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metal「青葱七年市场还缺200个导演」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17更新:2023-03-16 03:25:37

“当年拍《银蛇谋杀案》的时候,我们就是在交道口电影院拍的,当时电影院被改成了一个家具仓库,把座位都拆掉了,我们没有动那些家具,就在放映室里拍。”

在今年4月,李少红在网上看到有影城倒闭,影厅的沙发座被放到马路边上的照片时,眼泪哗啦一下流了下来。她想起1988年拍摄自己处女作时的场景,那时中国还没有几家电影院,电影的拍摄也全靠国影厂的投资。

此后三十余年,中国电影迎来市场化改革,作为一项产业蓬勃生长,但如今随着疫情的反复,恍惚间竟又有几分和当年相似。

不变的是,不论在怎样的产业环境下,总有带着电影梦的新人踏入这条河流,总有人还在拍摄或等待拍摄自己的处女作。

由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的青葱计划,正是如今中国新人导演的重要一站。走到第七年的青葱计划,首度举办了影展,将过去7届中5部已经在院线公映的影片进行展映,作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青葱计划发起人的李少红认为,这是给所有一直以来关注青葱计划的朋友的一个汇报。

图片来源:青葱计划微信公众号

从2015年到现在,青葱计划发轫于国内创投活动蛮荒时期,从执行模式上给许多后来者以借鉴。在如今众多面向市场的创投活动中,青葱更注重从电影文本的角度给新人导演以评价和培养,并在作品面世之前给予全流程上的帮扶,以期为行业做好新兴人才储备。

青葱计划自身也在不断进化。过去六年里,拿到国家扶持金的历届五强学员已有30人,其中6部影片已经在院线公映,3部影片在网络公映,另有11部影片已经拍摄完成,正处于在后期、审查或等待放映的进程中。手握这样一本成绩单,让青葱有足够的储备影片可以筹办影展,并且在未来每一年将影展像“滚雪球”一样稳定地举办下去。

在行业因外部环境不断反复的当下,市场是否还有意愿和余力去扶持新人导演成为了一个迷思,而走到第七年的青葱计划穿越电影行业的发展周期,证明不确定性中仍有确定。

青葱成为青葱

2016年初,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算过这样一笔帐:中国电影行业一年大概有300部影片上院线,如果以每年平均拍一部影片的高效率来工作,一年就需要300个相对成熟的导演。但根据王长田的观察,整个行业里市场大概能用的导演差不多只有100个左右,还有大概200个导演的缺口。

同样出于对“200个导演”缺口的忧虑,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在前一年决定办一个扶持新导演的计划,取名青葱计划。

在青葱之前,国内的创投活动并不多,李少红也曾参与其中。彼时的创投让学员对着李少红等导演前辈讲演,由导演来打分,但最终决定投资的却是场外的投资人,她感觉根本逻辑是错位的,“如果讲演的目标是钱,那就应该冲着投资人讲。让我来打分,难道我打分高了投资人就一定会投钱吗?这个关系就不顺。”

李少红在青葱创投会致辞

而彼时国外的创投活动,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青年导演们先在主办方处登记自己的项目信息,然后投资人对哪个项目感兴趣,就去找人单独约谈。方向上没错,但具体流程上太“大浪淘沙”,效率有限。

于是青葱计划决定集各家所长,先由学员在舞台上反复讲演,让投资人对项目有所了解之后,再进行单独的约谈,“没想到我们这样做了以后,全国的创投都开始按这个办法做了。”

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打样作用,但和之后兴起的其他电影创投活动的差异在于,青葱计划的培养目标,不完全是为市场提供人才。

市场和职业的诉求是略有不同的。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青葱计划理事长王红卫道出了其中微妙的差别,“我们去扶植培养这个青年导演,其实目标不是简单的说给一个商业洪流当中加一些生产力。我们希望导演能够多一个责任,多一个担当,尤其是用年轻人的方式,用新一代导演的语言,去记录时代记录人的这样一份责任。”

“记录时代记录人”,可能恰恰是当下电影行业尚且紧缺的价值。作为本届青葱计划影展的开幕影片,2005年由李少红导演、周迅主演的电影《生死劫》,就是这样一部记录时代的电影。其改编自真实故事,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底层女性的爱与恨。导演管虎在观影结束后也提到,电影在作者性和商业性之外,有时还应该具备像《生死劫》一样的社会提醒功能或社会记录功能。

