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最勇敢的导演却没几个人知道「他是中国最勇敢的导演却没几个人知道」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03更新:2023-03-19 19:41:31

就在前两天,有个内地导演获得了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

只是,媒体报道不多。

并不是这个奖分量轻。

洛迦诺电影节,是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和戛纳、威尼斯、柏林并称「欧洲四大电影节」。

陈凯歌曾凭借《黄土地》,拿过银豹奖。

这次拿下金豹奖的是国产纪录片《方绣英》。

这也是该电影节历史上首次被一部纪录片摘下最高奖。

由于这部片子还看不到,所以鱼叔今天要介绍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

王兵

很多纪录片导演都是摄影师出身,王兵也不例外。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的他,先在一些电视剧里担任了四年摄影。

直到1999年,开始着手拍摄第一部纪录长片。

这部长片,是真的长。

整整551分钟,9个多小时。

大家可能听过它的名字,《铁西区》。

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纪录片之一」。

2014年,英国电影学会与全球200多位评论家、影展人和制作人,共同评选出了影史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铁西区》排名第17。

本片记录了1999至2001年间,中国最老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宁沈阳铁西区的没落。

因为时长太长,《铁西区》被分成三个部分,《工厂》、《艳粉街》和《铁路》。

分别对应了铁西区的工作、生活和交通区域。

第一部分《工厂》,长达近四小时,记录了铁西区三家大型工厂的最后一段时光。

一开始就是一个长镜头。

火车一直向前开,雪花飘打在镜头上,四周都是工厂。

这些工厂都处于倒闭的边缘。

工厂的工人们也都无精打采,聊的话题离不开喝酒和赌钱,还常常爆粗口。

有个小组组长对大家说:今天是最后一天上班,大家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注意安全问题。

第二部分是《艳粉街》。

艳粉街是铁西区的一条街,两边是低矮的平房,住的都是工人。

2000年末,艳粉街棚户区房屋拆迁改造,工人们为新房面积与开发商明争暗斗。

聚在一起讨论接下来该如何生存。

第三部分《铁路》,跟第一部分一样,开始也是一个长镜头。

火车穿越铁西区的一个个工厂,一条条街道。

随着车轮,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没落。

这片重工业厂区曾经是那么的辉煌,现在却凋敝成这样。

很多人看完这片,都忍不住哭了。

甚至表示,应该把它作为国家一个时代的档案来珍藏。

导演王兵给他的这部电影写了一篇影评,这也是最精辟的注解:

曾经有一群人,为了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而付出了一切,他们最终失败了。

正是这种大厦将倾的悲壮感,令他不顾一切地完成了这部震撼的处女作。

尽管在国内无缘上映,但在国际上拿下了诸多大奖。

其中,在墨西哥城国际现代电影节、法国马塞记录片电影节、日本山形国际记录片电影节中,都获得了最佳纪录片奖。

四年之后,王兵才拍了自己的第二部作品,《和凤鸣》。

和凤鸣,是一位老人的名字。

她和丈夫在历史上那场著名的反右斗争中,尝尽了苦难。

两人都被送到劳教所改造。

丈夫在饥荒中饿死,她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很多苦难,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

