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10年了是该聊聊这群遭全网封杀的青少年了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48更新:2023-02-23 13:20:49

2008年,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名叫“杀马特”的群体,会迅速风靡全国,成为无数青少年竞相模仿的对象。

极具科幻感的发型,五颜六色的头发,遍布各处的纹身,再加上暗黑风格的浓妆,完全颠覆了大众对审美的认知。

其实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潮流,比如50年代的“中山装”,90年代流行的大背头和喇叭裤,再到如今流行的汉服都是如此。

但在“杀马特”面前,这些装扮,都显得无比保守。

短短几年间,“杀马特”的名气几乎是响遍全国,但同时也被无数人质疑“为了博人眼球,毫无下限”。

在全网的嘲讽和谩骂下,“杀马特”风潮从2011年开始迅速衰落,一年后就在网上消失无踪了。

如果不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或许“杀马特”的名声,就要这么“遗臭万年”了。

01、

2012年,四川美术学院的老师李一凡,偶然从网上看到了杀马特的照片,心情那叫一个激动:我们国家终于也有了自己的“朋克艺术”!

在他眼里,这群人是真正的艺术家,是在用实际行动,抵抗当下社会的“消费主义文化”,简直太了不起了。

原本李一凡想通过加QQ群的方式,对这个群体进行深入了解,但因为没有“杀马特”造型的自拍照,他始终被拒之门外。

让他很奇怪的一点是,网上也很少有关杀马特群体的报道,所以除了QQ群,他们几乎是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

就这样兜兜转转过了四年,直到有一天,李一凡的一个朋友在深圳帮他找到了“杀马特”的创始人——罗福兴。

李一凡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立马就约了时间和罗福兴见面,但见面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眼前这位被称为“杀马特教父”的年轻人,并不是什么艺术家,他在13岁那年就辍学打工,如今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人。

更让李一凡失望的是,罗福兴早已剪去了杀马特的发型,从头到尾都是普通人的装扮,完全看不出所谓“教父”的影子。

原本设想的一场关于艺术审美和理想的对谈,最终在话不投机的氛围中,以失败告终,但热心肠的罗福兴,仍然帮李一凡联系到一些杀马特群体的成员。

在陆陆续续见到这些人后,李一凡才知道自己原来是过度解读了:原以为的艺术家,其实基本上都是零散在各种工厂作坊的“90后打工人”。

这让李一凡转而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好奇:这些为了生计奔波的孩子,究竟经历了什么,让他们能有这么大勇气,保持如此“离经叛道”的造型?

之后几年时间里,李一凡在和杀马特们的聊天中,对这个群体,有了更深的了解,他觉得他们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2019年,李一凡和他的摄影团队将几年间的采访素材进行整合,最终剪辑成了一部叫 《杀马特我爱你》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的出现,让“杀马特”在消失多年后,重新得到瞩目,也让包括皮哥在内的很多人刷新了对这个群体的认知。

02、

关于“杀马特”的故事,还是要从罗福兴开始讲起。

想当初辍学后的罗福兴经常混迹于网吧,有一次他偶然从网上看到美国摇滚歌手玛丽莲·曼森和日本摇滚歌手石原贵雅的造型,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哥特风的妆容,充满躁动感的朋克打扮,这对叛逆期的罗福兴,有着莫名的吸引力。

于是他也效仿他们,穿上朋克风的夹克,在手臂纹上字,留着超级赛亚人般的冲天发型,然后把自拍发到了网上。

没想到一夜之间,他的自拍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很多人纷纷效仿,“杀马特”如同病毒一般迅速传播开来。

短短一年内,杀马特群体就有了几百个QQ群,罗福兴也收获了多达几十万的追随者。

这些追随者,绝大多数都和罗福兴一样,出生于农村家境贫寒,普遍年龄都不超过20岁,没读完书就进城打工。

比如这个网名叫“上官红”的男孩,13岁那年出来打工,因为年龄太小,工厂不敢要,之后的两个月只能靠捡垃圾维持生活,每天晚上在桥洞下面睡觉。

还有这个网名叫“安晓蕙”的女孩,12岁就跟着堂姐出来打工,为了能进入工厂,堂姐从外形上,对她进行了一番“改造”,让她显得更成熟。

在这么小的年纪,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打拼,这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不亚于贝爷的“荒野求生”。

