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冲桥送死「八佰战士们冲桥撤退到底算不算逃跑」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933更新:2023-02-25 08:18:24

《八佰》作为一部爱国主义电影,绝大多数观众都被战士们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所打动,也因此电影票房扶摇直上,目前已经突破了22亿大关,被奉为神作。

然而,但凡精品必然有毁有诽。目前,电影结尾的冲桥部分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一些人认为此处是电影的一大败笔,理由是:冲桥是一个逃跑的行为,所以,不应该被歌颂。其潜台词就是战士们宁可与敌军玉石俱焚,也不能撤退,这样才显得更有民族气节。

《八佰》冲桥片段惹争议

对于这类战狼式观点,我只能说你们太情绪化,没看懂这部电影,更不懂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战争。

先从电影本身来分析。

《八佰》弘扬的不只是爱国,还有钢铁一样的军纪

很多人看完《八佰》这部电影后都被其中蕴含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从而忽视了电影所想着重表达的东西,比如,对军纪的颂扬。

我甚至觉得《八佰》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有关军人军纪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都围绕军纪展开,比如:

影片一开始,谢晋元将军在接到留守上海的命令后,在明知必死的情况下没选择像其他长官那样撂挑子逃跑,而是携带自己的部队及杂牌军留下来。这体现出军人崇高的职业使命感,即对命令的绝对服从,哪怕为此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

谢晋元将军奉命留守上海

影片中段,虽然,战士们每天都活在死亡线边缘,但谢晋元将军依然有条不紊,严谨治军,具体表现为:一边枪毙逃兵,震慑三军,稳定军心;一边加紧日常训练,谋划战术,与敌人周旋到底。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谢晋元将军身为大将的冷静与从容。

谢晋元将军身处绝境依然严谨治军

影片末端:面对日军的一次次进攻,战士们的境况已经岌岌可危,但虽然明知不敌,谢晋元将军却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尊严,而没有投降。比如,在同日本军官谈判的那场戏中,对方作为必胜的一方,在警卫员的陪同下,穿戴整齐,身骑高马,趾高气昂。谢晋元将军见状,也特意穿上戎装,在警卫员的陪同下骑马赶来与对方谈判。这个小细节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谢晋元将军对“尊严”的捍卫:我们虽然弱小,但代表的是自己的国家,所以,在尊严上是平等的,哪怕战死,我们也绝不屈服。

影片结尾,谢晋元将军接到上级命令,忍受屈辱,冒死率众冲桥撤退——很多人对此有争议,咱们在下文中会着重分析下这么做到底对不对。

对军纪的服从,就是军人最大的爱国表现

上文提到影片讲的是军纪,可能会有人抬杠:你说对方是为了遵守军纪才死守上海的,那是不是意味着对方就不爱国了?

这两点当然不冲突,有句话叫:“在其位谋其政。”还有句话叫:“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可见,军人严格遵守军纪本身就是一种爱国的表现——更何况他们反抗的是日本侵略者呢?

具体到冲桥撤退的行为:

第一,这是上级的命令,谢晋元将军作为一名军官,选择服从并无不妥。

要知道战争绝对不是热血上头、拼命蛮干的事儿。一场战争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复杂的政治因素及其他各种考量。而军人只负责打好仗,至于如何操控大局不是军人的职责范畴,而是上级的事儿。如果军人不听上级指挥,光凭一腔热血蛮干,那会乱了纪律,甚至毁掉大局。所以,谢晋元服从命令撤退,只是尽到了军人的本分——更何况作为大时代中的一个小人物,谢晋元将军的思维也有局限性,不可能提前预判到国民党政府的命令是否正确,所以,要客观评价他的行为。

战争具有复杂性

第二,选择冲桥撤退也需要勇气,因为这场撤退对我们是不公正的,需要冒着赴死的风险。

很多人以为选择冲桥撤退的壮士是“瓜怂”,实际上,他们没看懂冲桥撤退是需要冒着死亡风险的。试想在战斗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八百壮士选择背着敌人从水路分批偷偷撤退到租界才是明智之举,但英租界却出于政治考虑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强迫八百壮士必须装备整齐从桥上撤退,这一来,实际上就给了日军袭击的大好机会——一群士兵明着往前跑,敌人只要开枪扫射就能打倒一大片,这不是送死是什么?能活下来纯拼概率。所以,别以为撤退是好事儿,选择撤退的士兵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选择撤退也需要冒极大风险

第三,就这个历史事件来看,留下打掩护的士兵以及冲桥撤退的士兵都是抗日英雄。

他们都抗日,都为了保卫国家做出了贡献,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因此,说冲桥撤退就不是英雄,留下打掩护就是英雄,这种思维本身就存在问题。而且即使有人在战争中侥幸活下来,回想这段遭遇时,你觉得真的就比死去的那些战士更幸福吗?

