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衰落原因「香港电影已死」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24更新:2023-03-21 20:10:23

文|令狐伯

这段时间写了不少关于香港文娱衰落的稿子,很多人说伯光君老是批评香港文娱。答案恰恰相反,这里没有批评的意思。主要还是因为历史环境的关系,现在港台文化创作者仍然没有试图融入内地主导的新时代华语文化。

内地观众却因为过去港台流行文化的情怀滤镜,仍然在沉湎和追捧这些文化。这倒是无可厚非,毕竟穿越时空的文化艺术有它的价值。但观众仍然追捧过去港台文娱的生产模式,甚至动不动反思和刻意贬低内地文化产业。

这不但对于华语流行文化发展毫无认知,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

比如这里面就有一个流传多年的谣言,那就是香港电影衰落是因为内地。什么官方不给香港电影自由?什么内地市场不行?再到什么内地和香港签署的协议导致香港电影培养不了新人等等。

我相信现在抱着这样观点的人不少,并且时不时被拿出来讨论。再通过怀念当初香港电影,认为只要学习香港电影就能拍好电影什么的,这实际上就是既不了解香港电影,更不了解内地电影。

这么多年过去了,香港电影为什么衰落也早该真相大白了。

香港电影为何会衰落?这3个原因,一个比一个严重

香港电影衰落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业界早有定论,伯光君都写过很多次稿子分析。那些演员,导演和创作者人才青黄不接,再什么香港电影人没有格局,最后是什么香港电影票房越来越低等等。

这些倒也不是不重要,但只是电影行业的问题,香港电影衰落还是这3个重要原因。

1、香港电影人口太少,经济上限有限,外部受到冲击后就影响内部,98年金融海啸后除了金融贸易,当时受到影响的都不止文娱行业一个,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

王晶曾经接受采访时说,1993年周星驰《济公》起台湾资本不愿意给香港电影投资,然后就崩了。这件事算是大环境导致的一个诱因,其实是当时内地的经济崛起,港台经济发展不佳,经济行为就开始收缩,98年又发生了亚洲金融海啸——

相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事儿不用多讲,这就决定了下一个问题。

2、香港电影本土市场非常有限,它没有办法支撑香港电影更新换代。

毕竟香港本土只有七百多万人口,这个市场上限能有多大?当初香港电影强盛的时候,这个市场基础主要就是港台的三千多万人口,外加隐性的市场东南亚,那时内地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呢。

2023年,5000多万人口的韩国因为3年“疫情‘的冲击都叫苦连天了,何况三千多万人口的港台市场。90年代末大环境经济不行,台湾市场又崩掉了,香港本土市场又小,它就没有支撑下一个东西。

3、香港电影没有产业升级成功,也就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升级,再重新到世界上抢占市场,甚至连本土市场都丢了。

相信我,近现代各行各业科学技术带来的产业升级是抢占市场的唯一法门。这个实体的制造业上演了太多次,你看中国家电之于日本家电,苹果代表的智能手机之于诺基亚代表的老式手机,再到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之于燃油车等等。

大家不要觉得文化产业和实体制造业不同,实际上这玩意儿也是一样的。

2000年之前,香港电影,日本电影和欧洲文艺片都能和好莱坞大片打得有来有回。但好莱坞在90年代初《终结者2》到《侏罗纪公园》系列革新数字特效技术成功,再到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就对全世界形成了降维打击。

90年代末《黑客帝国》系列,《指环王》系列,《蜘蛛侠》等等,是不是好莱坞大片开始横扫全世界,欧洲、东南亚、中国港台、包括中东、俄罗斯,中国内地等等,全世界市场都沉沦在好莱坞大片之下。

这个经济(消费力) 人口数量(市场上限) 产业升级(竞争力)一直是产业的根本。

香港三点全占,欧洲虽然人口多,经济不错但市场太分散。你看人口有1亿多,却因为经济衰落的日本电影也没有成功产业升级。2000年后真人影视剧就不行了,2010年后至今只剩下全世界无可取代的动画和游戏两个产业。

一边是救星,一边却被骂?内地市场救了“香港电影”

说白了,港片就是被产业升级成功的好莱坞给淘汰掉的,以前港片还能在东南亚捞一笔,数字特效时代的好莱坞大片以后,东南亚人吃过了好莱坞大餐谁还吃你香港甜点?