他们没少挨过饿,没少受到其他人的白眼和欺负,也曾被介绍工作的中介,骗得工作几个月都拿不着钱。

所以在这些未经世事的孩子们的眼里,选择杀马特的发型,与其说是追求好看,不如说是增添在外打拼的勇气。

他们用夸张的造型,作为自己的“保护伞”,发挥着让人敬而远之的震慑力。

就连平日里最老实的男孩,在加入“杀马特”后,人也变得自信起来,腰板也挺直了。

就像罗福兴说的,在大家的印象里,留这种发型的,基本都是坏孩子,所以这让他们不会受到别人欺负。

发型之于他们,就像刺猬身上的刺,是保护自己最有力的武器。

03、

在陌生的大城市,这群无依无靠的孩子,除了害怕被人欺负,更害怕孤独。

在工厂漫长的流水线上工作,每天要持续上十几个小时的班,完全没有机会和任何人说话。

上班一个人,下班一个人,吃饭、睡觉都是一个人,身边没有人陪伴,有时候可以好几个月,都不出工厂的门,因为出去,也是孤零零一个。

就像网名叫“云小帅”的男孩说的,就算是和别人吵一架也行啊,也算是有人可以说说话。

为了排解这种孤独感,同一个城市的“杀马特”们,在彼此熟悉后,会在下班后聚一聚,溜溜冰,跳跳舞,喝点酒,谈谈新发型,所有烦恼都在嬉闹中烟消云散。

广东东莞的金丰溜冰场,是杀马特们,最常来的聚集地。

一群人手拉着手,围着溜冰场,疯狂地旋转,这一刻的快乐,让他们挣脱了肉体的管束,也让这些男孩,得到了众多女孩的青睐。

在“杀马特”最盛行的那些年,他们极具个性的造型,是吸引异性的“必杀技”:发型越高,造型越奇特,就越能引起女孩子的尖叫。

有人开玩笑说,他们谈恋爱,看的不是你长得多帅,而是看你的发型,有多“杀马特”。

对于女孩来说,“杀马特”是一张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比如,安晓蕙曾看到有两个女孩子,因为杀马特发型,老板直接让她们免票进溜冰场。

安晓蕙挺不服气:都是女孩,为什么只给她们免票?要免就一起免!

老板也很爽快:你要是也和她们弄一样的造型,就给你免单。

就这样安晓蕙也留起了“杀马特”的发型,那段时间,她几乎成了溜冰场的女王,很多男孩子,都想请她吃饭,要她的联系方式。

千言万语,“杀马特”不过是这群孩子,隐藏真实自我的一层“画皮”。

04、

德国导演法斯宾德,有一部电影叫《R先生为什么疯狂地杀人》。

讲的是在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乏味生活中,难以忍受的R先生,精神崩溃,杀掉妻子和孩子后自杀。

虽然电影有些骇人听闻,但在《杀马特我爱你》里,我们能看到非常相似的场景呈现。

他们所做的工作,基本都是用机器,进行重复性的劳动,虽然不需要费脑子,但十分繁琐,手必须要快,不能耽搁流水线的进程。

因为工厂大多是按小时,或按件算钱,不少人为了多赚点钱,很多时候,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一天下来早已经筋疲力竭。

有的工作需要上夜班,他们往往从下午五六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实在困得不行,就起来抽支烟,喝两口水,然后回去继续工作。

有些工厂立下非常严格的工作制度,比如不允许员工随意上厕所,有的人实在憋的不行也顾不上羞耻,只能随便找个地方小便。

如果不是李一凡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很难相信,这些听起来有些荒唐的故事是真的。

他们不像是人,而更像是没有感情的机器,“麻木”、“枯燥”是他们口中最常出现的字眼。

在工厂里,他们整整齐齐排成一列,在主管的带领下,大声重复着同样的口号。

尽管口号听起来激昂澎湃,但每个人脸上都是面无表情,十分疲惫。

尽管对这些简单却又乏味的工作,充满抗拒,但他们为了生计,又不得不继续。

有的人也想过一走了之,但无良的老板,却非常明确地告诉他:想走可以,但钱你一分都拿不走。

后来有人告诉杀马特们,可以去劳动局投诉,但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不清楚“劳动局”是何物,从没想过通过法律维权。