“八佰”抗日者都是英雄

战争有战争的规则,很难用三言两语去评价对或错,要持以审慎的态度

有些人看待战争过于肤浅,总觉得只要拼命就行了,这是典型的战狼式思维,并不可取。真实的战争绝对不像抗日神剧那么轻松,里边涉及生死、政治、战术,所以,战争的规则难以用三言两语去定性,要审慎看待。

举个最经典的例子,《拯救大兵瑞恩》被奉为最经典的战争片,就讲述了一个很难评价的事情:

二战期间,瑞恩家庭有四个兄弟,他们都参了军。其中,四个兄弟中有三个战死,一个被空投后落入敌人的地盘,下落不明。在获悉情况后,为了使瑞恩家保有唯一的血脉,美军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决定派第二突击队C连米勒上尉带领一支由八人组成的搜救队去寻找他,并负责将他带回安全地区。

《拯救大兵瑞恩》派出搜救队

在搜救的过程中,搜救队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战况极为惨烈——影片中对这场战斗的描绘十分逼真,没看过的观众可以去看看。最后,搜救队仅有两人幸存下来。米勒上尉牺牲之前对瑞恩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辜负大家……”

《拯救大兵瑞恩》搜救队只有两人幸存

于是,获救后的瑞恩侥幸活了下去,很多人以为他是幸运的,但其实他并不快乐,当年的遭遇像一块巨石压在了他的心中,他觉得当年那些战士都是为了救自己才牺牲的,从而心怀愧疚,一直到死都难以释怀。

瑞恩对战友的牺牲难以释怀

影片给出一个大大的疑问:为了拯救瑞恩一个人,而让搜救队全员付出生命风险是否值得?毕竟他们也都是爹生娘养的人啊。

但我想这件事和冲桥撤退一样,难以用“对”和“错”去评价。军纪如此规定,八位战士都是按照战争下的规则去救人的。而被救的人看似侥幸,却终身蒙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不得心安——你说谁幸免了呢?

反观抗日神剧之所以不被待见,就是因为把战争描绘得太简单、太浅白了,制定了一个对错分明的评判标准:英勇无敌的主人公可以完爆愚蠢的敌人,对战争的残酷性及人在战争中的无所适从,根本没表现出来,所以,远远不够触动人心,达到更深层的思考。

所有好的战争片,其拍摄目的都是反战的

综上可见,在战争中是无人可以幸免的,即使侥幸活下来的人也难以从战争的阴影中解脱。所以,那些老是觉得“干就完了”的“战狼”们真的不应该再如此单纯下去,一定要了解战争的复杂性。

其实,好的战争片和抗日神剧之间的差别就是:

好的战争片是理性的、克制的。比如,《拯救大兵瑞恩》、《1917》、《八佰》,他们抛弃了很多个人的主观情绪,通过人在战争中一些对错难辨、超乎寻常、甚至扭曲的表现,让观众了解战争的复杂性、残酷性,从而热爱和平,避免战争的发生。

抗日神剧则是浮夸的、无脑的、热血的。我们只能从中获得爱国情绪的宣泄,但却无法领略真实战争的复杂与残酷,从而对战争产生片面的认知。

▶结论

我国虽然拍过很多战争片,但受制于制作成本等原因,好看的、能反映真实战争的佳片却不多,基本都是抗日神剧类型的。直到近年,局势有所好转,拍出了《红海行动》、《八佰》等具有较高水准和现实意义的战争片。尤其是投资五个亿的《八佰》这种超级大制作,在国内是独一份的,虽有不足,但非常难得。

这些好的战争片,能够让人更接近真实的战争,让观众抛开战狼式单向思维,体味战争的复杂性、残酷性以及个体因战争所受到的伤害,从而达到反战的目的。希望日后能拍出更多好看的战争片。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