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的海报「为什么中国电影节海报那么丑是欺负没有设计师吗」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67更新:2023-03-20 04:50:00

奇遇电影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星期二一早,上班时间,好事多磨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终于官宣了海报,昨天一天的社交平台都被它刷屏了。

长这样,你们应该都见过了。

果然不负众望,北影节每次发布海报,都给群众带来了欢乐。

今年虽然因为疫情的关系,北影节迟迟未定。

但,一年一度,北影节海报的欢乐,虽迟,但从不缺席。

还记得去年的西兰花海报吗?

自从去年的西兰花海报之后,北影节的海报算是海外驰名了,今天的海报,罕见地连在海外也一堆吐槽,各种二次三次创作。

北影节组委似乎也受到了来自群众的压力,下午发布了声明,说这不是最终海报,只是先导海报。

据我知道的幕后消息,北影节此次吸取去年西蓝花被群嘲的教训,请了几个电影海报设计大神操刀,其中一位老师还是为国内不少知名艺术电影设计海报的大神。

我好期待明天醒来,北影节官宣的正式海报是采用他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北影节的海报一直会被群嘲?

今年这一届海报,明明创意很好嘛。

以天坛作为原型——北影节主竞赛的奖就叫「天坛奖」,今年又恰逢北影节十周年,以这个形象作为海报主题设计,不就回归初心了吗?

北影节这个杜蕾斯版天坛,到底问题出在哪?

其实,归结起来只有一个问题:你想把一部电影,卖给谁?

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答案。

前阵子,伦敦编剧节(The London Screenwriters' Festival 2020)有一个讲电影海报设计的专题讲座,总结了几条规条,觉得挺有道理的。

1、匆匆一瞥的引力

你的海报要被谁看到?对观看者起到什么暗示作用?

你是要让路人注意到?还是直接忽略了?也就是,做给谁看?

2、如果受众感兴趣

会激发他们如何的下一步作用:是停留驻足,掏出手机查一下这是什么电影?

3、如果受众确实被你感染了

他们是会立刻掏钱买票,还是说打开资源网站mark下,这部电影何时出资源?

其实要说清楚一件事,那就是,电影海报不止是一种「艺术」,其实就跟大家日常在电梯里看到的那些海报一样,是一种「商业行为」。

目的很简单,就是打中目标受众。

全世界各国,海报风格不一样。

日韩,主打小清新,这我们之前就曾总结过;

美国,总结起来就是字大、堆人头,最好加点血腥;

这是非洲,加纳的海报,《东京物语》,完全学到了美式精髓

欧美,尤其是东欧,波兰捷克,把海报变成各种现代艺术,把人绕得云里雾里就对了。

《罗生门》东欧版(波兰)海报,不说,你会知道这是什么电影吗?

总结起来,不外乎就是,他们针对的「受众」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

卖东西。

北影,或者上影,受众上其实差不多。

都是这20年来,已经渐渐接受了世界电影、独立电影,或者说,艺术电影熏陶的一代人。

他们观影数量比大多数中国人的平均数量为高,并且以此为傲;多偏门冷门的电影,豆瓣条目下也必然有他们的身影。

而这十多年来,无论是上海还是北影的选片,也逐渐以此趣味为引导,黑泽明、塔可夫斯基、贝拉·塔尔,甚或是今敏,也是每年北影、上影一票难求的热门片。

当然,这也是一个国际电影节应该做的事情,主流与非主流并存,商业与艺术的边界不断融合,互相侵蚀。

但总体来说,电影节就是应当为那些为趣味而冒险,扩大艺术眼界而存在的。

那些大一大二就在文慧园、电影资料馆混大的孩子,自然是瞧不上那些简单粗暴直奔主题的海报。

落差就产生了。

这种简单而直接的设计,在电影节的受众群里,自然不受待见。

如果我是北影上影的海报设计师,恐怕我也会有疑惑。

是设计抽象一点呢,又怕领导看不懂,不够高大上;

是设计成直观一点呢,你们这群在豆瓣上指点江山的资料馆的孩子又得吐槽我。

所谓此事古难全。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电影节海报,不是吗?

北影节作为一年一度的盛事,应该以创收作为导向,小影迷的吐槽,算得了什么?

于是年复一年。

刚才说了,有什么样的影迷,就有什么样的电影节,如果被重视的话。

今年上影节的海报,就备受好评。

在海报里,既突出了「上海」元素,而悬在半空、当中的「观众」,凝视着被幻作「银幕」的光明。

整个海报设计简简单单,毫不张扬,我想,经过7个月疫情的人,都会看出感动。

上海元素 迷影元素,所有人都没有得罪,就算日理万机的领导看着也毫不费力。

这个海报设计师,叫陆云帆。

之前的《路边野餐》,

《塔洛》,

《暴裂无声》,

等等,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陆云帆生于1990年,201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电视编导专业。

我跟小陆有过一次交集,当年他还在中传念书时,曾帮我设计过费里尼《露滴牡丹开》的小册子。

很遗憾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用上。

小陆受CC(The Criterion Collection)的设计理念影响很大。

CC的设计,就算在美国也是独树一帜,找不到第二家。

Criterion Designs

CC的设计理念,依然是符合上述我说的几个海报设计标准。

他们从一开始就搞清楚了,受众是谁。

陆云帆的设计也一样,他的风格符合了他的受众。

其实,不是中国的电影海报设计找不到人了,而是说,电影海报慢慢地,找到了它的受众。

最后分享一下这两天看到的,最喜欢的一个海报设计,来自娄烨,《苏州河》20周年修复版海报,设计者叫「黄妍」。

看看,真不是国内电影海报设计界没人才。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cinematik

欢迎关注奇遇电影,解锁更多影视干货

本文是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更多娱乐深度好文~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