正因为如此,王兵才选择了一种丝毫不介入的记录方式。

整部电影没有旁白,没有注解,没有对话。

就只是和凤鸣老人对着镜头,静静的叙述了三个小时。

你听她诉说往事,就像在听自己的奶奶叙述陈年往事一样自然,伴随着一种无法表达的唏嘘。

本片也获得了2007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竞赛单元大奖。

时隔一年,王兵又拍出了一部神片——《原油》。

时长840分钟,比《铁西区》还要长。

怪不得有人说,王兵的作品,一部比一部不可思议。

听片名就知道,本片讲的是采油工业。

这一次,他远赴戈壁,将镜头对准了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采油工人。

整整14个小时,却只有20多个镜头。

近乎纯粹的凝视。

拍完油田,他开始拍摄煤矿——《煤钱》。

这部片子记录了跟煤有关的黑钱交易。

一辆大货车在山西煤矿和天津港口之间日夜穿梭,买煤和卖煤之人都在盘算如何牟利。

乌黑的煤与人心的肮脏相呼应,导演在记录,也在反思和批判。

2009年是王兵高产的一年,除了《煤钱》,还拍了《喜洋塘》和《无名者》两部纪录片。

喜洋塘是一个村庄的名字,位于云南省东北地区。

这个村庄非常贫穷,村民只能勉强度日。

你看这些截图,是不是很让揪心。

看完这样的图片,这样的纪录片,我们会变得沉默。

因为你不知道,可以怎么改变。

《无名者》,纯粹地记录了一位无名者的生活。

他像流浪汉,但有自己的住处,可你又无法把这个地方称作「家」。

因为这只不过是一个洞穴,没电没水没厕所。

这是一个原始人一样生活的人,一个脱离了社会关系的人。

他对生活不抱希望,不知道未来要怎样。

但他活着,并且就只是这样活着而已。

导演从冬天记录到秋天,刚好一年。没有跟这位无名者说任何一句话。

有的人说这是王兵最好的一部作品。

2010年,王兵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夹边沟》。

根据纪实文学《夹边沟记事》改编而来,也可以看作是《和凤鸣》的故事化、影像化。

同样讲述了1960前后夹边沟农场改造的故事,严酷的阶级斗争和大饥荒把夹边沟农场变成了人间炼狱。

本片获得了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在国外获得了非常高的口碑,《斯洛伐利亚日报》评价:

这是献给那些受过苦难的人,因此拍摄这部影片很有必要。

然后在国内却看不到。

拍完《夹边沟》后,王兵在看望其母亲回程路上,偶然遇到了三个孩子,然后就拍了《三姊妹》。

本片获得了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

这一次显得没那么苦大仇深。

尽管再次聚焦了云南农村的贫困生活,却在贫困中透出一些微弱的光。

在云南,王兵还拍了一部非常重要的纪录片,《疯爱》。

片长近4个小时,聚焦于云南昭通市精神康复医院里的男性精神病患者。

不否认,这是一部很压抑的片子,这份压抑来自于完完全全的写实拍摄。

本片的英文名很诗意:Til Madness Do Us Part。

翻译过来就是,直到疯狂将我们分离。

片中的患者,因为各种原因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他们之中,有的是真疯,有的并不是,只是被家人遗弃了而已。

但只要来到这里,就躲不开变疯的命运。

有个病人说:

在这里待久了,

就真的变成了精神病人了。

王兵喜欢相处性的拍摄方式。所以这些患者面对镜头既不害怕,也不避讳。

拍摄期间,王兵成功说服一位患者的家人,让他们把患者带回了家。

因为这位患者本就不属于这里。

片中有个镜头鱼叔印象深刻,导演手持镜头,跟着一位患者在封闭的楼层奔跑。

这个楼层是四方形的,所以这种奔跑不过是一个死循环,根本没有尽头。

但这位患者好像并不知道,只是一个劲的跑。

还有一个人对着镜头唱,妈妈是心中最美的花。

可是他的妈妈在哪儿呢?没人知道。

王兵的纪录片最大特点是,真实。

他说:

当我们用心地去了解一群人,真正走进某一些人的时候,他们也许并非我们所想象。我觉得自己是观察者,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呈现出来,很少介入。

他今年得奖的作品《方绣英》,同样如此。

方绣英是一名生活在浙江湖州的67岁普通老妇,由于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生活无法自理。

王兵用镜头记录了她生命中最后的十天。

他不卖惨,不煽情。

只是忠实的记录,不带感情色彩的记录,并尽可能的保护镜头下的人物。

这部作品赢得了影评人的一致好评。

影评人Rory O Connor这么写道:

《方绣英》是对脸部表情的一次研究,是一篇关于死亡的沉重而淡然的散文。这部来自纪录片导演王兵的大师级作品,值得每个人坐下来观看。不论是道德层面或其他主题,还是电影语言的运用上,它都堪称是一部杰作。

大家或许不难发现,王兵的所有作品,聚焦的要么是时代的苦难,要么是社会的小人物和边缘群体。

关注边缘群体,关注正在遭受苦难的人。

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有人正以另一种方式生活,一种我们很难想象的方式。

这些人应该受到关注。

因为只有被关注,才有可能被改变。

像王兵这样的导演,并不想给我们视觉上的奇观,或者快意恩仇的故事,他拍的不是电影,而是生活。

他只是希望通过真实的影像,让这个世界变好一点点。

像他这样的导演,多几个有多好!

