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中产阶级标准」)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57更新:2023-02-11 10:43:42

最新中产家庭收入等级,四级最多,你在第几级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住户存款增加了近10万亿人民币,按照14.13亿人口计算,人均存款数为70000元。按照5亿户计算,户均存款20万元。

我国是一个橄榄型社会,就是中产家庭占到60%以上,中产阶级简单地说就是基本能够满足生活所需,收入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支出,中产家庭收入代表一个国家的整体消费水平,中产家庭越多,社会越稳定。

第一级别

标准:年收入1万元以内是“赤贫”,的确仅仅维持“温饱”的状态。

特点:家庭完全没有劳动力或者劳动力较少,还有就是无上进心了。老王,50岁,3口人,一个儿子,老两口,一年四季不外出务工,田地不搭理,每个月领取1200元的低保,年收入14400元。儿子每年外出3个月,每个月3000元工资,年收入9000元。家庭年入23400元,每月吸烟600元,通讯费200元,生活基本开支800元,19600元。剩余3800元。

第二级别

标准:年收入1-3万,属于“很穷”。

特点:家庭劳动力少,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有大额支出。老谢52岁人,一家4口人,女儿正在读大学,妻子患有乳腺癌,儿子外出打工。老谢当地公益性岗位每年10000元待遇,家里有果树每年收入20000元,儿子每年务工收入50000元,家庭总收入80000元。妻子每年看病20000元,女儿大学学费和生活费20000元,农业投入10000元,生活支出8000元,剩余22000元。

第三级别

标准:年收入3-8万,属于“穷”。

特点:家庭劳动力2人以上,至少有一人从事技术工作,家庭无大项开支。老周,3口人,儿子常年外出,在天津一直从事电焊工,月入6000元,年入6万元,家里果树收入3万元,老周农闲打零工,年入1万,总投入10万元。农业投资1.8万元,家庭开支8000元。剩余7.4万元。

第四级别

标准:年收入8-15万,属于“小康”。

特点:一般有稳定工作,以3人小家庭为主,公务员、老师、医生、小生意主、烟酒专卖店、普通技术人员等职业为主。小马,90后人,一家4口人,一个老人,1个小孩,小马事业单位月入3000元,年入3.6万元;丈夫交警月入6000元,年入7.2万元,母亲退休金一个月4000,年收入4.8万。家庭年收入15.6万元。孩子兴趣班支出一年1万元,房贷一年5万元,生活开支8000,总支出6.8万,剩余8.8万元。医生的收入好点。

第五级别

标准:年收入15-80万,属于“中产”。

特点:这类收入者,要不就是国企的中层管理层,市级以上公务员,软件开发工程师等岗位。月薪一般都在1万元以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小阮,软件开发工程师,基本工资8000元,绩效按照项目进行分成,年收入20万以上。

第六级别

标准:年收入80-100万,属于“高产”。

特点:这类收入人群,主要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一般以年薪为计算单位。占到10%左右的人,可能是集团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或者分公司负责人。或者经济一定的小工程。大虎常年承包工程,一个项目你利润在10%到30%之间,年收入80多万。

第七级别

标准:年收入100-300万,属于“小富”。

特点:一般是公司极少数高层核心人员,或者小公司负责人,小市场经营的垄断者,独门生意。老赵,主要是工程代理公司,按照招标代理项目总费用的1%到3%收入代理费,年收入200多万。

第八级别

标准:年收入300-500万,属于“中富”。

特点:公司规模以上企业,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或财务总监,具有上市的趋势,成为合伙人或者公司负责人,某一个领域的独角兽。小虎,在一个80万人的城市从事卫具生意,年收入在800万元以上,纯利润在300万以上。

第九级别

标准:年收入500-1000万,属于“豪”。

特点:这类人已经很少,占到3%左右,一般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不是公司股东就是元老人物,主要从事投资理财,涉及金融行业,如大型审计公司、大型综合建材市场、综合商场等。

第十级别

标准:年收入1000万以上,属于“巨富”。

特点:这类人员的金钱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个数字。一般存在于每个行业的头部。作者没有经历不做评论。

大道观察有话说

纵观家庭收入情况,一个家庭收入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是提高劳动价值最有效的方法。

「中产阶级标准」

今天,微信群里有一位朋友分享了一个「中国中产阶级十大标准」。这个十大标准,可能很多人都见过,主要内容如下:

1)月收入达到4.5万,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

2)有一线城市房,有好车,不能有贷款

3)流动资产达到150万

4)-10)主要是各种不太能量化的东西,包括

教育背景好,社会地位高,每年出境游,穿衣品味良好,爱健康,爱运动,爱娱乐,重视精神追求,生活有格调,有道德有素质……

用这个关键词来搜索,可以发现这个所谓十大标准在2015年就已经流行起来了。

虽然这是2015年的标准,但放在2017年的今天,仍然看起来特别的……夸张。群内各位纷纷说,这哪是中产的标准!达到了这个标准的怎么可能还是中产!

于是我很好奇地想要看一看,用这个所谓的「十大标准」框起来的,到底有是什么样的「中产阶级」呢?使用2014年CFPS数据,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小研究。

CFPS全名叫做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是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牵头的,2014年共有13946个家庭,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北上广深等几个一线城市都包括在其中,代表性还是比较好的。

1)首先看一下第一个条件——月收入达到4.5万,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

由于研究的是2014年数据,我们就放松一点,把门槛调低到年收入30万元吧。结果显示——

在总样本13946个家庭中,仅有109个家庭的总年收入超过30万元。通过抽样权重重新加权后,占全国总家庭数量的0.94%。

这个数字可能让很多人惊讶,那么我们再用两套数字试试看,

1)2013年的CHIPs(国家统计局和北京师范大学做的中国住户收支调查数据,覆盖14个省市自治区,农村10490个家庭,城市6674个家庭),结果显示,总共17164个家庭,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仅有92个家庭,占0.54%

2)2014年的CLDS(中山大学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包括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14214个样本),结果显示,共有248个家庭年收入超过30万,使用抽样权重重新加权后,占总家庭数量1.5%

虽然三套数据的调查方法不同,抽样方式不同,问卷不同,但他们得出的结论倒并不是差得很远。0.54%、0.94%、1.5%,无不显示30万这个门槛在2014年时的中国,已经划去了99%左右的家庭。

一个中产阶级标准,结果第一个标准就划掉了99%的人。我不禁很好奇,那再加上别的条件,会有什么效果呢?

