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香港「给三人行打两星的人凭什么说港片已死」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91更新:2023-03-15 23:18:24

虽然事先就知道了《三人行》的实验性,预感到毁誉参半,但豆瓣严重两极分化的评分,还是让我震惊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想现在才发这篇影评,是件好事。

是的,免得你们说我给杜sir刷票房,不是我怕被人这样说,而是银河映像根本不需要水军。

《三人行》,故事很简单。三个人:警察、医生、悍匪,各怀心事、各有执念,聚在病房之中。

这个病房,就不那么简单了,整场布景是在片场里依靠真实医院场景搭建而成。这也是杜琪峰继《华丽上班族》把舞台剧搬上荧幕后,做出的更大的装置尝试。

有创造力的电影导演,似乎很多都是装置控。比如徐克,一方面探索技术极限,拍3D、搞水下摄影;一方面热爱美工,《七剑》、《狄仁杰》和《龙门飞甲》里,不知搞出了多少小花样。

李安也是,《卧虎藏龙》的竹林,《少年派》的电脑特效,到新片《半场无战事》的每秒120帧,又是电影技术的重大革新。

杜琪峰的装置热情,早年表现为镜头调度的先锋性,比如《枪火》的枪战、《神探》的镜室,作为一个技术爱好者,每回都要想象他的机位架设,想搜集相关纪录片或花絮来看。

我对“技术控”的导演是格外致敬的。电影,本就是创造的艺术。编剧创造故事,演员创造人物,导演创造世界。这个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造梦过程,是一条无止境的突破之路,没有对真实的苛求和对技术的偏执,很难真的实现。

所以《三人行》里,当我看到医院场景带来的舞台表演感,那个透明天花因而带来独特光影的急诊室,还有大量术语和手术镜头制造的纪录性冲击,内心是喜悦的。我们熟悉的杜sir,热血未冷,他仍然在不断做着新尝试。

结尾那个枪战长镜头,也许看上去没那么惊喜,毕竟这样的场景调度在杜琪峰已经不是新玩意,何况如今的电脑技术根本能够以假乱真。可是,当我知道,原来慢镜头并非采用升格拍摄,而是通过演员训练,在摄像机保持正常速度下,吊威亚完成的慢动作,我又一次被深深震撼了(留意下图病号服和轮椅处)。

电影,诞生才百多年,通过蒙太奇等视觉技术从戏剧中突围而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体系。近三十年,电影特效的崛起,又将电影的真实和虚拟问题带入新领域。然而,在安能辨我是真假的今天,《三人行》却把场景当成舞台表演,通过对演员和拍摄团队的排练,一两百位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实现一次对空间能力和集体能力的复归试验。

这样的回归,我不觉得是对电影的一种背叛,而是对人、对艺术本身的致敬。为这一点,也应该给《三人行》三星半。

当然,网上BB的人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我赞同没有感动的情怀都是耍流氓。导演的探索最终需要反映到观众的真实感受之中,有技术没故事,大家不需要买账。

那么《三人行》做得怎么样呢?先说冲突。

杜琪峰向来窥探人性的无限可能,所以格外爱拍一群人处在相对封闭环境的处境,他自己在访谈里也多次这样说。这次,医院里三个人三种身份,比之前的那种团伙对峙感更加极致。

他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内外夹击之中。外,是身份产生的交锋:警察要抓人,医生要救人,悍匪要杀人。内,是与身份不符的执念:警察的责任是执行公义,却做了亏心事,想毁灭证据;医生的使命是救人,一意孤行却引发了连锁反应;悍匪的义务呢,当然是抢得了就抢,抢不了就跑,这一位却自视极高,将几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快感,似乎比生命和自由更重要。

执念,往往非黑即白。三个人都对于自己的规则认定不疑,现实却将他们放逐到灰色地带。这样的戏剧张力,难道没有好过80%通俗剧吗?别说看不懂,不想烧脑,出门左拐有一大堆的刷脸电影,拿走不谢。

再说完成度。

影片维持着银河映像一贯的节奏,凌冽劲脆,细节丰富。有传统的银河标志,例如大战在即那个相互隔绝感觉的长走廊全景;有各种亲切的TVB脸,表演松弛烟火气十足。在熟悉港味中,又因为半开放的场景设置,产生了独特音场,有种类似于戏剧表演场的先锋感。

前八十分钟根本猜不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因为前头铺排太从容得当,最后十分钟确实有点不过瘾,尤其罪案还未被充分揭示,匪众们也用了谢天华这样的戏骨,却在影迷纷纷猜测之际,于混乱中逐个殒命,连句台词都没有,仿佛一个巨大的结果没有浮现,让人好生遗憾。可是,联想到杜琪峰的作品,往往是这样戛然而止的宿命感。不是最好的银河故事,也起码有75分。

还说演技。

没有《三人行》,你们会知道你们的前任老公钟汉良,不是只会壁咚强吻摔钱包,还能演出高智商无人性的反社会人格吗?会看到他眼神里除了盲目深情之外,还能闪着智慧的光芒,且兼具邪恶、癫狂的魔性吗?