他是中国最勇敢的导演却没几个人知道「他是中国最勇敢的导演却没几个人知道」

63岁冯小刚传来坏消息,病情加重无药可医,只能依靠保养维持了吗?

63岁冯小刚传来坏消息,病情加重,无药可医,只能依靠保养维持。早年间我们经常就听到冯小刚身患严重的白癜风,身价过亿,却选择放弃治疗,因此,冯小刚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现如今,就算是冯小刚想治疗,也已经作用不大了。

冯小刚病情

之前我们就曾经听说过冯小刚很年轻的时候,便患上了严重的白癜风。这些年,随着冯小刚年龄增加,他的病情也变得越发严重。不仅日渐消瘦,面容憔悴,而且脸上白癜风的面积也越来越大。

现在的冯小刚几乎整张脸上都布满了斑驳的白斑,就像抹了一层厚厚的脂粉一样。冯小刚本人也曾经在采访当中透露过,现昌茄在不化妆根本就没有办法出门。

早年间,冯小刚因为整天在户外拍摄,再加上工作压力大,所以一直不曾有过规律的生活和系统的治疗。为了事业,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现如今冯小刚就算想要治疗,作用已经不大了,只能用药物维持。

名导演冯小刚

冯小刚出生于一户普通家庭之中,从小因为父母离异,他和姐姐跟随母亲生活,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冯小刚从小就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给母亲和姐姐更好的生活。

高中毕业之后,冯小刚便开始了规范化生活,曾经在队伍当中担任文职人物,并参与了不少晚会的筹备工作。

也是在此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1984年,冯小刚正式进入电影圈,一开始只是在各大电影当中担任美术指导。随后开始接一些影视剧本以及相声小品的编剧工作,这个时候的冯小刚在影视界已经小有名气。

冯小刚在成名之路上有两个贵人,一个是王朔,一个是郑晓龙。一个普通家庭背景出身的孩子,想要从事影视行业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首先他没有人脉,二来没有资金。冯小刚前期刚刚进入编剧这条路的时候,主要得益于郑晓龙的帮助。二人曾经一起合作剧本《遭遇激情》,这个剧本拿到了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提名。

冯小刚在电视剧艺术中心当美工时,在郑晓龙的引荐之下,认识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二个贵人,著名作家王朔。王朔出身名门,本身又是极其有名的作家,冯小刚因为对王朔作品的翻拍才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虽然冯小刚在我国是知名的导演,曾经导演过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但是他在影视圈之中的名声却不怎么样。众人都说他是靠溜须拍马搭上了王朔这条大船,因此才有机会跻身名导演的行列。

后续因为冯小刚做人不当,和王朔的关系也因此闹掰了。某导演在自己的作品当中插入了一个溜须拍马的角色“冯裤子”,还特意找了一个神似冯小刚的演员,从此之后,冯小刚在圈内便有了一个“冯裤子”的诨号。

冯小刚病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冯小刚在公开场合出现的时候,要么就是戴着一顶棒球帽,要么脸上画着厚重的妆容。在媒体流传的很多照片当中,都能在他脸上看到不规则的白斑,由此可见,冯小刚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冯小刚在公开场合出现的时候,要么就是戴着一顶棒球帽,要么脸上画着厚重的妆容。在媒体流传的很多照片当中,都能在他脸上看到不规则的白斑,由此可见,冯小刚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白癜风是一种慢性疾病,想要彻底根治,需要花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首先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生活作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吸烟喝酒。对普通人来说,或许很掘迅者容易办到,但是对冯小刚来说,这简直就是要了老命了。

白癜风是一种慢性疾病,想要彻底根治,需要花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首先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生活作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吸烟喝酒。对普通人来说,或许很容易办到,但是对冯小刚来说,这简直就是要了老命了。

冯小刚常年在户外拍摄,忙起来的时候常常是没白天没晚上,甚至经常忘记吃饭。在剧组当中拍摄的时候,只能吃外卖这种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再加上冯小判薯刚,因为拍摄压力过大,经常要靠吸烟来调节压力,冯小刚本人非常喜欢抽烟,是圈内有名的大烟枪。不拍戏的时候又经常要辗转于各种各样的社交场合,喝酒更是难以避免。

