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经典之作让你都不想快进的影片,满满的都是套路「国产片动辄20多家出品方的背后揭示了什么样的潜规则」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88更新:2023-02-24 13:28:30

如果大家注意就会发现,今年的国产电影,几乎都有一个有趣的共同点:出品公司都特别多——仅《红海行动》《西游记女儿国》《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熊出没·变形记》5部影片的出品公司就有近100家。

具体来说,《红海行动》由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英皇影业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等27家公司联合出品。

《红海行动》有32家出品公司

《西游记女儿国》由26家公司联合出品。

《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熊出没·变形记》的出品公司也分别达到14家、14家、12家。

一部电影拥有众多出品公司并非今年春节档的新现象,国产片票房冠军《战狼2》有14家出品公司,国产片票房亚军《美人鱼》有19家出品公司。

在国产大片中,类似的情况似乎已成了惯例。问题是,为什么一部电影会需要如此多的出品公司呢?

投资动辄上亿,众人分散风险!

通常来说,电影的出品公司是指电影的投资公司,它们是电影内容的把控者。

电影投资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活动,票房大卖,可能一本万利;票房惨淡,可能血本无归。而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产大片的投资门槛也跟着水涨船高。电影的投资方要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何降低风险?

由多家公司同时投资一部电影,是电影行业内分散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就拿今年春节档的几部大片来说,《红海行动》、《西游记女儿国》都传言投资5亿多,《捉妖记2》的成本也不遑多让。如果电影成本5亿,以目前国内的分账模式来算,至少要拿下15亿的票房才能收回成本。目前《西游记女儿国》票房仅7亿左右,如果仅由一两家公司出资,压力可想而知。

5亿级的国产大片现阶段可能还不是那么多。但1亿、2亿投资的国产片在目前的市场中已经比比皆是。

以1亿投资计算,影片总票房要达到3亿才能收回成本。2017年国产故事片产量798部,全年票房过3亿国产片却仅有23部。要在这样残酷的市场中存活下来,和同行分享利益,分担风险是一条必由之路。

由万达、华谊、光线联合出品的《寻龙诀》拍摄时预计投资1.5亿到1.8亿,最终严重超支到2.5亿。类似的情况在业内并不少见,投资方大多只能硬着头皮追加投资。这时身边如果能有几个合作伙伴分担风险,无疑轻松不少。

不光国内如此,规避风险是全世界电影行业的共同心声。除非对自己的项目特别有信心,也有承担风险的实力,否则大家都不敢“吃独食”。

资源比钱有价值,投资是让利手段!

既然电影行业这么需要分散风险,是不是投资方多多益善呢?有钱就能投电影?

如果是无IP、无明星、无名导的“三无”小片,也许你的钱会是一场雪中送炭。但如果是《红海行动》、《战狼2》、《美人鱼》这种超级大片,你的钱多半会被拒之门外。

好项目,大家都觉得能挣钱,本来风险就不那么大,为什么还要和你分享利益?这时想入伙,就得有资源。

如果你有经纪资源,比如可以拉来周星驰,那么欢迎你来投资。如果你有IP资源,比如你有《鬼吹灯》的电影改编版权,那么欢迎你来投资。

如果你有渠道资源,比如你手握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或者你有淘票票、猫眼等票务平台,或者你有万达这种规模庞大的院线资源,可以对影片的宣发、排片做出巨大贡献,那么欢迎你来投资。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资源才是有价值的,此时的投资主要用于分享利益。

想入伙,得有资源!

以春节档几部大片为例,一家公司同时出现在几部影片的出品方名单里的情况比比皆是:中影同时是《捉妖记2》、《西游记女儿国》、《唐人街探案2》的出品方,光线同时是《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熊出没·变形记》的出品方,万达同时是《唐人街探案2》、《熊出没·变形记》的出品方……

卖相好的一线大片并不愁投资,但如果想尽可能多地整合行业内,甚至行业外的资源,就得让出部分利益,引入更多的投资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品方名单中,通常有出品公司和联合出品公司的区分。出品公司当然是电影的主要投资方,电影制作的主要把控者。联合出品方则话语权较小,跟投的居多。

