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为什么喜欢赌博「从赌神到澳门风云为什么香港人热衷拍赌片」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38更新:2023-02-27 04:29:57

周润发《赌神》

“跟我赌,是你的不幸。”

——《赌神》

文 / 杨大侠

壹·标签

港产片有个特点:标签特性明显。

比如武侠片、僵尸片、警匪片、黑帮片等类型标签,让人立马就能联想到港产片。

“赌片”亦属于标签化的港产片的一员。

倒回去一二十年,“赌神”“ 赌侠”“赌圣”的影视形象,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人甚至买来摩丝、发胶,做了“赌神”高进的造型。

如今,赌片几乎绝迹,但每当《赌神》的主题曲一响起,就让人热血沸腾,产生重回赌片黄金期的错觉。

港产赌片正式兴起于1989年的《至尊无上》和《赌神》,绝迹于2016年的《澳门风云3》——不包含网络电影。

27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说尽了香港人对于赌片的特殊情结。

吉祥赌坊

贰·发财梦

早在1972年,香港就拍出了第一部赌片——《吉祥赌坊》。

这部电影算是无心插柳之作,却获得100多万票房。

《吉祥赌坊》故事很简单,就是阐述了让人向善、不要沉迷赌博这样一个思想;然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部电影意义非常。

何鸿燊

1970年,澳门葡京娱乐场正式启动,“赌神”何鸿燊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

叶汉

与此同时,香港另一名传奇人物——“赌圣”叶汉,作为“赌神”何鸿燊的朋友和股东,其威名也广播港澳。

很多香港人,一来怀着崇拜赌神和赌圣的心,二来怀着一夜暴富的心,纷纷去到澳门赌博。

这些拿出身家性命去赌的人回来后,有的成了乞丐,有的却实现了暴富梦,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钞票。

这些少数派的幸运,蒙蔽了大众的双眼,激发了小市民的发财梦,追求暴富开始成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

于是,那段时间,根据市场需求,赌场迅速崛起,麻将、纸牌、六合彩等形式迭出不穷。

有些聪明的商人,搞了马场、炒股、赌球,来丰富赌徒们的需求。

其实早在70年代之前,香港就明令禁止赌博。

但是,在香港的闹市、地下、红灯区等地方,赌坊的招牌,比桑拿和夜总会还多——

对于市井小人物而言,只要能够赢钱、能够一夜改变命运,就算被抓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谁都知道,十赌九输;赌场上的赢家,永远是庄家,那只是一场资本者的游戏。

在这场游戏中,玩家们纷纷退场、自杀、家破人亡。

但始终有人,如同浪潮一样前仆后继。他们总相信,那些输掉的人,是他们自己没有运气和实力。

个人斗志低迷,家庭和睦瓦解,社会风气紊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以劝赌为目的的《吉祥赌坊》诞生了。

《吉祥赌坊》的成功,让“许氏三兄弟”看到了电影的新类型和新希望。

两年后,由许冠杰、许冠文、许冠英主演的赌片《鬼马双星》上映了。

《鬼马双星》

这是一部喜剧片,不再是以劝赌为目的,而是展现千术的奥秘。

电影里,有这么一句话:

“新界的牛也勤力吧,又不见它们发达?”

这是劝赌的反教材,是“劝人赌”,它不符合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但它符合当时香港赌徒的心声。

这部电影的票房超过500万港币,成为整个70年代里最高票房的赌片。

它告诉香港人:赌博不再是罪恶,而是一门关乎生存和命运的技巧和手艺。

海上拉斯维加斯

叁·海上拉斯维加斯

《鬼马双星》之后,香港又连续拍了《恶霸》《大老千》《赌王大骗局》等劝赌的电影。

《恶霸》的导演张曾泽说:

“我收集了很多方面的资料,并且也访问了许多内行人,希望能把老千行骗的阴谋揭示出来,给人提高警觉。”

但这些劝赌的电影,都反响平平——

对于赌徒而言,这些电影的价值观,怎比得上《鬼马双星》的哲学观?

