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以上惊悚电影「这9分真禁片居然没被封杀」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66更新:2023-03-19 06:14:00

大家好,我是王俊俊

今天是第1906天硬核不断更分享

昨天,看到一条朋友圈。

隐私我就不截图了,大概意思就说是,

每天上网看见新闻,就全是负面消息,看久了人都没了。

一定要相信新闻是被控制的,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好事发生。

我觉得这条朋友圈很有意思。

我们每天上网,基本就做两件事:

一是社交游戏,二是媒体新闻。

新闻,又分两种。

2010年,英国有一场举国关注的辩论,就是围绕两种新闻和一个单词展开。

interest,可以是兴趣,也可以是利益。

所以新闻,可以是大众兴趣,也可以是公共利益。

换句话说,严肃新闻,娱乐新闻。

今天大家看见俊俊写下严肃和娱乐两个词,可能觉得自己能分得清新闻性质。

看似简单,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是分不清的。

不信?

看看这部BBC作品吧——

新闻之争

又名:报社

此剧为《消失的爱人》《福斯特医生》编剧麦克巴特利所作。

豆瓣8.6分

烂番茄89%,但俊俊给了5星。

仅仅短小精悍的6集短剧,做到了信息量爆炸。这个优点就绝对值9分。

娱乐,还是责任?两者真的不能共生吗?

本剧中有两家报社。

《先驱报》获奖无数,一贯铁肩担道义。新闻报道认真负责,而且职业操守特别高,深受信赖,监督社会。

《邮报》恰恰相反,毫无底线,一切以销量为目的。八卦,道德,擦边球,娱乐至上。为了博眼球,真的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两者之间概念,行为可能都会模糊,但初衷差别很大。

一个严肃,一个娱乐。

一个理想,一个现实。

一个心怀责任,一个娱乐至死。

这两年,各位都觉得社会新闻变多了,随之而来的恐慌感也不由得升级。

其实很多媒体,跟风报道一件严肃的社会事件,行文之间甚至隐隐有正义感。

但很多时候它其实只是博取流量而已。

甚至是为了自己的流量,反复摩擦大众的G点。

新闻媒体,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意义。有理智客观积极共情的,也有趁机浑水摸鱼夹带私货的。

举个剧中的例子吧。

【梅森夫人不雅照事件】

梅森夫人是内阁大臣,女权形象大使,品行良好且对社会正面建设非常重要。

近日,夫人30年前的不雅照被曝光,一旦被媒体宣传,势必变成影响仕途的丑闻。

《先驱报》的人认为,这是30年前的不雅照,现在才被曝光,是政治利益,政治斗争,蓄意侮辱,总之未必是好事。所以只在第四版稍微提一下。

而《邮报》主编邓肯,哪里想过什么好事坏事,他只知道这是一个分分钟百万 的大新闻。

他不仅毫不犹豫的曝光,还威胁夫人和色情女星拍照。。。

【球星自杀事件】

一位球星自杀,《先驱报》发表悼文怀念叹息。

《邮报》则立刻(疑似从不良渠道)挖出这球星其实是同性恋的新闻,且威胁球星的父母,就此事接受采访。

父母原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在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就要接受《邮报》的采访。

《邮报》威胁:反正你儿子是同性恋的事我们会立刻曝光,你要么配合我们采访,

不然我们胡乱写出来,就说你们对自己的孩子一无所知,到时候更难看!

瞧,同一个新闻,同一个事件,报道的方式和重点不同。

甚至,仅仅是一两句话不同,其背后的理念,目的,重点就大不相同。

而多数大众,是无法区分两者的区别的。

大多数人对新闻的认识比较简单:新闻=揭露事实真相。

实际上,新闻的重点在于突出一个事件。而真相是隐藏的事实。

只有一个社会整体处在一个【非反智】,理想理性,可以辨认检测假新闻的环境里时,新闻才=真相。

否则,所谓新闻只不过是一次次的【情绪包装】【道德湿疹】【反转爆炸】【言论控制】【虚假流量】【恶意恐慌】的集合。

错综复杂的问题没有人给出负责认真全面的分析,一次次的引领情绪,才是如今现状。

这部剧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把媒体,复杂的事件,以及大众的心理,全部都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和呈现。写实感特别强。

不信,我们接着往下看。

【医院死亡率上升事件】

《先驱报》在调查一家医院时,发现这家医院因为和偷工减料外包商签了合同,所以在卫生方面导致死亡率上升。

医院主管求情说,如果我离职,医院只会倒闭,只会导致更多问题。

而女主霍利说,我们报道新闻的目的,就是告诉公众真相,把问题摊开。报道之后,那么多的其他医院就会引以为戒,不敢再偷工减料。而这个医院的问题,也会开始被正视,被解决,这才是新闻的目的。

这段话,可以说是掷地有声了。然而,娱乐至死的《邮报》,却也以这段话为幌子,来做各种报道,且良心丝毫不会觉得不安。

【恶霸自杀事件】

一个校园恶霸孩子,欺负其他学生导致住院,《邮报》标题直接称其为“恶魔”。

大量的记者媒体开始围堵这个“恶魔”,采访报道挖掘人肉。有人提出,你们这样,不也是在欺负霸凌这个孩子么?

