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人老喜欢拍反战电影其实和盛唐诗人喜欢写边塞诗类似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22更新:2023-03-01 06:47:40

说起来有点讽刺,美国是这个世界最好战的国家,自从二战以后,美国几乎没有哪天不打仗,比较久远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最近几十年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美国大兵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然而美国却是这个星球拍摄了反战题材电影最多的国家。

两相对比一下,大家仔细回忆回忆,咱们中国拍摄过反战题材电影吗?

没有吧。

这个真没有。

那么,是咱们中国人民不爱好和平吗?是咱们中国人民喜欢战争吗?

那指定不是啊。

所以,这就很奇怪了。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天天喜欢宣传反战;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从来不宣传反战,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真相很残酷,只有那些天天打来打去的国家,才有资格思考反战;天天挨打的国家,怎么可能会反战?这就好比胖子才会思考减肥这回事,都营养不良了,减的什么肥?

从这个角度来看,二战以后的美国和中国的盛唐时期很像很像。美国人拍战争题材电影那股劲头,和当年盛唐诗人写边塞诗,真的是异曲同工。

美国拍的战争题材电影,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宣扬自己武功,显示自己如何了不起;一种是反思战争带来的创伤,战争对个体的扭曲。

盛唐诗人写的边塞诗,恰好也基本是两大类:一种是宣扬大唐军威,显示大唐如何了不起;一种也是反思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的苦难。

下面咱们分别说说。

一、美国彰显武功的战争大片和盛唐边塞彰显军威诗歌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搞得很成功。

今年美国疫情期间,因为警察射杀黑人青年的事儿,引发各地骚乱,也许有人会觉得美国这个国家的人不太爱国,其实不是那回事。就说一点,美国大兵在国内的地位很高,你看李安拍摄的《中场战事》,虽然这部电影的主题不是宣扬战争,但是电影里主人公因为在伊拉克参战而成为英雄,回国后到处都是掌声和鲜花,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可见一斑。

美国大片也不乏这种宣扬英雄主义的战争大片。

最著名的大概要算《珍珠港》了,这部大片,处处瞄准了《泰坦尼克号》,试图复制后者的票房神话,虽然评价当然不如卡神的经典之作,但当年也算风靡一时,在国内上映票房和口碑也都不错。

这部电影的主要卖点,是所谓战争中的爱情,战火翻飞里的三角恋,爱情的桥段确实有点俗套,但是战争场面却是实打实,担当起大片二字。

这部电影也是毋庸置疑的美国爱国主义宣传大片,电影里把美国大片的形象刻画得非常完美——当然不是高大全的那种完美,两男主还为了一个姑娘争风吃醋,但是美国电影就擅长刻画这样的英雄,略有瑕疵,让观众觉得更加真实的英雄。

美国在二战的贡献主要就在太平洋战场,所以美国的战争大片基本上都是在打日本人。珍珠港遇袭更是展现其爱国主义大片最佳场景,所以关于珍珠港的段落在美国大片里处处可见,《虎虎虎》就不用多说了

其它类似的宣扬英雄主义的电影,像去年的《决战中途岛》,也是以珍珠港遇袭作为开篇。

回顾美国拍摄的这些战争大片,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里面一定有个英勇无畏的战士,电影的主角刻画得确实非常好,毕竟美国的价值观就是喜欢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嘛。

这方面,《爱国者》算是最能代表这种特点的电影了。

这部讲述美国独立战争的电影,算是美式爱国主义的起源了。

然后《血战钢锯岭》也是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战场英雄的故事。

其它类似的电影咱们就不再一一展开了。

总而言之,美国人拍这种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战争大片,确实是值得咱们学习。咱们天天在讲主旋律,结果搞到最后,主旋律电影某种程度上成为剧情不好看的代名词,看看人家美国人的爱国主义主旋律大片,又好看,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就把爱国主义宣传好了。

咱们再看盛唐时期写的那些边塞诗,也是个个豪气冲天,充满了一股老子天下第一的豪情。

说到盛唐边塞诗,最大的特点就是金戈铁马,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气魄,基调大多昂扬向上,充满一种浪漫主义豪情。

盛唐边塞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西域边塞风光,以及将士们杀敌报国的决心,边塞诗巧妙地把那种广阔天地的氛围,和好男儿就要去边疆建功立业的理想结合起来,西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广阔格局,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霸气结合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热血上头,激情澎湃。

边塞诗的经典作品,大家都耳熟能详,王昌龄的《出塞》可谓千古绝唱。

他另外一首诗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也是同样的豪迈。

其他著名诗人也都少不了边塞诗,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也是要斩楼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总而言之,盛唐气象才有此等盛唐诗章,在那样的环境下,在那种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潮下,在盛唐四海归一,天下万国来朝的氛围中,这些握笔的书生也个个都有一种英雄梦。

所以说美国人拍的战争大片,和盛唐诗人写的边塞诗,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充满了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豪情,没办法,人家确实就是各自时代的老大,就是有这股霸气,不服不行啊。

二、美国反思战争的电影和盛唐反思战争的诗歌

当然,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你要得到它的好,就得承担它的坏,战争能带来很多好处,战争自然也会带来很多痛苦。

