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红拍的电影「李少红拍的这部片真的很牛逼」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38更新:2023-03-03 17:42:48

世界上很多悲剧,往往是阴错阳差中的注定。

如果你曾看过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感慨。

有时候,铺子会比较回避这样的作品。

因为,它让我们看到宿命,而宿命,是无法通过个人选择修改的。

宿命,让我们隐遁无踪。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是马尔克斯自认为掌控得最好的作品。

这本小说,根据一件真实事件改编,1951年,马尔克斯的一个朋友在全镇人面前惨遭杀害,这件事儿影响了他大半辈子。

“这是一个残忍的犯罪故事,一部极具张力的小说,为此我写了三十年。”

1981年,这本小说面世后引发文坛轰动。

次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今天,铺子说的这部电影,就是改编自这本小说——

《血色清晨》

电影拍摄于1992年,导演是李少红。

没错,你没有看错,这是一部华语电影。

你可能没怎么听说过这部电影,因为它没有在国内上映过。

但是,这部电影却是当年世界影坛非常受关注的一部电影,法国南特、诺迦诺电影节都给了这片大奖,威尼斯影展甚至专门安排导演和马尔克斯见面。

这个电影,可以用一句直白的概括——

一场处女膜引发的血案。

《血色清晨》的故事和时间线,和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一样,走的是另类路线。

它有关谋杀,但一开始就把犯人给交代了。

它有关真相,但每个目击者眼里的真相都不尽相同。

它有关人性,犯下骇人罪行的往往都是老实巴交的普通人。

电影一开头,小学老师李明光腹部被刺中数刀,倒在了冬日的小巷里。

死者亲属哀嚎赶来,围观群众议论纷纷。

杀人凶手,是同村的两兄弟李平娃和李狗娃。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李家两兄弟,在人来人往的早餐店说出杀人计划。

早餐店的老板,附近的居民,镇上的镇长,几乎所有人都听说了两兄弟要去杀老师李明光。

每个人都以为,会有人给李明光通风报信,但是鬼使神差的,没有一个人把这个消息传达给李明光。

李明光遇害的前一刻,还兴高采烈地和凶手打招呼——

“是平娃哥啊,不在家陪我嫂子,上这儿来干啥?”

他,犯了什么连自己都不知道的罪行?

话要从一场婚礼说起,张国强的婚礼。

张国强因为在城里谋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是村里的万元户,黄金单身汉一名。

他看上了李家兄弟的妹妹,红杏。

李家兄弟家贫,很少有人家愿意把女儿嫁给李家,李平娃已经36了,还是单身汉一条。

如果能把妹妹嫁给万元户,对于李平娃来说,那可是好事一桩。

一来,能有一个有钱的妹夫,李家总能沾到一些光。

二来,这门亲事还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

张国强有个残疾姐姐,情绪激动的时候会癫痫,因为这个毛病,一直没有人上门说亲,张国强有意让光棍李平娃娶了自己的姐姐,婚礼费用全部他掏。

光棍36年的李平娃没想到,世界上还有不花一分钱娶老婆的方法。

虽然,这个老婆有点毛病,但聊胜于无啊。

换亲这件事,成了。

张国强,是电影里相当关键的人物。

他不是故事的主角,但整个故事的悲剧却是因他而起——

一直以来,他都觉得老婆得找农村的。

因为,农村才有处女。

张国强的婚礼,举办的异常盛大。

接亲的队伍,有好几百米长,在物质条件并不发达的时代,他备齐了自行车、热水瓶、各种昂贵的新婚物件。

婚礼晚上,还专门请了戏班子为前来祝贺的乡亲父老唱戏。

镇上,好久没有出现这么大的排场了。

这是一个男人得到一个女人,一个处女的仪式。这个仪式呈现面貌越繁复豪华,越能窥见内里的虚无。

仪式之下,姻缘的缔结不是因为男女的心意相通,而是一种来自过去的回声——

贞洁是一种道德观。

处女是社会里的道德标杆,她们才配一场盛大的婚礼。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结婚仪式里,女性成了一件交易品,等待被人打开。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渴望被爱渴望未来。