还有些联合出品公司实际上并非电影的投资者,而是在发行等环节出力。

例如,负责《战狼2》保底发行的北京文化也出现在该片联合出品公司的名单中,但据内部人士透露,由于当时想投《战狼2》的公司太多,投资份额所剩无几,北京文化放弃了制片环节的投资,而选择主攻该片的发行。

大公司分出众多子公司,其实是一家买卖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大公司旗下拥有众多子公司,多家公司出现在一部电影的出品名单中,但其实可以看成一家公司的买卖。

众所周知,《红海行动》是博纳主控的项目,在该片的32家出品公司中,4家都带有博纳的字眼: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霍尔果斯博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博纳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中国香港)。

《战狼2》6家主要出品公司中,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霍尔果斯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都是吴京名下的公司。

本文来源:时光网

国产经典之作让你都不想快进的影片,满满的都是套路「国产片动辄20多家出品方的背后揭示了什么样的潜规则」

票房是什么意思(电影票房包含哪几部分)

电影人依旧在呐喊。

自从3月27日电影行业复工被紧急叫停以来,无论是下游的放映端,还是中上游的出品、制片、宣发端,各个链条的电影人们,以及行业外的部分媒体大V,都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为电影行业的安危发声。不仅仅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甚至在知乎、B站、抖音甚至贴吧、虎扑等平台,也能看到各类“意见领袖”们的摇旗呐喊。

虽然不少网民依旧抱着对电影行业的极大敌意,但是相对比2月末“复工指引”阶段的满屏抗议,目前大多数普通网友也逐渐开始对停滞整整三个月的电影产业抱有同情了。

然而通过阅读各类意见领袖们为电影行业的呼吁,也不难看出仍有不少人对【电影票房】这一电影行业最基本的概念存在错误认知,这其中不仅仅是行业外的媒体大V,甚至包括不少电影行业内的从业人员。并不是所有电影人都对电影票房本身、以及关于服务费、专项资金、营业税有太过深入的了解,因此也在呐喊呼吁的同时,犯了不少错误。

电影票房包含哪几部分?如何分账?电影专资为何不下放?票房怎么分成?本文就从头到尾,深度解构【电影票房】这一概念,相信也能解答不少人心中的疑惑。

第一层:影厅服务费

严格意义上,影厅服务费并不属于票房,2019年全年642亿票房并不包含影厅服务费,但这也确实是观众购票实际消费价格中的一环。不同于大多数人都了解的电商服务费,影厅服务费并不被普通观众所熟知。即使在业内,直到去年上半年《复联4》的天价服务费事件,才让这一费用映入从业者眼中。

什么是影厅服务费呢?简言之,就是高等影厅的额外入场券。在满足电影发行公司所要求的最低发行价后,影院将实际售出的价格拆分为“发行价 影厅服务费”,其中只有发行价部分参与分账。与传统偷票房所常用的双系统、截流软件等不同,影厅服务费是基于通过了国家备案,合法的售票系统的功能,在国家电影专资办系统中皆有完整的数据统计。

影厅服务费的作用,是鼓励影院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条件,鼓励VIP厅、IMAX等特效厅、4D厅等特殊厅的建设,让影院从硬件升级中得到理应属于自己的回报。虽然不是所有影院都会有服务费设置,但是但凡是有一定票房预期的电影,都至少会有3D、IMAX、杜比全景声、杜比视界、中国巨幕等发行版本中的一种。哪怕是被打入冷宫的影片,可能也会在某个时间段在影院的VIP厅播放。因此绝大多数的院线片,可能都会有影厅服务费,但是截至目前,影厅服务费还没有被任何机构公开数目。

今年春节档之前,电影局曾发“微信群消息”规范VIP影厅服务费,这也标志着电影局准备正式开始准备对“影厅服务费”这一项目动刀了。

第二层:电商服务费

抛去影厅服务费之后的票房,才是我们通常所认知的票房,也被叫作【综合票房】,打开灯塔专业版、猫眼专业版或者中国电影票房(专资办)等票房查询类软件,都可以看到这一选项。

