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王丹凤(美丽的她出身名门却演工农兵走)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79更新:2023-02-11 10:48:00

王丹凤:五十年代被称最漂亮女演员的她,爱一人,择一事,终一生

作者:山佳

中国有句老话,红颜薄命。但这句话并不适用于王丹凤,那个上世纪四十年代被誉为“小周璇”的电影明星,五十年代又被称为最漂亮的女演员。

无论民国,还是解放后的新中国,王丹凤都称得上事业有成,最难得的是,她还有一位与她相依相伴65年的知心爱人。事业、家庭双丰收的王丹凤,可以称得上人生赢家了……

01

王丹凤,1924年8月23日出生在上海,作为家中的老小,自然备受父母宠爱。王家父母都是地道的宁波人,为了谋生,一家人来到了上海从事旅馆生意。

王家虽称不上大富大贵,但殷实的家境还足以让孩子们在读书之外,有着自己的喜好,而小丹凤最爱的还是看电影,追星。卧室的墙中,贴满了她喜爱的明星照片,如胡蝶、阮玲玉、周璇等等。

王家有个邻居,大名舒丽娟,是合众电影公司的演员,小有名气。一天,她带着王丹凤来到片场,让这个热衷于追星的小姑娘见识一下如何拍电影。

没想到,正逢朱石麟导演正在拍摄《龙潭虎穴》。一个照面下来,朱导对这个容貌秀丽的小姑娘青眼有加。

当时的朱石麟,可是上海滩知名导演。他问王丹凤是否喜欢拍戏,王丹凤当然点头了。于是朱导邀王丹凤试镜,扮演一个端茶送水的小侍女。

就在这仅有的几个镜头中,朱导从王丹凤身上竟瞄到了未来大明星的影子。于是,在朱导的鼓励下,王丹凤决定投身电影。那一年,她16岁。

02

那时的风气,电影演员如同戏子一样,还属下九流。王家做着旅馆生意,生意兴隆。王家父母对女儿丹凤进入电影圈,自然一百个不同意。但平时温顺的王丹凤,此时决不让步。以前的她,对明星心向往之;如今机会来临,说什么都要试一试。

真是祖师爷赏饭吃,王丹凤陆续参演了《新渔光曲》、《红楼梦》、《青青河边草》等影片。她温婉、秀气的银幕形象,令观众耳目一新,人送绰号“小周璇”。从此,王丹凤的玉照不时登上杂志封面。就连赫赫有名的作家张爱玲,都会在文中提上一笔“宁波人漂亮得多,如王丹凤”……

03

在电影圈,声名鹊起的王丹凤,追求者自然也多。但王丹凤生性低调,拍戏之外,从不外出,就是在家看书习字。因她中学未毕业就进入影坛,所以朱石麟导演总会中肯地叮嘱她“多读名著,多揣摩人物心理”。

王丹凤自然听话,尤其还是对她有知遇之恩的朱导演。读书之外,王丹凤还愿意看话剧。

那时在金城大戏院上演的话剧,编剧、导演都是田汉、黄佐临、洪深等一流的大家。王丹凤认为看话剧对自己的表演有帮助,于是常常光顾金城大戏院。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当时身为金城大戏院的总经理柳和清。

说起柳和清所在的柳家,那是上海滩著名的电影世家。老爸柳中亮与弟弟柳中浩,共同创办国泰影业公司。人称“金嗓子”的周璇,就由国泰一手打造。电影《风云儿女》的首映式,就在金城大戏院举行。其中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我们的国歌。

自认识王丹凤的那一刻起,柳和清就被她的美丽、善良所吸引。从此,这个国泰少东家开始天天登王家的门。

04

作为女儿经纪人的王妈妈,自然警惕性十足。这个天天上门的小伙子,一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于是她提醒女儿要注意。

王丹凤虽说名闻上海滩,但从未有过绯闻八卦,柳和清上门,她也只是与他淡淡地讨论名著,有时还一起写字。

虽说柳和清是国泰影业的二世祖,但家风纯厚的他,从未染上任何纸醉金迷的不良嗜好。他本人,毕业于东吴大学,可是杨绛先生的小师弟哦。

柳和清在影业公司见惯了各式各样的女明星,而他独爱王丹凤这一款,洁身自好,没有名利纠葛,人淡如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时间一久,柳和清终于成为王丹凤的男友。

就是这样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惯于打探各种消息的狗仔队竟没发现。因为王丹凤太低调了,她从未想过要用与影业公司少东家谈恋爱的时机,大肆宣传自己,好好刷一波存在感。柳和清也是这样,尊重女友的选择,自己的快乐自己知道就好,没必要天下皆知。

直到1951年元旦,相爱七年之久的王丹凤与柳和清,才喜结秦晋之好。那天,上海逸园大酒店热闹非凡,上海电影界的同仁、工商界的亲朋好友均亲临祝贺。

05

1952年,王丹凤加入新组建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桃花扇》、《家》、《女理发师》等均为她的代表作,尤其《护士日记》中,她清唱一曲“小燕子,穿花衣“,更是成为经典儿歌,风靡一时。王丹凤,也成为新中国评选出的”22大明星“之一。

王丹凤星途璀璨,可在思想改造中,有着”资产阶级后代”名头的柳和清,可就不好过关了。本来在上影厂宣传科好好工作的他,竟被下放到浦东一家化工厂。从未干过体力活的二世祖,成了一名三班倒的工人,拉车运料,忙个不停。

组织上也有专人找王丹凤谈话,劝她与柳和清划清界限,离婚。这下,王丹凤不干了,她据理力争,“我凭什么背叛他?他对我那么好!夫妻不能共患难,那还叫什么夫妻?!”