你们的人生大赢家,也不是只会到上交所敲钟的。对赵薇的演技,我个人始终评价无能,因为台词永远是她自己,千人一面让人出戏。好吧,用宽容点的说法,这是种个人风格。但不可否认,当她跳出这样的风格,比如用安徽土话来演绎《亲爱的》,就成功消解了特色,而令角色更加深入人心。

粤语版的《三人行》,她亦讨了这样的便宜。医生的人物设定,是个一直倔强好胜、难以放松的“港漂”,所以扑克脸和生涩都不违和。加上配音再次溶解个人风格,当医生得知自己好心办了坏事,不堪一击的内心终于崩溃时,赵薇的表演,是值得放进自己的成绩单的。

当然我也承认,杜sir每次讲道理的时候,观影感的确会降低,就像我现在仍然觉得自己,三遍都没看懂《大块头有大智慧》。可是,让我费解的是,那些哭着喊着“港片已死”的影迷,和留恋港式黑色电影、欣赏银河创新精神的影迷,难道不是同一群吗?

把《三人行》作为银河20周年献礼,的确差强人意。同样,把这个称号赋予《树大招风》我同样也觉得评价过高。但要说老杜毁了银河,或者任性地摔个二星,我可以理解爱之深恨之切的失落,但你们真的不需要隔着衣服,摸摸装了一肚子爆米花的良心哟?

所以,我顽强地放上《三人行》的纪录片链接,希望有兴趣的人可以看一看。慢镜头38分钟左右处可见。http://v.qq.com/prev/n/ndva5igizz2g6ju/r0308t1ja67.html

最后,我给五星,7.9分。不要问我那些技术的尝试对于票房有什么意义。毕竟吧,我们看了那么多电影,也没看出意义,没过好这一生。

截图来自《三人行》纪录片,部分剧照来自豆瓣网友轮子,感谢分享

公众号ID:Lady_and_Mama

* 谢绝非法转载,欢迎转发 *

三人行香港「给三人行打两星的人凭什么说港片已死」

为什么近些年媒体不断的强调港片已死?港片死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其实我觉得港片不但没死,而且工匠精神越来越突出,香港的电影工业越来越成熟。

首先是是产量。其实这个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答案,其实我个人认为最好的答案是市场,产量的多少取决于市场。什么意思呢?电影拍出来毕竟是需要大家去买单的,有票房自然就有市场,不然拍再多赚不到钱哪个投资人会这么笨继续投呢。当然我这么说不是说港片没有了市场票房不好,而是说整个市场大环境是这样,整个市场只消化得了那么多,或者说如今的观众都太过理性(说到底可能还是因为穷吧)。

对于这个问题王晶导演在圆桌派里的回答是我认为最真实最中肯的。他谈到香港电影的崩溃是从台湾市场的崩溃开始的,因为在最疯狂的时候他一年导了7部电影,彼时香港电影年产量在400部左右可以说白天拍这个晚上拍那个,但是即使在如此仓促或者说粗糙的环境下(最快14天拍出一部电影,参考《古惑仔2猛龙过江》)拍出的电影在资本市场上依然有着丰厚的回报,据王晶导演说,在当年随随便便拍一部电影拿到台湾放映就足够回本,在其他市场如日本 韩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港片风靡的东南亚市场以及香港本土市场收回的票房就是纯收益了,所以那些年只要多拍产量高片商都能狂赚,有钱赚自然就继续加大加快力度拍咯。但是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只会是昙花一现,疯狂终将归于平静,随着台湾市场的土崩瓦解,以及韩国日本 东南亚各国的本土电影崛起,香港电影的市场越来越窄,收益下降片商不愿拍自然产量就会下降。有人说内地市场这么大,一个内地市场足以抵得上台湾,韩国 日本东南亚各国,一方面是内地的电影制度摆在那里条条框框限制太多,香港电影人确实有些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内地观众口味刁钻,或者说理性再或者说是审美较高,一般的粗制滥造和大锅乱炖经常被内地观众抵制导致票房不高。举个例子,一向以高产著称的王晶导演号称迄今为止监制导演超过4000部影片,近些年在内地也是饱受诟病被称作烂片之王,其实翻阅他的作品可以发现即使在如今他依然保持 着高产,自2013年至今他每年仍然保持着4-5部影片上映,只是质量就另说了。

话说回来内地到如今产量也不高,虽然说年产量已突破1000部,但这也是包含了香港 和台湾的电影以及所谓的合拍片,而且其中不乏大量的是网大,不在影院上映的,真实能在影院上映的产量有多少大家恐怕心里也有数。