2)然后是第二个条件,有一线城市房,有好车,不能有贷款。

继续使用CFPS和CLDS数据,同样放宽条件——不需要一定是一线的房产,也不一定要有车,更加不一定要没有贷款,只要有一套2014年市价为300万元以上的任何地方的房子,这个条件就算满足了。事实上,在2014年,一线城市在偏远郊区以外,已经很少有300万以下市价的房产了。

结果显示:

在CFPS满足第一个条件的109个家庭中,还有20个满足第二个条件,重新加权后占比0.12%

在CLDS满足第一个条件的248个家庭中,还有47个满足第二个条件,重新加权后占比0.20%

好了,基本上99.8%的人口被前两个条件排除了。

3)接下来是第三个条件,有150万以上的流动资金,包括现金与可以比较方便取出来的存款。

这个条件……实在是太恐怖了。而且,家庭调查对于现金和存款也会有一定低报倾向。因此,在这个条件里面,我将门槛大幅度砍低,只需要30万元现金或存款,这个条件就算满足了。由于,CLDS数据没有询问存款,因此我们继续看CFPS数据。

结果显示:

在CFPS满足前两个条件的20个家庭中,还有5个满足第三个条件,重新加权后占比0.05%

万分之五。三个被大幅度降低条件一道道滤过去,中产阶级只剩万分之五了。

4)还剩下七个条件

虽然只剩下5个家庭,但我们就把这5个家庭拿出来,看看他们的其他各类支出是否满足剩下的「中产阶级标准」

(上图的保健支出包括健身锻炼、健身器材、保健品等费用)

让我们一个个来看——

从最高教育程度来看,2号家庭似乎满足条件,可这一家的文化娱乐支出只有500块,没有精神生活,没格调,不中产!

从旅游支出来看,只有3号家庭旅游支出等于10000元,剩下三家5000元的——5000元够个什么鬼出境游?不中产!

从衣着消费看,5号家庭和1号家庭每年要在衣服上花掉一万以上,可能满足了「穿衣品味」这一标准,可是,1号家庭的保健支出竟然只有1000元,显然是个不爱运动的,不中产!

看来看去,勉强满足条件的,也只剩5号家庭了,虽然他在学历、旅游方面显然不太满足这个「十大标准」的高学历和出境游,但除了他,别人在其他指标上就更加够不上了。

所以,即便十大标准一降再降,最后能在一万四千户家庭中过滤出的中产阶级家庭也只剩下——

1户。

了不起啊,中产阶级标准,框出了一个比万分之一还要严苛的标准。稍微把关严格点,这一万多户家庭一个中产都没有,占人口总数万分之一以下的「中产阶级」。

这显然是不是第一个产生类似效果的「中产标准」了。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切实际的标准出现?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因为当人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如果要给班级里的「中等成绩」定一个门槛,很可能是偏低的。

我们使用CEPS(中国教育追踪调查)观察了一个变量——您目前的成绩在班里处于哪个等级?答案有五个选项:不好、中下、中等、中上、好,每个等级各占20%。这个问题的询问对象是初一的学生。孩子们的选择是这样的:

选择「好」与「中上」的同学,比选择「不好」与「中下」的同学高出7.2%。学生们自己报告选择的「中等成绩」门槛,比真实的「中等成绩」,要低上10个百分位左右。

可是当人们成年后,再次选择自己的等地,选择「中产阶级」门槛,结果就变了,还变得相反了。

我们从CGSS(中国家庭综合调查)中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描述变量——您认为自己目前处于哪个等级上?一共有10个等级,自己选。除此之外,我用个人的收入情况再生成一个变量——目前的收入实际处在的等级。

自选等级和实际等级的交叉分布如下:

上图每一个格子表示这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可以看到,共有10%左右的人口自己感觉所在的阶层和自己的收入真实处在的阶层是一样的。另外有31%的人口自己估计的阶层实际上高于自身收入所在阶层。还有近60%的人口,则是低估了自己所在的阶层。

低估了自己阶层的人,比高估了阶层的人足足高出一倍。在这里我们如果将等级6定为「中等阶级」的门槛。那么成年人自己报告选择的「中等阶级」门槛,比真实的「中等阶级」门槛,足足高上30个百分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做类似的自报收入层级调查,美国对自身的阶层估计相对就比较客观,如在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usceptibility to the Common Cold 一文中报告的那样,9个等级的收入,美国人自我报告的平均值在4.8,接近平均值5,;而通过CGSS的调查换算的话,中国只有3.9左右。

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们的乐观转变为成年人的悲观?

是所谓「阶级跌落的恐惧」或者是什么「中产阶级焦虑」吗?

还是因为成年人比起孩子来说更容易朝上看却从不朝下看?

亦或是成年人更倾向于通过低估自身出境来设置心理防线,让自己的实际处境永远要好于预想处境,以此减轻心理压力和失败概率?

我不知道具体答案是什么,但从这些数据中显然可以看出来的是,比起初一的孩子,成年人对自己的评价显然要不客观得多,而且,他们活得真苦啊……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