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的老婆(马季病逝16年了,遗孀于波的)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94更新:2023-02-11 00:39:36

马季妻子于波:为丈夫深藏功与名,丈夫离世后,儿子成为我的依靠

说起于波,大家或许都不知道她是谁,

但若说起她的丈夫马季,大家肯定都认识,

马季作为中国相声小品界的“艺术大师”,

表演的《登山英雄赞》、《画像》、《找舅舅》、《摇钱树》等相声深受大家的喜爱,

而马季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在他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妻子,

于波在马季事业低谷期选择“下嫁”,与他携手走过39年岁月,

马季离世后,于波陷入悲痛中很长时间没走出来,

好在儿子马东成为她的依靠,让她的晚年幸福美满。

于波比马季小八岁,是一个长得漂亮水灵,性格开朗的东北小姑娘,

从小喜欢唱歌,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铁道兵文工团团长焦乃积听到她唱的歌后,觉得这小姑娘很有天赋,想着把她收到文工团唱歌,

于波一听能够跟着去表演唱歌,很开心的答应,

但这时于波的母亲却死活不同意,一来老人家舍不得自己姑娘离家这么远,二来是孩子离家太远不好找婆家,

得知于波母亲顾虑的焦乃积拍着胸脯保证道:“阿姨,您放心,您家姑娘于波的婚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给她找个好婆家”,

有了焦乃积的承诺,于波母亲点头同意,于波也如愿跟着焦乃积一起去铁道兵文工团工作。

团长焦乃积一直记得要给于波介绍男朋友,来团里工作没多久,便四处给她打听,

1967年某天晚上,焦乃积找到于波对她说道:“小于,我给你介绍个人认识认识”,

一听团长真的给自己介绍人,于波害羞的问了一句:“团长,是谁啊”,

焦乃积笑了笑说:“你肯定认识他,就是说相声的马季”,

得知相亲对象是马季,于波一下笑了出来:“团长,别开玩笑了,我从十几岁就听他说相声,他现在得有50多岁,是个小老头吧”,

于波拒绝的意思明显,但团长却没有看出来,留下一句“到时候见了面你就知道了”,转身匆匆离开,

后面焦乃积托人转告于波,告诉她,7月18号去中山公园与马季见面,

于波一听,内心满是抗拒,但这是团长的一番好意,迫于领导的压力于波只好去赴约。

于波按约定去赴约,对马季的初印象很不好,心想:“这人怎么这么黑啊”,

原来,马季为了见相亲对象,特意买了一件白色的衬衣,马季自己本身皮肤就黑,在白衬衣的衬托下脸更黑了,

再加上,马季个不高还有点胖,从远处看就像个黑色的圆球,

于波很想离开,但马季对于波确实很满意,吃饭时马季还“大出血”点了几道好菜,

尽管于波不喜欢马季,但因着团长的牵线,也不好离开,

两人吃饭后,于波借口说要给朋友买东西,想着结束这场相亲,

哪知马季厚脸皮说道:“反正也没什么事,我陪你去吧”,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天,路上马季靠着一张说相声的嘴把于波逗得哈哈大笑,

离别时,马季在公车站,对于波发出邀请,想要过几天约她再见一面,

于波在聊天中也发现马季这个人并不想表面那样,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波没想到,马季再次跟她约会竟然会带她去看大字报,

于波进去后,发现里面全是对马季不好的言论和批判,

谈恋爱为了增加对方好感,总会尽量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于波还是第一次见到把自己的问题和缺点告诉对方的,

马季看出于波的震惊,却还是把自己的情况和事情全都交代给了于波,

跟她说道:“这就是真正的我,你能接受吗”,

那时的于波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但却比同龄人更加成熟,

通过不断的相处,她了解到马季身上独特的魅力,也被他身上真诚、实在的性子所打动,两人很快走在一起。

两人在一起时,马季已经年过三十,在那个年代算是大龄剩男,

两人相处不久,马季便对于波求婚,

在那个特殊年代,马季虽是有名的相声大师,但当时却只能在北京扫厕所,刷标语牌,反观于波在那时是光荣的解放军军人,

结婚前,于波的朋友曾劝诫过她不要嫁给马季,但于波也是执拗,认定的事轻易不会改变,

就这样,于波在25岁那年与33岁的马季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两人的婚姻也是备受争议,但于波却是不以为意,还在1968年给马季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马东,

