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是谁(周游是谁?)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831更新:2023-02-11 00:52:59

为什么说孟子周游列国,就是为了整个官

孟子儒家文化的第二号人物,亚圣。

孟子能成为亚圣是有理由的,因为他几乎复制了孔圣人的人生之路。

孟子和孔子一样,是鲁国贵族的后代。而且和孔子一样,是先前阔。但比孔子幸运的是,孟子是嫡系,虽然家族风光不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里经济状况比孔子好的多,没有混到“少也贱”的悲惨地步。

因为有钱,所以孟母可以为了学习环境,不断的搬家;因为有钱,孟子可以拜孔子的后人当老师,不用像孔子一样半工半读;因为有钱,孟子可以吃到肉,不必像孔子一样,看着别人家的宴席,淌哈喇子。

孟子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师爷孔子的成功密码,整明白了。孔子的成功密码是啥呢?名利名利,名在利先。要想有利,先要有名。

孟子的成名之路,是从拜名师开始的。因为有钱,孟子可以请孔子孙子的学生为老师,从而和圣人孔子成功搭上了关系。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把孟子“受业子思(孔伋,孔子之孙)之门人” 的事情,认认真真记录下来的情况看,孟子成为孔子的徒孙孙,是一件挺老大事情。因为《史记》中记录孟子的部分,一共只有475个字,还包括标点符号。

因为和孔子扯上了关系,又和孔子一样,通过开办私立学校,成为当时的名人之后,孟子和孔子一样,踏上了跑官要官之路。

孔子因为穷,17岁就开始奔当公务员使劲了不同,孟子是45岁前后,有了老大名声之后,率领弟子开始了跑官要官之路。

孟子跑官要官之路的第一站,是齐国。

孟子之所以要到齐国跑官,是是因为齐国有他的一个学生(也有说是老朋友的)匡章。

匡章是谁,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可比肩廉颇、白起的齐国名将。

齐威王末年,匡章成为齐军将领,率军打退秦国进攻。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率兵十万,直破燕都。齐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联合韩国、魏国攻打楚国,在垂沙(今河南唐河县)大败楚军,杀死楚将唐昧。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率齐、魏、韩三国联军 (后加入赵、宋两国)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

匡章也是战国时期,唯一一个攻破秦国函谷关的人。

匡章还是一个争议人物。

匡章的娘,由于得罪了匡章的爹,就被匡章他爹杀死,并埋在马棚下面。匡章不敢指责他爹,但心里又气不过,就选择从此不见他爹。后来匡章的爹去世以后,匡章也不改葬其母,继续埋在马棚下。这一下好了,齐国人觉得他不仅对爹不孝,对娘也不孝。

其实,在桑丘之战时,匡章曾经向齐威王说过自己不改葬母亲的原因。他说自己父亲死前并没有允许他改葬母亲,如果他改葬了就等于背弃了亡父的在天之灵,他陷入了两难抉择的境地。最终还是在桑丘之战凯旋的时候,齐威王下令改葬了匡章的母亲。

因为匡章有不孝的名声,所以孟子交好匡章,让大家感觉很奇怪。孟子的学生公都子对孟子说:全国的人都在骂匡章是坏蛋,是一个不孝的人,可是,老师你却跟他做朋友,而且对他非常有礼貌,客气得很。你是提倡孝道的人,可为什么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呢?

孟子说:世界上一般的人,在习俗上说人不孝,有五个理由:

第一,懒惰,不去工作,不去谋生,不养父母,是第一个不孝。不过这是世俗普通的不孝,并不是不做官养父母为不孝的意思。

第二,赌钱、喝酒,钱不够用就去标会、借钱,只顾自己吃喝玩乐,不顾父母的孝养。

第三,贪财私妻,只管赚钱,只管养老婆,老婆要什么就给什么;父母要什么,则做不到,乃至父母的生活成问题也不管。这都是社会上的通常现象,世俗中这种人很多。

第四,喜欢声色之乐,上歌厅,看跳大腿舞,进舞厅,逛夜总会,交女朋友,到处玩。没有钱就去偷去抢,为非作歹犯法,连累到父母。

第五,喜欢打架,动不动拿起刀来伤人杀人,结果被判刑,而使父母受到危害,无望无依。这种人在社会上也有好多,这是五不孝。

于是孟子反问:你们大家都骂匡章不孝,那么你们拿出证据来,指出事实来,这五种不孝之中,匡章有哪一种不孝?