《生死劫》海报

能注意到电影在作者性和商业性之外的价值,得益于青葱计划的属性,“因为青葱计划是导演协会主办的,所以我们不是站在市场或者上帝视角来评判学员,而是更注重电影本身的文本,作为过来人,教学员怎么能够实现自己的文本,以及一些成为导演所应该必备的技能。”李少红表示。

不只是创投,青葱计划也是一个针对新人导演培养的长期计划,会关注新人处女作从筹备到诞生的每一个环节。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刘仪伟用这样的比喻来诠释青葱和市场上其它创投活动的关系:“其它创投能够让你通过你的作品浮出水面,但浮出水面以后,是继续漂在水上还是再沉下去就管不了了;而青葱计划是陪伴,浮出水面之后陪你一直成为一艘小舟,慢慢的成一艘船,所有的导演协会的成熟导演都会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

“但陪伴不是替代”,李少红强调,“我们不会去替他们拿主意,不会替他们拍。我们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他们自己动手,让他们自己认清要拍什么,怎么才能够拍出来。”

长成的青葱们

所谓“陪伴”,究竟如何达成,或许“青葱们”自身更有说服力。

在第三届青葱计划学员、《日光之下》导演梁鸣看来,青葱计划对新人导演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是提前熟悉生产一部电影的所有正规流程,“当时拍了两支短片,拍的过程中让我们自己去担任制片人的角色,自己去报预算,把各种发票都做好。相当于在你什么都不懂的时候,逼着你去按照最正规的流程去完成你那么小的一个短片。”

《日光之下》映后交流

这些更贴近产业的内容,是从各大电影学院毕业的新人导演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李少红看来,电影学院教的是基础,青葱不教基础,而是做学员们成为导演的最后一站,“就是临门一脚的那一站。”

除此之外,梁鸣还提及,青葱计划孵化的作品,选择什么样的制片团队、发行公司,包括到底是走艺术院线还是做传统发行,青葱计划都会给到相应的建议,帮忙把关。

第一届青葱计划学员、《兔子暴力》导演申瑜同样提到,青葱计划在影片送审阶段和宣发阶段都有提供帮助,“当时龙标还没下来的时候,少红导演一直在帮着询问;到了放映的时候,青葱也在自己的平台上给了很多的宣传,我们当时因为疫情也没有首映式,只有一个小小的发布会,少红导演也去了。”

申瑜

尽管《兔子暴力》是青葱计划目前已公映作品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但在申瑜看来,青葱计划对于她的帮助不仅在于单片的落地,更来自于对个人导演品牌的输出,“在做活动的时候青葱一直会把我们带着,其实是在保持我们的一个曝光率,让我们一直能被业内和公众看到。”

“像保姆一样”,是青葱的气质,但也并非始终如此。七年走下来,关于新人导演的培养方式,青葱自己也在总结经验教训。

据李少红所述,最早的时候,青葱认为不能过多地干预导演的项目,而是只扮演类似“婚姻介绍所”的角色,“你们俩想在一块相个亲,我们可以提供场所,至于你们俩谈的成功不成功,会不会登记结婚,我们觉得好像应该是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但走过最初几年,她发现,这和“相亲”还不太一样,因为相亲没结婚介绍者没有责任,但青葱计划是有责任的,要将政府的扶持金落实到位,要让每年选出来的这些片子真真正正地拍出来。

李少红

除了项目要落实之外,对新人导演的培养也需要付之以更多的耐心。前几年青葱将重心放在晋级上,未能晋级的导演将会被淘汰。这个过程中,拼的是导演的悟性和提高能力,也就导致了很多作品其实没有打磨到位,成熟度不足。

自去年开始,青葱计划开始了名为“深耕精作”的2.0阶段,将入围人数从30强减少到了20强,但这20个项目会跳过讲评环节,直接进入系统学习过程。这样的变化能给新人导演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训练得更久,把一些真正有潜力的项目打造得更完善和成熟。

“改变了规则之后,我发现有些创投的短片拍得真好,连我都傻眼了,所以我们就又去找钱,给他们补拍的机会,把一个短片打磨到最好为止,而不是说拍了一个之后,又再去拍一个新的,那样的话提高反而不明显。”李少红感慨道。