每天,他们的耳朵,都被机器巨大的轰鸣声充斥,在嗡嗡作响的机器声里,很多杀马特都产生过“活着,好没意思”的念头。

比如网名叫白飞飞的女孩就坦言,她有一段时间感觉特别压抑,还在网上搜索“安乐死”,想着干脆一死了之。

还记得一位专家说过,幸福只能来自创造性的生活,那种重复性的活动只是生存。

他们其实也不想做行尸走肉,也想和同年龄的很多孩子一样,谈谈理想,但现实却不允许他们如此。

就像李一凡说的,他们的生活太乏味、太空虚、太绝望,而“杀马特”五彩缤纷的发型,才能成为他们人生的亮色。

05、

一场全网的“封杀”,拉开序幕

正是因为生活如此艰难,这些年轻人才会拼命守护,自己引以为傲的“杀马特”造型。

比如睡觉的时候,担心发型会被压坏,就把手攥成拳头,垫在脖子下面,第二天起来发型依旧,但手着实被压麻了。

还有很多工厂明确表明,不招杀马特,除非恢复正常人的着装打扮,才能收他们。

这让很多杀马特感觉特别委屈:他们没偷没抢,没有危害社会,难道就因为留个杀马特的发型就不是正常人了吗?

所以不少杀马特宁愿饿肚子,宁愿不找工作,也不愿意剪发,失去个性的鲜明标识。

对他们来说,杀马特是最后的底线,是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活着”的依据。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上,对于杀马特的“歧视”,也日益加剧,很多人都看不惯他们的风格,觉得他们的存在,拉低了审美水平。

于是,一场针对杀马特群体的“全面扑杀”,在2010年拉开了帷幕。

在互联网时代,让一个群体“消失”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在网上“集体失声”。

首先,不少人在各大社交平台,假扮成杀马特,以“自黑”的方式,不断引发网民的反感。

此外,不少人伪装成杀马特,进入QQ群,对真正的杀马特,一通乱骂,还以管理员的身份,占领多个QQ群,踢掉众多真正的杀马特成员。

之后杀马特贴吧的吧主,也被黑粉取而代之,杀马特的重要平台,接连沦陷。

在失去表达自我的话语权后,网上几乎都是关于“杀马特”的负面消息,“杀马特黑”们继续利用各种视频,将杀马特进一步污名化。

到后来,这种歧视,甚至开始转为,现实中针对杀马特群体的欺凌,意图将他们“除之而后快”。

很多人会趁杀马特落单的时候,冲上来一阵拳打脚踢;

有时候吃着饭,就会有人冲过来一顿打砸,把杀马特的头发,用打火机点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处在这种境地,让曾经在杀马特中获得重生的他们,不得不向生活低头。

他们不得不剪成普通人的发型,退出杀马特的群聊,清除了关于杀马特的一切痕迹。

尽管几年后,他们也趁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利用各种“土味短视频”,获得一定收益,很多人一度以为杀马特,将要重出江湖。

但那也只是一时的回光返照,网友们仍然把他们当成“小丑”,他们也被大众定义为“低俗文化”被永久封禁。

在长期的打压下,杀马特们不敢再抛头露面,这也是为何,当初李一凡想找人拍纪录片,很多人都因为害怕,不敢露面。

如今杀马特几乎都已经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尽管一些杀马特的QQ群还存在,但也早已失去了昔日的活跃。

就像李一凡刚见到罗福兴时,罗福兴第一句话就表明了他的态度:“从前不懂事,现在长大了,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言语间流露出的谨慎,有种锐气被磨平的悲凉。

可以看到,《杀马特我爱你》不仅仅在讲杀马特,更是在讲城市与农村的对立,在讲留守儿童,在讲网络暴力,在讲这个蒸蒸日上,又隐藏危机的社会。

在这个高度虚拟化的时代,很多人只看到了杀马特特立独行的形象,他们在生活中的挣扎,却被淹没在现实的漩涡里。

他们用光怪陆离的造型,藏起内心的恐惧和自卑,竭尽全力在城市里,寻找立足之地。

很大程度上,杀马特的成名史,也是这群青少年的成长史,见证了这些身处底层的孩子迷茫而又挣扎的青春。

幸运的是,通过这部纪录片,让很多人真正看到了他们。

但在这个壁垒重重的互联网时代,很少有人真的在乎“真相”,只愿意相信自己所认为的。

少一分偏见多一分理解,也许这正是《杀马特我爱你》传达给观众的价值所在。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不吹不黑10年了是该聊聊这群遭全网封杀的青少年了

是否该全面封杀毒害青少年的网络游戏公司及平台?

