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与疯子深刻含义「教授与疯子深度解读两位传奇人物带给我们的沉思与启发」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66更新:2023-02-24 16:08:57

如果要在全世界选出一本最具实用价值的英语字典,答案是当代最全面和最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

在享用着如此杰出的工具书时,我们是否想过,这本书是如何书写出来的?是谁来给每一个常用的单词“下定义”?又是谁为每一个冷僻的单词寻找源头和实例?电影《教授与疯子》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改编自英国作家西蒙·温切斯特同名小说的《教授与疯子》,根据真实历史人物和故事改编。讲述发生在19世纪的教授詹姆斯·默里领导下的英文字典编委会,在收集定义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叫迈纳的医生独自贡献了一万多条引语。当编委会决定向他致敬时,一个惊人的事实曝光了:原来迈纳医生,是一个美国内战的军医,也是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杀人犯。

《教授与疯子》的命题,看似前者指“默里”后者指“迈纳”,但在我看来,默里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编纂工作,也彰显出其人物的“疯狂”。所以,这其实是两个“疯子”坚持挑战命运的不可能。

一位教授、一个疯子,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英语大词典是如何在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人手中诞生的呢?为这个故事注入异样传奇色彩的“疯子”,又有怎样的曲折身世呢?下面,我从影片在人物结构上采取的“双雄模式”,向大家揭开这两位传奇人物带给我们的震撼与启发。

01、以研究语言为生命的“教授”与被禁锢在精神病院的“疯子”:二人因大词典产生交集,在这场编纂奇迹中辉映出了彼此的生命。

影片双雄两线的交错在于迈纳如何帮助默里编写词典,而后默里又如何帮助迈纳获得自由。

牛津大学在过去20年里一直在编写这本字典,尽管整个学术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却没有任何进展。由于停滞不前,使得他们认为像默里这样卓越的反教条的人才是他们的救星。

我认为,草根出生的默里,之所以能征服牛津大学的代表团,不仅是因为他掌握的二十几种语言才能,更重要的是他有非凡的创造力。他想到了“集思广益”的策略。

“如果一个人要用一百辈子才能完成,那么一百个人用一辈子,就必定能完成。”相比前辈学者一头钻进书海里的茫然无措,默里博士的方法既简单又麻烦——找志愿者。

邀请全英国大众共同参与进来,通过书信的方式,让大众提供一切与需要编写的单词有关的书籍和典故。节省他们逐一查阅的时间,在整合信息后,再由默里教授和他的助手整理成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不正是我们现代百度百科的思路吗?

成功之路总是布满靳棘,就在默里遇到新的难题,一筹莫展之时,上天派来了一位神秘使者。一个叫迈纳的医生,同样是语言研究的草根一枚,凭借“疯子”一般的野心,独自贡献了一万多条引语,拯救了词典编辑工作。这是一个专业语言学者都很难完成的工作量。

“坚持理想与人性的默里”和“在爱与痛间挣扎的迈纳”,两人因为“词语”的联系建立起心灵与人性的友谊,共同完成了一个艰苦并且充满爱与斗争的创举。他们之间通过对语言的热爱、编纂字典的恒心,和书信交流的方式结为同盟,或者说是心灵伴侣。

当默里决定亲自向他致敬时,一个惊人的事实曝光。迈纳医生,曾是美国内战时期的军医,因患有精神分裂症而犯杀人罪,被判处终身监禁,关在了精神病院,是公认的“疯子”。但,教授并未唯恐不及而是贴近他的生活,走进他的内心。而后,迈纳病情恶化,被野蛮治疗造成命悬一线时,默里冒着风险向丘吉尔总统求情,迈纳才有机会重获自由。

影片中有一幕场景令人为之动容:教授与疯子坐在长椅上,疯子手中的《牛津英语字典》,犹如他们旷世友谊和璀璨生命的结晶。而背景处从角落里带来希望的光亮正渐渐突破阴霾,似乎象征着两人追寻的梦想与救赎即将实现。

一名教授,一个疯子,文字的历史耐人寻味地诞生于他们两个迥然不同的人之间。正因为他们之间的磁场吸引力,才使这本字典的生命成为可能。而更值得被肯定与铭记的还有划过人类文明的“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友情。我想他们俩都是天才,也都是疯子,决心实施,敢作敢当,更是世间的一对伟人。

片末所言,默里至死,也只编写到“T”字母开头的词典。第一版《牛津英语词典》共12卷,收集414825个单词,全书100万字。完成于1928年1月1日,从第一次构思编写来已经70年。放在今天这就是一部小词典,但是艰难可想而知。

02、“疯子”迈纳的救赎之路:一个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但他的灵魂是善良的,他赢得了救赎。

谁才是《教授与疯子》的主角,谁又是字典编纂故事的主角?

