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服饰讲解「汉朝服饰探微影视作品与古代着装相差几何细节问题不能忽略」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08更新:2023-03-08 16:17:04

西汉建立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同的哲学观逐渐渗透在君主统治的方方面面。这些哲学观由于符合当时的社会人民需求,不仅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使得国力强盛、人民安乐,而且也形成了西汉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而体现统治者哲学观的国家政策和社会文化又一起作用于服饰发展上,在这里可以发现随着统治者哲学观的改变,西汉的服饰也在发展和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汉朝的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经常被作为影视素材来选用,再加上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广受大众欢迎,同时也饱受争议。服饰造型作为其基本组成元素,是影片历史背景和人文内涵良好表达的基础铺垫,具有强烈的视觉影响力,是各朝各代文化的精髓。

历史题材影视剧作为传统风俗礼仪文化的宣传与交融作品,对其所呈现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需具有合适的把握。那么我们今天就通过影视作品中的汉代服饰与历史资料图文做一个比对分析,看看影视剧中的汉服饰文化是如何进行表达。

拍摄历史题材影视剧,就服饰而言,需要以影片内容为出发点,对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和场合等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做出整体设计,从而直观地展示影视人物所处的年代、地域及故事情节。在此之前,需要把握所拍摄朝代的人物着装特点。就汉朝而言,其服饰制度大多承袭秦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现在拍摄的汉代影视剧,因为经费、细节把握不到位或编剧前期工作不完备等原因,使得最终呈现的服饰礼仪文化出现一些问题,误导了普通观众,受到了历史爱好者的吐槽和异议。

我选择了近几年播出并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美人心计》和《云中歌》,就其深衣、发式、冕服和骑士服饰等几个方面,与历史记载汉朝服饰做一对比分析。

一、深衣

男子深衣

深衣是汉朝比较常见的服装款式,窄袖紧身的绕门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款式特点:深衣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剧中男子深衣基本廓形与历史记载相似,衣领、袖口也做了修饰,用料华丽,图案精美典雅,符合人物的身份与出现的场合,总体是值得肯定的。

女子深衣

汉代妇女礼服采用深衣制。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对西汉楚长沙王利苍夫人墓进行了系统的发掘整理,出土袍12件(绵袍11件,夹袍1件)均为交领右衽,外襟形式有曲裾、直裙两种,上衣下裳相连,袪广(大袖口)袂胡下(袖宽大下垂至袖口呈弓弧线)

此处以《美人心计》中的服饰为例进行分析。据记载西汉士儒妇女仍穿无裆的袴,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曲裾。剧照中曲裾深衣没有历史记载中的环绕多圈,与直裾深衣更相似。然而这部剧的背景是西汉,所以当时应以曲裾深衣为主,而剧中大多为简洁的直裾深衣,不符合史实。

另外蔽膝与佩玉在先秦时都是区别尊卑等级的标志,秦代时废除,代以佩绶制度。不过,蔽膝没有完全消失,仍然存在于后世的祭服、甚至朝服中。如此看来,剧中不应该出现如图所示的精美的蔽膝。

二、女子发式

汉代妇女的发型,通常以挽髻为主,一般是从头顶中央分清头路,再将两股头发编成一束,由下朝上反搭,挽成各种式样,有侧在一边的堕马髻、倭堕髻,有盘髻如旋螺的,还有瑶台髻、垂云髻、盘桓髻、百合髻、分髾髻和同心髻等名称。髻上一般不加包饰,大都作露髻式。汉代女子的发式已发展得非常成熟了,发髻形制可谓千姿百态,种类繁多。

其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梳在颅后的垂髻,一种是盘于头顶的高髻。如图所示,《云中歌》中的这名女子额前的头发厚梳,并饰有流苏银簪,与资料中的发式有相似之处,没有太大问题。剧照中颅后的头发以一根很宽的丝带系扎装饰,与图所示历史记载的发式有出入,这属于细节问题,造型师应该引起注意。

帝王服饰

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和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和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2000多年。冕服服饰纹样:服装上的纹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画、帛画及画像砖等。

如《云中歌》影视剧中的冕服用料奢华且有光泽感,纹样繁复精美,并附有象征皇家身份的龙纹。整套着装在用色上与历史记载基本一致,款式大体一样,配饰设计也很到位,是同类型历史影视剧的典范。

冕冠

帝王的完整服饰包括首服———冕冠。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此处以《云中歌》中的刘弗陵所戴的冕冠为例分析,首先冕冠只有九旒,其次冕綎(冕冠顶部的盖板)的形状,倾斜程度明显有误,且用色也不够细致。正确的应该是上黑下红。另外帽卷(帽身)多了精美的图案,冕綎上缺失天河带,缨的颜色应为红而非黄色。所以,冕冠的细节处理并不是很到位,存在较多的问题。

军戎服饰

西汉时期,铁制铠甲开始普及,并逐渐成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甲”。西汉戎服在整体上有很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穿禅衣,下穿裤。禅衣为深衣制。西汉时期的铠甲形制,主要用于将官。甲身采用鱼鳞状的小甲片编成,共有十四五排。腰带以下部位及披膊,仍用札甲,以便于活动。汉代戎服的颜色为赤、绛等,都属红色。剧中周亚夫的铠甲由矩形小甲片组成,款式与历史记载相似,但是颜色上没有使用红色,有一定的差异。

结语

通过对上述影视剧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国产剧相对而言在服饰选择上还是比较考究的,首先,这类作品是为了反映当时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展现社会风貌,服饰礼仪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团队需在依据服饰的发展线路、文化需求以及严格的服饰制度基础上设计出整套衣冠。

第二,除了演技,服饰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塑造人物,不同场景、心情和身份地位都需要有相符的造型穿搭方案来更好地展现人物个性,促进剧情的发展表达。

第三,既是拍摄历史性影视剧,就不要为了迎合大众的某些趣味、重口味,随意更改服饰造型,破坏服饰文化的真实性,从而误导观众。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丰厚,历史剧起到传播优秀文化传统和服饰魅力的作用,也是观众认识、吸收和创新文化的推动力,希望今后在历史影剧的服饰设计制作上更加严谨仔细。

汉代服饰中的哲学观

《淮南子》中数次强调了服饰对人的装饰作用,也初步论证了人的本质美应与服饰美相结合,对后世的着装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样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西汉哲学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三策”。他独尊儒学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同时他又围绕儒学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阴阳五行”的观点。

汉武帝改正朔、易服色的政策就是采纳了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另外、“天人感应”也对服饰产生很大的影响:这里不仅包括天人合一,表现在服饰上就是象征乾坤的上衣下裳制;也包括天人感应思想中应季节变化而设的“四时服”、“五时衣”。虽然关于这些前人也有论述,但董仲舒提出了一套更完整的理论。到了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班固在《白虎通义》中提出衣裳的“隐形自障闭”,即是说着装的目的是将身体严密地包裹起来、不可形骸外露。这是儒家思想对服饰文化更深一步的影响,强调了衣裳的伦理作用。这一思想贯穿在整个中国服饰历史之中。

参考文献:

《淮南子》

《白虎通义》

《汉朝服饰制度》

《西汉骑士服饰》

《汉代皇帝冕服》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