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侑 82年生的金智英,孔侑金善雅的电视剧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18更新:2023-03-15 13:00:37

韩国电影直击社会现实问题的魄力一向被津津乐道,《熔炉》被赞为“改变国家的电影”。

然而同样是由孔刘和郑有美主演,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的命运却大不同。

保护儿童权益,人人赞成,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一个女性在大银幕上揭开差别待遇的疤。差一点,它就成了禁片。

终于在昨天,10月23日,《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韩正式开映了。

虽然此前已经看过原著,但言言还是乐意去影院刷片,看看这回韩国电影的胆有多大。

因为是女人,差别待遇是常事

主人公金智英出生于1982年,家庭条件普通,相貌平凡,名字也是一抓一大把的那种。

普普通通的金智英,从小到大走得是一条被定义出来的女性之路。

金智英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所以她既是妹妹,又是姐姐。不过自幼金智英就只能当个照顾弟弟的姐姐。

因为是比男孩低一等的女孩,金智英被告知,家里所有稀罕物都得先紧着弟弟。

童年时代的家庭聚会,奶奶走进房间招呼恩英、智英姐妹俩“快去厨房帮你妈干活”,弟弟智硕却在一旁含着甜甜的棒棒糖玩耍。

因为是女性,她们难以拥有自主人生。

智英的妈妈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梦想做一名人民教师,却为了赚钱供哥哥,早早退学去工厂做工。妈妈说,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身为女人能有什么办法?

姐姐恩英,为了接济弟弟妹妹,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念了地方师范,因为好找工作,薪资稳定。唯一的反抗就是迟迟不肯乖乖嫁人。

左起为智英的母亲、弟弟、姐姐

金智英当初大学毕业,迟迟没有找到工作,父亲在饭桌上呵斥“直接嫁了算了,这才是最适合你的出路!”却从未问过智英有什么人生规划。

因为是女性,凡是金智英遇到不公待遇,皆是自身问题。

中学时智英被男同学跟踪,父亲却只责备智英为什么这么晚回家,裙子又那么短,女生应该谨言慎行,懂得躲避危险。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金智英长大了。虽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却不得不按照父母的意愿,恋爱、结婚、生子,紧接着自然就是辞职当家庭主妇。

因为是女性,婚姻关系中有伴侣提供帮助,算不算幸运?

金智英出嫁后终日受婆家欺负,承包所有家务,说起来似乎不算太“惨”,至少老公郑代贤自始至终站在她这边,替她说话。可代贤的爱与付出,真的可以称为伟大吗?

代贤当初提出遵从父母的旨意,想尽快要一个孩子,并承诺“我会好好帮你的,帮你做家务、带孩子。”

“帮”听起来是好意,细想知差异。

养育孩子本身不该是夫妻双方协作的事吗?“帮忙”二字恰恰说明,代贤的潜意识里认为干家务带孩子就是女人的事,丈夫伸把手是“为你好”的奉献,而非义务。

换句话说,没有谁能真的理解女人金智英的苦闷。

所以,后来别人说金智英疯了,总是变身其他人“说胡话”。可金智英实在是方方面面被噤声太久了,那些内心呐喊借以他人口吻说出来时,金智英虽然处于无意识状态,却也是一种必然。

医学上也许难以明确为金智英病症定论,但我们不难明白这样的失常来自于社会、家庭环境中对女性自我意识和价值的压制,大家都在给金智英灌输“规定动作”,却并不在意差别待遇对女性身心造成的创伤。

金智英是病了,可生病的就只有金智英一个人吗?

