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刻意追求悲剧结尾是不是舍本逐末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67更新:2023-02-24 10:24:08

《你好,李焕英》都看了吗?

到今天为止,该电影的票房已破了53.98亿的门槛,贾玲也因此跻身世界第一,成了全球单部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我本来不信,反倒认为喜剧就是用来哄人开心的,强行煽情不值得一顾。直到看完电影,我也老泪纵横了一把。

贾玲,真有你的。

01.笑中带泪,喜里有悲

《你好,李焕英》的故事就是贾玲妈妈的故事,连名字都用真名,可见这部电影的确用了真心了。

贾玲出生在湖北宣城,家庭普通到用不起冰箱。可她小时候却从没缺过嘴,父母姐姐的宠爱让她成长de很快乐。

在贾玲19岁那年,母亲接到的电话里是贾玲被中戏戏剧专业和相声专业同时录取的消息,由于方言,母亲将“戏剧”说成“喜剧”,贾玲得已在相声届开始发光发亮,并让喜剧一词成了她甩不掉的标签,母亲看似的乌龙相反成就了她。

上了大学,母亲调侃她以后挣了钱要给自己置办一件冰箱,后来妈妈自觉要求定得“太高”,于是把冰箱换成了大衣。

贾玲买到了,可由于没把握好尺寸,母亲试着不合身,在贾玲回北京要换尺码的时候意外突然发生,母亲在和父亲通稻草的途中,不幸掉车而亡,这也让贾玲从此心怀愧疚。

《你好,李焕英》的剧本贾玲由写到改,花了四年。

而电影内容大概讲了一心想要成为母亲骄傲的她却因母亲突遭严重意外,而悲痛万分。在贾晓玲(贾玲 饰)情绪崩溃的状态下,竟意外地回到了 1981 年,并与年轻的母亲李焕英(张小斐 饰)相遇,二人形影不离,宛如闺蜜。

她原本以为可以凭借自己“未来人”的思维,让母亲“大有作为”,但结果却让晓玲感到意外.....

穿越套路是老,但这部电影特别之处就在于贾玲真情实感的爆发,因此引起了普通人的共鸣,观众在畅怀大笑之余,也实实在在被结尾的“突然反转”感动的一塌糊涂。仔细揣摩,这打着喜剧名号的“大年初一,孝顺爸妈”其实是个悲剧—子欲养而亲不待。

看来贾玲并不是像别人口中消费亲情那么简单。

这让大众都审视了自身——原来我拼了命想挣脱出的“笼”,是我漂泊归来时有依有靠的“巢”,又或者等悟懂这个道理之际,双亲已然乘叶去。

这才是贾玲想借电影边怀念妈妈的同时,边告诉大家的真理。

02.有意义的故事才有意思

贾玲的“悲剧式”结尾我们感受完了,那肯定也少不了感受一番让人啼笑皆非的“无厘头”电影。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部无厘头喜剧《东成西就》。

这部电影为数不多的看点估计就是众多的明星大腕儿以及极短的拍摄时间——仅二十七天就杀青。

《东成西就》只是当时的救场之作,没有花费多少心血也没有多少什么想要传达的思想。仅仅只是由于王家卫耗时一年都没拍成《东邪西毒》,投资方为减少损失才有了这无厘头搞笑的经典。

谁能想到堂堂丐帮帮主是用猜拳登的位;钟镇涛饰演的王重阳拿鞋子当飞桨等诸多描写传统武侠的古典,被“毁”的一点儿不剩,纯粹是为了搞笑而搞笑。

要说这部影片“成功”之处那便是梁朝伟饰演的欧阳锋想尽办法要刺杀洪七,却因自己的害人之举闹出乌龙,被折腾的面目全非—“猪耳朵”,“香肠嘴”光这一搞笑形象的表情包就流行到了现在。

还有在欧阳锋吃亏后恼羞成怒说出的那句:“香蕉你个芭拉”,更是恶趣味爆棚。看完整部,我能记住“眉来眼去剑”,“情意绵绵刀”,“干柴烈火掌”等奇葩武学设定,我当即表示,这可比文言文好背多了。

只不过这带给大家的只有短暂的快乐,没有深刻的思考。

剧中的桥段创意可谓天马行空,任性之极。导演刘镇伟就想明确告诉你《东成西就》是一部恶搞欢乐爽片,主线脉络是打败欧阳锋,结尾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网友吐槽这部电影有什么现实意义,我想它带给的是无数“大叔大妈”童年的无肆放笑。

03.舍本逐末了吗,没有

所以无论是“一喜到头”式的温暖,还是“有喜有悲”式的结局,都是艺术或情感表达的间接方式,无所谓轩轾之分,关于“悲剧式”结尾舍本逐末的概念也应当趁早摒弃。

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里,也是由一个小人物的悲作为内核的,可他散发的力量确实是“王者”,勤奋,把握机会,敢爱敢恨。贾玲的《你好,李焕英》同样异曲同工,借助怀念母亲而引发社会思考,看来所谓“悲剧式”结尾不过是想借此艺术表达的情感爆发。

至于类似《东成西就》般的无厘头,纯搞笑,大家就不要深入挖掘,因为它的任务是逗你笑,仅此而已。

喜剧刻意追求悲剧结尾是不是舍本逐末

现在的电视剧为什么都以悲剧为结局啊?