那时的马季被安排到乡下务农,于波便一人在老家带儿子,夫妻两人很长时间不见面,

长期分居两地,但感情却是没有变,

1971年,马季从农村回到北京工作,夫妻两人也得以重聚,

马集回来后被单位安排去淮阳“五七”干校慰问演出 ,利用空余时间马季改编表演了相声《友谊颂》,深受大家的喜爱。

眼见丈夫的事业回到正轨,于波的事业也传来好消息,

受上级调动,于波被安排到中国唱片社任音乐编辑,

其中由她编辑的歌曲《十五的月亮》一夜爆红,

这首曲子已经发布,寻送红遍大街小巷,人们只知唱这首歌的是董文华,铁源作曲,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于波,

于波也不表现自己,趁着歌曲热度,于波还编辑了这首歌的姊妹篇———《望星空》,唱片发行量高达40万,于波也因此受到表彰。

丈夫马季这边也是节节高升,对此于波表示很开心幸福,但好景不长,意外悄然降临。

马季回到北京后,去外地出差演出的次数越来越多,

每次回来,于波都会早早地在机场等着他,

但害羞的马季每次都不敢直视自己的妻子,都是于波主动说话,

回家后,于波高兴的对儿子说道:“东东,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马东跑出来见到马季,先是敬了一个少先队员礼,紧接着礼貌的说了一句:“叔叔好”,

听到儿子喊马季叔叔,于波夫妻两人愣了一下,于波立马对着儿子说道:“这是你爸,乖,叫爸爸”,

马季在儿子喊叔叔那一刻哭了出来,也在那时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家的时间太少了,

于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妻子和儿子,马季尽量减少去外地表演相声的次数,他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慢慢转移到创作上来,开始在家编写相声段子,

这样既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家陪家人,还不会像表演时那么累,

但即便这样,长期的工作压力,马季的身体还是出现了问题。

1987年,马季照例在书房写段子,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好在于波去书房找他,及时发现把他送去医院,

经过紧急抢救,总算是捡回一条命,那时于波的儿子马东远在澳大利亚留学,为了不打扰儿子学习,于波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他,自己一人在医院照顾马季,

于波在医院照顾了马季三个月,因马季查出还患有糖尿病,胆固醇也有点偏高,医生建议病者可以适当的运动,增加抵抗力,

出院后,于波遵照医生的叮嘱,每天吃完晚饭都会拉着马季去外面运动,考虑到丈夫心脏不好,便带着他在外面散步,

马季有糖尿病,但还喜欢吃糖,于波便把家里的糖果都藏起来,做饭也是能不加糖便不加糖,每天换着花样给马季做粗粮吃,

除此之外,于波还给马季制定好作息时间,每天固定工作几个小时,不让他太累,几点吃药,不能喝酒、抽烟等等,

马季创作出来的段子,总会第一时间拿给于波看,于波每次耐心的看完后给他提出自己的见解还有意见,

当然有时候也有例外。

有一次,夫妻两人都已经睡了,马季却突然从睡梦中醒来,边穿衣服便说道:“我突然想到一个段子”,

自己跑去书房写完后,便拿给于波想着让妻子提点建议,

于波了解马季,若是提了意见,他肯定会改,一来二去就要很晚才能睡觉,

于是当马季把写好的段子拿给于波看时,于波装作没醒继续睡觉,

马季见喊半天都喊不起于波,便说道:“我知道你醒着,你不愿意看那我念给你听”,说完便念了起来,

于波没办法,只能爬起来,给他指出意见,等马季改完已经很晚,

对于马季这耍无赖的行为,于波表示:“这都是常有的事”,

嘴上满满的嫌弃和无奈,但每当再次遇见类似的事,于波还是会帮丈夫,

两人一个是音乐编辑者,一个是相声大师,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这样平凡长久的爱情让人心生羡慕,但幸运却并没有眷顾这对夫妻,意外再次降临。