站在历史多棱镜不同的维度去观察,似乎有着不同的答案:默里教授的那条线索看似最为粗壮,他作为核心人员天然所具备的历史使命,赋予了他的人生轨迹与牛津字典的大历史有着最高的重合度。可是他登上历史舞台有着不可避免的机遇与巧合(他的前两任的“半途而废”促成了他的出现)。

反观迈纳医生,一生未涉足这个历史中心舞台,却始终与大历史的进程不断产生诸多推动性的交集——他希望借助牛津字典的参与完成自我救赎。

相比默里教授漫长的工作,迈纳的自我挣扎和救赎在影片中占了更大的篇幅。下面我将从迈纳救赎的的两条平行线进行展开。

① 救赎线之一:赎罪的同时演绎出一段杀人犯和受害者遗孀之间令人精异的情感纠葛。

一个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但他的灵魂是善良的

迈纳原本是一名美国军医,战争的残酷一直折磨着他的内心。战争结束以后,他“疯”了。经常自言自语,经常看到有人在背后追杀自己。这其实是现代医学上的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但受那个年代发展水平的局限,迈纳被误当成是疯子。

原本远走他乡来到英国是寻求内心平静,却因为被害妄想而杀错人。因此被判定精神有问题,送进了精神病院。

影片把迈纳塑造成矛盾重重的复杂人物,他不光带有医生和疯子的矛盾身份,同时他与被害人妻子艾丽莎之前的情感纠葛又为他赋予了罪人和爱人,加害者与受害者,老师和学生等多重复杂身份。词典的编纂一方面转移了他的注意力,一方面也让他修复了与艾丽莎之间的关系,编写工作一时间变成了他的赎罪之旅。影片高度赞美了文字的力量,这些积淀了千年文明成果,暂时治愈了疯子,还让罪人变成了老师,甚至爱人。

本是杀人犯与受害者的关系,在知识与坦诚与爱的温暖下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宽容博大的灵魂、精神的交融。他带她进入生命的新境界,她还给他救赎后的第二次生命。

可矛盾的是,和受害者妻子产生的情愫,注定会刺激到迈纳脆弱的神经,即使是编撰词典的喜悦也不能让失控的自责消失。就象迈纳对默里说的:是你让我重新相信我的头脑清楚到可以去爱一个人,但这注定是一场悲剧。这份爱成了压垮迈纳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他选择断了这个念想:自残,赎罪。

如果医生没有这么强的道德感,可以自我开解为:“惩罚叛徒不是自愿,错杀人也非初衷,和艾丽莎产生情愫也是人之常情”。便不会陷自己于万劫不复,极端尴尬到以几乎自我毁灭的方式结束孽缘。

② 救赎线之二:原将与精神病院朝夕相处,却“意外”参与了改变英语世界秩序的历史进程,成了其间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

一段值得镌刻和铭记的大历史进程,是如何戏剧化地与一个精神病人发生紧密联系的?

自从扣下了扳机,迈纳的一生就宛如堕入地狱般,痛不欲生。而能给他抚慰的是无边无际的书海。正如迈纳所说的:

站在书脊之上,我可以飞跃眼前的围墙;借文字之翼,我可以抵达世界之巅。这是自由,只有阅读时的人生后无追兵;阅读时,是我在追寻上帝的脚步。

在我看来,迈纳医生最初报名参加编纂的志愿工作,其实只是为了完成自我救赎并重新融入社会。之后能坚持二十载始终如一的编纂工作,也是在于这是他唯一的正常生命状态。而默里教授与他的不间断通信则是他唯一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些都是一位精神病人的自我治疗史,却也戏剧化的促成了改变英语世界秩序的宏大历史使命。

