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唱了60多年今天听还是那么让人动情「一首歌唱了60多年今天听还是那么让人动情」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43更新:2023-03-07 22:20:23

(图片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如今提起包钢,你会想到什么?

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上三分之二的钢轨;

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各大油田上的无缝钢管;

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号系列飞船以及“中国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中的稀土产品;

是60多年来,累计产钢超2.6亿吨的辉煌成绩。

但对于88岁的葛桂林来说,他能想到的是没有当初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就没有包钢。

“举全国之力,聚全国之智”。这十个字背后,是一段让人永远铭记的历史,是一段传颂了六十多年,由全国人民共同打造的“内蒙古奇迹”!

而那首昔日伴着葛桂林上班工作,如今伴着葛桂林看书写作的《草原晨曲》,就是这个“奇迹”的亲历与见证。

包钢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项目之一。

(图片来源:包钢集团)

包钢掀起大规模建设高潮,但财力,人力,物力远远不够。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保证重点 支援包钢》的社论,一时间,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一股支援包钢建设的热潮。来自22个省55个市300多个企业给予包钢建设不同程度的支援。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草原千里滚绿浪,水肥牛羊壮……

20世纪50年代末,这首《草原晨曲》唱遍了长城内外,响彻了大江南北,传遍了祖国大地,甚至当年全国各地的火车都是伴随着这首节奏欢快的旋律开动的。

当年,许多大城市的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们,就是在这首歌曲的感召下,满怀激情,带着理想,毅然离开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来到人烟稀少、黄沙弥漫的内蒙古包头市,支援包钢建设。

8万建设大军春战风沙,夏斗酷暑,冬搏严寒,在环境极为艰苦、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白手起家,创造奇迹。巍峨的高炉耸立云天,坚定的意志扎根热土,奔流不息的钢铁洪流冲破阻碍,与共和国的血脉紧紧相连。

歌曲《草原晨曲》的词作者玛拉沁夫,也是这8万建设大军的一员。

1958年,已是中国作协内蒙古分会常务副主席的玛拉沁夫带上户口本、党的关系和一卡车图书,只身来到包头。在草原深处的包钢矿源地——白云鄂博,玛拉沁夫当采矿工,学开电铲,成为一名包钢工人。

1958年11月,玛拉沁夫接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任务,要拍一部反映包钢建设的电影,向国庆10周年献礼。在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精神的激励下, 玛拉沁夫很快创作出电影剧本和歌曲《草原晨曲》。

在全国支援的热潮下,包钢的建设以超常的速度进行着。1959年5月出焦,8月通水,包钢建设者把早日出铁的梦想镶嵌在自己的生命里,也镌刻在了中国钢铁的历史中。1959年9月26日5时55分,包钢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时间。

▲大兴安岭木材运往包钢(图片来源:包钢集团)

▲解放军空军飞机为包钢运输急需物资(图片来源:包钢集团)

1959年10月15日,庆祝高炉出铁盛典在一号高炉前的广场隆重举行,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图片来源:包钢集团)

一代代包钢人把当年“齐心协力建包钢”的精神能量转化为生产力,一批批“包钢制造”从这里走向全国重点项目建设现场。

作为新中国首批建设的三大钢铁企业之一,包钢曾创下多项“第一”:1971年7月,试轧出第一批245×10毫米无缝钢管,结束了我国不产大口径无缝钢管的历史;1976年、1984年,第一支每米60公斤钢轨和每米75公斤钢轨先后试轧成功,开创了我国生产此类钢轨的先河;1998年6月,成功研发出每米75公斤铌稀土轨……

时间回到2021年,《草原晨曲》仍在传唱,包钢在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中不断前进,始终与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从一炉铁到百种钢的锻造之路,从地下到太空的稀土之旅,包钢紧跟国家前进的节拍,顺应时代大势和发展需求,一曲激情澎湃的“草原新晨曲”正在奏响。

(来源:腾格里新闻 编辑:胡梦莹 监审:赵宗杰)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