包括台湾市场,港片在台湾不行是因为台湾开放好莱坞片子引入数量,以前的以前台湾是限制好莱坞片子数量的,开放以后港片在台湾市场就不行了。此后台湾本土票房排行榜前20名只有一部《海角七号》,前30名里再有一部《赛德克巴莱》。

94年过后香港电影就不行了,但当时香港电影还算辉煌,所以一直撑到了2002年的《无间道》,再到周星驰的《少林足球》6073万,《功夫》的6127万。

严格说来,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还没有完全靠内地市场撑着。虽然《功夫》内地市场票房1.73亿,,但是这电影全球票房有1亿多美元;《少林足球》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在内地上映,《无间道》在内地票房也一般。

所以,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正式走上国际,国际市场表现能力还是不错的。

与此同时,香港本土电影像杜琪峰的《黑社会》系列,再到银河映像的电影确实没有靠内地市场(这些电影投资也不高),当时香港市场,国际市场还能养得起这些本土电影,但也只是这两支。

另一支像成龙的《神话》,陈可辛的《投名状》,再到吴宇森的《赤壁》等古装商业大片,这就完全靠内地市场才能存活了。

我们回到90年代末,港台本土市场不行,吴宇森,成龙等香港电影人出走好莱坞,2002年的《无间道》是香港电影衰落的分水岭,那么没有内地市场崛起的兜底,成龙等人在好莱坞混到哪一年?

最后的辉煌就是2008年的《功夫之王》,香港电影人在海外发展也就十来年的时间。巧合的是,2008年过后杜琪峰和银河映像是不是也不行了?而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上面,另外两部票房上榜的电影是什么呢?

一部是2015年的《叶问3》6036万,一部是2016年的《寒战2》6680万。

这两部电影主完全就靠内地市场,如果没有内地市场的支撑。这两部香港大片是诞生不了的,包括同时代什么《扫毒》《寒战》《追龙》等等都这样,本土只能拍些小成本文艺片了。

从2004年《功夫》到2015年《叶问3》,这中间差不多十来年时间了,香港电影在本土的票房都很差,和台湾市场一样完全被好莱坞大片占据。

2016年《寒战2》到2022年这6年也一样,直到去年古天乐《明日战记》达到8190万。但我们都知道没有内地市场,这部片子压根拍不出来。唯一例外就是现在破纪录的《毒舌大状》,这片子没有靠内地市场。

大家想想,真正的20年一部啊,和《海角七号》在台湾市场类似了。

香港本土市场早就是好莱坞称王黎霸,这就是香港观众的选择。港片的没落和内地一点关系都没有,相反大陆市场是救了香港电影才是,港片海外市场已经丢了,如果没有内地市场,一帮早过了创作巅峰的香港电影人还能混到2020年?

我认为,如果不是庞大的内地市场支撑,2010年过后香港电影人进了历史了。

不是开玩笑,2021年最出名的三部港片《怒火重案》《拆弹专家2》和《手卷烟》票房分别是2637、1938和800.3,当中包括刘德华、甄子丹、谢霆锋、林家栋等一线明星。从公开的资料看,本地票房连主演的片酬都付不起。

这就导致要不就靠其他地区——其实只有大陆市场,现在港片票房在东南亚,台湾已经可以列入其他,更别说日韩欧美了。

大陆也开始不认香港本土题材,2021年,吴君如的《妈妈的神奇小子》在香港2800多万票房,但内地只有1700万,这还是叠加上奥运年的影响。本土票房低自然没有多少机会给年轻演员。

香港的市场、文化、工业水平都无法支持高投入电影产业,只能生产7天就拍完的剧情片,可文化沙漠的香港并没多大潜力挖掘。只能大片拍不起,不停炒冷饭,再加上香港人的急功近利,片子越拍越烂。

都衰落20多年了,网友还在怪内地害了“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只有依托内地市场、采用内地技术、引进内地人才才有未来。这时肯定有人说什么自由竞争,还要多自由,港片都是国产片的待遇还要多自由?最后就是什么内地限制太严重了?

这里就话说得明白一点,都2023年了,多数港台电影人什么观念大家都清楚,你们是指他们拍那类政治电影,我们官方要开绿灯,媒体还要大力宣传,观众还要无条件的去支持——你们才觉得这荒唐?

