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评论「影评三傻大闹宝莱坞国际大舞台上的宝莱坞精英」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66更新:2023-02-25 22:29:22

随着印度裔苏纳克登顶英国首相宝座,印度裔精英又成了热议的话题。说起印度裔精英,就不得不说印度的精英教育。印度基础教育体系薄弱,文盲比例相当高,却把有限的资源投入精英教育,打造出了神一样的大学,最典型的就是印度理工学院。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印度宝莱坞的歌舞喜剧电影,讲述法尔罕、拉度和兰彻三位大学生的人生故事。2011年在我国上映,豆瓣评分9.2,总片单排名14,在网络“人生必看的喜剧电影”排行榜中位居第一。影片中的皇家理工学院就是以印度理工学院为背景。

印度理工学院有多厉害?每年升学率不到百分之二,绝对的印度顶尖生源。精英式的培养教育机制,使得毕业生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欢迎,特别是美国硅谷。美国媒体评价“把哈佛、麻省理工和普利斯顿大学加在一起,才是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的地位。”能让麻省理工俯首称臣,可见印度理工学院确实非同一般。

影片侧面反映了印度的精英教育,对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来说,应该有所启发和教育。对年轻人来说更具有励志和感召作用。

先说人物设定

影片中的“三傻”是兰彻、法尔罕、拉杜,其实还有一傻,就是“臭屁王”查特。

兰彻的人物形象是印度知识分子的代表,真名叫旺杜。他顶替富家子弟来到皇家理工学院,从入学报到第一天就显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他不入乡随俗,拒绝脱裤子致敬,还自制导电装置报复挑衅者。他极度聪明,但个性独特,敢于挑战权威。他学习的动力来源于爱好,从不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始终排名第一。不但学习好,还仗义助人,被寝室两位同学奉为精神领袖。毕业后与同学失去联系,但从未放弃对机械工程的狂热追求,取得了400多项专利,成为享誉国际的科学家。从兰彻身上可以看到印度学生的成才之路,那就是学习执着刻苦,凡事灵活应变。

法尔罕是影片出现的第一个人物,是故事的叙事者,在影片中发挥着纽带和引领作用。从小就想成为一名摄影师,迫于父亲的压力,来到皇家理工学院。在兰彻的鼓励和推动下,最终放弃工程师面试,得到父亲的理解,成为匈牙利著名摄影师的助手。他是兰彻的得力帮手,两人一起干过许多事,甚至偷过试卷。正因这种特殊关系,他才有寻找兰彻的强烈愿望,以致于装病,让飞机返航。

拉杜在“三傻”中性格软弱。或是家庭负担过重,父亲瘫痪,母亲极度唠叨,姐姐因为没有嫁妆而嫁不出去。自己想当工程师,却没自信,求神佛保佑。开始不接受兰彻的奇异行为,甚至要远离兰彻。但兰彻骑着摩托车,把瘫痪的父亲送到医院,感动得拉杜痛哭流涕,从此成了兰彻的忠实死党。当校长要拉杜举证兰彻的时候,他宁愿跳楼,也不出卖朋友。在兰彻的鼓励下,面试成功,成为一名工程师。      

查特其实是个重要角色。兰彻作为主角,个性张扬,我行我素,那就得有一个与兰彻相反的人物,形成强烈对比,便于观众分析评判,这个人物就是查特。他来自乌干达,自始至终都是卑躬屈膝的样子。他讨好老师和校长,学习死记硬背,考试第二名,属于模范学生。他妒忌同学,追求分数,落得了“消音器”“臭屁王”的外号。毕业后追逐名利,炫耀自己的物质生活,见到兰彻,才幡然醒悟。

还有两个人物值得一提,就是校长父女俩。

校长萨哈斯布教授,外号病毒,是主角兰彻对应的反面人物。校长是学校管理和教育体制的代表,成败集于他一身。这个角色在影片中表现突出,许多经典幽默的台词是出自于他,加之演员的出色表现,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作为多年校长,也是牛人,能双手同时在黑板上板书,他更专注于给学生灌注竞争意识,用长尾杜鹃来比喻生存面临着残酷竞争。有这样的校长,相应的管理会更加严厉。每学期42门考试,只见高强度的学习任务,难怪有学生自杀。或许这就是印度精英教育的核心,高强度学习和谋杀式的竞争。基于这样的教育,印度及印度裔学生一旦走向社会,必然会焕发出极强的竞争优势。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是在几代人探索的基础上,经过几代人的积累,逐渐形成的。当庞大的印度和印度裔精英,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时候,总统和首相自然会被托举起来,只不过是时间而已。印度精英的成功,应该得益于印度的精英教育。