事实上,综合票房这一概念仅仅才有三年历史。2017年1月22日,艺恩发表【2016中国电影票房究竟是多少?艺恩给你算清楚】一文。正式建议国家电影专资办相关负责人及主管业务部门:更改票房统计口径,将购票电商服务费增加进票房统计范畴。

文章称:基于中国线上购票市场的成熟及服务的完善,收取服务费被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的大环境下,将服务费作为票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票房统计条件已经具备。而且该统计方法的升级也有利于规范服务费的核算方法和分成体系,理顺电商平台、售票系统及影院院线的合作关系。

自此,综合票房正式诞生。服务费这一新的票房统计的增加,无疑对于本来缓慢增长的票房大盘,有着完美的促进作用。

从单片服务费占比来看,一般的商业片服务费占比一般都维持在6-8%左右。从档期分布来看,非春节档的国产电影一般网售占比较高,从而拥有较高的服务费占比。随着在线售票的全面普及,我们也能看出从2017年至今,电商服务费/综合票房的占比也在提升。

而随着2017年,猫眼正式收购娱票儿。目前90%以上的电商服务费,都是由猫眼与淘票票两家平台瓜分的。

不过综合票房的存在,也混淆了绝大多数路人的视听。目前大多数非专业媒体计算票房分账,仍然是直接用综合票房乘以网上所查到的各种分账百分比,可以说在一开始就犯了错误。

第三层:电影专项资金

综合票房去掉电商服务费,也就成了【分账票房】,可以进行第一轮百分比的分账。

电影专项资金,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专资,固定按照分账票房的5%进行上缴,而这一部分费用,也是目前电影行业最亟需到位的一笔“救命款”,在不少媒体呼吁的款项中,落实专资都是重要的一项。

但其实,专资设立的目的,就是“取之于电影,用之于电影”,无论是以前扶持国产影片的制作,还是支持新建电影院等,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奖励放映国产影片成绩突出影院的通知》来看,通知中规定只要满足两个奖励条件,且全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放映国产影片票房收入占票房总收入55%以上,就可以获得奖励。占比在66%以上的影院,获得的奖励等于100%返还上缴的电影专项资金。

可以说在目前国产片票房占比超六成的2019年,80%以上的影院都可以获得专资返还,估测40%以上的影城,能够获得100%的专资返还。

但其实,专资返还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据了解,2017年的专项资金,在2018年12月才开始返还。2018年的专项资金,在2019年9月开始返还。因此影院们想要等到2019年的专项资金,可能还要等至少三个月。

另外,没有返还的专资,无论是2018年之前的广电总局,还是现在的国家电影局,都拥有一套“未返还专资用法”,无论是补贴企业拍片,还是扶持贫困地区电影院,都会在网站上进行公示,做到尽量的公开透明。因为,一味的指责专资“薅羊毛”属性其实并不理性。专资是肯定会返还的,不过在目前的特殊时期,我们还是希望专资能够相比以往更快的进行落实。

第四层:税

与专资一起扣的,还有3.3%的营业税。扣除3.3%的营业税也就意味着电影院不必再因为放映收入交税了。

当然这仅仅是影院放映收入的计税。

除了放映收入外,影院影厅服务费收入、拥有自家影城APP购票的电商服务费收入、前台卖品零售收入、抓娃娃机和迷你KTV以及按摩椅等娱乐服务收入等,这些收入一般都按照6%税率进行计算,零售销售税率较高,一般为16%。当然这些不算在票房分账体系中。

第五层:中影分账

扣除专资和税的票房,也就从【分账票房】(2017年之前通常被叫作【总票房】)变成和【可分账票房】也叫【净票房】。

在这个时候,就要给中影数字分走1-3%的发行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注意这并不是拷贝费用。那么到底是1%还是3%呢,这个要根据影片的最终票房成绩来看,一般情况下,票房越高收费比例也越高,具体数字由中影数字灵活掌握。

第六层:影院分账

在之后,就要进行影院的分账了。

其中,影院和院线分走净票房的57%,但这一比率也不是固定的,不少片方都会在影片公映的不同阶段,给予放映方不同程度的返点,寻求排片方面的合作。有时候会多返3-5%个点,对于不少想长线放映的影片甚至会把分账比例调整为90:10,爱奇艺影业在去年也官宣,旗下所有影片都要调整院线方分账比例,给予院线更多的返点。