2006年12月20日,马季再次突发心脏病,这次没有上次那么幸运,最终抢救无效逝世,

享年72岁,

这位在中国相声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相声大师”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一时间全国人民都为他的离世感到悲伤和惋惜,

最伤心的当属陪他走过39年岁月的妻子于波,

于波与儿子一起给马季举办完丧礼后,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尽管于波知道丈夫终将离开,但真正离开时还是无法接受,

老年丧夫的于波沉浸在悲痛中久久无法走出,她也一夜之间变得憔悴苍老了许多,

丈夫刚走那段时间,于波经常在房间里对着两人以前的照片发呆,等回过神来时,于波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早已泪流满面,

儿子马东看着母亲憔悴的样子,便跟妻子商量把妈妈接到家里一起住,

于波却是拒绝了儿子的要求,她害怕自己走了,丈夫晚上托梦的时候找不到自己,

见母亲坚持不和自己住,马东和妻子就经常去看她,每次去都带着水果、衣服、饭菜大包小包的拎着去看望于波,

马东平时工作忙,便让妻子彭小盛经常去陪母亲聊天解闷。

于波在儿子和儿媳的陪伴下,渐渐从丧夫的悲痛中走出,

于波恢复后有时候还会开导儿媳,

儿媳彭小盛早年是湖南电视台的编导,与马东结婚后便跟随丈夫一起去北京发展,生下孩子后,便把重心放到家庭上,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

没有工作收入,彭小盛有时候会觉得很自卑,

于波知晓儿媳的烦恼后,找到彭小盛说道:“小盛啊,你要知道马东之所以能在外面安心的赚钱,离不开你在背后为这个家默默地付出,你在家打理着一切比在外工作更累,家里大小事都要操心,没有你这个家不会这么幸福,妈谢谢你为这个家的付出”,

自己的付出得到婆婆的认可,这使得儿媳对于波更加尊敬和爱护,

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倍的对婆婆好,

两人如亲生母女般相处,在一起多年从没有红过脸,每年都带着于波去医院检查,

经常带着于波逛商场,给她买衣服,去菜市场买菜,一起回去做饭,晚上睡觉前给她按摩等等。

人到老年,总会忍不住怀旧,于波也不例外,有时经常会对着年轻时候的老照片发呆,

被儿子儿媳看到后,马东便在于波生日那天,邀请母亲年轻时候的老朋友来家里庆祝,

老人们在一起吃饭聊天,回忆以前的搞笑趣事,马东和妻子则在旁边帮大家拍照,记录下来。

马东有时候放假,一家人便一起去北京周边野餐,带着食材和工具在野外烧烤,

孩子们烤好的肉串总会先拿给于波吃,

看着孩子们对自己这么孝顺,于波内心很是满足,她也在儿子和儿媳的照顾和陪伴下从悲痛中走出,

儿子孝顺,儿媳懂事,还有孙女乖巧可爱,于波的晚年终获幸福。

在于波的心里,丈夫马季从来都没有离开,

她对马季的爱也从未改变,

因为爱,当年在马季最低谷的时候选择下嫁给他,

因为爱,两人生活中虽有争吵,但却携手走过39个春夏秋冬,

又因为爱,在丈夫离世后,她选择坚强的活下去,

儿子和儿媳也很孝顺,让她的晚年生活不孤独、单调,成为她的依靠。

马季病逝16年了,遗孀于波的

关注我,每天带来名人感动的故事!