什么市场都需要新人导演

在前不久的一次采访中,导演贾樟柯提到了产业环境和新人培养之间的关系,“以前经济好的时候,企业还能拿出一些钱来,大家都会有一份公益心,不出于商业考虑去投资一些年轻导演,所以年轻导演的机会还是有的。现在经济一收缩,闲钱少了,机会就没了。”

这也是电影人的共识,在本届青葱计划影展的开幕论坛上,第七届青葱计划主席黄建新提到,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发展处于一种互动的关系里,“商业电影对艺术电影的帮助不确定能有多大,但是艺术电影对商业电影未来的帮助一直很大。大家一直想把中国电影的市场做到很高,是因为电影有了盈利,文艺片才会有人投。如果电影都亏,文艺片除了以前的国企投没有人投。”

在青葱计划初创的头几年里,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年度电影票房不断刷新纪录,银幕数也与日俱增涨破八万块。在那几年,青葱计划因为场地所限,时常面临现场投资者“站都站不下”的火爆场面。

疫情之后,电影市场遭受打击。在今年这低迷的半年里,让青葱也感到意外的是,来参加的投资方格外得多,且青葱面向的还都是有过电影投资经验的专业投资人。李少红表示,“当时我特别担心报名,现在哪有人还投年轻人的片子,我特别不乐观,结果没想到火的不行。”

青葱创投会合影

“火”的一方面原因是今年开放了线上参与的渠道,给了无法亲临北京的投资人以机会。另一方面,在李少红看来,这说明投资者对行业的信心仍在,“这个行业不是说会一直持续这样子的低潮,严冬还是会过去的,所以大家还是会希望有一些项目储备。”

即便行业的情况再艰难,在从国营电影制片厂投拍电影时代走过来的李少红看来,如今的新人导演也有太多的选择。

1993年,中影公司不再统购包销国产故事片,各制片厂必须自负盈亏之后,电影导演们突然没有钱拍戏了。“当时一下子觉得自由了,但是走到北影厂门口站在大街上的时候,我才意识到,钱在哪儿呢?去什么地方找钱一点概念都没有。”到如今,尽管行业盈利困难,但导演筹拍电影也都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融资渠道。

从拍摄选择上来说亦是如此。在李少红看来,过去的老导演们只有胶片一种选择。而对如今的新导演们来说,如果院线电影项目暂且没法成行,也还有网络电影、网剧、甚至短视频可供选择,“不管大小,我的心态一直是只要让我拍我就干。对导演这一行来说,手不拍就生了,创作这种东西一定要保持一个状态,长时间不拍以后,感受力就没有那么强了。”

世殊事异,李少红也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维方式,成长于这个时代的年轻创作者们,有着属于自己考量。

李少红颁发奖状和青葱花束

在过往的从业经历中,李少红观察到,如今的青年影人更聚焦于自我,重视个人感受的,而上一代影人是没有个人体验感,重视社会观察性的。

梁鸣导演的《日光之下》讲述的是一对兄妹的故事,影片集中从妹妹的视角出发,诠释她的个人感受和在家庭关系中的存在感。而作为该片监制的李少红更多地会对故事背景中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感兴趣,“我觉得那个部分拍得特别好,但他最后没有要。我很尊重他的选择,但是这就能看出来两代人都是拍社会题材,关注的焦点和角度却是不太一样的。”

《日光之下》海报

在黄建新眼中,新人导演的新思维和新视角,反过来也是老一代导演需要去丰富和拓展的,“你的经验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你们找到了最好的契合点,使它变得丰富,这才是意义。因此青葱计划是互动的,不单单是培养了年轻人,也反过来推动了我们上一代导演的进步,推动了导演协会所有成员的这样一个进步。”

养一棚大葱需要120天,而养一群“青葱”,导演协会已经花了7年。这7年,是在交互中成长的7年,也是见证了电影行业高低起伏的7年,青葱计划在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环境里寻找一种难得的确定性。

青葱metal「青葱七年市场还缺200个导演」

管虎:“很高兴能为一群年轻人保驾护航”

日前出席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论坛”暨第六届青葱计划启动仪式的管虎导演又有了一个新身份——第六届青葱计划主席。