匡章只是因为得罪了父亲,不能亲近他。不得已把妻子儿女赶出了门,终身不要他们侍奉。他心里设想,不这么做,就是更大的罪过。

孟子这是狡辩。

关于孝,孔子认为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必须敬。孔子说,单是养活父母,还不能算孝;家里的狗呀马呀都能饲养它们。“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若不能恭敬地奉养父母,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供养父母,好吃好喝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严肃认真,心存敬意,孝敬,孝顺。

匡章不搭理自己的老爸,无论如何都谈不上一个敬字。

还有就是,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意思是,子女在父母面前要经常地保有愉悦的容色,要考虑父母的感受。

连老爹都不见了,这个相当于冷暴力,肯定没有考虑老人的感受。

针对匡章的行为,庄子尖刻地讽刺:“孔子不见母亲,匡子不见父亲,这就是‘义’的祸患呵!”

实际上,孟子对背着“不孝”坏名声,还是他学生的匡章,之所以客客气气,“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是因为朝中有人好做官。匡章是齐国的官,还是不小的官。应该是在匡章的安排下,孟子成功见到了齐威王,宣扬了“仁政无敌”主张。可惜,齐威王对仁者无敌没有兴趣,没有封他一个官。孟子感觉特别的没有面子,连威王赠送的“兼金一百”镒,都没要,离开了齐国。

兼金,据说是极好的金子,是普通金子两倍的价值。

齐国跑官失败,孟子转战到了宋国。

但孟子的运气相当的不好,这时的宋国国君,是宋康王。

宋康王戴偃是宋国第一任国王,也是最后一任国王。公元前329年,宋康王打跑了的哥哥宋剔成君,自立为国君。

公元前318年,戴偃开始称王,称为“宋康王”。

宋是个小国,但在宋康王的领导下日益强大,向东打败齐国,向南打败楚国,向西打败魏军,称王称霸!

当时有只小鸟,在城墙的角落生下只大个的,像凤凰的鹑鸟。宋康王便让太史占卜,太史认为小鸟生出大鸟,宋国必能称霸天下。宋康王大喜过望。于是出兵灭掉滕国(山东滕州),进攻薛国,夺取淮北的土地。宋康王想尽快实现霸业,所以他用皮袋子装着血,把它挂起来用箭射击,称做“射天”,并且用鞭子鞭打土地,还砍掉土神、谷神的神位,把它们烧掉。

宋康王在解决了“天”和“地”两个棘手的问题后,把打击对象瞄准了普通人。首先是宋国大臣,谁要敢劝谏宋康王,轻者得到宋康王的亲自辱骂,重则得到宋康王亲自射出的铁箭。为了体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宋康王学会了后代混混儿“歪戴帽子斜瞪眼”的那一套,故意把帽檐抬高,露出额头,显示勇敢。

但宋康王觉得,没有创造出他想要的威震天下的效果。就问近臣唐鞅:杀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天下人还是不够怕我?为什么呢?

唐鞅作为一个标准的奸臣,对宋康王说:大王,你之前杀的人都是罪有应得,杀了那些人,人们会觉得理所应当。那些没有罪的人不但不会恐惧,还会拍手称快。如果你想让所有人——不管是有罪的还是无辜的都怕您,那就要展开无差别屠杀,大开杀戒,这样一来,所有人都会恐惧您。

唐鞅说完这段话,看着唐鞅说:你说的有道理,那就从你开始吧。于是唐鞅就成了自己疯狂理论的第一个刀下鬼。

因为杀人杀得太多了,宋国的百姓非常恐慌,诸侯都称宋康王为“桀宋”。宋康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86年,《史记》误作宋康王四十七年),齐国国君齐闵王联合楚、魏两国攻打宋国,杀死了宋康王,灭亡宋国,三国共同瓜分宋国的土地。

把宋康王的情况介绍的这么详细,不是因为宋康王长得好看,而是想说明孟子选择主子的眼光太差。

从宋康王的作为上看,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能接受“仁者无敌”观点的人。但在宋康王刚刚杀了哥哥当上国君,所以需要大儒,更需要个名人,来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所以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孟子来到了宋国。他在宋国期间,应该和宋康王是格格不入的,因为除了劝滕文公好好学习“先王”之外,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记录。