劝赌的电影不再受欢迎,而当时的导演普遍又很有良心,他们不愿拍摄美化赌博和赌徒的电影。

就这样,刚刚兴起的赌片,还没来得及绽放,就没落了——

一直到80年代末期。

1988年,“赌神”何鸿燊和“赌圣”叶汉早已决裂。

叶汉离开澳门赌场公司后,发明了一种新的赌博方式——海上赌博。

他租下一艘轮船,经过一番豪华的翻新后,轮船拥有了各种功能和道具。叶汉将其命名为“东方公主”号。

那年,叶汉邀请了一大群有名有望有身份的游客,登上“东方公主”,载着他们驶入公海。

驶入公海干什么?

赌博——公海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

那是港澳有史以来的第一艘海上赌船,成为一时美谈。人们将其称作——

海上拉斯维加斯。

王晶

这些奇闻异事,传入了一个叫王晶的导演耳里。

王晶对赌博、赌片都不陌生,他的父亲王天林,也是个导演,曾经执导过赌博类电视剧《千王之王》和《千王群英会》。

因此,当王晶听说“海上拉斯维加斯”事件之后,决定自己执导一部赌片,填补港产赌片十几年的空白。

另一方面,王晶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人。

那时候,《英雄本色》小马哥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兄弟情,则成为广受大众的热点主题。

因此,1989年,他做了两手准备:同时拍了《赌神》和《至尊无上》两部赌片。

其中,《赌神》是美化赌徒高进的传奇人生,并着重刻画了最后公海赌博的戏,没有半点劝导意义。

《至尊无上》则是模仿《英雄本色》,以表现兄弟情为主,以赌徒们的悲惨命运,劝告世人远离赌博。

结果,《赌神》完美胜出。

赌神

《赌神》的剧本,其实并不见得比《至尊无上》好,但《赌神》里面,有个灵魂人物——周润发。

早在1981年的《千王群英会》中,周润发就饰演过一名千术高手。在观众心中,周润发就是天生的荧幕“赌神”。

《赌神》受欢迎还有一个原因。

一年前的1988年,外国电影《雨人》上映。《雨人》里,就有一个赌技高超的自闭症患者。

《赌神》则照猫画虎地套用了这个人物形象,将“赌神”高进的一大半故事,都设为智力低下的角色。天赋异禀的“白痴”,这种角色无疑是讨喜的。

当然,《赌神》成功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它满足了拥有赌博情结的香港人的“海上拉斯维加斯”的白日梦——

原来赌博有这么多门道,原来白痴也能成贵人。

在《赌神》里,刘德华饰演的刀仔说:

“小赌可以养家糊口,大赌可以创业发财。”

赌神

这话对于赌徒而言,简直是一剂精神猛药;它让人们对《至尊无上》里,那种为了兄弟赴汤蹈火的精神,颇为不屑、嗤之以鼻。

王晶通过这两块试金石,终于发现了观众的喜好,并正式洞开了赌片的大门——

人们的赌博情结,就是他的市场。

千门三杰

肆·千门三杰

“赌神”高进的人设,是一个名利双丰收的高层人士,他虽然很帅很酷,但毕竟离普罗大众太远。

因此,第二年,王晶准备舍弃这个大人物,而从小市民着手。

于是,1990年,《赌侠》出来了。

《赌侠》的主角,就是《赌神》里刘德华饰演的乡下人“刀仔”。

经过向“赌神”高进苦学赌术后,刀仔出师了。

在刀仔身上,有个“赌神”没有的特点:做慈善。这也是一种隐喻:不管什么门路、什么行业,你都可以保持你的善良,哪怕赌徒亦是如此。

所以,刀仔被人誉为“赌侠”。

“赌侠”闯荡江湖过程中,遇到了周星驰饰演的左颂星。

当时,周星驰同时拍了另一部电影:《赌圣》。

在《赌侠》中,周星驰饰演的左颂星沿用了“赌圣”的称号,他也是个小人物,但天生具有特异功能。

至此,赌神、赌侠、赌圣都出现了,“千门三杰”齐聚一堂。

“赌门三杰”是香港电影史上的成功,是“港产赌片”这个标签得以形成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日本、欧美看到港产赌片的成功,都曾花大力气拍这个类型,但都没成气候。