马季,是中国著名相声大师,相声第七代传人,他是“歌颂型”相声的开创者之一,创作的《登山英雄赞》、《画像》和《找舅舅》等节目影响为大。

侯宝林是收集继承传统的相声艺术,而马季的相声是走进新时代的,是与时俱进的。除了在相声上的成就,他还培养了一大批弟子,为相声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比如姜昆、冯巩、黄宏、刘伟、笑林等。

作为全国的十大笑星,马季的相声给全国观众带来了无数的欢笑声。2006年12月20日,马季因突发心脏病在家中逝世,享年72岁。他的逝世,将恩爱几十年的妻子于波,推入了悲痛的深渊。

而今马季病逝16年了,没有丈夫的日子,于波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她走出丧夫的悲痛了吗?

01.

马季,别名马树槐,193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困家庭。小时候的马季,有个小名叫“猴四”,比较淘气,而穷人家的孩子,马季的淘气也和生计有关。

为了能想办法生计,马季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去城外摘酸枣,别人是为了解馋,但他却是为了挣钱。每次摘到一堆,他回到城里就开始摆摊,卖得还挺火的。

对于马季的教育,因为母亲是文盲,教育也很简单,就是让马季长大后,去学买卖,熬成掌柜的就行了。

相声,马季在小学就开始启蒙了。当时四年级的班长和相声世家常家沾亲带故,每天放学后的马季,还去了一个茶社帮忙,虽然要干活,但也能听上一段相声。

就这样,马季爱上了相声,就连一开始学的相声,也是从茶社里学来的,而且他和班长都对相声很喜欢,两个人还模仿起来,开始说相声。

虽然没有剧本,但两人张口就来,就拿身边的事物来说,尽管听起来很稚嫩,但在马季拿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颗相声的种子。

回忆起童年时期的事情,马季感慨地说:这或许就是即兴发挥吧。

正是这段经历,让马季受到了相声的熏陶,为从事相声工作打下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12岁,马季还在上中学,但父亲却猝然离世,家里四个孩子都靠母亲一人养活,一年到头更是只吃窝窝头。

因为经济拮据,没有钱交学费的马季,只能辍学,托远房亲戚找工作,将他带去了上海一家造纸厂当学徒。

厂房比较破旧,环境也很差,在这里做学徒的人都十分劳累,而马季因为童年的经历,也懂得察言观色,这让师傅们很喜欢,与小伙伴相处的也很融洽。

虽然很辛苦,但马季却硬生生地挺了过来,工厂上有一台收音机,每当晚上下班后,就被马季当成了宝贝。收音机的相声,更是成为了马季的精神寄托。

之后,马季因聪明伶俐,还被调去了站柜台,口才好的马季,业绩也很好,要不是因为时局的变化,或许马季就会留在商界,成为母亲期盼的掌柜。

02.

1953年,马季去了新华书店华北分行的员工, 新华书店年轻人多,每逢周末都会举办舞会和联欢活动。

有演出活动,可以说让马季十分喜欢,因为他可以在舞台上大展身手,他会唱京剧,但最拿手的还是相声。

每到星期六晚上,马季都会去“迎秋茶社”听相声,而这也是北京曲艺团的前身,集中了诸多知名艺人在哪里演出。

对于知名艺人的表演,这让马季日以继夜听得如痴如醉。在那段日子里,侯宝林、郭启儒等相声大师,给他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他也积极地汲取艺术。

长时间的听和学,这让马季进步神速,还时不时会上台演出,慢慢地,他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1956年,全国职工曲艺汇演在北京开幕,得知马季的兴趣爱好,也被推荐去参加。

当时的辅导老师是刘宝瑞、郭全宝,靠着精彩的表演,马季拿了一等奖。赛后,侯宝林说:马季这个人就如同一个原始宝石,看谁来雕,大师来雕就是一个材料,交给匠人他就这样过去了,把这个人交给我来培养,三年保管把他带出来。

