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为什么口碑崩了「姜子牙为什么口碑崩了」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86更新:2023-03-05 06:45:37

文 | 伊姐(周桂伊)小星

国庆档结束了,争议最大的,当属《姜子牙》。

它的预售票房是第一名,10月1日当天票房过3亿,直到10月3日,票房都像火箭一样,势不可挡。

但从第四天开始,《我和我的家乡》开始反超,最终国庆档落幕,两部影片拉开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票房不是衡量一部电影的全部,但的确反应了来自大众的某些失望情绪。

与之相反,媒体人的评价都是怒赞。

这样的评价有没有依据?有。

客观说,《姜子牙》的确讲述了一个比《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深刻、更沉重,甚至更虚无的,挑战权威的故事。

电影的开始,姜子牙讨伐商纣王,战胜狐妖后,得到了人类最高奖赏:来自神界的天梯。

但是,在即将受封为众神之长,成为静虚宫掌管者的时候,他发现九尾狐身体里,封印着一个无辜人类女孩小九的元神,因而未将狐妖赶尽杀绝,让其保住了元神。

他坚持自己的看法却惹怒了天尊,天尊坚称这一切只是姜子牙的幻觉,姜子牙就此被贬到北海,开始了中年危机——“我所相信的东西,真的是事实吗?我所信仰的,是不是本身就是欺骗?”

(狐妖擅用幻术,所有人都说姜子牙看到的是幻觉,不是真的,但即便被封印神力,被罚下界,他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对此身边的申公豹也非常不解。)

在北海,姜子牙再度遇到了那个被封印的无辜人类女孩小九,他不顾一切,跟随女孩去到幽都山,寻找真相。

电影也因为姜子牙对于小九的执着,提出电车问题——“救一个人重要,还是救苍生重要?”

(天尊说,“为师命你亲斩九尾,斩的不是恶是善”,诛杀九尾即可拯救苍生,牺牲一人又何妨?)

为了解开小九的封印,姜子牙再度上到静虚宫,被告知,可以用自己的神位换取女孩的解脱——放弃神位,送小九到归墟,让女孩转世投胎。

然而就在归墟,所有的狐族灵魂被释放,甚至带着人类的怨灵,九尾狐终于告诉姜子牙那个“一无所知”的真相——

当初天尊为了统一三界,跟九尾狐族达成共识,将九尾狐和苏家女儿小九宿命相连,祸害人间,待到人间生灵涂炭,天尊救世主般降临,解救苍生。

九尾狐得到的利益是整个狐族得以封神,然而她万万没想到,天尊同时也将它们和人类命运相连,狐族也几乎覆灭。

说到底,这只是天尊为了权威欲,搞的平衡政策,两派相争,渔翁得利,姜子牙和九尾狐一样,无非是被利用的棋子。

而归墟,根本不是什么转世投胎之地,而是元神彻底镇压,永世不得超生的无间地狱。

(九尾狐妖重生后,为了复仇,释放了被关押在这里的无数狐族和人类怨灵)

姜子牙再上天庭,这一次,他为的不是封神,而是捣毁天梯,“没有你的庇护,人们会活得更好!”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细思极恐的是《姜子牙》的结局,天尊并没有被推翻,只是被师祖,更大的权威象征性惩戒了一下,而姜子牙,被关进了神仙的监狱——引渡城。

我也承认,《姜子牙》的锐气是不可阻挡的,它发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天问——“只要有绝对权威在,救一个人,还是救苍生,都是虚伪的,不是吗?”

《姜子牙》的好,我也看到了,但,这些好,并不能掩盖电影基本功的欠缺,就是讲故事的无力。

比如,整部电影,导演的初衷是“一个悬疑片”,但观众的感觉,更像姜子牙和小九去幽都山的“一个公路片”,在这个过程里,导演花很多时间展现了战争后的荒凉,人类猎狐的凶残,甚至,四不像的可爱。

这些展示是平行关系,并没有戏剧冲突的递进,同时,跟主线的转折点,也没有绝对传承关系,情节就变得冗长,代入感极差。

又比如,姜子牙这个角色,从头到尾,几乎没有成长。

从一开始,他已经是一个道德观完美的人,古道仙风,面无表情,一次次的变故,但他身上已经没有成长性了,没有成长的主角,故事怎么精彩?

姜子牙这个人设,虽然提出了“为一人还是为苍生”,但电影几乎没有展示他与“苍生”相处的镜头,唯一接触的“苍生”是财迷心窍的猎狐人,这种高高在上的拯救感,太难共情了。

他从头到尾,只跟小九相处,心心念念十年,陪她走到生命尽头。到最后,观众几乎产生了一点,到底是为了“一人”这个概念,还是为了“一己私情”,与天地斗的错乱,感情很难升华上去。

最后,整个电影的情节推动,基本是靠台词推动的,除了精彩的几场打斗戏,没有实质的故事。

甚至关于最后的结局,天尊被师祖收服,隐喻的是“最高权威不仅不是你不能挑战的,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最高权威,它在你看不到,摸不到的地方”,这么雷霆万钧的内核,居然是通过画外音台词说出来的。