不快乐的金智英“醒来”了

男权之下无新事,《82年生的金智英》讲述的都是日常生活里见惯不怪的事。

金智英走上社会,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可遇到升职的好事,女职员总是被排除在外。公司唯一的一位女性领导金组长,也是产后立即复工,不敢休育儿假,孩子也只好托付给母亲照料。生育期成了一种女性自带的“缺陷”,永远难与男性公平竞争。

男同事们发现公司大楼洗手间里有偷拍摄像头,却没有选择报警,而是背后看女职员笑话。可悲的是,女职员们敢怒不敢言,还只能拿金智英打趣,问她借婴儿尿不湿,大家一起回避公共卫生间。

丈夫代贤所在的公司组织职场性骚扰安全教育,休息时间男性职员们在楼下聚众吸烟,有一位中年脱发男大肆抱怨,“ 搞不懂为什么要参加这种讲座,并且觉得现在女性真是越来越矫情了,还是活在古代好,男性说一不二,女性只有乖乖听话的份儿。”

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时代不同了,可某些男性的思想还停留在古代封建社会,依然迷恋父权语境下男尊女卑的旧模式?

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说发行之后会遭受那么多男性强烈抵制,将阅读此书的女性视为对男权进行挑战。连出演影片的孔侑与郑有美也遭到人身攻击。

而比来自异性的恶意更让金智英受伤的是女性阵营的冷漠和鄙视。

做了全职主妇的金智英只因为在难得空闲时间坐下来喝杯咖啡,就被几个上班族说成是“拿着老公的钱,喝着咖啡消遣”的“妈虫”。

“妈虫”是韩国网络流行语,带有贬义,原指没有把小孩管教好的妈妈,后来变成暗讽有小孩的母亲整日无所事事,过着靠老公养的生活。

洗衣、做饭、带孩子与做报表、跑业务、给学生上课一样是劳动付出,可似乎没有人觉得家庭主妇值得尊重,反而被贬为“虫”。

原著小说作者赵南柱曾说,家庭主妇看似悠哉,实际上没有任何薪资,也没有晋升机会,还要遭受白眼,是一份最不堪的职业。

男性不理解主妇辛苦就算了,为什么同样是女性,也要对金智英加以鄙视?

她们并不认识金智英,但她们认同女性天生应该无私服务于家庭家务,可主妇享受一杯咖啡那就是不合理了。换句话说,她们表面上嘲讽的是金智英,实际上是在一个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相信男权对女性的定义,而忘记自己也是女性。

她们不是金智英,可说不上哪天她们也会变成金智英一样的主妇,到那时谁又来体味一个主妇有何委屈?

一向忍气吞声的金智英终究病了,在内心深处她知道当金智英太累,也太孤独了。她的发病不是逃避,而是长期压抑导致的另类爆发。

再次回到主题,处在不平等地位的女性,该指望谁来当“拯救者”?忍气吞声是唯一答案吗?

丈夫代贤劝她寻医问诊。虽说诊疗只能缓解病情,改变不了残酷的社会现状,然而于对金智英来说,自我觉醒带来的勇气,却是一剂“良药”。

再一次被喊“妈虫”,金智英选择直面反击:

“你才第一次见我,你知道我经历过什么、忍受过什么,过着怎样的生活吗?你有什么资格随便说三道四?那么,我现在也来评价一下你,怎么样呢?”

心理医生问她,勇敢反驳是不是很痛快?智英笑了,“痛快谈不上,不过感觉还不错。”

金智英还不快乐,但至少她开始主动保护自己,敢于为自己发声。

曾经,金智英想当作家,可她连一只名牌钢笔的鼓励都得不到。当年爸爸国外出差为弟弟带回贵重的钢笔,而智英姐妹却一人只有一个廉价的笔记本。

虽已时隔多年,此事一直埋在智英心里,生病后智英在娘家找到了那根钢笔,这可以看做是她开始寻找自我人生的象征,除了当别人的太太和妈妈,她还可以为自己的理想而书写。

金智英还未幸福,但她已明白生而为女人,也该有追寻自我价值的资格。

电影中的金智英是无数普通女性的代言人,而现实世界里有多少对现状不满的金智英已经被岁月摧残至自暴自弃,不再挣扎,只能认命。

电影结局比原著小说乐观,是胆怯还是自我鼓励?