冯小刚看到治病这么麻烦,还有如此苛刻的要求,干脆选择了放弃治疗。对冯小刚来说,未来的事情还很遥远,活在当下才是更重要的,放弃治疗,能够让自己活得更加舒服自在。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吧,相比于遥不可知的未来,当下的快乐和舒适貌似才是更重要的。

冯小刚病情恶化

这些年,冯小刚逐渐放下了在娱乐圈的工作,准备安心调养身体。但是这个时候冯小刚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如今的冯小刚已经60多岁,随着身体各项器官的老化,他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当中的时候,面容老态,含胸驼背,脸上的斑点也十分明显。

这些年,冯小刚逐渐放下了在娱乐圈的工作,准备安心调养身体。但是这个时候冯小刚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如今的冯小刚已经60多岁,随着身体各项器官的老化,他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当中的时候,面容老态,含胸驼背,脸上的斑点也十分明显。

看到冯小刚现在的样子,很多影迷都十分担心,工作虽然重要,但是身体健康更加重要。不知道现在的冯小刚,是否会因为当初放弃治疗的事情后悔。

结语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会和冯小刚犯一样的错误,为了工作透支自己身体健康。在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小小的疾病算不了什么,无休止的熬夜,拼命工作,只有老了,所有疾病全部找上身体来的时候才懂得健康的宝贵。

只有健康才是我们一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金山银山也换不来一个健康的身体,当初的冯小刚为了工作,选择了放弃治疗。现在想治也是有心无力,身价过亿,功成名就又如何呢,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都享受不到。

希望冯小刚能够保重身体,积极治疗和休息,继续为我们带来更优质的作品。

他是中国最勇敢的导演却没几个人知道「他是中国最勇敢的导演却没几个人知道」

杨洁导演的“九九八十一难”,性格决定命运,最终怎样了?

笔者有幸买到一本杨洁导演的自传《我的九九八十一难》,读完之后有一种领悟,那就是:性格决定命运,耿直才无遗憾。虽然笔者觉得用正直来形容杨洁导演似乎更高大上一些,但读完她的一生自述 ,笔者还是认为耿直是对她最准确的评价。

杨洁的耿直性格几乎贯穿她的一生,她为此付出过代价,也得到过幸运,一生颇多磨难却总能化险为夷,一辈子得罪人无数临了却赢得万千尊重。总而言之,她是个从来不向命运低头,不向不公弯腰,是一个大写的人。

杨洁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播音员前传和播音员,电视台戏曲导演,《西游记》六年,《西游记》后传。

一、 没上过学的知识分子当播音员

杨洁出生在1929年的四川成都,她的父亲是著名革命杨伯恺。杨伯恺在其革命生涯中主要从事的是文化战线工作。杨洁也得到近水楼台的机会从小就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

相对来说,杨洁的性格更多来自于她的父亲,用杨洁的话说她的母亲一生之中最大的爱好就是打小麻将。杨伯恺则主要担当了杨洁的人生教师。

在杨洁的笔下,杨伯恺是一个老灶深情内敛的工作狂,她反对杨洁上那些无聊的学校,因此杨洁的学生生涯只有几天,她的学习更多的是从父亲给的书籍上得来。

杨伯恺是一位资历极深的老革命,他当年的战友都身居极高的位置,而他却是一个只干实事不贪慕虚名的人,直到全国解放前他依然只是个报社主编。虽然杨伯恺不幸牺牲在成都解放前夕,但他干实事不求名的精神却让杨洁继承了下来。

1945年杨洁来到延安,短暂停留后转赴华北解放区,在经历了学生、文工团等角色后,她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得到了当播音员的机会,由此开启了她的广播事业。她也成为我国广播事业的第一代播音员之一。

在先后经过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济南广播电台以及青岛广播电台等多个播音员岗位后,1954年由于杨洁身患严重肺病为了回北京养病调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一场病也伴随了她的一生,让她的呼吸无法像正常人一样顺畅)

那个时候杨洁的同事几乎都是未来中国广播电视行业里的大腕和高级领导,如丁一岚、齐越和孟启予等人。按理说如果杨洁愿意的话,她是有足够的资历和资源走上广播行业高级领导岗位的。她的小姨危拱之是参加过长征的女革命家,她的表姐张瑞华是聂老总的爱人。但杨洁只爱干实事不爱当领导的作风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她始终热爱一线的具体工作,比如青岛广播电台的第一条消息“青岛解放”就是由她带着疟疾病痛广播的。