而影院和院线也会对这57%的票房进行二次分账,通常意义上,影院分走50%,院线分走7%,但其实这个比率也不是固定的,影院和院线完全可以不按照这个比例进行分账。据了解,很多院线为了吸引优质单体影院的加盟,都主动下调了院线分账比例,甚至只拿1-2%的份额。

第七层:最终分账

影院和院线分完账,最终就要迎来制片方与发行方的分账了。如果说中影数字1-3%、院线57%的分账比例还属于行业基本准则的话,那么制片方和发行方的分账规则则更加多变。

通常意义上,发行方会分走净票房的5-15%作为发行费用,制片方则分走剩下的,大概28%-38%,但这只是通常意义,实际上这个分账规则在目前变化多端的宣发市场,具体怎么分还是得看出品制片方与发行方的协议。

具体来看,如果制片、发行为一家公司,则不再遵循制片与发行之间的分账规则。如果制片方要求发行方提前垫付发行费用,发行方要求的分账会更高。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签订了保底、买断等发行协议,则更是完全没有分账比例这个概念了。

因此,对这一分账进行计算时,我们也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当然到了这一层面,除了上市公司保底之外,大多数影片的分账协议我们普通人是看不到的。

而与发行公司分完账以后,制片、出品方之间则要面临着更复杂的分账,目前头部国产片动辄20家以上的出品方也意味着,从影片公映,到最终一家联合出品方收到钱,一般都要一年以上。

当然,以上所说的,也只是一般国产片的分账规则。进口片的分账规则也会完全不同,例如进口片净票房的1.5%,会先给中影进出口分账,再进行下一轮的分账。对于好莱坞分账大片和买断批片,其背后的分账规则也不尽相同。

现如今,票房到底如何分账,已经不再是行业标准理论,而是业界一线的具体操作实务。虽然并不一定要求每一位电影从业者都熟记在心,但是基本的分账归属还是必须了解。

从分账规则中我们也能看出,去年对外官宣的642亿的票房成绩,但其实影院院线方只能分得300亿出头,制片发行方分到的则更少,这对于一个近百万人从事的行业来说,人均年收入大多数不到10万,电影行业也从来都不是一个薄利的暴利行业。

国产经典之作让你都不想快进的影片,满满的都是套路「国产片动辄20多家出品方的背后揭示了什么样的潜规则」

为什么电影《狗十三》被称为“最好的国产青春片”?

2018年12月7日将正式公映的《狗十三》,其实2013年就拍好了。

作为一部雪藏五年的“禁片”,它未上映就在豆瓣获得了8.5的高分。大众有个潜意识,越是被禁的,越是引人好奇。被禁,说明至少它有特质:要不是题材大胆,要不就是画面尺度大胆。

首先,我认为所谓“最好”是比较出来的。近年来的国产青春片(《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之类),狗血太多,共鸣太少,甚至引发了“不堕胎不青春”的群嘲,真正立足现实、拍出青春心境的青春片太少了,所以但凡有点骨骼清奇的同类作品,自然会被口碑热捧。《狗十三》是以少女李玩和两只狗的聚散,来展示中国式“听话”教育对青春成长的禁锢,没有堕胎、没有三角恋、没有车祸、没有打群架,它甚至没有搭载一首流行金曲来强行怀旧。

其次,有奖项加持的作品在大众眼里是“好作品”的通行证,《狗十三》在2014的第64届柏林电影节拿了国际评委会特别奖、在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拿了最佳影片奖。

再则,优秀的卡司阵容是“好作品”的前提,也是大众对作品有信心的保障,《狗十三》的导演曹保平近年因为《烈日灼心》、《追凶者也》等国产佳片声誉正盛,男主角是拿过华表奖的果靖霖,女主角张雪迎是新生代小花,在去年《演员的诞生》里被章子怡的金手指点拨过。

各项因素加成,难怪《狗十三》被称为“最好的国产青春片”。但“最好”是见仁见智的,也是动态的比较,但至少说明《狗十三》已经到了一条很高的水准线。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