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曲子表达的寓意「百鸟朝凤一曲传统文化挽歌的背后折射出三层对人性的考究」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14更新:2023-02-24 06:33:15

当一个传统文化在我们眼前面临消亡之时,我总会觉得它是苍白而无力的,而直到看到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之后,才了解,它并不是像自然生物那样随着生命凋亡,而是能沿着人性的微光得以绵延的事物。

这部设定在1982年代的《百鸟朝凤》,凭着一支唢呐,一行质朴的乡里人,一曲辉煌的百鸟朝凤讲述了唢呐作为非遗物质文化如何从辉煌走向落寞的过程。吴天明一直坚信着一点,好的传统文化,既是这个国家的,也是这个世界的,而要被传承下来,只有靠一代又一代的人。

而传承之人,必要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面对学艺之途的磨难,要学着坚韧;作为文化的传承人,要保有初心;见证文化陨落之后,要有破釜沉舟的信念;而吴天明作为传统电影为数不多的传承人,经得住这三层对人性的考究,所以直到72岁高龄之时,在所有同代导演都转型商业化电影的同时,依然坚持拍了这部传统电影《百鸟朝凤》,电影中的唢呐班子——焦家班,像是他的人生缩影一般的存在,经历了唢呐艺术由辉煌走下落寞的过程之后,依然拼尽全力吹响了一曲百鸟朝凤,而这一曲传统文化挽歌的背后,同样也折射出了对传承之人严苛的人性的考究。

第一层:传承手艺,考究的是人性对学艺中磨砺的坚韧精神

提起吴天明,就很容易让人想到张艺谋,1984年的张艺谋遇到他的贵人,当时还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的吴天宇,很看中张艺谋那份对传统电影文化的执拗劲,大笔一挥,给《红高粱》投资了2w,成就了《红高粱》电影鼎峰地位的同时,也成就了张艺谋作为传统文化电影的奠基人。

而之后的若干年,传统电影文化就像是一门吃力不讨好的苦果子,由叫好不叫座变成了无人问津,作为拍摄这门手艺的奠基人和传承者,张导逐渐偏离了讲述文化和时代的传统电影,转而像商业化电影发展。

而独独剩下吴天明老爷子,还在这条最原始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72岁的他在《百鸟朝凤》中,刻画了一个同他一样固执的老头焦三爷,焦三爷有着一箱子宝贝唢呐,在当时那个年代属于地位极高的唢呐班子,老头每日练唢呐出台子一样不落,而就是这样一个老头,在对自己极其严苛的同时,也对其徒弟有着不近人情的严格。

拜在他旗下的大弟子天鸣,人小力量薄,他便打发他去田里耕种,去河边拿芦苇根吸水,头一天就告诉他:“吸不上来别回来。”

可怜的孩子愣是在河边吸了一宿,什么也吸上来,回家后吃了闭门羹,又折回了河边,继续拿着芦苇根吸水。

而当他终于拿芦苇根吸上水后,满心欢喜的去见焦三爷,焦三爷也没一句好话,只是默默的换了根更长的芦苇根,打发孩子继续去河边练气,吸水。

而这一练,就是两个月过去了,后来的二弟子蓝玉兴冲冲的问天鸣,吹唢呐厉害么?天鸣无奈的回答,根本没碰到唢呐。

蓝玉惊讶了一会,直到第二天,他也被安排到了河边拿芦苇吸水。

两个少年在河边拿芦苇吸水的镜头实在是印象深刻,在影片的前半篇幅中,有大半都是这个画面。他们日复一日的练气,无论刮风下雨,都不停歇,直到后来的他们,都能屏着一口气,吹出完整的曲子。

吴天明老爷子对传统电影的传承,一直有着执拗的固执,在现实中的只有他一人经得起这番磨砺,而在电影中,他满心欢喜的给焦三爷安排了两个乖徒儿,用心良苦的考究他们对学艺中应对困难磨砺的坚韧精神,并为之画上艰难又美好的过程。

对此,很多人会指责他对苦难过于执着,而吴天明则不那么想,他说:“我就是要这样拍,这不是拍给观众看的,这是拍给未来看的。”