正因为侯宝林的看中,马季被调入到了中国广播说唱团,后白领是指定的责任老师,对他培养和教导的还有刘宝瑞、郭全宝等人。

面对马季,团领导对他说:不要单纯去学侯宝林,如果单纯学下去几十年之后人家对你的评价是你真像侯宝林,没有你自己,他们各有所长,要博采众长。

就连侯宝林都劝诫马季:不要一招一式地学,每个相声演员之间的本能差别很大,要从精神上学,学气质,学表现,然后举一反三用在自己身上。

正是学了这些东西,才有了后面成就满满的马季。

相声演员要怎么让观众喜欢?那就要熟悉观众的心理,但那时的相声演员,哪里有丰厚的知识,各种不同的人都要一一满足。

为了能获得观众的认可,马季只能向生活学习,观察生活。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侯宝林也教了很多给马季,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且还运用到了相声创作中。

03.

在相声大师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以及郭全宝的栽培下,马季终于在相声界一炮打响,成为了中国曲艺界的一颗新星。

成名后的马季,没有陶醉在名气的光环里,而是以平常心继续努力地学习、努力创作。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央视春晚,马季被导演黄一鹤选中,成为晚会的主创人员,不但要表演节目,还要担任晚会的主持人。

那一年的春晚,几乎就是白手起家,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邀请马季来做主持人,黄一鹤看中的是他从学识口才到应变的才华,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且当时的春晚,只有提纲,需要主持人临场发挥得足足有40%,要是有哪个演员忘词,或是忘了节目,都要通过主持人来圆场,而这也让马季十分忙碌,每次彩排都累得全身是汗。

到了1984年的春晚,马季不再是主持人了,而是演员,表演单口相声《一个推销员》,其中的“宇宙牌”香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马季。

实际上,这个相声能顺利在春晚表演,还有黄一鹤的功劳。当时的马季,为了准备相声,找了很多段子,但几经审查都没过,这让他十分烦恼,便带着本子去找黄一鹤,说:黄导,今年我是不是不参加了?

黄一鹤一听,说:你不参加怎么行?你不参加整个主持队伍也没有了,表演力量也没有了,你还得参加。

而后,黄一鹤便让马季拿来没过的本子,一点点地看,而那个“宇宙牌”香烟的段子,黄一鹤表示这个可以,也让马季急忙开始排练。

当春晚播出后,这“宇宙牌香烟”一下子火了,就连一些生产商还直接命名了。

春晚结束后,大家都在收拾东西,准备一起去吃饭,在上车后却发现马季不见了,这让黄一鹤急忙下车去找,却发现他在对着电话说相声。

原来,在那一年的春晚,有一个环节是观众电话点播,马季在卸完妆后,却接到了电话,那人一听是马季,十分激动和开心,因为工作缘故,错过了春晚,说想要听那段“宇宙牌香烟”的相声,希望他能补说一段。

马季没有犹豫,便拿着电话听筒说了起来。而这一幕,让黄一鹤看到后,不敢打断马季,直到马季将相声说完,黄一鹤才急忙拉着他上车。

每当回忆起这件事情,黄一鹤都感动得落泪。

04.