迈纳医生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与自由无缘;也可以说他是幸运的——辞典成为了他最好的墓志铭与纪念册。他的罪无可回避,偏偏如果没有囚于病院,就没有其日后卓越贡献,人的命运与历史之轮总是这般刁钻促狭。

03、《教授与疯子》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被淡忘甚至无人知晓的参编者,同时也传达了几个主题寓意:

虽然影片是以编写第一本英语世界的字典为线索,但实际上讲述了一个从人到社会的探讨人性的故事。虽然说整部电影既没有受大众欢迎的宏大历史背景,也没有所谓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但确和片中的词典一样,是对人类社会的一次描绘和思考。

① 我们认为的无用之人,成就了无人所成之事

这部影片最吸引我的是:“疯子”是如何成就无人所成之事的。

迈纳一边饱受着精神病的折磨,在深夜经常构想极端的场景发生,终日惶惶。一边却在捧起年代久远的书籍,字斟句酌的从里面挑出一个个单词来,为它们整理、注释。在他聚精会神地做这一项工作的时候,并没有让人觉得他会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而是像一个精神旺盛的工作狂人,令人吃惊的是他并没有专门受过系统的教育,迈纳所寄回给默里的材料,总是他们所急需的并且数量庞大。

也许在我们如今坐享前人之成的现在看来,词典的编著并非可以夸耀的伟大事业。但是将一件事情放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当中——19世纪,一个资源远不如现在的时代,能有此成就是要有多大的工作量和坚毅,支撑着身体和精神几十年做好这一件事情。

如果你不曾见过历史上那些诞生于苦难之中的巨大成就,你就不会知道一个被命运踩在脚下的人会迸发出多大的抵抗力。在不幸中,迈纳的灵魂是自发的,它像被重力压制的液体,不会消失,而是自行寻找出路。这压力越强,所转化出的力量也就越大。

② 借助电影来探讨知识和语言微观的力量

公众无法忍受这样一本博学精审的英文词典,竟然出于杀人犯之手。为了拯救迈纳,默里去找了英国首相丘吉尔。我们都理解迈纳的问题,也都认为他应该被赦免。问题是之前法官判处的是“你由于永久性精神失常将被关押在布罗德摩尔医院,直到得到国王的宽恕为止”。被“永久地关在精神病院”,那就是“终身监禁”,唯一破解就是“国王宽恕”。

国王宽恕不难,难的是如何让百姓接受宽恕的理由,因为百姓很难理解迈纳的贡献,更难理解迈纳曾经犯下的罪责。所以妙就妙在,丘吉尔的回复和解决的方式:

我不会释放迈纳医生的,首相不会同意,公众也不会容忍。幸运的是,你的词典为我们提供了掩盖一切不愉快的方法,我能做的是将迈纳医生驱逐出境。不受欢迎的外国人,让美国来管理他的子民,这件事就这么解决了。

也就是说,“词典”给人一种思维,文字给人一种方法。找到一种措辞,让大家能够接受。这表面是策略,实质上就是语言的智慧。

我感到电影所表现的那个社会,对知识还是敬畏和崇尚的。对疯子网开一面,实质上就是看在知识的面子上,这就是文化知识的能量。它是人类战胜野蛮和愚昧的武器,是人们相互帮助、共同提升的平台。不管什么人,对于知识的贡献,都不能被否认。

牛津英语词典

③ 如果爱,那就深爱

碰触不到的爱人“艾丽莎”,在纸条上给迈纳写下一句:If love……then what? (如果爱了,怎么办)。答案是:If love,then love(如果爱了,那就爱吧)。

有要爱的人就去爱;有要热爱的事业,有要追求的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因为,所有伟大且美丽的事物都来源于惊鸿一瞥后没有被丢弃在黑暗中。

总结一下:

《教授与疯子》不只是重现了一段尘封往事,还唤醒了一种充满敬意的情愫。等你下次翻开一本词典,不管是什么词典,脑中至少有一倏忽,会想到在这深厚的词汇海洋背后,那些隐秘而伟大的人物。让我们致敬编著词典的先行者们,也让我们尊重每一个勤奋、善良、疯狂又受难的灵魂。