即将“履新”的管虎导演以“战战兢兢”和“惴惴不安”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还笑言自己“有点伤感,已经变成前辈了”,但能为青年导演的成长贡献力量,是管虎和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所有导演的共同心声。他说:“年轻的时候,我期待有人能为我保驾护航,现在很高兴自己能为一群年轻人保驾护航。中国电影需要新鲜血液,为青年导演保驾护航是荣幸,也知陆是功德,我会尽量把它做好。”管虎导演还笑称自己也藏着一点儿小“私心”:“我希望从年轻导演身上吸取更多的营养,不至于被时代淘汰,变成真正的老前辈。”

在接受采访时,管虎坦承自己没想到《八佰》会有这么高的票房,未来他想拍部古龙式的武侠片,“目前已经有打算和计划。”

如何解读文化自信?这是一种个人自信,来源于细微之处

今年金鸡奖“导演论坛”的主题叫“青年世代和文化自信——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2.0”,关于青年世代电影人的一些特质,管虎通过自身接触的年轻导演们进行了例证,那他如何解读文化自信?

管虎认为,具体到创作和电影本身,文化自信其实是一种个人自信,“你把自己摆在创作者位置上以后,你对自己的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有自信就够了,真正的自信来源于细微之处。”

他笑称自己的优点是有时候会盲目地信任自己,“比如,我拍《老炮儿》的时候,别人就告诫我不要拍,电影讲北方一老头儿的故事,南方人不爱看。”包括拍《八佰》也是,周围有许多不看好的声音,但是他都坚持了下来。

管虎透露,《八佰》上映时,因为电影院刚开业,片方担心观众不敢去看,“那个时候哪对票房有预期?能上映就很好了。我喜欢挑战没把握的事情,失败也是正常的,电影行业怎么可能都成功呢?”

会尝试不同类型影片吗?想拍古龙式的武侠片 ,“居中”状态最舒服

电影的市场化环境,使得商业效益成了不得不考量的因素。管虎也坦承,作为导演不琢磨纯缓票房、观影人次等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些外部的声音不能影响他的内心。管虎说他未曾给自己定位,“我基本上就由着自己,就是那种比较真挚、比较舒服的状态。”

管虎导演曾理性分析过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你说让我纯粹做一个作者,个人表达欲特强,我做不到,因为我拍了多年电视剧,有想跟老百姓讲故事的欲望。你说我完全去拍商业片,纯粹奔市场去的那种,我也做不到。后来我发现了‘居中’挺好,我又有讲故事的表达欲望,跟老百姓互动,又有自己的表达在里边,我觉得这个是我喜欢的、舒服的、很自然的状态,不拧着不难受,这是比较适合我的一条路。”

如何看待青葱计划?感动于它的纯粹,年轻人的才华和热情令人惊喜

2015年,管虎出席了第一届青葱计划启动仪式,他还担任了第四届青葱计划导演训练营导师,监制了第三届青葱计划五强导演高临阳的电影《再团圆》。

管虎坦言,他曾一度对青葱计划持观望状态,“最开始我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平台,能毫无所图,就是纯粹地帮助年轻人,后来我发现青葱计划真就是这么一个平台。”

青葱茁壮成长需要肥料、阳光和水分等,青葱计划整合全产业链的资源,希望能够助力怀揣电影梦的年轻人离梦想更近一步,这让回忆起处女作拍摄往事的管虎十分羡慕。

管虎导演透露,自己拍首部电影时资金匮乏,更没有专业的平台扶持,“单打独斗”的他频频受挫……最终靠着对电影的信念强撑下去,“我觉得还是需要好做猛模的精神,需要有共同做一件事的朋友,大家互相支撑……”

现在的管虎说自己已经学会了“顺心而为”,对一些事情不再纠结,“拍电影哪有不困难的?每部电影有每部电影的难,你要感受那个困难,不仅要克服它,甚至享受它,最重要的是要完成这部电影。”

因为参与过青葱计划,所以管虎对青葱计划的年轻导演并不陌生,包括他监制的影片《再团圆》的导演高临阳就是第三届青葱计划的五强导演,青年导演的才华和热情让管虎印象深刻。

