百慕大三角(世界未解之谜))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34更新:2023-02-09 13:30:21

“百慕大三角之谜”的前世今生,世界级谣言是怎么炼成的?

走在20年前的大街上,大大小小的书报杂志摊,总会吸引一群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那些打着“世界未解之谜”招牌的报纸杂志,也总是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而“百慕大三角之谜”,永远是“封面之王”。

当然,百慕大三角的神秘事件,早已证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过时谣言。今天之所以还要拿出来说,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各种世界级谣言,背后总有一只神秘之手,不停的煽风点火。

在说百慕大三角之前,我们先上一道“开胃小菜”,聊一聊另外一个经典谣言。

2009年,美国某个网络论坛,一位网名skyshale033的网友,忽然发帖问大家:是否记得一部名为《蜡烛湾》的动画片,大概是在1972年至1973年播出的。

很快,热心的美国网友纷纷“回忆”称,确实看过,那是一部木偶片,一共两季30集,每集20分钟,差不多下午4点播出。而《蜡烛湾》的内容,讲的是一个小女孩与海盗船长一起寻找宝藏的故事。

很快,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了进来,不断的丰满着这个动画片的信息。有一位网友的回答,直接把这个讨论推上了高潮:(该网友称)今天去老人院拜访了我的母亲,我问她是否记得70年代早期的一个儿童节目……她表现的非常惊讶,不敢相信我还记得这些事情……她说有一段时间,我每到4点就要看《蜡烛湾》,然后换到了一个没有任何画面的频道,死死的盯着满是雪花的屏幕……

《蜡烛湾》

然后,论坛就疯狂了——最后,始作俑者不得不出来辟谣,承认那是自己编造的,只是为了好玩。但是,部分网友依然不依不饶,认定自己小时候确实看过《蜡烛湾》。就这么,一个经典的都市传说诞生了。

2016年,美剧《灵异频道:蜡烛湾》来了,又勾起了无数网友的回忆……

一个无聊的谣言,怎么这么有生命力?如果这个小故事得不出答案的话,我们就看看“百慕大三角之谜”吧。


百慕大三角之谜,源于一次著名的空难:美国海军第19中队失踪事件。

失踪的轰炸机

1945年12月5日下午2点,美国海军第19中队5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从佛罗里达的劳德代尔堡海军航空基地起飞,按照既定训练计划,飞越大西洋抵达巴哈马群岛,然后返回佛罗里达。整个编队共有14名成员,其中5名驾驶员——有4架飞机是学生飞行员驾驶,第五架飞机的驾驶员是负责训练这些学生的查尔斯·泰勒上尉。

飞机起飞后两个小时,基地收到了泰勒发出的信息,此时编队似乎迷失了方向,没有按照计划返回基地,而是飞向了大西洋深处。基地最后一次联系到泰勒是在晚上7点,此时飞机只剩下一个小时的燃料了……在联系不到飞行编队之后,基地立刻派出了两架水上飞机前去救援。没想到,其中一架救援飞机中途发生爆炸,13名救援人员无一生还。

事后海军的调查报告显示,泰勒带领的飞行编队偏离航线,燃油耗尽后沉入海中。搜救的水上飞机,本身就容易漏油,经常出事故。当天一艘货轮的海员亲眼目睹了它爆炸的经过,还发现了海面上的飞机残骸。

百慕大三角

也就是说,不管是“复仇者”轰炸机,还是搜救的水上飞机,都是正常事故,并非神秘失踪。

然而,就算是正常事故,也总要找到责任人才行。

军方调查后认定,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领队泰勒,他是一个非常马虎的飞行员,在这次训练中竟然忘记带手表和基本的导航仪器。而且,在发现编队偏离航线之后,泰勒还固执的坚持带领飞行,不需要帮助。结果,他就这么带着一帮学生兵,义无反顾的冲向了大海。

在死无对证的情况下,泰勒的家人并不愿意当背锅侠,于是他们不停的向海军高层上诉。也许是为了逃避麻烦,最终,海军当局满足了泰勒家人的要求,把事故的主要原因归结于糟糕的天气和“未知因素”。

事情走到这一步,还属于正常操作,和未解之谜毫无关系。


但是,这个暧昧的“未知因素”,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爱德华·琼斯报道该事件时的配图

最开始,只是一些小范围的谣言八卦,没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结果到了1950年,迈阿密先驱报的记者爱德华·琼斯,写了一篇关于第19中队失踪的文章,首次把失踪海域和“未知因素”联系在一起,将这起事故变成了“神秘事件”。

在这里必须告诉大家,冷战期间的美国媒体,非常热衷于各类神秘事件。如果你简单查阅一下资料,就会发现大多数的UFO事件、神秘怪物、特异功能等等,都是在那段时间出现的。

比如1947年的罗斯威尔事件、1967年的天蛾人事件、1961年希尔夫妇被外星人绑架事件、1967年农场屠牛事件……可以说,冷战期间美国政府极力宣传的“苏联威胁”,让民众充满了恐惧。于是,各类“神秘事件”井喷式的出现,记者们为了写出更火爆的文章,不遗余力的搜集奇闻怪事,创造新闻。