教授与疯子深刻含义「教授与疯子深度解读两位传奇人物带给我们的沉思与启发」

《教授与疯子》

站在书籍之上,飞跃围墙
文/耶律律

1

一个牛津,一个耶鲁;一个天才,一个疯子。

詹姆斯·默里用勤奋追求梦想,威廉·切斯特·迈纳用诗书化解罪恶。两人境遇完全不同,却因为一份宏伟事业成了莫逆之交。他们正是《牛津英语词典》编纂初期的重要人物。

《牛津英语词典》被视为最全面和权威的英语词典。截至2005年,该词典收录了301100个主词汇。词典成书,莎士比亚是被引用得最多的作家;乔治·艾略特是被引用得最多的女作家;不同版本的《圣经》加起来,成了被引用得最多的作品。

词典每年都会选出年度风云单字,例如2013年的自拍(Selfie)。2015年选出的甚至不是一个词,而是个“喜极而泣”(Face with Tears of Joy)的emoji表情,就是我们常用的“笑哭”。

威廉·切斯特·迈纳医生是词典最热心的贡献者之一,他当时因为杀人而被关在疯人院,他与主编詹姆斯· 默里的一段交往,被美国作家西蒙·温切斯特写了成畅销书《教授与疯子》。而当作者西蒙·温切斯特着笔之时,这段故事已经保密封存了一百多年。

同名影片《教授与疯子》,于2019年上映。导演法尔哈德·撒夫尼亚,此前担纲过《启示》的编剧,这部影片描述了玛雅文明不为人知的血腥与思索,震撼到观众只有拍手称快的份儿。这一次《启示》导演梅尔·吉布森转换角色,来为他的编剧做了回主演,饰演主编詹姆斯· 默里。

2

电影开篇,詹姆斯·默里参加语言学会的会议,意在争取牛津字典主编一职。饱含热情的默里教授,仿佛维基百科一般博学,同时又兼具谦恭的绅士风度,人格魅力顿时跃然眼前,他显然是一位合格的主编人选。

编纂工作走上正轨,默里提出一个全民参与的办法,呼吁英国、美国和殖民地每一位使用英语的人,为新词典提供词汇和引语。

“如果一个人要做一百辈子,那么一百个人做一辈子,就必定能完成”。

很快,他们便收到众多志愿者的来信。但由于编辑人手不足、信息量过大、志愿者阅读断层、出版社质疑等等问题,一时间让默里失去了方向。

威廉·切斯特·迈纳医生,本是美国内战时期一名军医。由于战争创伤,他患有严重的被害妄想症,及精神分裂症。

他因病发而失手杀人,而被关进精神病院。每当他独处时就会产生幻想,看到那些被他伤害的人来寻仇。直到警卫们送他一本夹着“牛津字典编纂邀请函”的《项狄传》,这才为他带来希望,因为那是他能够轻松胜任的工作。

迈纳医生寄给默里教授的大量信件里,不仅提供了词汇和引文,还发明了一种检索方法,被称为字典的字典,这无疑帮默里教授解决了燃眉之急。

1884年2月,词典样版页面正式出版。默里带着一本字典样书,来到精神病医院,这才发现,原来迈纳是人们眼中的疯子。

影片最后,默里为了帮助迈纳医生,动用了他为数不多的社会关系,甚至找到丘吉尔才获特批:让美国人管理自己的公民。换言之迈纳医生在英国以外的地方,重获自由了。

3

《教授与疯子》并没有局限于大历史和字典的编纂过程,而是侧重于人物的刻画,试图让观众产生共情。

默里教授是苏格兰布店商人的长子,出身寒微,14岁便辍学谋生。当他争取主编职位的时候,会员们坦言,有资质和文凭的人才能胜任这份工作。此时他毫不掩饰自学成才的事实,并滔滔不绝地阐述那些他精通的语言,引得在场学者纷纷目瞪口呆。

除了勤奋博学,默里作为丈夫和父亲,也总是充满同理心和安全感。

他陪太太看大儿子打曲棍球,儿子因为输球爆粗口被裁判警告,默里并没有责备,而是喊来儿子,猫着腰同他一起喘气,并传授比赛技巧,末了才提醒不要说脏话。

疯子迈纳的故事则更为传奇,探讨得也足够深入。

影片一开始,他便枪杀了一位路人,而这一幕正好被路人的太太伊莉莎看在眼里。起初,迈纳用军队退役时的抚恤金来补偿伊莉莎和她的六个孩子。几经交流后,伊莉莎的仇恨已然化解,但她说不清惩罚是否该继续,只是想单方面停止补偿。