皮雅是位医生,校长的二女儿,在印度属于成功女性。“三傻”都是男人,总得有个女的吧,于是就给主角兰彻设置了一位女朋友皮雅。皮雅的故事并不多,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人物,不过在构建兰彻与校长的矛盾冲突中,形成三角形结构,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由此碰撞出强烈的戏剧效果。印度歌舞在世界电影里独具特色,作为喜剧片,融入歌舞元素,自然少了女演员。皮雅不仅在歌舞情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影片增光添彩。

再说故事结构

影片故事结构是非线性叙事。以法尔罕为叙述者,以寻找兰彻为主线,多次插叙校园生活,以此讲述“三傻”的励志故事。

片头的任务是完成故事背景建置。

影片开头,法尔罕接到一个电话,急忙装病倒地。飞机紧急返航,法尔罕坐着轮椅到了候机室,他突然站起来跑了。法尔罕接上老同学拉杜,赶到了皇家理工学院,爬上水塔,见到同学查特。原来是查特打电话约他们来的。查特打开手机,炫耀自己大别墅和豪车,以大公司副总裁自居,说是今天是9月5日。镜头闪回当年查特歇斯底里与兰彻打赌“十年后看谁混得更有人样”。查特今天是兑现赌局的,叫法尔罕和拉杜做见证。但法尔罕和拉杜却急于见到朝思暮想的老同学兰彻。查特说有兰彻的地址,三人便一起开车去寻找兰彻。

影片目标确立,就是寻找兰彻,三人开启了寻找兰彻之旅,全剧顺着这条主线开展。

影片插叙他们的校园时光。法尔罕走进皇家理工学院,这里有个奇特“规矩”,新生向学长露出屁股,叫做“脱裤致敬”,否则就要爆尿惩罚。而迟到的兰彻偏不信邪,就是不脱裤子,还自制导电装置,让在门口尿尿的家伙受到惩罚。兰彻与同寝室的法尔罕与拉杜成了好朋友,却顶撞校长,质疑教学管理,劝说校长二女儿皮雅离开未婚夫。与兰彻相反的模范学生查特,只会死记硬背,还嫉妒同学。兰彻偷偷修改了查特的演讲稿,让查特在校长和同学们面前出丑难堪。查特气势汹汹地找到在水塔上喝酒的兰彻,争论学习方法,提出打赌,十年后再比高下。这个场景正好与片头接轨。尽管兰彻不招校长待见,但考试却是第一,集体合影时还坐在校长的身边。

影片回到当前主线,查特、法尔罕、拉杜找到了兰彻家,见到的兰彻却不是当年的同窗学友。原来兰彻的真正名字叫旺杜,是兰彻家的小佣人,从小爱读书,学习成绩优异。兰彻父亲让旺杜用儿子的名字冒名顶替,到皇家理工学院读书,拿到毕业证书后,旺杜必须消失。旺杜之所以答应,完全是为了享受读书的乐趣。法尔罕拿到了旺杜的新地址,他们继续寻找心中的“兰彻”。

镜头又回到了从前。校长站在讲台上大谈竞争,强调名次,把法尔罕和拉杜叫上讲台,奚落一番。三人诅咒完校长,就相互查找弱点,相互鼓励,实现自我超越。拉杜康复出院后求职成功,校长故意为难专门出题。兰彻为帮拉杜,深夜偷偷复印考题。但被校长赶出校门,不料校长大女儿临产,因大雨无法去医院,兰彻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器具,在皮雅视频指导下,助产成功。校长终于转变观念,把太空笔送给兰彻,声泪俱下的一席话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影片再次回到当前主线,法尔罕他们来到了“兰彻”所在的新学校,发现许多新奇的发明创造。查特以成功者自居,但见到“兰彻”,正是他要寻找的拥有400项专利的印度大科学家,这才自行惭愧,无地自容了。皮雅迎来了幸福时刻,与“兰彻”终成眷属。

导演的干货

一部成功的影片饱含着制作团队的心血,影片暗藏着导演编剧的许多干货。

影片揭示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深层次的问题是对印度教育体制的反思,从这个意义来看,影片主题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影片有许多经典台词。校长对学生们大谈竞争,说“你们记住,人生就是赛场,要么全速前进,要么完蛋。哪怕是出生,就已经开始了与三亿精子的赛跑。”还用长尾杜鹃比喻,说“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只在别的巢里下蛋,孵蛋的时候会怎样?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这两段话看似粗鲁,但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还有富有哲理的金句。“死记硬背也许能让你通过大学4年,但会毁掉你接下来的40年。”“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我要说服你,但不会用自杀这种方式来说服你。”“别人的风言风语都是浮云,早晚都会过去的,你别拿自己的幸福开玩笑。”“为什么要把缺点公之于众?就好比你缺铁,医生会给你开补铁药,但不会到电视上说你缺铁”等等。

导演手法大胆,居然让一群男学生为校长女儿接生,在世界电影史上也算得上奇葩。查特在大学讲台演讲,可是满嘴“色诱”“乳房”等词汇。尽管让人捧腹大笑,但这是无分级电影,难道印度就这么开放吗?