在事业上成就满满的马季,生活上和妻子于波十分恩爱,而他的婚姻,也十分的幸福美满。

而在于波之前,马季也曾有过一段“初恋”。1958年,马季刚满24岁,还没有尝过爱情的滋味,却有了一桩艳遇。

有一次,马季在创作相声脚本,不料有一个人来找他,当时的马季,还以为是同事来找他聊天的,便头也不抬地说:对不起,等我写完这一段来。

听到马季的话后,来人也不吱声,也不离去。好一会儿,马季才抬头看,竟然是一位姑娘,而且正在含情脉脉地看着他。

看着眼前这个姑娘,马季也愣住了,呆呆地看着她,两人一对视,让姑娘一下子脸红,一咬牙就上前抱着马季亲了一口。

就这样,马季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经历了一次莫名其妙的“初恋”。

以至于后来的几年里,母亲都多次叮嘱他:成天就知道说相声,个人问题也该考虑了,不要再像以前那么傻了。

马季的最后一次恋爱,就是于波。于波,是一位地道的东北姑娘,业余爱好就是唱歌,那才华也被时任铁道文工团团长焦乃积看中,将其招收到了文工团。

当时,于波的母亲还不愿意,说姑娘家离家远了,找婆家没人操心。为了能招收于波,焦乃积还当着于波母亲的面打包票:姑娘找婆家的事,我包了。

1967年,为了于波的婚恋,焦乃积想到了马季,便跑去对马季说要给他介绍个女友,询问马季有什么要求,马季说:漂不漂亮没关系,只要真诚就行。

焦乃积说:你一百个放心,即便将来你老了,瘫了、精神失常了,她也决不会离开你的。

紧接着,焦乃积就去联系于波,得知团长介绍的对象是马季后,她一下子就笑出了声,表示:团长,你开什么玩笑,我十多岁就在广播里听马季说相声,你要让我嫁给一个老头子吗?

尽管于波不想去,但碍于团长的颜面,只好硬着头皮去相亲。

05.

1967年,马季和于波在中山公园见面了。

因为当时身处特殊年代,所以他们不敢单独见面,还带上了张宝昌、赵连甲。第一次见马季,就把于波震惊到了,心里倒吸一口凉气:好黑啊。

原来,为了见于波,马季特意穿了新衣服,那雪白肥大的衬衫,穿在身上显得马季十分黑,那圆圆的脸就像是放大的煤球一般。

几个人寒暄一阵后,马季就带着去了一家饭店。看到于波的那一刻,马季十分满意,心一狠点了不少的好菜。

当酒足饭饱后,张宝昌和赵连甲不愿当“电灯泡”了,纷纷找借口先溜了,留下了马季和于波。虽然于波对马季没有好感,但这说媒的人是顶头上司焦乃积,她哪里敢说走,只好按耐着性子陪着马季。

马季和于波畅聊,直到一个公交站,才选择分手,分手前,马季说:后天有空吗?到局里来看大字报吧。

听到马季的话后,于波也点了点头。

谈朋友,一般都是想方设法的展现出优点,哪怕是拐弯抹角,也要体现出不同之处,但马季却不是这样,他认为一定要让于波知道自己的问题。

两天后,于波赴约而来,马季带着他走进工作的单位,让于波看墙上,因为特殊年代,马季也被贴上了各种大字报,当时在很多人眼里,马季的问题很严重。

所以,马季也对于波表示:你都看到了,这问题够严重吧,但我的自信,是从不忘恩负义。

走过满是大字报后,马季带着于波去了花园,诚挚地对于波说:我今年都33岁了,婚姻之事没时间等啦。

紧接着,马季还表示:要是我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那情况肯定会很严重,人只有一辈子,你一定得慎重。

听着马季的话,于波的心跳得很快,她很想抬起头看看马季,但又怕触及那热切期待的目光。

最后,善良的于波默默地下定决心:我有种种理由拒绝别人的爱,唯独没有权利伤害马季这颗真诚、正在滴血的心。

就这样,于波和马季在一起了,25岁的于波和33岁的马季,领了结婚证,成为了一对夫妻。

婚后的马季,果不其然,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即便会被影响,但于波还是坚持,凭借对马季的信任,以及那不悔的爱情,对马季不离不弃。

06.

1968年12月,于波生下了儿子马东,儿子的到来,让这对夫妻更加恩爱。

多年后,于波回忆起过往,感慨地说:人人并不是都有爱情才结婚的,我们好像是婚后才彼此更加相爱和理解的。

或许是当时的环境,也或许是在婚后的生活,让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而嫁给马季后的于波,站在马季身后,默默地支持着他。

特殊年代过后,马季重新返回舞台,而于波也被调入中国唱片社任音乐编辑,由她编辑的《十五的月亮》曾风靡全国,还推出了《望星空》也让诸多人追捧。

因为于波很低调,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她所为,更是不知道,她竟然是马季的妻子。彼时的马季,重新燃起了相声的创作激情,每当有作品,都会让于波当第一个观众,让妻子把关。