姜子牙为什么口碑崩塌?很简单,一旦观众共情失败,对角色行为动机不能真正理解或者认同,情节混乱,强行上升价值观,观众不适,甚至愤怒,就是正常的反应。

为了上映,《姜子牙》有删节,为了过审,《姜子牙》有苦衷。

但有没有作品,做到了挑战权威和符合过审的完美统一?有,今年就有一部,还是电视剧,叫做《隐秘的角落》。

还记得最后的AB双线结尾吗?张朝阳是事实犯罪,但作为少年犯,他瞒过了所有人,包括自己的亲生父亲,他双手沾满了血,内心都是秘密,从此在如苔藓生长的阴暗处,慢慢长大。

电视剧为了这个高级的AB双线版结尾,花了整整12集,从第一集他写的日记就开始布局,谋篇,不断设置各种细节暗示。

到最后一集利用高光象征严良的死,来隐晦地揭示大结局的深意——这就是成熟的创作者,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

这几年两部超高票房、进入内地票房影史的电影,《哪吒》和《我不是药神》,的确是我内心的最佳,不为别的,他们真的老老实实,讲好了故事。

《哪吒》的团队也是彩条屋,事实上这也是《姜子牙》备受瞩目、早期吸引大量观众进场的原因,《哪吒》同样也是对原著巨大的颠覆,但这个颠覆,在大众共情和人物设定上非常可信——

曾经以权威为重的李靖成为了慈父:“请大家给李某人一个机会,我会努力教好孩子”;曾经完全隐形的哪吒母亲变成了与君分忧、同守边境的事业型女性,但这没有改变她对哪吒的爱:“吒儿,来,为娘陪你踢毽子啊”。

这两个人的性格不是通过苍白的画外音或台词交代的,饺子团队用了大量的笔墨、篇幅、冲突来塑造。

唯有如此,当哪吒意识到父亲愿意以命换命,潸然落泪,进而愤然挑战天庭,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时,才具备撼动人心的力量。

《我不是药神》更加明显,文牧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们的剧本基本没有创新,老老实实沿用了最传统的四幕剧来表达。”

《我不是药神》的故事其实是非常朴素的,那些看不起病的人,与一个早期只想倒药获利的商人,彼此博弈的过程,串联了中国无数让人揪心的家庭,他们的悲欢离合。

电影紧紧抓住了“药”,把人物分成几个组,每组人物背后都有代表这个层面的人的不为人知的心酸。

它在讲故事这件事上,讲得真没什么创新甚至野心,但十分十分地扎实。

我看到还有影评人说,《姜子牙》是中国的山水画境界,反好莱坞戏剧文本,你们不懂欣赏。

没错,我完全同意《姜子牙》有很多匠心。

为了表达深刻的中心思想,它在画面、人物造型、身份等设置上花费了不少心思,留下了很多小彩蛋。

为了让画面呈现出极致的国风美感,他们把每个画面都抠得很细。

片中第一个二维动画镜头:海浪上的横摇,即便是手速快的业内顶尖原画师,一天最多能画1-2帧,是正常工作量的4-8倍。

不仅如此,知名导演张春来帮忙,用了30天调背景,分了600多个图层……

为了还原相关传统文化细节,剧组翻遍了《山海经》,临摹里边的首饰、花纹。

《姜子牙》画面细节真的很用心,但说一部电影好,光是画面美、蕴意深并不足够,故事好才是基础。

(对了,提到这里,我还想说,《姜子牙》除了价值观不适应儿童,很多画面也是儿童不宜的。它不仅不应该打着合家欢的旗号,甚至应该按照《大护法》分级,13岁以下不宜观影。

《姜子牙》独特的气质,是由恐怖暗黑的元素确立的,冰天雪地的极寒,地下酒馆的群妖,搭载亡灵的骷髅龙,人骨做的风铃,静虚宫里诡异造型的众神,它们都很美,很特别,但都是不适应儿童的。)

但是,责怪普通观众的欣赏能力有限,做一个鄙视链,真是大可不必——大家进影院,不是受教育来的,就是看故事来的。

最高级的艺术从来都是雅俗共赏,最好的影视语言,一定是用人话,说明白最深的道理。

去肯定一部作品在造型、美工、画面层面,立意和深度层面的创新、突破、自我表达,但也必须指出,讲故事的逻辑、能力、基本功,才是核心,更需要千锤百炼。

观众买电影票,反馈必须在影院完成,他们不是为了出门领一份影评人指南,回家认真学习,细细领悟的。

在镜头之间如何做删减,就像维纳斯断臂一样,紧紧围绕着主题服务;在逻辑之间如何自洽,层层递进的过程如何流畅自如,一气呵成;在节奏之间如何把握,时刻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却不用力过猛,或者矫情;

对镜头对文本的完美翻译,展现天赋但更需要敬畏的严格摆布,是电影人的真正手艺。

创作者的成熟,一定是要经历前期的表达欲过剩,慢慢向共情,谦虚,为大众做精神服务,而不是做精神领导。

通向观众的动人,是创作者的初心,但最终,是与观众高度的联结和共情,而这条路,唯一的、绝对的、终极的桥梁只有一个——故事。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