红杏作为一份交易品,她让人失望了。

结婚头夜,床单没有落红。

红杏被强行退了回去。

张国强还连夜闯入本该是自己大舅子的李平娃的家,带走了全部的娘家随嫁嫁妆,还有自己的残疾姐姐。

一张处女膜,毁了两桩婚。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和《血色清晨》,故事如出一辙。

青年被误会成破了新娘处女膜的人,导致无辜被害。

他在被害之前,几乎所有村民都得知了消息。但他们都表现出了与己无关的姿态,同时,又热切地表现出一种窥探欲。

在小说原作的最后,出现了讽刺可怖的一幕——

“人们像在游行的日子里那样,来到广场站好位置”

“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知道有人要杀他。”

青年的死,有巧合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下的责任分散,是群体的看客心态的结果。

整个故事里,最令人悲哀的是,作为凶犯的李家兄弟,其实并没有那么坚定的杀人决心。

他们甚至隐约希望有人来阻止自己。

他们在早餐店大肆谈论自己的杀人计划,并且把杀人的时间选在了人最多的早上。

但是,没有一个人劝阻李家兄弟。

“听他嚷嚷,还能真杀,摆摆样子”

“我还没见过杀人呢,让咱开开眼”

杀李明光,本来是一时的气话,结果最后弄到骑虎难下,不得不做。

愚钝的勇猛,悲哀的面子。

电影相比于原著,有几处明显改编的情节。

第一个便是红杏的失贞之谜,在原作里,失贞是确定无疑的事实,但是在《血色清晨》里,红杏是不是真的失贞了,一直都是一个谜。

如果她不是处女,谁拿走了她的第一次?

如果说她是个处女,为什么头夜没有落红?一切,电影都没有给出答案。

因为主创并不想展现一个层层谜语的悬疑故事,而是一个充满着愚昧的现实主义人物群像。

红杏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李家兄弟,以及李家兄弟在准备杀李明光的过程里,所有围观一旁看热闹的,起哄的,默不作声的人。

青年的死,不是一两个人的责任,是集体的失职。

村民们大可阻止凶手或者劝青年回避,但他们反而是有意无意地任由事情发展下去。

这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其实是全村的一场合谋。

电影第二个改编处,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最具有象征性的情节,就是被害人李明光的身份。

原著里,被害者是经济富裕的外乡人。

电影里,被害人的身份成了全村为数不多的读书人——小学老师李明光。

李明光是村子里的异类,他识字,是村子为数不多的读书人,家里竟然还有不少电影杂志。

女生,小孩都爱去他家看杂志。

而电影杂志的先锋时尚,本身就是一种禁忌。

李明光购买收藏杂志的行为,在村民眼里就是不正经、不道德。

人们对李明光,有一种极其复杂的轻蔑。

“瞧他那几亩地种的!”

“就为一个教书的,就把条命搭上”

李明光是文化的象征,但偏偏在小镇上,大多人又没有文化。一个大多数人没有文化的地方,有文化便是原罪——

李明光的存在,让他人感受到了羞辱。

无知的羞辱,没有文化的羞耻感。

人们只能轻蔑他,因为在轻蔑中,他们才能寻得一丝心理平衡。

电影的改编中,被害者从一个富裕的外乡人,变成一个小学教师。

这个指代是相当明显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相当多的文化人受到莫名其妙的敌意,甚至家破人亡者大有人在。

原著里,凶杀案有着极大的偶然成因。

而在电影里,悲剧背后却有着宿命一般的社会文化基因。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和《血色清晨》,虽然故事如出一辙,但人物设置的修改,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复杂的中国乡村人际关系图景。

李明光被误会成破了红杏处女之身的人,既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宿命。

世界上很多悲剧,往往是阴错阳差中的注定。

这大概也是马尔克斯小说,那句著名的句子所传达的意思吧。

“宿命,让我们隐遁无踪。”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