记者爱德华·琼斯把飞机失踪事件,和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海域,联系到了一起。

1964年,作家文森特·盖迪斯再一次炒起了这个话题,以“死亡百慕大三角”为主题,成功的将一起飞机失踪事件,变成了神秘死亡海域专题。也就说,到了文森特这里,第19中队的失踪事件,已经仅仅是个“引子”了,他开始把人们的目光转向“百慕大三角”海域,创造各种各样的“离奇事件”。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文森特·盖迪斯大赚特赚了一笔。从此之后,大量的小报记者和猎奇作家,开始深挖多年前的海难事件和失踪事件,想尽办法和百慕大三角联系起来,成功的制造了一个“导致无数轮船和飞机失事的神秘海域”

1974年,美国作家查尔斯·伯利兹出了一本《百慕大三角》的畅销书。他搜集了大量的百慕大三角“神秘事件”,还煞有介事的进行了理性解读和科学推论,更让人相信这个海域的神秘之处。于是,又赚的盆满钵满……

虽然也有很多人进行辟谣,并且拿出了专业可信的数据,但是谁在乎呢?报纸杂志更喜欢神秘的东西,这样才能卖钱——全世界的猎奇作者都不会在乎百慕大三角的真实性,他们只需要把这些谣言“洗”一下,就能成为“爆文”,就有钱赚。

1975年,专门从事海洋保险的劳埃德保险公司已经声明:“根据劳埃德记录,自1955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428艘船只被报失踪,而你们也许有兴趣知道,我们的情报部门未能发现任何证据支持百慕大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踪案的说法。美国海岸警备队有关大西洋事故的计算机记录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


但是,又有谁在乎呢?百慕大三角之谜已经无所谓真假,因为无数的报刊媒体和影视公司早已意识到:百慕大三角已经从一个“神秘事件”,转变成了娱乐IP,曾经的谣言是现在的吸金工具。

美剧《百慕大三角》

从70年代百慕大三角风靡全球开始,影视公司已经开始不断开发影视作品,吸金无数。其中2005年的系列剧《百慕大三角》更是口碑极佳,虽然结局稍微被观众诟病,但是240分钟的超长剧情,简直就是“百慕大谣言大合集”,让观众们觉得“看着很过瘾”。

所以,从1950年记者爱德华·琼斯的报道,到1974年查尔斯·伯利兹的畅销书,再到2005年的系列剧,背后的神秘之手都是“钱”。只要能赚钱,再弱智的谣言,也能包装成世界级的大事件。

“罗斯威尔事件”的媒体报道

所以,文章最开始提到的“蜡烛湾事件”,也变成了美剧。再比如著名的“罗斯威尔事件”,虽然军方第一时间进行了解释,但是当地报纸并不满意,不断怀疑美军隐瞒了什么。大量媒体继续跟进,不断炒作……这么多年过去了,外星人没见着,电影倒是不少,罗斯维尔也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就像本人之前一篇文章提到的“尼斯湖水怪”,这么多年不遗余力的宣传造势,已经让当地人赚翻了——只要有钱,管它是不是真的。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为什么呢?因为利益。

所以,那些未解之谜,看个乐就行,别当真。

百慕大三角(世界未解之谜)

所谓的百慕大三角,指北起百慕大群岛,西到美国拂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南直波多黎各的一个三角形海域.从1945年起头,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都在这里神秘地失踪.此刻百慕大三角已经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时候的代名词.

百慕大三角之迷自呈现以来就众说纷纭,一些百慕大三角的旅行者们每次惊险回归后都报道了他们有关电磁的古怪履历:他们乘坐的船或者飞机会被一种奇怪的蒸汽所吞没,尔后所有的仪表都失灵、紊乱,莫名其妙的雾会杂整个海面上升起,而那时的自然天气都不可能产生雾,也没有任何情由来结实这些反常情况。但此刻已经呈现了最为合理的诠释,这个诠释是由加拿大物理爱好者哈奇森提出的。

谁让物体飞了起来?

哈奇森是加拿大的一个业余物理爱好者,他喜爱鼓捣一些奇怪的科学尝试,他的家里摆满了尝试用品。他可能与良多奇思妙想的科幻电影主角相似,独一不同的只是,他这个任务并不是虚构的,他的尝试也不是。

一天,哈奇森正在研究泰斯拉纵波(尼古拉 泰斯拉,无线电之父)。由于尝试场地有限,那些用来发射电磁场和波的设备,比如泰斯拉圈、高频产生器等等,只能勉强塞入一个小屋子里。哈奇森把所有的机器都打开,然后恬静地期待着他的尝试成果。

故事就如许起头了:哈奇森突然感到有个东西落在肩膀上,他斜眼一看,是一块金属片,他也没怎么在意,把那块金属片扔了回去,它却又飞了过来,打在他身上!这是哈奇森再察看屋里的其它东经—他切实不敢相信本身的眼睛:放在地上的一跟大铁棒竟然飞了起来,在空中悬浮了一秒钟,然后“砰”的医生,又摔到了地上!

产生了什么?