不过,宋康王虽然没有给孟子个像样的官,但态度应该不错。所以,孟子离开宋国的时候,接受了宋君馈赠的七十镒黄金。

孟子离开宋国,回到邹国。

邹国是孟子的老家。孟子这个时候回邹国,一个是衣锦还乡的意思。毕竟是给两个国君当过客卿的,不大不小的名人,衣锦还乡,回家乡嘚瑟嘚瑟,成为孟子的不二选择。

当然了,孟子觉得自己能耐老大了,肯定希望为家乡贡献力量的意思。齐宋那样的大国不见待我,你邹国这么个小地方,还不得给我个首相当当?

可惜邹国也让他失望了,原因可能是孟子把邹国君给得罪了。

当时,邹国和鲁国干起来了。邹穆公对孟子抱怨说:“咱们国家的老百姓,也太不是东西了。和鲁国打仗,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老百姓都站在一边看热闹,没有一个往上冲的。我想把他们都杀了,人又太多;不杀他们吧,我咽不下这口气,你说咋办?”

孟子回答说:“你这是活该!你咋对待老百姓的?有灾荒的时候,老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你和你的官员们,粮仓里堆满粮食,货库里装满财宝,整天吃喝玩乐。曾子说:‘要警惕啊,要警惕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现在就是百姓报复的时候了。假如您能施行仁政,把老百姓当亲生儿子一样,老百姓自然把你们当爹娘看待,肯为你们奉献和牺牲。”

邹穆公气的啊,哏喽一声,差点背过气去。(《梁惠王下》)

你要是有这么个下属,会不会掐死他?

邹穆公脾气不错,没有把孟子掐死,也没把他咋地。但官是不让他当了,给点工资养着吧。

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邹穆公看不上孟子,滕文公又冒了出来。

滕文公是孟子的老熟人,也是钢丝。孟子在宋国的时候,滕文公作为太子,去楚国办事,路过宋国,专门向孟子请教过做人的道理。孟子告诉他,人之初性本善,言谈之中不离尧舜。意思是让滕文公向尧舜学习,向圣人致敬。

滕文公从楚国回来,又来拜访孟子,还是问做人的道理。孟子正忙着咋拍宋康王的马屁,好能整个大官做呢,哪里有时间搭理一个,屁大点的小诸侯国的太子呢。非常不耐烦的对滕文公说:“你咋这么磨叽呢?道理我都给你讲过了啊。成覸曾对齐景公说:‘他是男子汉,我也是男子汉,我为什么要怕他?’颜渊说:‘舜是什么人,我也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一个样子。’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难道会骗我吗?’现在的滕国,假如把疆土截长补短也有将近方圆五十里吧。还是能治理成一个好的国家的。《尚书》说‘如果药服了之后不能使人头晕眼花,那病是不会痊愈的。’”

孟子这话,不外乎是鼓励滕文公,要有实施仁政的勇气。圣贤能做到的,普通人经过努力也能做得到。但实施仁政,就像吃药一样,开始的时候可能不那么适应,滕国可能会混乱一阵子,挺过去就好了。

滕文公虽然受到孟子的冷落,但对儒家文化的热爱,痴心不改。老爹滕定公去世后,滕文公决定按儒家的规矩,来办丧事。但儒家的规矩太多,整不明白啊,就派人向孟子请教,老爸的丧事咋整。

因为在齐、宋和邹国都没有混到一个像样的官,更是因为滕文公已经是国君了,大权在握,所以孟子哪怕是面对滕文公的使者,也热情洋溢。

孟子在说了一大堆废话之后,建议滕文公实行三年之丧。

没有想到滕国人没有一个愿意的,说:“我们的宗国鲁国的历代君主,没有这样实行过,我们自己的历代祖先也没有这样实行过,到了您这一代便改变祖先的做法,这是不可以的。而且《志》上说过:‘丧礼祭祖一律依照祖先的规矩。’还说:‘这是因为我们有所继承。’”

滕文公没招了,只能再派人去找孟子,问问咋办。

孟子说:“要挺住!你是君主,不是二傻子。如果挺不住,那你的威望就没有了。再有,你要带头搞。天天喝稀粥捧着老爹的牌位哭。你这么干了,谁敢不干?这件事完全取决于你的决心和意志。干起来吧孩子,未来的世界属于你!”