白雪是第二届青葱计划的五强导演,她的导演处女作《过春天》2019年上映后令人眼前一亮。管虎说在看了《过春天》后,对整个青年导演群体的印象都有了改观:“青葱计划培训阶段,我觉得白雪阐述的内容还挺好的,但没那么耀眼。有一天,我知道她已经在拍电影了,但也没太在意,结果电影拍完了拿出来放映,把我惊着了,她那个电影拍得好成熟,柔软得很,流畅得很。后来我监制高临阳的作品《再团圆》,他拍得也好成熟,这些年轻导演身上有让人惊喜和震惊的地方。”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导演?自信但不能自负,对电影有敬畏之心

年轻导演现在的机会越来越多,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年轻导演也需要更加严格要求、好好磨砺自己,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管虎认为年轻导演可以自信,但不能自负,想做个好导演、拍出优秀的作品,有几个基本条件,首先就是要有敬畏之心,要敬畏电影。另外就是要摆正位置,“做这个行业得把自己摆到一个正确的位置上,摆正了,就坚持到底。”

除了才华,管虎认为青年导演的“实操”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你想半天,想法特别好,结果实现不出来,这就很麻烦。”管虎说自己见过这样的青年导演,很有才华,对电影的热情和理想很炽烈,但是一进入实操阶段就暴露了缺点,“实操需要进入到繁冗琐碎的生产流程中,拍摄现场可没有艺术而言,全是脏乱差苦的体力活。苦难过来的时候,这些青年导演的承受力和应变能力其实是有所欠缺的。当然也有少数人上手就很成熟,这很让人钦佩。”

因此,在管虎看来,对于年轻导演来说,除了资金之外,特别必要,甚至极端必要的,就是有一个成熟的导演来给他们做监制,“年轻导演刚开始时个性强烈,很多人因为个性,会与监制产生一定的冲突。但是,成熟的监制会把所有事情都捋顺,会让电影成品更完善。所以,成熟的导演做监制是特别有必要的。”

导演处女作是拍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将来要走什么路线,也是很多年轻导演都有的困惑和矛盾。对此,管虎给出的办法是“听从内心”,“由着自己的心,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无所谓商业,无所谓艺术,无所谓矛盾。电影本质是纯粹的,我个人比较喜欢纯粹些,不琢磨这些事,成不成功也不重要,先把它表达出来。”

至于什么是优秀的导演,管虎认为好导演都有个人魅力,“你跟他在一起就算不说电影,也会觉得他身上有一股魅力,我认为这是非常迷人的一种修为。比如说,我跟陈凯歌导演、张艺谋导演、冯小刚导演他们坐一块儿的时候,特爱听他们说话,他们有着生活的积累,有吸引力。简单说,我觉得他们身上浓缩了人生的精华和智慧,这是好导演的前提。”

青葱metal「青葱七年市场还缺200个导演」

青葱计划开启“成为导演之前”主题影展,这次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一届的青葱计划已经开启,成为导演之前的主题,影展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创作者的欲望与潜能都能够发挥出来,让青年影像作者成为更好的导演。

在2022年7月15号的时候举办了青葱计划让更多的,你是作者以及想要成为导演的人,有更多的接触,这也是跨时代的一种对话,能够让这些人有共同的语言,共同了解相关的文化,展开电影语言的多元化。总策划是李少红,而且有业内的一些大咖,王红卫,刘义告指带伟,青年导演中有刘明,所以这些业界嘉宾都能够齐聚一起。

这次的青葱计划开启之前,还有一个开幕影片叫做生死劫,也是国内首次大银幕袜芦上映,在成为导演之前,中国的电影导逗友演协会会长以及青葱计划的发起人和著名的导演李少红以及一些知名的演员都会联合起来让这次的活动举办的更加圆满。这个计划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展开一种跨时代的对话,让成为导演,不再是梦也让创作者能够回归到原点,激励更多的青年创作者能够勇敢的前行,并且激发潜能带来更好的作品。其中就有一个环节就是会播放一些经典的作品,也作为开幕的影片。

会发现有周迅主演的电影生死劫,这也是他们师徒二人的第4次合作,主要讲述的就是女大学生爱上一个魔鬼经历了种种磨难最后重生的故事。这个影片曾经还获得过最佳影片,这次在国内能够大荧幕首映,也给大家带来了福利。其中李少红导演也感叹,回头看看自己17年前的作品,仍然感觉自己就在当时,一切都发生在昨天,里面的演员也是感慨颇多,在拍摄的过程中比较辛苦,但是最终的成果也得到了认可。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