虽说王丹凤嘴上不说,在她内心,可是深知夫君的好。身为明星,公众人物,上街购物总会引起聚集。于是,王丹凤坦言“他替我买衣服都不需要我去的,只要他看好了,就一定合适”。有一种爱,叫默契,因为柳和清最懂她,最懂她的品位与风格。

执子之手,相伴永远,这辈子就是你了。王丹凤下定决心,坚决不离婚。

06

1958年,大跃进运动,王丹凤随着众多同事,来到上海北郊的新桥公社下放劳动。

从光鲜亮丽的大明星,一下成为粗布花衣、挽着裤腿的村妇,这差距真是够大滴。好在王丹凤身边总有柳和清相伴,再苦再难的境遇,两个人共同分担,也就一笑而过了。

若说王丹凤最难的日子,还是在文革期间。她领衔主演的《桃花扇》,被点名批判为“大毒草”。里面的骂宴那场戏,说是借题发挥,反党反社会主义。

百口难辩,王丹凤每天早上都要戴着大口罩,灰溜溜地去上班。孩子们也因为明星妈妈,而遭受歧视,学校里、里弄里都常常受欺负。被批斗的同时,王丹凤还被要求天天打扫卫生,打扫厕所。

1968年,王丹凤又被下放到奉贤干校。在食堂刷锅,洗菜、卖饭。食堂的锅,可以想象有多大,但她深知,身后的夫君柳和清,永远是她最可靠的港湾,也就咬着牙忍受一切。

风雨如晦的日子终于过去,1982年王丹凤与夫君前往香港,探亲访友。

最令人称奇的是,1985年,王丹凤与柳和清应邀参加美国总统里根的就职仪式。这在国内,绝无仅有。

当时,王丹凤与夫君心存疑团,虽说里根当过演员,但与他们夫妇从未有过交集,为何偏要邀请他们呢?

一直到了美国,谜底才终于揭开。原来,柳和清在东吴有位成绩优秀的同学,因家道中落而决定辍学。柳和清将同学情况告知了老爸,柳中亮慨然允诺承担此生的全部学费,助其完成学业。

三十年后,同学曾专程登门致谢,并执意要回馈一笔美金,柳和清坚决回绝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当同学丈夫成为里根总统竞选班子一员并取得成功后,他们将这份礼遇给了远在上海的王丹凤、柳和清夫妇,原来如此。

07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善良与善良的邂逅,却是人生最美丽的风景之一。王丹凤与柳和清相依相伴多年,两人从未有过绯闻。他们相互信任,深情以待。

当然,是夫妻哪有不吵架的?在女儿的记忆中,从未见过父母大声吵架,“要是妈妈不同意爸爸看法的话,妈妈就会走进自己的房间,把门关起来,过了一会儿就没事了。当然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大家都不说话,第二天就没事了。”

对此,王丹凤倒有自己独到的婚姻保鲜秘诀,“我觉得夫妻之间,大家都要坦率一点,不要瞒三瞒四比较好,所以我们不是好得不得了,反正很平平常常。”

平平常常才是真,从1951年,执手相伴65年,直到2016年,柳和清病逝。他很抱歉,没能陪伴妻子更长时间。

有人评价,如果说中国电影是一部传奇,那王丹凤就是传奇中的传奇。2018年,王丹凤离世,带走了她的传奇。

桑德伯格有言:世界上好的选择有很多,当你要选定一个,然后忠于这个选择,让它成为最好的选择。

岁月飘忽,望着王丹凤在事业与婚姻上的选择,不禁为这位宁波美女的“爱一人,择一事,终一生”,翘起拇指赞一声……

美丽的她出身名门却演工农兵走

打开记忆,重温经典。喜欢老电影的朋友们,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电影的那些事儿

天气骤冷,气温骤降,很多朋友都说生病了。在这里也提醒所有的朋友们,一定记得天冷加衣啊,不要为了“风度”而不要“温度”哦。

天冷,就想说一些温暖的事儿,和一些温暖的人。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说在他成长的经历中,有一位明星,对他的影响很大。这位明星就是张瑞芳。因为他母亲去世非常早,而银幕上的张瑞芳,与他的母亲长得非常像,所以很多时候,他看到张瑞芳,就像看到自己的母亲一样。所以他特别希望我能介绍一下张瑞芳。