美国人天天打仗,也不可能总是一直赢,就算赢也会有伤亡,也会有悲伤,所以美国人拍的反战题材电影也很多。

尤其是越战以后。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拍摄的以越战为题材的电影有上百部。

越战对于现代美国的社会文化有极其深厚的影响。这是美国二战之后伤亡最为惨重的一场战争;这是一场美国人在局部战场不断取得战斗胜利,然而最终却输掉的战争;这是第一次激发美国本土大规模反战游行的战争,特别是惨烈的战争场面在电视上广泛传播以后,更是激发了婴儿潮一代年轻人的反战情绪。

1975年美军彻底从越南撤出以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反思越战电影。最有代表性的大概是这4部。

分别是1978年的《猎鹿人》

1979年的《现代启示录》

1986年的《野战排》

1987年的《全金属外壳》

这4部电影里面,《猎鹿人》和《野战排》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电影,《现代启示录》则获得了戛纳最佳导演金棕榈奖,库布切克的《全金属外壳》虽然没有获奖,然而影响力也非常深远。

这4部电影里面,《猎鹿人》和《野战排》相对写实一点,严肃探讨了越战对普通美国人的心灵扭曲和伤害,其中《野战排》着重描述了战场上的杀戮如何异化人性,惨烈的厮杀如何让人兽性大发;《猎鹿人》则重点关注这场战争对那些士兵的后续伤害,他们回到本土,然而战争的后遗症一直存在。

大多数的越战题材电影,以及美国电影里面后来的关于伊拉克战争等相关作品,它们所关注的点基本和上面这2部相似,认真思考战争对普通人的精神伤害。

而电影大师库布切克和科波拉则从思想的高度思考越战对整个美国,甚至整个人类的影响。《全金属外壳》和《现代启示录》与其说是电影,更像是一个寓言。战争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人格,进而彻底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某些准则,从《现代启示录》这个片名,你就可以看出科波拉甚至想讨论到宗教高度了。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很多越战题材电影,限于篇幅就不过多展开了。

总而言之,美国人对越战的反思确实非常深,毕竟越战给美国普通人带来的痛苦确实很多,而这也确实是一场不义的战争,并非像二战打日本人那样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为这样一场看不到前途的战争,让那么多的年轻人到战场上送死,确实看不到什么意义,因此当年越战激发的反战情绪真的特别强烈。

同样的,历史上的盛唐时期,不断的对外战争,也并非都是正义战争,很多战争也是为了统治阶级的一己私利,给普通百姓带来了巨大痛苦。很多大诗人,一边在写各种夸耀武功的边塞诗同时,也在反思战争。

比如李白,既写过“直为斩楼兰”,又写过《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杜甫写过《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这些诗基本上都在反思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巨大伤害,打仗毕竟要死人。多少中原百姓,源源不断奔赴西域边疆,就此埋骨异乡,再也无法生还。

这些反思战争的诗作里面,最著名的大概是这句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战争带来的妻离子散,给劳动生产带来的巨大破坏,这些社会现象,诗人看在眼里,自然有所触动,有所思考。

三、到底该如何正确看待战争?

中国古代诗词创作高峰,历来公认唐诗宋词是两座高峰。

然而唐诗里有大量的边塞诗,大量的关于战争题材的诗篇,可是我们仔细回味宋词,却找不出类似的作品。

仅有的几个,大概有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以及后来辛弃疾写的一系列回忆军营的词,最著名的是那首《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不过,严格说来说,这些词和唐人写的边塞诗并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气质不一样,表达的主题和情绪也不一样。你看唐人动不动就“斩楼兰”,“不教胡马度阴山”,何等豪气冲天。而宋人写的这些关于战争题材的作品,处处透露着一股颓丧之气,不管是范仲淹,还是辛弃疾,都有一股不得志的郁结之气。

为何?

原因很简单。因为宋人在对外战争中基本上是挨打的那一个。不是被辽人打,就是被金人打,后来终于被蒙古人灭了国。

你想想看,天天被动挨打,怎么可能写出唐人那等豪迈诗篇?盛唐那可是天天逮着别人揍啊。

所以只有唐人才会反思战争。

同样的逻辑,当今世界也只有美国人才会反战。只有那些天天出去打别人的人,才会反思战争,因为他们的很多战争是不义之战。

咱们中国对待战争的态度,就从来不是反战,而是以战止战。

咱们对待战争的主流态度是要珍惜和平,不要打仗,但是谁要打我的话,我一定和你死磕到底。

正如时任志愿军万岁军主力团长,指挥了著名的松骨峰战斗的范天恩所说的那样

和平谁不希望啊

都希望

哪里有愿意打仗的

这么残酷

老死人

咱们好好地生产不行吗

敌人不让我们安稳

那既然不让

我们就干了吧

干就得要牺牲

那牺牲摊到自己身上

就不想牺牲了

那这个国家就完了

因为咱们中国这些年打的仗,没有一个是主动侵略别国,全都是被人打到咱们头上,我们是被迫反击,我们都是保家卫国。

中国人参与的战争都是正义之战,所以我们没必要反思战争。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