而香港能成气候,当中最关键的原因,莫过于香港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做加持。

经过近20年发展,很多赌博方式,在当时已经合法化:彩票、买马、麻将、六合彩等。

游戏设计者为了留住赌徒,也不断翻新赌博方式,比如六合彩,每过几年,就会增加固定数字,同时增设中奖名额。

赌徒们一方面受着赌博“单位”的引诱,另一方面受着电影的刺激。

比如《富贵逼人》中,一个生活拮据的家庭,就因为中了一张六合彩,而摇身一变,成为富人。

赌徒们就在长期的失败与渺茫的希望中,不断跌倒重来。

他们用赌博的情结,促就了“千门三杰”的辉煌。

《千王之王2000》

伍·风云散尽

“千门三杰”大获成功后,王晶为主的导演,又让周润发等人拍了衍生作品。

就这样,很快跨过了1997年。

这年是个分水岭,香港电影有了更大的市场,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同时,也更商业化。

从前那种为了一个剧本、可以打磨好几年的极致精神变成稀有,片组都希望今天拍电影,明天就上映,获得高回报。

编剧也开始敷衍了事。

1999年,周星驰拿到《千王之王2000》的剧本,违心拍了6天,终于无法忍受粗制滥造的剧本,拍屁股走人了。

“千门三杰”成为绝响。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思想也显著提高。后来的社会赌徒,吸取前人的教训,不再疯狂迷恋赌场,只在家庭聚会等场合小赌怡情。

个人回复斗志,家庭开始和睦,社会风气也积极向上,赌片逐渐行将就木。

进入新千年后,很多导演都放弃了赌片,因为香港人的赌片情结正在逐渐消散。

只有王晶还在做最后挣扎。

他连拍了两部《雀圣》,并为第三部做编剧。

然而,顶着“烂片之王”的头衔,在商业时代里斡旋,其质量之低,可想而知。

他找来张家辉,做“赌侠”的接班人。但老一代观众,只认刘德华做“赌侠”;而新一代观众,对赌片完全无感。

2014年,王晶决定最后一次孤注一掷,拍了《澳门风云》。

周润发《澳门风云》

《澳门风云》里,“赌神”周润发回归了。他就像一个黑洞,将曾经的赌徒、现在的市民等新老几代观众,通通吸进电影院。

发哥风采依旧,一举一动都足以唤起观众当年的感动。

然而,“赌神”已不再是大家熟知的高进,而更名改姓为“石一坚”。

他已不再利用高超的千术,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科技。

电影里,石一坚不再因为是赌徒而受诟病,相反,他还为警方服务,将赌徒的形象升级为满分的高大上。

但看完电影后,观众展现的是无比失望。

剧本的确太差了,完全就是骗观众的钱。

更重要的是,电影还继续讲着赌博的传奇故事,却忽略了赌博情结已在新一代人身上消失了。

王晶看见第一部票房大卖,不理会外界评论,2015年,他马不停蹄拍了第二部;2016年,第三部上映。

作为一部大片,一年时间完成一部,其质量可想而知。

《赌神2》

终于,随着第三部的谢幕,“港产赌片”这个标签,也如同“僵尸片”“功夫片”一样,掉进历史的尘埃。

赌片情结也跟着烟消云散,只在偶尔怀旧看老片时,在观众心中微微泛起波澜。

但这个情结的消散,无论对观众、对家庭、对社会,无疑都是最好的结果。

(END)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