72岁他同样坚信着,只要未来有经起学艺磨砺却依然坚韧的人在,传统电影就不会倒仓。

第二层:传承衣钵,考究的是人性对艺术初心的质朴捍卫

作为老一辈的艺术家和导演吴天明2014年的拍摄的遗作,他对电影和传统文化的初心一直没变,而一个传统文化要设立继承人,传承衣钵,其对选中的人的品性考究更是重中之重。从老爷子第一部传统文化作品《变脸》开始,就早早的掂量过了传承人的分量,天赋异禀或会来事都只是锦上添花的存在,其中无可替代的,经得起考究的,却只是一颗向着艺术的质朴无华的初心,最初《变脸》中女扮男装的“狗娃”,便是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在一艘破旧的小船上跟着变脸王吃苦耐劳,最终打动变脸王,摒弃了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得变脸这一民间艺术得以传承。

而到了《百鸟朝凤》,吴天明老爷子对刻画人性的手法更加驾轻就熟,其镜头下的人物形象也更加脉络清晰,《百鸟朝凤》中的两个主角,是两个年纪相仿却性格迥异的少年,就像是二元对立般的存在,天赋异禀的蓝玉,和愚笨不堪的天鸣,都在年幼时拜当时名声鹤唳的唢呐传承人——焦师傅为师。两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同一个师傅下共同学习,蓝玉一点就通,一首曲子学一遍就会,焦师傅出活时都带着他;而天鸣则像一块顽石,任凭怎么敲打,都比蓝玉慢几拍,几个月后,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蓝玉跟着师傅出活,而他则在帮师娘干活,田间吸水练功。

天鸣倍感失落,但朴实的天鸣却依旧勤奋好学,坚持着田间吸水练功、干农活之余日复一日的练着唢呐。而一次在林间的采风,焦师傅问两个徒弟听出了几种鸟声时,天鸣一口气答出了“黄莺、水鹤、鸳鸯、燕子....”数十种,不由的让焦师傅对他刮目相看。因为唢呐取声,讲究的是曲调的演化,而这份演化与自然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在蓝玉和天鸣之间,天资聪颖的蓝玉没有悟到,而怀着最为质朴之心的天鸣,听出了自然的声音,并感悟到了其声和形之间的融合。

而不久之后,戏院火灾,戏班子从火场逃生之后,脸蛋被熏的黑乎乎的两个少年跑出火场,蓝玉的怀里空空如也,而天鸣的怀里则紧紧的握着唢呐。焦师傅看到后,勃然大怒,打了蓝玉一巴掌,并愤然的强调:“接过唢呐时发的誓不记得么,唢呐离口不离手!”这一次,记住这句话的,依然是那个略带愚笨的天鸣。

这段经历,对于少年来说是发自内心的本能举动,吴天明导演的用一个长镜头描绘了少年怀抱唢呐冲出火海的样子,那一刻镜头下,少年在火光中所历练的、被考究的——正是人性对艺术初心的质朴捍卫,这份质朴捍卫已经超越天赋异禀、超越推陈出新,在传统艺术面前凌驾于一切之上。

而经历过这两次的事,焦师傅也在心里掂量出了要传承这份衣钵的分量,只有在火灾中以生命捍卫唢呐的天鸣,才担得起这份责任,他在院子里拿出了一支记载着数代人辉煌历史的唢呐,递给了天鸣。

那个默默无闻的少年,接过唢呐的同时激动的落泪,而继承衣钵后的他,也同样应证了焦师傅的原话:“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他才能拼命的把活保住传下去。”

第三层:传承使命,考究的是人性对艺术信仰的破釜沉舟

“他们不屑于拍我那样的电影,就像我不屑于拍他们的电影一样。”这是吴天明老师访谈时对别人说的话,而纵观其一生,这又像是他对自己说的话。老爷子穷其一生都在对传统电影致敬,而《百鸟朝凤》中的焦师傅,也同他一样,倾其一生都在为传统艺术讴歌。

在现实中,传统电影是如何一步步被影院遗弃,被商业革新,被观众忽略的;在《百鸟朝凤》中,唢呐艺术就是如何一步步的被乡亲们遗弃,被西方音乐冲击,被徒弟摒弃的。

镜头前大大小小的人物之间的心路历程,无不在折射着当时人性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而其中冷暖,只有对传承固执己见的吴天明才能镌刻的毫不费力:

天鸣的父亲:人性本贪,天鸣的父亲最初让儿子去学唢呐,是因为当时吹唢呐是最具地位的存在,道光年间的唢呐,是名利和艺术的象征,让儿子学唢呐,他的脸上有光,而当唢呐逐渐落寞,父亲便一改当时的态度,对儿子的事业也嗤之以鼻。天鸣的师兄师弟:人性本无欲,师兄师弟们,在最初唢呐辉煌的时候,跟着焦师傅走南闯北,见证了无数满堂喝彩的场景,而西方音乐的到来,让唢呐再无用处,乡亲们不再流行以唢呐祭祀,为了混口饭吃,师兄师弟们都开始另寻出路,有一次,天鸣接到一活,却发现师兄师弟都已经不见踪影,人都聚不齐的唢呐班子,晚景萧疏。天鸣所在辖区的局长:人性本冷漠,姓傅的正局长忽然的到访,一度让天鸣和焦师傅看到了唢呐文化的希望,而局长的意思则很明确,“非遗文化,需要录个光盘”,一点都没有想要把文化传承下去的想法,局长只是一个符号,而他象征的是千千万万冷漠的人,对于逝去的文化,他们的脑子里,无疑是一盒光盘能够解决的。

而在这重重阻挠下,唢呐艺术奄奄一息,就差最后盖上最后一块黄沙。焦家班最后一次的演出,俨然成了唢呐最后的哀歌,那一天,天鸣身子抱恙,焦三爷毅然接过天鸣的位子,他拿着那只“八百里秦川找不出第二支”的唢呐,吹响了荡气回肠的《百鸟朝凤》,高亢婉转的音色从唢呐的管壁碰撞而出,响彻云霄,焦三爷的身子已经接不上唢呐的气了,他在屏息吹响最后一口音后,吐出了一口鲜血。

而吴天明导演想借焦三爷宣之于口的,一直都是老一辈人对传统艺术的使命感,这使命就是不能让传统文化在这里断了根,这其中考究的便是人性对艺术信仰的破釜沉舟,这一份对人性的考究——藏在了他最后一口的唢呐声中、藏在了他一箱宝贝唢呐里、也藏在了他精挑细选才选出的接班人中。临终前,焦三爷在床前嘱咐天鸣:“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

即使为了这份传承,天鸣已经食不果腹,步履维艰,但这个文化的传承人,依然应下了这一使命。

因为他知道,传统文化的这条苦旅,唯有在人性的微光下才能得以延绵不息。

百鸟朝凤曲子表达的寓意「百鸟朝凤一曲传统文化挽歌的背后折射出三层对人性的考究」

赏析《百鸟朝凤》

cover

百鸟朝凤

8.0 59672人评分

吴天明/陶泽如/李岷城/剧情/2016-05-06(中国大陆)
KSYXdream 的影评

2016-08-16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一部少有的未播先火的文艺片,因其制片人为增加排片量而对媒体下跪的事件一度成为热点。引发人们对现在文艺片何去何从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被大众所忽视的原因的反思。《百鸟朝凤》所讲的很简单,就是主人公天鸣被他父亲逼着唢呐匠为师,从天鸣的成长和唢呐在时间打磨下人们的重视到排斥的过程中,唢呐匠焦师傅的坚持和天鸣传承的故事。体现了师徒二人共同维护传统文化的伟大精神,也道出了当代所面临传统文化被现代文化冲击的问题,更是呼吁大家不要遗弃旧时代所保留下来的经典。它是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伟大结晶和博大精深。所以这部心诚的影片获得第29届中国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第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更是引起了国外人民的共鸣,获得法国tours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

影片最值得称赞的便是导演对自然风光的拍摄。开篇便是采取的大远景,将山村的自然美景一览无余,绿油油的稻田,恬静的山间小路,营造出了清幽自然的乡村氛围。还有在天鸣吸水的码头,朦朦胧胧的,以暖色调呈现,还原了乡村质朴温暖的田园形象。