一种潮流而已,仔细想想为什么电视剧里坏蛋总是会死光光呢?
导演刻意安排的呗,教育片体现教育意义,爱情片体现爱情可贵,枪战片体现情深意重,反正现在大都以悲剧结尾,当这种结尾成为潮流时,那么就见怪不怪了。不过很多片子刻意去做悲剧结尾到真是试好片变烂片了,这个才是重点

喜剧刻意追求悲剧结尾是不是舍本逐末

“喜头悲尾”小品模式遭到陈佩斯痛批,这种模式的源头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小沈阳退出喜剧界时说:“小品我放弃了!喜头悲尾,我不喜欢。”小沈阳宣布放弃小品。这是在《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当漂亮的女主持人问小沈阳,还会回去演小品吗时,小沈阳说的一句话。

《金牌喜剧班》中,陈佩斯对王喳喳的《电梯奇遇》进行了深入灵魂的痛批

认为这是一个缺少喜剧内核,强行煽情的半成品。而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喜头悲尾这种低劣的处理手法作祟。如果把所有前面的过程再缩短还能好看,你看一遇到鬼就好看了,观众知道,你们不知道,于是就出现了喜剧情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如何保持它,在这个基础上往前发展就更好了,其实我特别反感这种所谓“光明的尾巴”,光明这两个字用的是一个借口,是我们能力不足。

春晚语言类节目开始变得索然无味,其实就是“喜头悲尾”作品大行其道开始,打着喜剧的幌子,包袱笑料少之又少,于是将戏核放在了结尾,用一个强行泪点来试图升华主题,但观众感受到的,只是满屏的尴尬。

喜剧小品首先应该突出的就是喜剧效果

能够通过喜剧小品的情节冲突、演员的语言和表演逗得观众开怀大笑,就算达成了喜剧效果。喜剧小品的主要功能就是逗人一笑,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在小品中特别强调要突出一个什么主题。只要够滑稽幽默,让人们捧腹大笑,就达到了喜剧小品的目的。看喜剧大师卓别林的那些小品,哪个作品要突出一个什么主题了?只要把人们的笑声从心底引爆出来就是最好的作品!

看我们早期的很多喜剧小品比如《拔牙》、《主角与配角》、《捐助》等等,哪部作品有多么鲜明的主题了?只要让人忍俊不禁 回味无穷就足够了。看了这些小品,生活中的烦恼一下子就抛到了九霄云外,能够提振人们精神,让人们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工作生活当中,其喜剧小品的意义还不够大吗?有些故意通过煽情 催泪的手法,要突出一个什么主题的做法,实在是在画蛇添足!以前的小品好看

陈佩斯朱时茂,赵本山范伟,赵丽蓉巩汉林,牛群冯巩等等这些大师级人物才是真正逗我们笑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品都开始煽情了,好像不让你掉点眼泪就不罢休一样。比如贾玲的《你好李焕英》小品版本就是一会笑一会哭的,虽然整体演的也很好,但是还是电影这么看比较好,小品主要还是搞笑比较好。

如果是电影的话,我看的一会哭一会笑,我觉得这个电影是成功的,它带我进入到了它的情绪里。但是这是个小品啊,我看小品的初衷就是为了开心啊!就是想看搞笑的,仅此而已。

喜头悲尾的作品很多都是那种所谓主旋律具有说教性质的作品,有时甚至去强制煽情,看得特别尴尬!春晚很多作品都是这样的!

一个好的作品,当然可以给观众所启发和感悟,我们希望出现更多这样的作品,但是前提你要知道,你是一个喜剧节目,你有没有让观众笑了,得到放松了!最基本的前提都没有做到,再煽情也是一个失败的作品。

只要这个作品没有涉及违法和道德底线,能你让观众笑了,就是成功的作品。再进一步,如果还能让观众有所思考,那是锦上添花的作品。至于感悟到什么,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启发也不一样。

陈佩斯表示了大体的意思

现在的作品大多都是这种喜头悲尾的剧情,观众乐不起来,这不是观众的笑点高了,是创作本身出了问题,这并不是观众想要的效果。只有能力不足的人才会想要用这种强行煽情的方式烘托气氛。观众不是来听道理的,你只需做好分内事让大家开心就够了,毕竟“笑”才是喜剧的最初心。

希望陈佩斯老师的点评能够给这些只懂以煽情结尾的喜剧制作人敲个警钟,在往后的日子里带给我们更多的欢乐和优秀的作品,保留经典。

小品是文艺作品的一种,也是为大众服务的

最终目的是人们在受教育的同时开心一笑,小品成功的关健是给人欢乐,宣传正能量。无论哪一类文艺作品,首先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弘扬正气。其次表演的技艺与其内容 。充满正能量,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要容于社会,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弘扬正气,宣传道德规范,倡导诚信友爱、爱岗敬业精种、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抨击社会各种不良现象,弘扬英雄事迹。小品好坏主要是内容要充满正气,通俗易懂适于大众,表演给人们带欢乐与开心的效果。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