迈纳和默里一样,彬彬有礼修养出众,同时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当他发现伊莉莎不识字的时候,希望能够教她认字,再让她回家教给孩子们。

“站在书籍上,我飞跃着围墙,借文字之翼,我抵达世界之巅。只有阅读时,后无追兵,只有阅读时,是我在追逐,追逐上帝的脚步”。

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不再躲闪,而是满怀希望地盯着伊莉莎。我在屏幕前热泪盈眶,因为我知道,在追寻自由的时候,一切怨恨都烟消云散了。

默里辗转于家庭和事业之间,迈纳游走在罪恶与救赎边缘。二人在历史上合作长达20年之久。

他们通过信件成为挚友,心照不宣。影片一个场景中,两人在长椅上对词,颇有些伯牙子期知音难觅之感,尤其让人动容。

4

伊莉莎希望帮迈纳治愈疾病,于是带孩子们和他交朋友。然而,大女儿还记得他是枪杀父亲的凶手。于是一记耳光,又将迈纳重新打入深渊。

再次见面,伊莉莎深深亲吻了迈纳,并塞了个纸条给他,上写道:If love……then what?如果爱,那又怎样?

迈纳深知自己偷走了她的心,但这无疑是又一次杀死了她的丈夫。于是他用铁条自残下体,在持续的疯癫和治疗后,他变得形神离体,仅剩肉身还在喘气。

痛苦之中,迈纳曾告诉默里一个词,Assythment,补偿:对所造成伤害的补偿表示满意。但在法律上,受害者的妻子和家庭仍有权利获得赔偿,这意味着偿还一切。迈纳当然明白这个词的意思,而他在那张纸条上的回复则写道:不可救赎。

这里不得不佩服编剧,把对于罪恶的惩罚,等同于爱情中的给予,就像词语间的通感,优雅而高级。

仔细想想,爱,不就是心存愧疚的感觉;爱,不就在奉献余生的瞬间。

“大脑比天空辽阔,因为,把它们放在一起,前者能轻松地包容后者,还有你。 大脑和上帝重量一致,因为,把它们称一称,磅对磅,它们如果有区别,就像音节不同于音响。”

这是艾米莉·迪金森的诗句,当迈纳读给伊莉莎的时候,他们或许已经产生情愫。影片最后伊莉莎见到魂飞魄散的迈纳,她只用了一句话,便将他拉回到现实:

If love,then love. 如果爱,就请深爱。

5

字典出版后,默里赢得了语言学会的赞扬,但销量并不理想,仅印行了4000本。一本滞销字典,致谢名单里还有个杀人犯,这深刻诠释了什么叫兹事体大。太太艾达因此和默里争执。这一场景中,教授第一次发火,随后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叙说着“求知路上、众生平等”的道理。我想这也是创作者的观点,每个犯错撒谎的人,都应该得到救赎。

艾达在语言学会会议召开时,衣着华丽地前来替丈夫发言,一番诉苦后总结道“人性不该被惩罚 ”。她不仅帮丈夫争取了机会,还为迈纳挽回了尊严。我有时真的怀疑,这个世界上可能只有女性,才懂得如何高傲地低头。

影片《教授与疯子》,除了配乐动听之外,台词和翻译也极其讲究。它就像送给观众的礼物,温和又不失通达。

往常我都会言辞刻薄,总结些观点与人分享,但影片似乎就在告诉我们:生而为人,就该懂得宽恕。

最后,感谢那些不计报酬的字幕组,将诸多影片翻译得如此华丽,让观众有机会,站在书籍之上,飞跃围墙,假借文字之翼,抵达世界之巅。

七月你好

想你想我还是想我 2019.07.01 20:09

站在书籍上,飞跃着围墙,借着文字之翼,抵达世界之巅。只有阅读时,后无追兵。只有阅读时,是我在追逐,追逐上帝的脚步。



教授与疯子深刻含义「教授与疯子深度解读两位传奇人物带给我们的沉思与启发」

《海底两万里》和《名人传》的摘抄,越多越好,老师留了十页。 最好有赏析。 谢谢!