他也许不是好孩子,但也还算不上恶魔吧?罪不该死吧?

《邮报》原本大义泯然,说自己只是报道新闻,对方是个恶霸恶魔,所以自己很正义。不是霸凌。

结果,这个恶霸在家里自杀了。死时手边平板上正是《邮报》称他为恶魔的新闻。

《邮报》开始慌了。知道自己惹祸了。将会受到社会谴责。

他们没有道歉,反而立刻联系了孩子的母亲,用钱收买,威逼利诱,让母亲接受采访,开启了一个反霸凌运动。

明明是《邮报》霸凌逼死了一个罪不该死的孩子。第二天又是《邮报》开启了反霸凌运动。丝毫不准备道歉。

这里,运用的就是一个社会心理学——

因为反差太大,新闻太反转太厉害,所以大众根本来不及仔细思考谁对谁错,就加入了运动中。

瞧,《邮报》把控舆论,操纵新闻,而且正正反反,一直扮演的都是正义的角色,是不是很厉害?

去年我就写文告诉过大家,遇到骨子里追逐利益前进的人,要小心点。不要与虎谋皮,讨论恶魔今天是不是好人。

今天你觉得它为了正义发声,就支持它。明天它掉转头来,利益的战车开到你面前,碾死你都不带眨眼的。

群众总是容易受到挑拨,容易激动,容易摇旗呐喊。现实里某臭名远扬的自媒体,偶尔写一篇“正义”的文章,下面就有几十万点赞支持传播,丝毫不考虑后果。

这就是群众。

可咱们看看《邮报》的主编邓肯,连首相都敢威胁,何况是一些不知真相摇旗呐喊的群众呢?

邓肯和首相吃饭,直言说

我用不着让你先坐,我只是礼貌而已。

你又不是元首女王,你只是首相,只是成为了你所从事的行业里的领袖人物。

而我,也是我们行业里首屈一指的。所以我们是平级。

就问你,看了这一段,知道现代社会新闻行业的力量有多大了吧!

在这种力量面前,偶尔被一时的正义或恐慌操纵的群众,读者,简直都太渺小了。

说到底,《新闻之争》最浅显的那层内核,就是传媒界的一个经典老套的问题:

到底是传统的,负责的,严肃的新闻理想重要?

还是娱乐的,商业的,潮流的,迎合大众的乐趣重要?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会开始思考这个非黑即白的问题。

可其实现状最糟糕的点在于,多数大众根本就不会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也不会在乎,也没有能力得出一个结果。现实是非常非常复杂的。

(对不起,今天俊俊决心要写干货,所以下面内容会更复杂)

说回正题。【恶霸自杀事件】,《邮报》原本闯了大祸。但最后棋高一着化解掉。

幕后给《邮报》支招的,就是霍利——《先驱报》理想又正义的头牌记者!

大家可能开始迷惑了,《先驱报》为什么要帮《邮报》?

答案是,霍利跳槽了!

从理想正义的《先驱报》,跳到了娱乐至死的《邮报》!

为什么?

霍利追查一个大佬利用权力,睡了最少20个以上18岁少女的事件。最终查清证据,搞了个大新闻。

可这位大佬,利用法律,行规,硬是在报纸送出去的路上,把卡车拦了下来!

霍利去高级俱乐部见那位大佬,大佬说,对,我就是坏人,就是手握权力鱼肉人民!

但是又怎么样呢?我在这里和你说的一切你都没有证据!现实就是这么黑暗!

可这个被拦下的报道,《邮报》却成功报道了。

因为《邮报》根本不讲什么职业操守,什么道德,就是悄悄的就在头条报道了!

不仅报道了,还把英国首相的照片,和这个大佬的新闻一起放在头条!

首相的脸就贴着“色情狂”3个字的边上。

(首相这张照片采访也是邓肯主编威胁首相得来的。)

《邮报》为了销量,真的是胆大包天,毫无原则。

可是邓肯告诉霍利,你要的正义和理想,根本不存在。只有我这样,有了销量,有了实力,才有力量!