为了搞清楚内情,哈奇森一次次地频频他的尝试,又有令人惊骇的现象产生了。比如,物体持续漂浮起来,想木头、塑料、泡沫塑料、铜、锌。他们会在空中盘旋,来回穿梭,形成旋涡而且不竭升起,甚至有些物体味以惊人的速度自动抛出,撞击到人身上。但如许的魔幻效应并不是不时都产生的,有时需要静静地等上好几天才能看到一次,而在大大都时候里,并没有任何异常状况产生。后来,通过对仪器不竭地变换位置,比如光谱申明器、磁力针等仪器,哈奇森终于摸透了魔幻效应的“脾性”,能够很快的制造出魔幻效应了。

别致现象接踵而来

进一步的尝试还发现:由水泥和石头堆砌起来的物资周围会突然起火:镜子本身碎裂,岁片能飞到100米之外!金属会卷曲、割裂,甚至会碎成面包屑壮的粉末;不同的金属能够在室温下融合在一起,有的金属能够变成果冻或泥的状况,当一起所产生的磁场被撤走之后,它们会从头变硬:空中呈现光束,紧接着无数光环闪现,与此同时,容器中的水起头大旋……

真是闻所未闻,想都不敢想的工作!无数人都挣抢着去看哈奇森的尝试。哈奇森还象人们展示了无数尝试中留下的样品—那些被“劈”开的金属、被弯曲了的粗大钢条、从铝块中冒出来的硬币……

上述这些其铁的现象就被称为“哈奇森效应”,哈奇森猜测,这种效应就是那些尝试一起的古怪组合而导致的,他们发射出来的电磁波互相关涉,产生出某种奇特的能量,这些能量在某些铁此外区域交叠,在这些区域中物体味漂浮起来,多种材料会变形物体还会莫名其妙的消逝……

但如斯微弱的电磁力为何能产生这么壮大的力量?有些科学家猜测,哈奇森是在无意中“触碰”到了“零点能”,此能量有物质在绝对零度时默示的振动而得名。最近的研究表明,有一种没有任何物粒子的物质状况,叫“量子真空”,其场的总能量处于最低,这是一切物质运动及能量场的最初始状况,如许的状况,如许的状况具有无限变化的潜在能力。零点能就是由量子真空中的粒子和反粒子不竭呈现和湮灭产生的。据猜测,量子真空中,没立方厘米包含的能量密度有1013焦耳,足以在刹时烧干地球上所有海洋的水分!既然能产生这么大的能量,我们就不难想象哈奇森效应产生的种种奇异现象了。想比之下,”消逝“、”瓦解“等原先曾让我们人类惊恐万分的现象切实不值一提!

如果我们把100万伏特的高压打在本身身上,我们必定会死,可是改变电流的频率到了某个特定的数值,我们能够让百万反映特的高压穿国我们的身体而不受伤害,这个尝试自1952年就被良多人成功尝试过。

这是不是把你吓坏了?但的切,要实现这一点并不难,要做的就只是改变频率。比如说,如果人体所有原子的频率与墙壁所有原子的频率不异,人就能随意穿墙而过;如果人体所有原子的频率做到整齐齐整,人就会突然小时。费城尝试中的这艘撵走舰也许就是在如许的情况下消逝的。

“百慕大三角”现象完美再现

凭直觉,人们总以为这些事只可能在尝试室制造的极端前提中产生,事实并非如斯。哈奇森尝试室里产生的电力和大气中埋没着的潜能对比,切实微不足道。最简单的例子是,在一些闪电现象产生时,壮大的电流足以侵扰无线电波和几百公里之外的其他设备、足以摧毁大树和房子、足以使沙砾容成玻璃。很有可能,哈奇森效应只是自然界“大机器”的一个微弱、但极为幸运的典型例子。庞大的“自然机器”会不会形成此外一种形式的古怪事物,在我们的时空中导致某个物体、某件工作?

我们自然想到了百慕大三角之迷,其实,哈奇森效应是百慕大种种怪异现象的完美再现—古怪的旋涡云团和亮光、绿光和磷光、电磁异常。在哈奇森的某些尝试中,物体也会披者一层灰色的雾,在房间里飞转、飘移,这些都能够摄影下来。百慕大三角有没有可能恰巧具有恰当的温度和天气,又处于电磁重点区域,以至于产生了和哈奇森效应一模一样的现象?

但是电磁能够导致飞机和船只小时吗?哈奇森说:这极有可能,自然界能够自觉的形成这些场然后制造出某种恰当的情况使得船只和飞机完全碎裂,或者消逝到此外的维度、规模中去。

哈奇森效应一经撒播,全球颤动,那些研究各种“灵异”现象的科学家们都颇受启发,有的甚至豁然爽朗。比较一下各种尝试和自然现象,我们就能看出,这些长久以来猜忌人们的现象中,有的只是哈奇森效应的“翻版”。

人们纷纷起头重视自然界中和人群中种种现象产生的背后有没有电磁“旋涡”的存在。显然,有太多关于电磁的奥秘我们还没有体味,电磁很可能是我们同乡大自然更多惊人现象的大门,它的潜力是无限的。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