在这个时期,杨洁也遭受到了她人生中最严重的一次以权压人磨难,她胡核的上级台长为了私欲妄图控制她结果遭到了杨洁的全力抵制,为此她放弃了入党也被迫放弃了去上海广播电台的机会。杨洁面对不公的顽强斗争帮助她脱身而去,这一段历史可能更坚定了她的强硬性格。

二、 只能做戏曲节目的央视拓荒人

杨洁在北京进行肺部手术后回到工作岗位,医生给她发了一个可以终生免除体力劳动的医疗证明,可见她的健康状况确实堪忧。

回到中央广播电台的杨洁由于早年的一次公事公办后遗症遭遇了不公待遇,鉴于此1958年杨洁想改行,她原来的同事丁一岚爱惜人才将她调到了新成立的部门北京电视台,也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现在看来从电台调到央视简直是登天,但在当年却和发配一样,毕竟全国的电视机也没多少台,电视台到底怎么干也没有成功先例,一切都必须要摸索才行。

没上过学只靠看书的知识分子杨洁,要面对老式的摄像机和转播技术,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幸亏这时候的电视台还处于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地步,这倒给她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很快她就找到了工作的节奏,成功转播了多台节目。

此时杨洁的顶头上司是当年的播音员同事孟启予,她让杨洁当一回领导当戏曲转播组的组长,杨洁也就开始了一段负责戏曲节目转播的时期。她虽然羡慕戏剧组的王扶林他们,但没想到的是戏曲组的工作却给她的未来工作提供了深远的帮助。

应该说,这一时期可能是杨洁职业生涯中最轻松的经历,她的父亲是革命烈士侍做扮,相当于给了妻子儿女一顶最有力的保护伞,杨洁从未因运动而伤神,她可以一直扑在电视台工作上。

也是在这个时期,杨洁离婚后再次结婚,她和电视台摄像师王崇秋喜结连理,两个人当时还都想不到的是,他们俩再加上后来当化妆师的女儿丫丫,一家人居然就能组成一个小剧组了。

这一时期杨洁虽然从事的是转播工作,但不论是从工作经验上、摄像上还有演员以及人脉上,杨洁都在无意中给《西游记》的成功拍摄打下了良好基础。从副导演到很多演员均是戏曲行业出身就说明了这一点,比如饰演观音的左大玢还有饰演黑熊怪的项汉,他们都是杨洁在湖南湘剧团认识的。由于长期转播戏曲,她和全国各个戏曲剧团都建立了良好关系,没有这一时期的积累,《西游记》也不会如此成功,万事均有源。

另外要提的一件事是,1979年杨洁联合歌舞组的邓在军一起指导了央视“迎新春文艺晚会”,这台晚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央视第一台春晚,也许是杨洁的性格原因也许是其他原因,央视后来将这台晚会选择性忽略掉了。

三、 春秋冬夏酸甜苦辣的《西游记》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电视台开始了拍摄长篇电视连续剧的计划。杨洁对此非常热情,无奈她身在戏曲组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戏剧组的王扶林去拍电视剧。

不服输的杨洁自己想办法拍了一部电视剧《崂山道士》,这是她第一次尝试电视剧的拍摄,也是一次勇敢的探索,杨洁也通过这部电视剧掌握了一些拍摄法术戏的技巧,而本剧的主演蔡渝歌日后也在《西游记》中出演了羊角大仙。

不过由于此剧的拍摄,杨洁再次遭受到了上级的批评,因为她已经被牢牢定在了戏曲组导演的位置上,之后她提交拍摄《女秀才》的报告也被搁置。

不甘心的杨洁筹划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那就是筹拍戏曲版的《三国演义》,将那些京剧舞台上著名的三国戏拍成连续剧,笔者认为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施的话,其意义并不亚于《西游记》,可惜杨洁的报告依旧石沉大海。