最后是不是哪怕内地有限制,港台电影人充分了解内地社会环境,最后拍出适合内地市场电影这一条路。那港台电影人有了解过内地市场和环境吗?又有多少人还尊重内地观众了呢?

2023年,只有情怀滤镜严重到一叶障目的人还会还吹港台文娱。我们有审核,还有流量遗留等乱象,但我都不提抗日神剧,磨皮抠图古装剧,再到香港导演拍的一堆主旋律大片。

对了,还有古装剧里“以偻代华”服化道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港台文娱进入内地市场给带起来的。

你们还有脸骂内地影响了港台文娱如何如何,却不知道现在内地的文化创作者,都在努力去除港台文娱把华语流行文化带歪的影响。

也是这几年,中国观众看了《流浪地球2》《三体》,当然不想看香港警匪片,有了《显微镜下的大明》,当然不想看港台导演的“以倭代华”古装剧。 我们都有了更亲近的《狂飙》,还看什么审美疲劳的香港黑帮打架?

都2023年了,香港电影衰落还有一帮内地网友跟着骂内地。

醒醒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

香港电影衰落原因「香港电影已死」

香港电影为什么没落了,是什么原因?

原因

首先是大环境改变了,时代变化了。

当年的中国没有什么好电影,美国大片也过不来,自然香港电影就高大上。如今现在每年网络剧这么多,中国大片也不少,美国大片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香港电影自然也就没那么吸引眼球了。

其次市场变了,香港并没有强大的本土市场可以依托。

当时的香港电影除了本土市场还有东南亚市场,因为当年韩国电影没有起来,日本市场也比较开放,东南亚市场也可以进入,尤其是台湾,所以香港电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陪链衫随着台湾片商对港片越来越不满,王晶曾说过台湾片商曾花3000万买了周星驰的济公台湾版权,但却亏的底朝天,台湾片商联合起来要求政府放开好莱坞市场,韩国文化崛起,泰国电影崛起,这样所有国家都开始保护国内市场,所以香港电影颓势就来了。

电影特点

工业化

香港的制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程度远不够严密有序。首先,按照好莱坞的工业规则,电影一旦开机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随意更改剧本、变动进度。

然而香港的电影导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们的拍摄方法却大不相同:在保证按时交片的前提下,现场即兴发挥、随拍随改、有时停工,有时赶拍。这种做法恰恰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正常的作风习惯。同时,香港尽管也有不少以导演强势创作著称的影片,但是现代许多大制作的香港电唤喊影都是由集体创作完成的。

赶时间

领衔主演的明星通常身兼几个片约,档期有限,所以剧组人员就不眠不休的奋战赶拍。

飞纸仔

导演开拍前只有故事大纲,开机后只能等编剧把当天要拍的剧本传过来,当年程小东拍摄《倩女幽魂》、刘伟强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芦腔文隽的“飞纸仔”。

香港电影衰落原因「香港电影已死」

香港电影为什么衰落了

首先就是时代不同了。香港电影的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不仅仅是周星驰代表的搞笑电影,成龙代表的动作电影,还有周润发代表的英雄电影。这些电影使得香港的电影引领着大陆的发展,大陆电影核蠢庆逐渐向香港电影靠拢,随着香港回归和大陆开放的进一步发展,香港电影开始走向了衰落,因为人们的审美趣味变了,变得更加多元化了。



还改握有就是大陆的追赶速度快。大陆现在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制作能力那是直接跟好莱坞对接的,直接将香港的电影甩在了身后,当然,不是说香港电影就没有好作品,而是整体上大陆的电影水准已经赶上甚至是超过香港的了,战狼系列的逆袭就是一个很明确的例子。

第三个是观众的口味挑剔了。以前的香港电影到了大陆,那就是一个词,风靡!现在的大陆观众欣赏口味不再是粗档吵茶淡饭了,而是精致西餐了。香港的一些电视剧或者是电影依然采取了节省成本的方式,这个显然已经不符合大陆观众的审美了,大陆的一些电视剧已经可以输出到国外了,例如《甄嬛传》。

这个也不能说是香港的电影的没落,只是香港电影的换一个新的模式了,这个模式与大陆的模式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是港式电影特有的内容,不知道大陆的导演或者是制作人会不会借鉴香港的这种模式,要是可以的话,会不会是大陆引领着香港的发展呢?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