1.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
2.平常采到一个有珍珠的贝,他们才能得一分钱,何况他们采得的贝里面多数是没有珍珠的.
3.我的心还在这个国家,并且,直到我最后一口气,我的心也是在这个国家!”
4.信不信,到底也没有什么关系。
5.固然他的命运是离奇古怪,但他也是崇高伟大的。
6.但愿所有的仇恨都在这颗倔强的心中平息!
7.这真是一片奇妙又少见的海底森林,生长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树上丛生的枝权都笔直伸向洋面。没有技条,没有叶脉,像铁杆一样。在这像温带树林一般高大的各种不同的灌木中间,遍地生长着带有生动花朵的各色珊瑚。美丽极了!
8.那一夜在印度洋上,它不是攻击了某些船只吗?那个葬在珊瑚墓地的人,不正是诺第留斯号引起的冲突的牺牲者吗?而在所有的海面上,人们也正在追逐这可怕的毁灭性机器!
9..各种各样的贝壳、软体类动物散步在柔软的沙滩上,将海底装扮成花园一般。我们的头顶的上方是各种各样的水母飘荡着,恰似仙女撒下的朵朵鲜花
10..但是,还没有等大家提到嗓子眼的心回到原处,只听见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划破了沉寂的夜空,有如高压水柱的呼啸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腊烛的灯笼。
托尔斯泰
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
高尔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培根
我们平时说“勤学苦练”。苦,并不是“傻”的意思,而是说:练功时,第一,不要怕吃苦;第二,要苦思。
盖叫天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尔基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罗素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才能不是天生的,可以任其自便的,而要钻研艺术请教良师,才会成材。 歌德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梅兰芳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陈毅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杜甫
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
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老舍
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
茅盾
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 鲁迅
要记住: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
卓别麟
他有着天才的火花!你知道这是什麽意思?那就是勇敢、开阔的思想,远大的眼光……他种下一棵树,他就已经看见了千百年的结果,已经憧憬到人类的幸福。这种人是少有的,要爱就爱这种人。
契诃夫
才能是来自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观察、理解和判断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莫泊桑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列夫·托尔斯泰
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
斯宾诺莎
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爱因斯坦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叶圣陶
富人如果把金钱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对这点恩惠太看重;因为圣人曾经这样教诲:勤劳远比黄金可贵。
萨迪
在任何一个成功的后面都有着十五年到二十年的生活经验,都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要是没有这些经验,任何才思敏捷恐怕也不会有,而且在这里,恐怕任何天才也都无济于事。
巴甫连柯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鲁迅
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的时候产生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们在那里高谈阔论着天气和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我却象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精心的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 海涅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伟人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
克雷洛夫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麽偶然的机遇的话,那麽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华罗庚
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大生意。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
朱光潜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狄德罗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罗曼.罗兰
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牛顿
对自己不满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契诃夫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果
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伏尔泰
无论天资有多麽高,他仍需学会了技巧来发挥那些天资。
卓别麟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
徐特立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鲁迅
害怕大雨的,只不过是假花而已。
克雷洛夫
天生我才必有用。
李白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歌德
知识犹如人体的血液一样宝贵。
高士其
成名的艺术家反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们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
贝多芬
缺乏智慧的灵魂是僵死的灵魂,若以学问来加以充实,它就能恢复生气,犹如雨水浇灌荒芜的土地一样。
伊斯巴哈尼
有人天生有智慧;但他们,就象生来富有的人们,由于忽视对财富的培植增益,由于欠上债务,最后可以变成乞丐;而且失去他们的名声。 杨格
灵感——这是一个不喜欢采访懒汉的客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
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爱而已。
高尔基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门捷列夫
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华罗庚
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木村久一
我没有什麽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爱因斯坦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爱迪生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的其它条件。
贝弗里奇
天生的能力必须借助于系统的知识。直觉能做的事很多,但是做不了一切。只有天才和科学结了婚才能得最好的结果。
斯宾塞
如果你希望成功,就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吧! 爱迪生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刘开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布莱克
我们全都要从前辈和同辈学习到一些东西。就连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
歌德
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 巴尔扎克
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居里夫人
有了天才不用,天才一定会衰退的,而且会在慢性的腐朽中归于消灭。
克雷洛夫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
李卜克内西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
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高尔基
有人问:写一首好诗,是靠天才呢?还是靠艺术?我的看法是: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
亚里士多德
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的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
苏格拉底
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头脑的、不间断的练习,没有这一点,甚至连最幸运的才能,也会无影无踪地消失。
德拉克罗瓦
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兴奋。
贝多芬
写作的人象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麽,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
果戈理
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黑格尔
回答者:sunfeiaaaa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3 14:05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都谢谢了,很好!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3 个人评价