我想说,张瑞芳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演员啊。

我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她,不是在她主演的《李双双》中,也不是在《泉水叮咚》中,而是在一部叫《大河奔流》的电影里。这部电影可以说汇聚了当时最为耀眼的电影明星如陈强、王心刚、张金玲、李秀明、宋晓英等,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张瑞芳。

在《大河奔流》里,张瑞芳凭借炉火纯青的演技,将女主角李麦的质朴善良、勇敢泼辣和豪迈坚强都演绎得淋漓尽致。用张瑞芳的亲妹妹张昕(陈荒煤的爱人)的话说就是:《大河奔流》是张瑞芳演得最好的一部戏。

这之后,我又在电影《家》中,看到她所扮演的瑞珏这个人物,她把瑞珏的温柔贤惠、识大体顾大局都塑造得惟妙惟肖。尽管与扮演鸣凤的王丹凤和扮演梅表姐的黄宗英相比,她并不是相貌很惊艳的女演员,但她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风采,却犹如空谷幽兰,暗自芬芳。

再然后,我们又在《南征北战》、《万紫千红总是春》、《李双双》、《凤凰之歌》、《母亲》等电影中欣赏到她所扮演的工农兵形象。尤其是《李双双》中的李双双,可以说使张瑞芳的演技,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她通过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表演,将李双双这个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又妙趣横生。所以那一年,她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影后称号,完全是实至名归。

那时很多人都以为张瑞芳一定是出自工人或农民家庭吧?所以才能把工农兵形象塑造得那么生动而真实。其实她1918年出生于河北保定的一个名门家庭,父亲曾是保定市陆军军官学校教官。1935年张瑞芳进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学习,并从这里开始从事戏剧演出活动。1938年,她来到重庆,加入到宣传抗战的话剧演出中,并很快就声名鹊起,成为40年代与白杨、舒绣文、秦怡齐名的“话剧四大名旦”。

1940年,张瑞芳参加拍摄了自己的第一影片《火的洗礼》。而在1946年,她因在电影《松花江上》中成功扮演了女主角妞儿的形象,而被更多观众所熟知。从这个时候开始,她已经形成了自己朴实自然又清新的表演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张瑞芳成为上影厂演员剧团演员,后来一直担任团长职务。在上影,她所接到的第一个工农兵形象,就是《南征北战》中的赵玉敏。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和冯喆、铁牛等一起下到农村,与当地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硬是让自己从里到外都靠到了人物上。

而在电影《三年》和《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她分别扮演女工赵秀妹和王彩凤,把两个工人形象也塑造得形神皆备。张瑞芳可以说是少有的,能够将工农兵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而又真实可信的大明星之一。

所有看过《聂耳》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不会忘记其中那个像火焰一样热情奔放的郑雷电吧?这个角色,与张瑞芳之前所扮演过的角色都不一样,郑雷电的性格,就像她身上所穿的那件红色毛衣一样鲜艳明亮。如果说张瑞芳在《家》中所扮演的瑞珏要“收着演”的话,那么郑雷电则要“放”,要把那种豪情万丈表达出来。其中“宝塔告别”那场戏,堪称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在张瑞芳的演艺生涯中,还有一部电影,不能不提到,那就是拍摄于1956年的《母亲》。其实那时张瑞芳才三十多岁,却要塑造一位饱经风霜且意志坚定的老人形象,这使一向演惯了年轻角色的张瑞芳,深感压力很大。但在导演凌子风的启发下,她大胆接下这个任务,并在拍戏过程中,不断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同时,她还在很多英雄母亲身上寻找到了创作灵感,这才使我们看到了她所创作的极其感人的母亲形象。

后来,很多朋友跟我说,看张瑞芳主演的《母亲》,就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妈妈。我说,我也一样。

张瑞芳晚年一直担任上影厂演员剧团团长的职务,工作很忙,但也并未放弃演戏拍电影。1982年,由她主演的《泉水叮咚》上映后,受到了小朋友们的一致欢迎,而她所扮演的陶奶奶,成为这一时期的又一个经典银幕形象。

1993年,在第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上,张瑞芳荣获特别荣誉奖。2003年,她在第9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2007年,在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张瑞芳荣获终身成就奖。

张瑞芳这一生,从未脱离过群众,在生活中也从未将自己当作是大明星。每当接到新的角色,她总是从生活出发,到群众中去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这使得她所塑造的人物才那么生活化、立得住、很出彩。而现在的很多演员,为何大家都会觉得他们的表演很“假”呢?我想,可能是距离生活比较远的缘故吧。

2012年6月28日,张瑞芳因病去世,享年94岁。从此,我们也只能通过她留在银幕山的一个个闪光的形象,来纪念和回忆这位著名的人民表演艺术家了。而在她的从影生涯中,她令人难忘的角色实在太多,那各位朋友,最喜欢的是其中哪一个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本文由DJ雅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打开记忆,重温经典。喜欢老电影的朋友们,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电影的那些事儿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