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改编自同名小说,不过既然是改编,就一定不是原封不动照搬。

结构上,原著先是从金智英言行异常开始,然后是家庭、童年、职场生活叙述,到最后一章才表明这是一位心理医生的治疗手记。也就是说,心理医生是叙述者,以第三人称讲述了金智英的病史。

电影则是以丈夫郑代贤先去找心理医生开始,表示想替妻子咨询,因为妻子最近行为异常。如此一来,医生也成为了他者,也就是和金智英一样,是一个被观察的对象。并且,由原著中的男性变为中年女性,也更符合情境。

要知道,金智英之前手腕受伤去看外科,当时的男医生曾半信半疑地说,衣物有洗衣机,扫地有机器人,主妇基本也不需要做什么了,怎么可能把手腕扭伤呢?换了一个女医生,似乎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是一种“女性自救”的无奈表达。毕竟,原著中的男医生在故事的结尾也只表示对自己的妻子有所担忧,同时并未真正为金智英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可谓十足的“旁观者”。

相对而言,影片中的金智英在女医生的指导下,勇敢站出来表达立场,虽说没有痊愈,至少不再那么压抑,正在逐渐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并非在说,男性一定不理解女性处境,可毕竟不是一个群体,至少在当前社会,女性主义还在呐喊抗争的阶段,想要渴求一个男性的理解,太难。

电影的前半部分虽然令人压抑,相对原著而言,结尾也还算是相对乐观。

很显然,金智英就医后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用弟弟送来的那支刻有自己名字的钢笔,开始写作,终于在杂志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再看原著小说作者赵南柱,毕业于韩国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学,就是敢把总统拉下台,走在女权前沿的那所女子大学。在梨大的“女性领导者”教育氛围中,赵南柱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女性主义,开始关注男女不公的问题。

大学毕业之后,赵南柱先是在电视台做了十年的撰稿工作。结婚之后,在社会生活与婆家生活的压力之下,彻底成为了一名女性主义者。女儿出生后,赵南柱从电视台辞职,克服产后抑郁,开始写小说。11年就凭借小说《倾听》获得专业文学奖,而畅销百万册的《82年生的金智英》更是让她知名度大增,收下“年度作家奖”。

从这一经历来看,金智英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带有作家生活的影子。可在原著中,作者并未把作家梦安排给金智英,比不上影片结尾的“金智英”好命。

可我们依然必须警惕的是,并非每个主妇都能如此幸运地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实现自己除了生儿育女之外的人生价值。

执导电影的新锐女导演金度英之所以给出如此乐观积极的收尾,私以为大概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量。

一是因为社会舆论实在可畏,涉及到性别歧视、女性不公待遇等社会现实痛症本就敏感,原著已被冠以煽动两性对立的负面评价,电影要不“灿烂点儿”,恐怕很难多开绝大多数男性观众以及部分女性观众的恶意抨击。

另一方面,也或许是导演不忍令当代女性过于绝望,总要给大家一些期待与光亮,而不是人人都如治疗前的金智英,“总是梦到面前有一堵墙,找不到出口。穿破一堵墙,又是一堵墙。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有出口”,进而抑郁成疾。

这种尝试,是女性主义者不够勇敢?还是一种自我妥协呢?

结语

​《82年生的金智英》真的不必被妖魔化,它所表达的内核要争取的不是女性特权,也不是刻意制造男女对立紧张气氛,而是想呼吁“平权”,两性都该有自由选择生活内容的权利。

金智英的故事在你我身边比比皆是,又或许,就是你我生活中的画面。

将来,还会在下一代女性身上重演吗?

换个角度来说,金智英的故事男性也可以心平气和地看看,因为你也会希望女儿能过得幸福。

有社评说,现在的女权运动是否太夸张了?赵南柱作家曾对此正面回应道,女性运动就是要搞得激进一些,才能有所发展。

所谓“激进”在今天来可能看有所不适,甚至我不相信凭一部电影就能扭转乾坤,但我真心希望从这一秒起天下所有女性能过得舒心点吧,当然这一前提是金智英们已不再沉默。

原创内容作者:花花and沄希

参考资料:参考内容摘译自小说、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韩网赵南柱百科,赵南柱采访等;图片来自网络。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