即便是于波睡着了,马季都会摇醒妻子,让于波帮忙指点,在妻子的建议下,马季也越来越优秀,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可。

在舞台上,朴实幽默、胖胖可爱的相声演员马季,身后却是一位音乐造诣匪浅的歌唱演员、音乐编辑。

尽管他们不是同一道路,一个搞音乐,一个说相声,一雅一俗,但两人却默契十足,更是成为了最佳的组合。

自于波和马季结婚以来,他们就相敬如宾,携手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雷电、鲜花掌声。儿子马东虽然笼罩在父亲的光环下,但他却继承了马季的好口才。

努力工作的马东,没有走相声的道路,反而踏足到了主持界,先是在湖南电视台主持节目,后来走进了央视,甚至还成为央视春晚的导演。

面对儿子马东,不论是马季还是于波,都是他们心中的骄傲。

只是事业成就满满,家庭幸福的马季,还是因为意外离世,而他的离去,更是将妻子于波和儿子马东推入了悲伤的深渊。

07.

2006年12月20日,吃完早餐后的马季,因突发心脏病摔倒在地,于波第一时间就将马季送去了医院,只是抢救无效,马季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当马东得到消息,赶往去医院后,马季已经离世了。看着匆忙的儿子,于波泪流满面的说:你父亲从晕厥到离世,没留下一句话,甚至都没有看我们一眼,跟我们道别。

听着母亲的话,马东很伤心难过,但是强忍住悲伤,安慰起母亲,因为他知道,父亲的离去,给母亲造成很大的影响。

送别丈夫,于波陷入巨大的悲痛中,每天以泪洗面,精神有些恍惚。短短几天,她仿佛苍老了10岁。

和马季恩爱几十年,而今马季突然走了,这让于波十分孤单。

面对母亲的悲伤,马东和妻子都纷纷劝说和开导,并且轮流带着母亲出去散步,希望接触新的事物能够让母亲抹平悲痛。

然而于波和丈夫的感情太深,那些情和事,那些风雨岁月是无法忘怀的。每当于波走到熟悉的街道时,她都会回想起和丈夫的甜蜜过往,不由潸然泪下。

丈夫走了,于波的感情也空了。她在感情上心理上,依然依恋丈夫。家里的摆设还像丈夫生前一样,丈夫用过的东西,于波原封不动地放在老地方。

看到丈夫的遗物,于波似乎能感受到他的气息。有时候,她还会拉着儿子的手,讲述往事,只是讲着讲着,于波就泪流满面,还痴痴的说:我能感觉到你爸没有走,就在我们身边。

多少次于波梦见丈夫,丈夫从窗户里探进头来喊她。她起身一看,丈夫又不见了,这时于波就会从梦里哭醒。

为了能让母亲走出悲痛的负面情绪,马东和妻子彭小盛说:我平时比较忙,妈就拜托你了,多花点时间陪着妈。

当马东去上班后,彭小盛就带着婆婆出去散步、逛街、买菜做饭。都说婆媳关系难处,但彭小盛和于波从来没有红过脸,尤其是彭小盛,对婆婆比对亲妈都更好。

在马东和彭小盛的陪伴和开导下,于波也慢慢地走出了悲伤的阴影。虽然内心的伤痛无法抹平,但她却将泪和悲痛埋在心底,坚强的生活着。

每逢丈夫的忌日或清明节,于波依然会做他最爱吃的菜。要是身体允许,她还会让儿子儿媳带去丈夫墓前,陪着丈夫说上一会话,讲述自己这段时间的生活,那一字一句,都充满着爱意和心痛。

就这样,于波在悲痛中坚强,在坚强中怀念丈夫。

2022年7月,马季已经病逝16年了,于波的生活已经和常人无异,但内心的伤痛却无法抹平。好在有儿子儿媳的陪伴,她不会孤单,因为马东用亲情温暖着于波的晚年...........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