我连首相都敢威胁戏弄,我才是强者。

而你们《先驱报》,那么讲原则,讲到一夜之间亏了几百万。

而且你们销量一直在下降,就快倒闭了。

邓肯说的是实话,《先驱报》因为快要倒闭了,所以只好把报纸变成免费的

霍利动摇了,所以跳槽去了《邮报》。。。

剧情分析暂时就到这里。给大家做个小小的总结把。

我们在谈论这两家报社的时候,似乎都忘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网络媒体对传统纸媒的冲击。

因为现在媒体事业太发达,所以形成了信任危机。大家普遍对媒体不再信任。

而报纸自然是最大的亏家。在信任危机的打击下,《邮报》这样没节操的报纸,一样开始变得亏钱。

我们的世界,在网络的影响下,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未来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没人知道。

回顾一下上面的文章,从短短6集的英剧《报社》里

一开始我给大家讲述了新闻的概念和现状。

然后,了解到新闻的目的,真假,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

我们稍微认识了现实的复杂性,以及各种话语权背后,错综复杂各种各样的事件和动机。讲到了霍利跳槽去了《邮报》。

这写也许说明,这部剧确实质量不错,短短6集内容层次却很多。

可今天的标题,俊俊把这部英剧称作真正的【禁片】,

为什么?

我在2018年左右给大家分析的新闻,一只手数的过来吧。

可能是因为认真,清晰,所以每篇流量或赞都非常高。甚至还有百万阅读的。

但最后一大半都被删除了。

后来,我写的也就少了。

我在上网的时候,看到现实的复杂,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往往有一种抽丝剥茧的快感。但更多的是一种更强烈的——对群众的盲从、易操纵深深的无奈和惊恐,无法表达的共鸣。

所以,我一直有打算把这种分析各种新闻,社会形象,大众心理以及网络媒体发展现状的分析集合成一本书。

但是我越是思考,越是觉得,仅仅是阐明一个现状,远远无法满足我。

这些东西,只能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处在一个什么环境下。

却得不到一个答案。

一开始需要写出来,是因为需要把自己看见的东西整理好,然后表达出来。

但现在,表达欲越来越少,如果没有特殊的必要,我不想再表达记录。

反而是自己一个人思考答案的需求越来越多,更加迫切。

在以前,各个国家虽然政策不同,但对于传统媒体的把控,对自己的政策政见的包装,绝对是精心而且全面的。

可如今,网络时代,信息纷呈,根本不受控制。各国政府也开始力不从心,漏洞百出。

看看美国之前的大选,看看疫情这几年的魔幻,就真的是魔幻到大家默认,然后麻木。

世界级别的头等大事,最后闹到了多么丑陋粗鄙的地步,大家就知道世界真的已经变了。(对我影响很深)

信息,无知愚昧,各行各业的进步,政治走向,以及人们的心理,

全部,全部,所有的事情都在同时爆炸。

所以正如涂尔干所说,社会变化的同时,人们的心理也产生了同样的变化。

社会科技的进步,与人类心理变化,互相影响着。

哪怕是最厉害的学者,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类似《黑镜》《网络迷踪》等作品为什么好看,因为它们对现代人类的日常行为,心理转变和虚无焦虑,都有精准的描述,从而刺激思考,深度和代入感都体验极佳。

要做出这样的作品,其实只是第一步。观察的到位就可以了。

但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答案,对人生和这个新世界的态度,是什么?

4年前,我还没有自信的答案。

如今,我感觉自己正在渐渐的揭开面纱。

想要重回学习,读个社会学的博士,类似这样的念头在俊俊脑子里越来越深。

要更好的预测社会,或是对自己的人生哲学有更强的认知,就必须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步。

最近我对新闻和网友已经越来越不关心了,因为能想的问题似乎都想的差不多了,只是没有整理成书而已。

反之,我对格局更大的问题,对它的思考似乎更加饥渴迫切了。我仿佛生来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解答,它就会一直纠缠着我。

《新闻之争》这部剧,就是一部可以刺激思考的剧。

媒体,本身就该是禁地。当我们看到剧中媒体可以威胁首相的时候,就该知道它的敏感性。

如果大家看这部剧,只看到现实和理想,责任和流量之争,那说明看懂了剧,但还不够深入思考。

如果大家看这部剧,看到了自己生在一个什么时代,反思到自己身边或者干脆自己的很多问题,那说明有点开窍了。

(再想想,为什么我平时不许粉丝在粉丝群发新闻?)

(或是想想,我们身边有哪些表面正义,其实是贩卖正义的“邮报”式博主,你分的清吗?)

这部剧这种开民智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啊!如果是我,我肯定封杀这种片。因为它让人深层思考。

无论怎样,思考才是这个时代的出路。

在这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时代,清晰全面的见解,就是最有力的力量。

能多看看这种类似的剧,多进行思考,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其实是一种幸运。

近期必看内容:

为什么这件事没意义,却很重要?

9.4分封神!周末爽片来了

还不知吗?恭喜蜡笔小新的爸爸还完房贷

国产8.0涨到8.6分!12万人良心国产剧!

8分?9分?朱一龙的禁忌话题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