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话,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命令和禁令。等到下葬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观看,太子面容的悲伤,哭泣的哀痛,使前来吊丧的人都非常满意。

从滕文公这样一个儒家文化的钢粉,也没有把“三年之丧”坚持下来,说明了“三年之丧”是个多么扯淡的玩意。

也因为滕文公是儒家文化的钢粉,所以孟子跑官要官的下一站,就是滕国。按孟子的想法,在滕国咋还不混个首相啥的当当。可惜滕国的官位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孟子又没有振兴过哪个诸侯的经历,所以孟子只能还是当顾问,拿工资。

虽然滕文公是对孟子最客气的一个,但孟子心里有数,滕国弱小,早晚得叫人给灭了,属于典型的“乱邦”。祖师爷说了,乱邦不居啊,所以孟子虽然在滕国礼金收的手软,但为了小命着想,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孟子离开滕国,去了魏国。这时,孟子已经五十三岁。惠王见到孟子就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最反对国君言利,所以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当时梁魏屡败于他国,所以梁惠王对孟子说:“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梁惠王讲了一套施仁政于民的办法。他说,这样,就是用木棒也可以抗击拥有坚甲利兵的秦楚军队。梁惠王问的是怎样报复齐、秦、楚的具体办法,孟子回答的却是空泛的道理,当然得不到梁惠王的重视。

孟子到魏国的第二年,梁惠王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梁襄王嗣位。孟子见到梁襄王,对他的印象很坏,说他不像个国君。

觉得梁襄王的理由,除了相貌之外,只有一个理由,没有封孟子一个官。

因为梁襄王刚刚即位,想干啥坏事也没有机会。

这时,喜欢打仗的齐威王死了,齐宣王上台,孟子又跑到了齐国,看看有没有当官的机会。

这时的孟子约等于战国时期的网红,或者大V,所以在齐国受到了热烈欢迎。

但齐宣王是个有志向的人,很想效法齐桓公、晋文公图谋霸业,就问孟子咋办?整天之乎者也的孟子哪里懂这个啊?就想把齐宣王的思想,掰到自己擅长的儒家文化上来。

和齐宣王白乎啥呢,一法通万法通。你效法“先王”,整“仁政”就中。周文王因为仁政,三分天下有其二,这不是就称王称霸了吗?

齐宣王心话,你忽悠二傻子啊!宋襄公倒是整仁政了,把自己整成了瘸子,我整的话,可能变瞎子。

于是依然没有给孟子封个官,当牌位供着吧。

孟子在齐国整不着个官,着急啊,于是给齐宣王来了个欲擒故纵。

孟子和他的学生们,满大街地嚷嚷,孟子要回老家了,齐国也不尊重专家学者,呆不下去啊。

你别说,有效果。齐宣王派人来找孟子,说咱们两好割一好,咋样?我给你办个孟子大学,拿出万钟的粮食,让你招学生,好不好。

孟子的理想,那是封侯拜相,一个大学校长能满足吗?立马招呼弟子,收拾行李就走。

走在半道上,孟子还惦记着齐宣王是不是也在欲擒故纵,一步三回头。到了齐国边境,一呆就是三天。

有人问,你不是要离开齐国吗?干嘛在这浪费粮食呢?孟子说:“万一齐王改变主意,要给我个大官呢?这样的话,如果我走了,不是太不礼貌了吗?”

另一个人问他,我看你有点不高兴,是因为没整到官吗?孟子急眼了:瞎说啥实话!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从周到现在,七百多年了,肯定会有一统天下的人。我是看齐王有点像这个人,所以在这里等着他。

但齐宣王虽然认为自己很厉害,但不认为孟子有帮助他称霸的能力,没有搭理他。

没有等到齐王,孟子只好灰溜溜的前往宋国。为啥到宋国呢?不是宋国符合孟子仁义道德的标准,而是宋国有尊重儒家文化的传统。宋国的宋襄公,就是遵守礼制的典型,结果把自己整死了。

为啥说这个时候的宋国,不符合孟子仁义的标准呢?