就在此时,上级发布了筹拍我国传统四大名著电视剧的指示,王扶林兴致勃勃的提交了拍摄《红楼梦》的报告,而杨洁此时提交的却是调离报告,她对自己能拍摄电视剧已经绝望了。

新调任的央视副台长兼文艺部主任洪民生改变了一切,在他的力主下中央电视台决策层最终决定由王扶林筹拍《红楼梦》,杨洁筹拍《西游记》。消息一出,震撼全台,包括杨洁自己都被幸福震晕了。

杨洁导演拍摄 《西游记》的过程已经有很多文章介绍过,笔者在这里就不赘述了。笔者想着重提的就是杨洁导演在拍摄期间经历过的那些磨难。

比起风餐露宿四处扎营的拍摄过程来,来自上层的压力让杨洁更是应接不暇,她在屡次磨难之中始终硬着脖子坚持自己的原则,为此她得罪了一大帮人,但是为了《西游记》她都抗了过来。

曾有人要求《西游记》也要像《红楼梦》一样配备顾问团,杨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谢绝了。

曾有人举报杨洁带领《西游记》剧组四处游山玩水导致拍摄进度过慢,杨洁不予理会。直到上级派出联合调查组到剧组实际跟拍了一段时间,调查组的领导给予了《西游记》剧组高度的评价并且给批了资金和新设备,举报反而成了帮忙。

曾有专家指责《西游记》片头曲和主题曲不合适要进行全盘替换,杨洁不惜得罪上级以一篇犀利的长文反驳,最终保住了这些经典音乐作品。

《西游记》剧组最危险的时刻是在1986年,刚刚播放完十一集的《西游记》被上级要求中断拍摄直接结束。对此整个剧组据理力争都没用,最终还是靠剧组本身筹措资金才弄到了三百万费用。中铁十一局赞助的理由是《西游记》太好看了,希望他们能再接再厉拍出更好的剧集。观众的肯定是最大的动力,可惜由于成本的增加,原定三十集的《西游记》最终只拍了二十五集。

在《西游记》拍摄的六年里,杨洁本人付出了很大代价,她的小女儿由于无人照顾在北京四处蹭饭吃,得了病之后又被庸医诊断用药险些成痴呆,最终杨洁被迫让女儿放弃了学业跟着剧组学习化妆,可以说《西游记》也从此改变了这个女孩的命运。

对于杨洁来说,最大的心寒却来自于《西游记》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随着《西游记》全部剧集的热播,杨洁反而被有关领导一脚踢出了剧组,这直接导致很多资料以及道具的遗失散落,是一次人为的艺术灾难。杨洁导演后来说十年不看《西游记》正是从这里开始的,那是她的心血,却突然变得和自己无关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1988年评选的新时代十大电视剧导演中,杨洁导演以超过95%的选票力压林汝为和王扶林等著名导演位列第一名。她这个戏曲导演也终于在电视剧领域得到了所有人认可。

四、不改初衷不忘初心继续创作

《西游记》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杨洁的电视剧导演之路却并没有走上快车道,她随后十年拍摄的《司马迁》《朱元璋》和《西施》等电视剧依然坎坷,这些剧无一例外在艺术性上被很多人认可,但在市场上却很难得到认同。

可悲的是,为了给《司马迁》剧组筹措资金,杨洁也被无良商人欺骗过,但是为了艺术的追求,杨洁初心不改不向困难低头,虽然一路荆棘,但是她依然将这些电视剧拍摄完成。

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杨洁最终在十年后得到了拍摄《西游记》续集的机会,虽然最佳拍摄时机早已经错过,但无论如何杨洁导演给自己的《西游记》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拍摄完《西游记》续集,杨洁导演随后的日子终于可以轻松下来,她于2008年获得了中国电视剧辉煌三十年最具影响力导演称号,这是对她职业生涯的最大肯定。

2013年开始杨洁连续出版了两本自传《敢问路在何方》和《我的九九八十一难》,相对来说后者的文字更为全面和犀利。2017年杨洁走完了一生,她的葬礼非常隆重。

综观杨洁的一生,笔者认为贯穿她一生的就是两个字,耿直。她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明哲保身和委曲求全,她的原话是我可以任劳但我不任怨!

因为耿直,她一生多次遭受打击和磨难,也是因为耿直,她能坚守做人和做艺的原则,为自己负责为作品负责。在各种办公室鸡汤文泛滥的今天,杨洁的耿直作风更显得珍贵。她,是一位大写的人。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