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劝年轻人拒绝奶头乐「别没收年轻人的奶头乐」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79更新:2023-03-06 23:32:01

别看我长得人模狗样的,是个大美女,但其实以前总说违心的话。

都说真诚才是必杀技,今天我也给朋友们唠点心里话。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出了个词叫“电子奶瓶”。

然后就有很多媒体出来批判说:

现在年轻人对短视频太上瘾啦!这把他们人生都毁啦!

同时还呼吁大家少刷短视频、少浏览碎片化信息,多花时间读书、看电影,不要把光阴虚度在没啥营养的互联网上。

这是一种很政治正确的表达,也是正能量的漂亮话。

少壮不努力,长大开夏利,这种话咱都没少听。

作为新媒体从业者的我本人,以前在公共平台上也爱这么呼吁,因为它积极、向上、且看似正确,说这种话显得我很体面。

但转头离开表达阵地,我就抱着手机咔咔刷,从抖音探店到小红书穿搭,无数个下班回家的晚上都是这么度过的。

用一个词形容我自己,那真是“又当又立”。

但我这也是纯属无奈,我现在上厕所都可以不带纸,但不能不带手机。

我已经离不开“电子奶瓶”了,且像我一样的人,不在少数。

01.

我们进入了电子奶瓶成风、也成疯的时代。

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放今天都该改名成《最炫奶瓶风》,歌词就写:短视频app是我的爱,每晚刷几小时喜笑颜开。

电子奶瓶的风吹着时代当下的每一个人,你别想躲,也根本躲不掉。

就拿我自己来说,上大学那会儿我还是个看点尼采、萨特、叔本华的文艺女,我一天不学习就浑身难受。

现在我每天醒来就是一脑袋扎进网上,像狗一样去嗅今天又有啥新鲜事。

有人可能会问了,那你不看不行吗?

我把握不住啊兄弟,我不看我就跟不上年轻人步伐了。

王宝钏挖野菜、过了20岁就不能穿得像个孩子了、阿瑟请坐,不冲浪这些梗我就都不知道,和朋友聚会我就该听天书了,而且我们搞新媒体的,确实得冲在信息热点第一线。

另外电子奶瓶这东西也确实上瘾,我就像个青春期欲望蓬勃的男孩每天都得来一发一样,即使忙到半夜也得刷刷手机再睡觉。

没办法,网络大舞台,太丰富了,我刷个搞笑段子比看《西方哲学史》开心多了。

而且电子奶瓶也不止我们年轻人才上瘾,咋一有点啥事儿就把我们年轻人当靶子,怪我们自制力差呢?

我前年回家过年,教会我姥姥刷短视频,现在我姥姥的老花眼都快刷成近视眼了;

每次和我妈打电话,也会交流最近她又在短视频上看到啥独居女孩的vlog了;

我爸更是喜欢在网上“云养娃”,每天不看看那几个大宝宝就浑身难受,自从开始互联网看娃,催婚都催得少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羞于承认自己看短视频。

我总是喜欢在社交软件上和文艺男聊天,有一次聊天时候我就问男孩:你平时看短视频吗?

这一下子踩到了这个高智慧雄性哺乳动物的雷区。

他连忙回复:短视频都是垃圾内容,平时就爱看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塔可夫斯基、基耶斯诺夫斯基。从来没下载过抖音,只看B站。

我当时嘴角微微抽搐,心里想:

真能装X,看B站或是抖音有啥区别吗?咋看个短视频还整出优越感了?承认自己和大众审美一样就这么难以启齿吗?

电子奶瓶对这种人就像是一条保暖秋裤,明明穿上后暖和得要死,根本舍不得脱下来。

却偏偏嘴硬说:哥们儿不爱穿保暖秋裤,即使我穿了,那也是牌子的、有审美性的,和你们穿的不一样。

电子奶瓶就是这样,让很多人一边难以抵抗,一边羞于启齿。

今年《脱口秀大会》,庞博也在段子里聊到了刷短视频这事儿。

他说自己在短视频上,三分钟读完《百年孤独》;三分钟看完《红楼梦》解读。

看的所有的电影解说都是同一个BGM,配上“这个女人叫小美,这个男人叫小帅”,再晦涩的名著也都能被解构。

我对这段特有共鸣,毕竟以前我总骂电影解说和名著解读,认为这是对经典文化的玷污。

但现在我主动拥抱短视频的碎片化内容。

朋友,不是我变了,也不是你变了,是时代变了。

电子奶瓶围剿着时代当下的每个人,躲不掉的,正如庞博这个段子的结尾处所说:

这是我们的幸福,也是我们的不幸。

02.

我知道每当提到刷短视频的事儿,总有人搬出来《乌合之众》《娱乐至死》那几本书。

来用过去的理论,论证今天的情况。

但这未免不够客观。

咱得从实际情况盘一盘,为啥现在大家都对“电子奶瓶”这么上瘾啊?

咋宁愿刷两个小时短视频,也不愿意花两个小时看几页书呢?

我们来设身处地想一下。

一个在燕郊住,在北京二环上班的程序员大哥,每天五点起床,加班到凌晨一点回家。

你质问他为啥在长达六个小时的通勤中,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是去看三分钟解读《hello,树先生》?

这对休息时间论秒算的他,是残忍的。

一个刚毕业、工资紧巴巴的职场新人,你质问他周末休息为啥不去骑行?不去玩剧本杀?不去健身房找私教大练特练?

这对在大城市动一步就要花钱,但生活拮据的他,是残忍的。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因为没钱,年轻人不敢参加现实中的娱乐活动,只能被逼到线上去。

因为没时间,年轻人没有多余的精力,像上学时那样把知识一顿狠狠汲取。

当代社会压力大。工作压力、买房压力、结婚压力、生一胎二胎三胎的压力。

压力们被编织成一根长长的缰绳,拴在年轻人的脖子上,越来越紧,直至喘不过气。

我们已经足够累了,缰绳已经足够紧了。

所以,我当然知道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收获大,但我刷短视频也不是为了学习呀?我就想放松、想喘口气。

我们用电子榨菜下饭,用电子老公缓解孤独,用电子奶瓶获取快乐。

它们就像止痛药一样,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但可以暂时解决情绪。

可如今,为了体面的政治正确,连解决情绪的止痛药都不让用了,连电子奶瓶都要批判啦。

当我们被绳子勒得喘不过气时,有人让我们吃药,有人让我们别吃药,就是没人想办法去解开那根绳子。

这未免太过荒诞。

但荒诞之余,更是可悲,我们其实早就落入了圈套中。

当资本不想让我们思考时,他们创造了电子奶瓶,让人们的视线集中在同一方向。

当发现电子奶瓶耽误我们创造价值了,他们又开始批判电子奶瓶,骂年轻人自制力不行。

一边拽着我们脖子上越勒越紧的缰绳,一边控制着我们手里的电子奶瓶。让喝,又不让喝。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转圈圈中。

磨盘上的年轻人,麻了。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