前边说过,这时的宋国是宋康王在位。前边说过,你说宋康王啥都可以,就不能说他仁义。

因为宋康王倒施逆行,让宋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孟子有官也不敢当,按照孔子“乱邦不居”的指示,离开了宋国。

孟子和孔子一样,跑官的最后一站是鲁国。和孔子不一样的是,孔子最后在鲁国混了个国老,孟子啥也没整着。

孟子回鲁国,是因为鲁平公要重用使孟子的弟子乐正子,要乐正子当鲁国的国务卿。孟子琢磨,我的水平肯定比我的学生强啊!这国务卿应该是我的啊!但鲁平公要去拜访孟子的时候,一个宠臣叫臧仓,开始说孟子的坏话。鲁平公觉得孟子不咋地,就回去了。

这件事的味道不对。臧仓和孟子没仇没怨的,干嘛要说孟子的坏话呢?应该是有人指使。

那么孟子损害了谁的利益,让那个人要赶走他呢?孟子的学生,乐正子。

咱们还有证据。乐正子把这件事情告诉孟子之后,孟子是这么说的。一个小小的臧仓,能破坏我和鲁平公见面?然后意味深长地说,这是天意啊!

乐正子在风中凌乱……

因为弟子的捣乱,孟子的跑官之路,画了一个不圆满的感叹号。

那么为啥说孟子周游列国,不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仁义思想,而是想跑官要官呢?

第一,孟子去的国家,大多数乱臣贼子。

按照礼制,周天子是整个国家的统治者,下边的诸侯,应该按照公侯伯子男,各安其位。

但这个时候的周王朝啥实力没有,连个小诸侯都赶不上。拳头大的是哥哥,诸侯们实力远远超过周王朝之后,谁也不把它放在眼里,纷纷称王,和周王朝平起平坐。

这和仁义有啥关系呢?

孔圣人教导我们,克己复礼为仁。连礼制都不遵守,也就谈不上仁。

这样的诸侯里,就有孟子去过两次的宋国。孟子第二次去的时候,宋君偃早已自立为王,就是宋康王。

到一大堆无礼、不仁的国家,不和他们的,等同于造反的行为做斗争也就罢了,还在这些叛逆者目前搔首弄姿、孔雀开屏、显摆自己,这不是跑官要官,又是啥!

还有第二。

在孟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是有机会办学校、开讲座、吃公款,传播仁义思想的。咱们说过,在齐国,齐宣王虽然没有给孟子一个官,但肯拿出一万钟的粮食,让孟子办学校的。

万钟价值多少钱呢?一钟64斗,6.4石。按明代一石米200元计算,是1280万人民币。

这么多的钱,能招多少学生,能让儒家文化的光辉,照耀全球。

孟子面对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拒绝了。

孟子的拒绝,说明他跑来跑去,不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仁义思想,就是为了官。

请关注《历史有坑》。这里有《杨玉环、董鄂妃等人的乱伦爱情,为啥被赞扬几千年》、《圣人只产生在远古时代和圣人的生活作风问题》、《要么当风口上的猪,要么别当猪,上屠宰场的滋味,你肯定不想享受》、《中秋爱情故事:让老公头上都长绿草了,甚至快变草坪的女人……》、《中国第一个纯天然冻龄美女》、《最成功,最失败的间谍,都是这个绝美的女人……》、《,从沉鱼到西施鱼,她用西施舌,控诉绝美女人的凄惨人生》、《古代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最后被谁扯得稀烂?真不是匈奴》、《诸葛亮的丑老婆谁介绍的》,还有为什么说褒姒是老太太,圣人为啥没爹,诸葛亮咋成了是奸臣,关羽真的不忠诚等内容。以及《古代中国——迷失的大国之路》、《论语中为啥全是谎言》、《史记中的马屁》等连载,还有作者的人生感悟。

请大家关注、转发、点赞,您动动手指头,全当锻炼身体了。但您的支持,对我真的很重要!万分感谢!

每天更新,鲜货不断,关注《历史有坑》,我们共同成长!

周游是谁?

嘿嘿,来自“搜狐”中……

周游,最早是一个叫故野的女孩子写的随笔,在这里,周游不仅仅代表一个人,反而是可以代表任何人。周游可以是你心中所念之人,可以是另一个你,可以是你错过的人,你觉得周游是谁周游就是你的谁。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