其次我们来说说质量。说起质量港片近年来的表现确实是大不如从前,如今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警匪动作片(不过这也正是我最喜欢的类型),如近年的《寒战》系列,《窃听风云》系列,《扫毒》系列《无双》《追龙》《赤道》都是质量上乘的好作品,而且类似《寒战》《无刷》不同于昔日的港式警匪片只是简单的打打杀杀,而是将警匪片升华到一个新的台阶,其格局更大脑洞更大复杂程度也是前所未有,《无双》电影细节也更是让人感叹其电影工业愈发成熟。其他诸如悬疑,喜剧,战争,科幻,动漫类型均已濒临枯竭,当然因素的多面的,喜剧近年来正成为内地的王牌,因此除了星爷还在慢慢的更新作品抵挡一下之外,港片喜剧片几乎已无立足之地,而其他诸如惊悚悬疑,现实题材电影大多因受限制原因无法在内地上映。而内地近年来作品质量层次不齐,孙激谈不上百花齐放但至少也是有许多突破,当然拿手好戏还是喜剧,其次战争 和动漫题材也频出爆款,科幻 悬疑也在冒出星星之火。

最后我们聊一聊奖项,内地电影三大奖,金鸡,百花,华表,香港的有金像知凯猛奖。首先从格局上来说,内地的三大奖项格局肯定比金像奖大,因为它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华语电影,而香港金像奖却仅仅只评判在香港发行的电影,这是它的特色也是它饱受诟病的原因。其次从奖项的认可度和专业性来说香港金像奖还是略胜一筹的,毕竟受香港近百年电影工业的熏陶,无论是专业性还是认可度从国际上来看金像奖似乎更具有说服力,内地三大奖由于创办时间短,评委以及评判制度专业性屡遭质疑因此常常饱受批评
香港电影的衰落有一定的必然性,这跟香港的经济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大家习惯了一开始它就是出类拔萃亚洲巅峰,毕竟那时候亚洲其他国家地区都还在发展中它却独树一帜,所以基本上当时全亚洲的电影市场都有它的一席之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国内的本土电搭桥影也都在悄悄发力逐渐追赶,因此我认为港片并没有死,而是更加精致的活着。

三人行香港「给三人行打两星的人凭什么说港片已死」

《窃听风云》背后冷知识,剧本07年就写好,尔冬升大喊港片已死

最近尔冬升在腾讯的综艺节目《演员》里再次大火;

他在里面的各种言论,虽然不能算惊世骇俗,却也足够毒舌和直白。

张曼玉和尔冬升谈过几年恋爱,她对尔冬升的评价就是,“狂”又很有大男子主义,这就是尔冬升的性格。

不过出生于演艺世家的尔冬升确实有“狂”的资本。

谁叫他的父亲是大导演尔光呢,还有他的母亲红薇,还有他那两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姜大卫和秦沛。

如果你看不起他靠着家族在香港的影响力起家的话,那你可以看看他的荣誉。

拥有着四座金像奖的他,既是最佳导演也是最佳编剧。

如果你还觉得他不行,可以去看看《新不了情》、《旺角黑夜》、《锋笑门徒》等等电影。

作为香港电影70年代的著名演员,尔冬升在演员时期是丝毫不逊哥哥姜大卫的小鲜肉。

尔冬升是《三少爷的剑》的原版主角,这部电影记录着他青春时期最好的时光。

这也可能是他在几十年后重拍《三少爷的剑》的原因。

(有兴趣的观众可以找尔冬升版谢晓峰和林更新版谢晓峰的区别,乐枫认为尔冬升版的三少爷更有味道)

在2007年,尔冬升的现象级作品《门徒》大火。

这部电影让尔冬升一时间坐上了香港第一导演的宝座。

挟着《门徒》的余威,尔冬升在2009年推出了成龙、吴彦祖、范冰冰、徐静蕾还有一堆日本明星出演的《新宿故事》,这部电影是尔冬升下心血最多的一部电影。

电影有着浓浓的《门徒》风格,故事大胆,张力和暴力美感十足。

在今天看来,这是一部兼具深度和故事性的好电影。

有时候导演最喜欢的电影却往往得不到市场的认同。

如同星爷的《大话西游》遭遇票房惨败一样;

《新宿故事》2009年上映后,就因为过于暴力和血腥的画面被广电总局一刀切;

这部电影更是在香港、台湾、东南亚都遭遇了票房的滑铁卢。

这个情况是尔冬升完全没有想到的,为了挽回颜面,也有可能是看到香港电影市场的颓势;

尔冬升在一次采访中首次喊出了“港片已死”的口号。

口号喊是喊,实际的经济挽回还是要做的。

在《新宿事件》后,尔冬升马上化身投入下一部电影的制作。

拉来庄文强,麦兆辉这两个创作过《无间道》、《无双》的大编剧,与自己组成铁三角;