导演特别注意情节前后呼应,影片中有两个赌局,查特与兰彻打赌,看似查特赢了,但最终的赢家还是兰彻。校长打赌拉杜无人招聘,结果输了,被剃了胡须。还有两次导电装置,兰彻入学自制导体,学长尿尿而触电,痛苦倒地。影片结尾,查特来到兰彻的新学校,火急火燎地在楼下撒尿,两个小学生从楼上吊下一根导线和灯泡,查特尿到上面,同样触电倒地,嗷嗷大叫。看到这里不仅让人哑然失笑,真是啥师傅带啥徒弟,兰彻的学生真是学到老师的真经。

导演在这部影片上确实下了功夫,但仍有遗憾。故事节奏有点慢,片长将近3小时,一段歌舞3分钟。在每秒24帧的电影里,这么浪费时间,实在受不了。还有个问题,就是片名不恰当。说是“三傻”,其实是“四傻”,要加上查特。也可以说是“五傻”,因为校长的滑稽也可以算作傻瓜。影片是宝莱坞出品,但剧情与宝莱坞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却以《三傻大闹宝莱坞》命名,真是牛头不对马嘴,而且也容易误导观众。当然,也会因为片名耽误影片,如果起个好片名,全球票房或许还要飙升。要是让我取名,那就是《寻找兰彻》。兰彻代表着聪明智慧,代表着正义和成功,寻找兰彻,意味着引领年轻人走向成功。

一点感想

看完影片,陷入沉思,我国教育与影片中的印度教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学校也是应试教育,只看分数。一些所谓的高考名校,乃至高校,依然是填鸭式教育。国家对清华投入巨资,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去了美国,与印度理工学院近乎一致。但在某些方面,中国教育还不如印度,比如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同样在硅谷,清华学生就拼不过印度学生。

印度学生学完理工科,又学MBA,工作以后成为银行家。尽管这不是成功的标准模板,但让理工学生学习管理,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升。如今印度裔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有印度血统,当今全球7个国家领导人是印度裔。美国世界500强公司1/3的CEO是印度裔,硅谷1/3的工程师是印度裔,还有不少印度裔在各国行政、司法等机构成为中高级职务的官员。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印度裔与印度已经没有关系了。是的,他们出生在海外,接受西方教育,但作为印度裔,他们遗传印度血统,自小从父辈那里就受印度精英教育的影响和印度文化熏陶,他们根子里接受的还是印度教育和文化,就像华裔二代一样,普遍接受的还是中华文化。

尽管中国教育需要改革,但在大学里也有灵活应变而改变命运的典型。前些年,有人联系我去采访一位企业家,尽管没有成行,但我提前看过他的资料,与影片中的小莫汗有点相似。小莫汗在学校帮助学生跑腿挣个零钱,我要采访的企业家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当年考进大学,办理完入学手续,只剩下200元,勉强够一个月的生活费,下个月怎么办?穷则思变,他帮同学打开水,一热水瓶开水一元钱,第一次拎一个热水瓶,后来增加到2个,3个,6个,随着需求越来越大,他成了小老板,指挥和他一样需要钱的同学去打水。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尽管金额不大,但却闯出了一片天地。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拥有自己的小汽车,后来成为著名企业家。

印度在多数人的印象里,不是街道脏乱差,就是火车外面“挂”满人,还有稀里古怪的不平等案件。其实,印度在一些方面还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国际舞台上的印度面孔和印度的宝莱坞,就不可小觑,说明印度的教育和人才机制还是值得学习借鉴。好在中国人善于学习,取长补短。如果大家能从该片中受到启发,进一步提升适应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那么,世界竞争的天平会偏向我们一边。

看完影片,突然想起我曾经也有个赌局。记得在当年毕业联欢会上,我的同学和我打赌,说我10年后能干到副科级。在第11年的时候,我越级成为副处级,我的同学找我算账,但翻开记录,时间已经过了,我没有输。同学认为我输了,说我早是副科级,只是没有任命罢了,这么说也许有点道理。这样的赌局虽说无法断定输赢,更不可能像影片中的查特那么张扬,但可以作为同学聚会的噱头。基于此,在校的同学们,可以多设赌局,至少毕业后可以经常聚会呀。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