导演在人物塑造上也很能凸显个人特点,影片中的焦师傅的性格便是严肃、有原则、有品性的。从天鸣开始的求师过程中师傅从未给过好脸色,拒绝吹奏《百鸟朝凤》只因那人没有达到令人大赞的品行,天鸣的带茶和酒师傅的研究及最后的牺牲体现他的不卑不亢之精神。影片中的镜头手法运用得很好。在师傅好不容易给天鸣唢呐,天鸣收下唢呐的那一个长镜头,天鸣的感动落泪和一开始不敢相信体现了天鸣对唢呐的热爱和师傅的感恩。在师徒三人听鸟叫的长镜头中,体现看焦师傅的超高技艺和自然之声的美妙。

影片中以对比的方式道出唢呐的衰微。在最开始父亲的坚持学唢呐到态度转变,同学的无情嘲笑其唢呐的无前途,母亲的劝弃,同道师们的蓝玉的转行都给天鸣沉重的打击。现代乐队的出现大家的新鲜对比出唢呐的衰微,也是对传统文化衰微的一种展现。

影片中对天鸣和蓝玉同门兄弟的感情也有体现。兄弟二人和天鸣的妹妹玩秋千的慢镜头,将孩童时代的童真和善良完美映照,也为以后他们分道扬镳成为回忆的定格画面。

我们现在是快时代,大家在追求速度的旅程中却忘了回顾经典的美好,充实自己的人生,实现人生的价值,如醉酒的焦师傅激动的说着唢呐以前的辉煌,生气并无奈地说着。那段醉酒后的焦师傅吹出的唢呐不仅吹出对唢呐以生命的热爱,更是吹出焦师傅愤恨的内心独白。这正是导演的心声,对大家慢慢摒弃传统文化的愤怒与不理解,以影片最后结尾将唢呐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对当代人的美好期望,更是以焦师傅的垂死牺牲坚持传统文化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对人与人感情的赞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美好愿望便是影片的主题。导演希望借此唤醒人们对价值的探索,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对过于沉迷快速度时代而忘了人真正追求的反思。正如《百鸟朝凤》一样,只有真正有德有才的人才配吹《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只有真正的经典才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才配得上人们的遵从。

百鸟朝凤曲子表达的寓意「百鸟朝凤一曲传统文化挽歌的背后折射出三层对人性的考究」

电影《百鸟朝凤》传达了什么?

    影片有这样一个场景:天明一班人吹唢呐,对面的西洋乐队是长号架子鼓加摩登女郎,这也是影片中最大的戏剧冲突场景。本应当受到礼遇的唢呐班字被冷落一旁,人们争相追捧的是洋乐队和扭着屁股穿着性感的豹女郎。然而在这个场景中的天明想不明白,接受不了,伴着长长的耳鸣声,他捂着耳朵蹲在地上。天明的耳鸣,是吴天明导演给我们当下的社会和社会中的人敲响的警钟。《百鸟朝凤》是故土在面对城市化所演奏的一首挽歌,也是面对城市文明进程振聋发聩的诘问,文化不在,民族何在,你我又何在?    《百鸟朝凤》讲述的天明即便众人弃他而去,仍坚守自我,对匠人精神的传承,不被现实折服的任性,以及追求理想的执着。正如主演陶泽如所说:“《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中,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多的是德,是风骨气质,是坚守信念的精神。”天明是影片主要要刻画的人物,在他身上,完美的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追崇的仁义忠贞。可以说天明代表了时代巨变中坚守的一代,他在吹唢呐的天份上比不了师弟蓝玉,但是他心中对唢呐的诚意却是所有师兄弟中最足的。眼看着同乡的小伙伴们外出打工经商衣锦还乡,眼看着自己追逐半生的唢呐被弃之如敝屣,眼看着师兄弟们一个个放下了唢呐向现实屈服,天明却仍然忍耐着,一遍遍地擦拭属于他的唢呐,坚定的说"我对师傅发过誓的。"然而现实给了天明当头一棒,最让人觉得悲悯的是父母的不认可,从前以天明为荣的父母现在也瞬间转变了态度,劝说天明外出务工好攒钱娶媳妇。如此种种,不又不得让人觉得心灰意冷,但是天明没有,他默默的坚守着,忍耐着,想要努力想要振兴,这种匹夫不可夺志的勇敢让人潸然泪下,所谓将唢呐吹到骨头缝里不过如此了。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