再找来吴彦祖、刘青云、古天乐等强力战将,张静初挑起女主大梁,还有方中信、王敏德、李子强等一干型男。

一部《窃听风云》横空出世。

在2009年下半年帮他挽回了经济损失。

从名字上看,“风云”系列向来是另一个香港导演林岭东的专用名词,想当年,《监狱风云》、《龙虎风云》哪个不是让人热血澎湃的经典。

在吸取了《新宿事件》被内地一刀切的惨痛教训之后;

在监制《窃听风云》时,尔冬升十分注意迎合内搏让地市场的尺度和观众口味。

尔冬升在尺度上做了调整,并不意味着这部港片没有了港味;

在这部回到警匪模式的电影里,港味是没有任何缺憾的。

影片的剧本是在香港股市大膨胀时期写的,在2007年时,全球的股市都处于极度不理智的放水时期。

股市的膨胀带来了财富与欲望的膨胀,看到这一切庄文强早就写好了相关剧本。

之所以到2009年才开始拍摄,完全是因为没有资金。

影片讲述了三个警察负责监听在金融公司高管时,因为偷听到高管们炒股票的信息。

掌握绝密股票信息的三位警察,决定把这件事瞒下来,用自己的积蓄去买了这支即将升上去的股票。

古天乐扮演的警察因为家里孩子众多,小孩生病,所以最需要钱。

吴彦祖扮演的警察傍上了富家女却老是被富豪岳父嘲讽,为了争一口气,他也决定赚一笔给岳父颜色看。

刘青云扮演的警察最矛盾,他不愿意做这些事,也没有阻止这两个兄弟的行为,还帮助他们躲过审查。

在赚到银银含大钱后,他们的行为自然被金融公司的幕后大老板(王敏德饰)盯上。

由于三兄弟掌握着大老板在幕后洗黑钱和操控市场的信息,为了斩草除根,三人分别遭遇了厄运。

最后刘青云没死,在扳倒幕后大老板后,古天乐带着幕后大老板一起开车进入了未完工的大桥,一头扎进了海水里。

只留刘青云在车里慢慢回忆过去。

从庄文强和麦兆辉的作品来看,两位金牌编导的剧本是质量的保证。

在保证故事性和矛盾冲突的同时,又能保证一定的深度。

这部电影讲就是一个道理,那就是贪欲是多么可怕。

这一切故事,这一切悲剧都是由贪欲而引起。

乐枫认为,在这么多讲贪欲的电影中,这部电影讲述的最为深刻。

古天乐是为了电影牺牲最大的,为了能演好杨真这个为了家庭四处奔波,却无力的中年人,古天乐刻意增重近20斤。

在电影中古天乐是最渴望金钱的一个,因为他的儿子有病,还有几个孩子要养;

更是因为自身被查出有不治之症,只想给自己家里人留下一笔大钱。

为了能把这个角色演好,剧组特意让古天乐去搞了一个类似陈木胜的造型,灰白头发加上演技,略显斯文,看起来更显无奈。

刘青云在影片里饰演一个跟同事前妻(张静初)在一起却不敢张扬的人。

他有着自己的道德标准,却在事实中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初心。

他遵守法律,却不得不帮两位同事违规违纪。

只能说刘青云还是那个刘青云,把这个角色的矛盾表现的很好。

刘青云这个演员你说不出他哪里好,却总是能把导演的意图诠释的十分到位,还能让你感觉到他的对角色再次创作,这就是影帝。

吴彦祖在在这里就是一个叛逆的年轻人,他走上这条路只是为了出一口气。

这部电影里,吴彦祖的演技已经很难挑剔了。

乐枫认为,从《新宿事件》开始,吴彦祖已经在演技上独当一面了。

张静初那时候已经是港片里的老熟人了,在内地女艺人中,张静初的“港”化是最成功的。

她参与了香港电影在《无间道》之后的许多成功的大制作。

这部电影在拍摄时展现了许多的窃听物品和设备,窃听器和监视器是必有的,而许多打火机窃听器还有手机形状的窃听器。

影片在音乐方面十分让人惊艳,影片将许多在监听时的噪音纳入电影的声音里,产生了一种真实感,就像观众在监听影片里的贩子分子一样。

《窃听风云》里,王敏德作为大反派却有着不少的戏份。

在《窃听风云》之前,王敏德已经在香港电影圈沉寂了十年之久。

在影片中,重回电影圈的王敏德和李子强的戏份不少。

尤其是王敏德,他完全改变自己的温柔形象,做起了那个杀伐果决的大反派,又帅又又狠,十分有魅力。

今年年底,《窃听风云》的第四部即将上映,回首《窃听》的前三部,整个故事都非常的不错。

三大男主一直都在,乐枫十分看好新的《窃听风云》。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