23% (3) 不好
76% (10)
相关问题
罗曼罗兰《名人传》好词好句有哪些?拜托了 要快啊
名人传中的好词好句!急需!!!!!!!!!!!!
《名人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谁教我写《名人传》的情节概述,好词好句
名人传中贝多芬传中的好词好句(急用)
更多>>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共 7 条
全是疯子。都是些什麽破答案。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啊。 NND,火大。没一个是想要的答案。
评论者: lov单调 - 试用期 一级
晕....这些是名人传的吗??
评论者: 遥远の附近 - 试用期 一级
晕! 是好词好句呀!!! 真是的《名人传》的好词好句呀!!
评论者: 313301539 - 试用期 一级
我来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其他回答 共 1 条
名人传
罗曼·罗兰
法国进步作家和世界闻名的反战主义战士罗曼·罗兰这个名字就像一颗恒星,永久地闪耀着光芒。这位法国著名作家和音乐史专家,以他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描绘不同种类人物时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影响了世界文学史,在世界文学领域里,罗曼·罗兰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罗曼·罗兰1866年出生于法国中部的一个小城镇克拉姆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功就是写出了许多惊世之作,包括《约翰·克里斯朵夫》、《母与子》、《贝多芬传》等,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十世纪初,罗兰感于世风日趋颓靡,把变革现实的希望寄托于"英雄人物"的力量,先后写了《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等名人传记,一般称为“名人传”。在这些传记里,作者极力颂扬他们敢于正视黑暗现实,鞭挞腐朽社会,渴望自由,主持正义的精神,赞美例似造福人类为已任,为坚持真理和信仰,追求“真正的艺术”而受苦受难的钢铁般的意志。但他过分夸大了个性的力量,也错误地把托尔斯泰的博爱主义和甘地的不抵抗主义看作挽救世道人心和救治社会的唯一良方。
《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
《贝多芬传》主要叙述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不平凡的一生,作者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饱含激情的文字,向人们描绘着贝多芬的成才之路……
贝多芬是被全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之所以拥有如此崇高的荣誉,关键在于他的作品以及他作品独特的震撼力。
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个残暴的酒鬼,他剥夺了小贝多芬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只是一味地强迫幼小的儿子没完没了地练习钢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将来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贝多芬度过了冷酷的童年生活。
1878年,贝多芬前往维也纳拜访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为师。莫扎特听了他的即兴演奏之后感到十分惊奇,当场对他人说:请注意,这位少年将震动世界。可惜,在维也纳学习的时光很快就中断了,原因是他母亲患重病,且很快地离开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亲人的贝多芬悲痛欲绝,过度悲痛使他接二连三地得了几场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远地毁了他的容貌。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革命的精神传遍欧洲,也占据了贝多芬的心。贝多芬亲身经历与耳儒目染的成长过程决定了他世界观的形成。众所周知,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在悲苦的日子里,贝多芬从事于谁歌欢乐的事业,只有音乐才能使他战胜自己的痛苦,将他从死亡的边缘一次又一次地拽了回来。在贝多芬的创作生涯中,战胜恶劣的命运,战胜人类的平庸始终是他主题。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也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1924年的一天,《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场公开演出,贝多并亲自担任指挥,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广大听众面前,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场面之热烈,几乎难以形容,演出结束时,由于耳聋,贝多芬听不见雷鸣的掌声,女歌唱家温葛尔含着热泪跑上去握他的手,扶他转过身来面对观众,使他看到热烈的场面。据说在奥地利,即使皇帝出场,按习惯也只享有三次鼓掌利,而这一次,贝多芬却获得了五次鼓掌欢迎。这一次,是贝多芬一生中最幸福的顶点。因为他亲自为人们返歌了欢乐,也为战胜了人类的平庸迈出了一大步。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