我觉得这个事情需要控制一个度,全面封杀毒害青少年的网络游戏公司未免有些矫枉过正。

在互联网时代,有些青少年可能会沉迷网络,有些人也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所谓的网络游戏上。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因为青少年本身的自制力有限,网络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大。我觉得相关行业需要制定出明确的规范来保护未成年人,我们没有必要对所有的网络游戏公司赶尽杀绝。

一、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人大代表张青彬所提出来的一个建议,因为很多青少年沉迷网络,同时也深受网络游戏的伤害,所以他建议全面封杀那些毒害青少年的网络游戏公司,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他做出这样的提议的出发点本身没有错,但这种行为难免会有一刀切的嫌疑。

二、我个人并不认可他的观点。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我们需要用辩证的角度来思考各类问题。有些网络游戏确实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但我们不能把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所有问题都归类于网络游戏公司,我们也不能通过彻底封杀网络游戏公司的方式来保护未成年人。这种行为不仅会伤害整个互联网行业,同时也未必能够起到保护未成年人的效果。

三、我觉得需要制定出保护未成年人的具体规则。

与其选择直接封杀网络游戏公司,我个人更建议制定出保护未成年人的具体规则,通过切实有效的方式来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个人其实非常反对所谓的一刀切的提议,这种发光二极管般的简单思维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不吹不黑10年了是该聊聊这群遭全网封杀的青少年了

你见过哪些网红带来的不良风气?

现在一提到网红,很多人都觉得是贬义词,其实这很正常,因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红公司运营、利用网红热点炒作,利用粉丝量带货直播,把粉丝转换成客户牟利等等也随之而来。

现在的网红自我营销炒作其实不只是全部有幕后团队操作,自媒体平台的兴起给了很多人机会,坚持做自己的风格等等都有可能火起来,如现在的以快手、抖音平台为例土味视频,直播喊麦,穿低胸装女主播吸引粉丝等这类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极其恶劣影响,带坏社会风气。

药水,Giao,寒王……这些主播成为其中的土味之王。这些主播是幽默风趣吗,只是不入流的低俗表演,精神污染,很掉价,没品味。土味主播不少是草根出身,文化高的不多。而大部分粉丝的审美也没高级到哪里去。”土味儿的形象之所以近几年受欢迎,归根结底就是人以类聚,符合这类人的喜好。

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网络直播用户达4.22亿,超过网民总数的一半;提供互联网直播平台服务的企业达到数百家,市场营收超过300亿元。但是,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让人不安、甚至是严重的问题。

这确实是电商行业最好的时代,“网红”这个职业几乎呈现井喷的状态,火速成为肉眼可见赚钱最快的行业,随便接个广告就是几十万。

这个职业以如此强大的赚钱能力,低门槛,以及超高的自由度一跃超过曾经年轻人最向往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成为2019年毕业生最青睐的行业。

但是这个行业真的如大众所想的如此光鲜靓丽,阳光普照么?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网红中,只有10%的头部才能赚到钱。而这些网红,无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李佳琦、薇娅、李子柒,还是依旧风光无两的办公室小野、Papi酱、张大奕等,无一不签约了各种MCN机构。MCN机构是什么?说白了就是网红的经济公司。不仅会为网红们配备服务团队,还会注入资本为他们稳定输出内容,并获得更高的商业利益而保驾护航。是不是看起来特别美,就像明星的经纪公司一样,签了约就可以飞黄腾达了。

其实翻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大众的追捧下,越来越多的网红为了牟利失去了做人原则和道德底线。尤其是像李佳琦这样的顶级网红流量,更应该守住心里的杆秤。而这把杆秤的一边是钱,另一边则是良心。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